大學語文創新教學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5 10:38:00
導語:大學語文創新教學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積極探索創新教育新途徑,是當今教育界一熱門話題。結合大學語文的教學實踐淺談了打破舊觀念,樹立新理念,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等問題。
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創新教育新途徑,是當今教育界一熱門話題。在此,筆者想結合自己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體會淺談一、二,不足之處還望大家批評指正。
首先,教師必須打破舊觀念、舊模式,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在以往的教學中,雖然我們都在努力地使用啟發、誘導等方法,但是效果總是差強人意。而今我們應如何突破舊禁錮,走出新路子呢?筆者認為:一要從教師自身做起,充分認識創新教育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勇于創新、敢于創新。二要敢于承認自己是創新教育中的新兵,努力鉆研,積極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大腦,邊實踐邊總結,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有能力去創新。三要廣開視野,更新知識,博納求新。
其次,創新教育必須善于建立民主課堂,使學生敢想、敢問。實施創新教育,應充分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徹底改變過去那種“理性的奴性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根本,從學生心靈深處挖掘創新潛能,培養創新意識,激發創新精神。活躍課堂教學,創建多向互動的創新式課堂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延伸、發展。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倍虒W不應只強調學生要掌握什么,而更應鼓勵學生去發現點什么,點燃學生創新思維之火,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有可能真正的從“應試”轉為“應世”。目前國內外的教學改革都把重心從“教”轉移到“學”,從傳授知識轉移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無論是采用暗示法、發現法、自學法、輔導教學法,還是研究性教學法,都注重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不僅能學到知識,更能獨立獲取知識。這就要求在實踐中我們不能忽視對學生的研究。
第三、創新教育必須注重培養質疑能力,誘發學生悟性、靈性。有人說的好:學習,如果只在于教會學生“1+1=2”,而不能由1+1聯想到其他的東西,那就意味著沒有培養出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的課堂教學若不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深入探究、發現創新的能力,那就是非常失敗的教學。教學中時時滲透質疑法,鼓勵學生自由大膽地進行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大膽想象,大膽創新。例如,文學作品的賞析,每次我們都毫無例外的要從寫作背景講起,至于為什么要這樣做,學生的認識是較為模糊的,這就直接導致他們對這部分的知識不感興趣?;谶@種現象,教師搞了一次這樣的活動:給出這樣一句話“河邊的樹注視著水中的葉”,請大家分析它的寓意,結果得到了好幾個答案:表達父母對游子的牽掛與無奈;表達對歲月逝去的無奈與憂傷;樹在照鏡子孤芳自賞;分手的戀人……最后,教師揭示謎底:這是一句同學畢業留言!同學們恍然大悟,原來它是同學離別之情!在學生們興奮的議論中,教師拋出問題:為什么我們會偏離作者的原意?“不知道寫作背景!”大家異口同聲。這時教師趁勢告訴他們,其實這就是我們文學作品的魅力所在:不同的人,不同時期,不同心情,閱讀同一作品會有不同感受,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文學欣賞,沒有1+1=2的固定答案,我們要敢于質疑,勇于發現。同學們興奮不已。
最后,創新教育應實施開放式練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布置作業、批改作業是教學中一個重要環節。這里我們摒棄了傳統的老師留、學生寫的做法。改為學生自己出題自己做。要求大家每學完一課,都要自行總結它的重點、難點,甚至可以寫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實踐證明這個方法很不錯,它的好處在于:一來可以通過作業檢查出每個人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二來可以鍛煉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還可以看出教師自己是否完成、達到了自己的教學目的。而在作業的批改過程中,教師有時還可以從學生獨特的見解中得到啟示。對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作文訓練,教師也不再搞那種教師命題,學生審題,然后作文的形式。因為那樣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它不需要學生提出什么,只要學生說明什么;它不需要學生創造什么,只需要學生證明什么。這對開發學生的潛力和培養創造性思維是非常不利的。作文教學的目的應該是學生有情而抒,有感而發,有問題即可以冒出來,或思考或研究,而后形成流暢的文字。因此將“命題”的任務交給學生自己,給學生一個隨意寫、隨心寫的空間。體裁不限,可詩可文,可議論可敘述,篇幅可長可短;既可以是對時事、熱點的關注,也可以是對身邊生活精彩瞬間的及時捕捉。讓他們自由馳騁,盡情揮灑;關注自我,關注生命。在批改時,也一改傳統的評改方法,不再單單關注字詞、語句的使用,而是做一個熱心的讀者。不譏笑、不漠視、不斥責;多關心、多鼓勵、多扶持,多一份關懷,多一份情感。有一個學生在自己的作文中,訴說自己的迷茫與痛苦:進到大學,沒了升學的壓力,沒了中學老師那種耳提面命,自己一頭栽進網吧,不可自拔,“而今轉眼大學生活七十天已過,看落葉飄飄,秋風瑟瑟,自己的心好痛!”看到這里,教師不禁提筆寫到:“親愛的同學,我的心更痛,我好想哭!”第二天,他交給老師一張紙條“親愛的老師,我決不會再讓您心痛!你看著吧,我會讓你為我自豪,為我笑的!”既要教書,更要育人,這是我們每一個老師都應該做到的。
參考文獻:
[1]孟昭信,創新思維學,河北經貿大學2000.
[2]新世紀全國語文教師優秀論文年匯2003年卷
[3]創新能力培訓教程,中國統計出版社
- 上一篇:糧油保管員職業技能鑒定經驗交流
- 下一篇:語文學習生活化探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