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新教學觀分析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7 02:20:00
導語:中學語文新教學觀分析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著重介紹了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及教師在創新教育中的角色轉換。新思想新理念是一切創新教育的行為先導,教師只有把創新思想注入到自己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中,才能獲得教育的成功。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語文教師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更是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作為中學語文教師,要“創新”就要敢于對陳舊的教育教學理念進行大膽反思,重新認識教育教學目標,樹立新的人才觀、成才觀。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如何創新呢?
一、“創新”體現在對新教材的理解和關注上
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變了,讀本出現了。大量優秀的作品和能充分體現時代精神、人文精神的政治的、文化的、科技的著作出現在新教材的讀本上。這就意味著作為承載、傳播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作為薈萃世界各國優秀文明的一部分,語文更大程度上承擔起了文化傳承的作用。語文文化的豐富精彩,思想內涵的博大精深,人類知識與文明的鮮活都能在也應在語文課上得到也必須得到充分的展示,這即是教材所具有的文化功能和審美功能。中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對生命、自我、社會有體驗的成長時期,心理是否健康、認識是否全面、情趣是否高尚、個性是否健全,尤其需要文學作品在這方面給予熏陶、教化、認識和積累,在此過程中,完成“學有所成,學有所能,學有所樂”的學習目標。
新教材的文化審美功能決定了學生在經過自己感性的“感受”和“感知”后,才能在情感體驗、獨特體驗、審美體驗等方面心領神會。因此,新語文課應尤為突出“體驗”,其意義就在于強調個體內在的心智發展及其自由、自主、創造精神與能力的養成和積累。唯有關注教材與學生在靈魂、精神與知識上的對接,我們語文課堂教學才有意義。
二、“創新”體現在與新教材相適應的新教學觀上
教材決定教學觀。新教材一旦確立,實施就靠教學,而教學觀又對教學起著根本的指導和制約作用,因此建立新教學觀就顯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于一種加工廠式的教育,老師按擬定的統一標準、統一的模式、統一的結構、統一的教法去“加工”學生,在這種加工中,“合格”意味著“全體一致”,成功意味著沒有異類,學生成了服服帖帖的喪失自我的答卷機器。
現代教學觀的理解則是:教學應是師生雙向互動研討、交流的過程。而新教材的特點就在于新教材的內容、意義和要求在本質上并不是對所有人都一樣。我們知道,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一位教師和學生對給定的內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有其自身的體驗和解讀,在體驗和閱讀中,師生都在對給定的內容不斷地轉化與創造,這就使課堂教學能成為師生間真正意義上的富有個性的創造性教學。這同時意味著教學是師生間的交往、互動,是相互間的交流、啟發和補充。師生完全可以也應該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這樣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易求得新的發現。因此,師生成為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相長,正是我們在教學中不斷追求的目標。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是暴露學生各種疑問、困難、障礙和矛盾的過程,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學生聰明才智、獨特個性、創新成果的過程。從這個角度講,不重視“體驗”的教學,不重視“過程”的教學,就會從源頭上剝離知識與智力的內在聯系,從而排斥學生的思考與個性,也就使得學生喪失了質疑、判斷、比較、選擇和相應的分析、綜合、概括等方面的思維機會。很難想象,在一種沒有多樣性、豐富性為前提的培養思維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能培養起來。因此,“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課程理念應使我們的教學觀具有如下內容:為學生的學習而設計教學,為學生的長遠發展而教。
三、“創新”體現在教師教學活動中對課程教學的設計上
語文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很重要的一點,是它的知識體系本身無法像其他學科那樣明顯有序可循,沒有顯而易見的難易梯度,無論怎樣編教材,怎樣詳細地規定各學年的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本身像其他學科那樣前后銜接、循序漸進,都是不可能的。因此,語文教學比其他任何學業科都強烈地顯示著一種矛盾:重復性與創造性的沖突。如何使我們的教學達到讓學生覺得缺一節兩節課很遺憾;如何拋棄固定不變的天天一個嘴臉的講析模式,讓學生每課都有新感覺;如何多一些靈活變通,少一些單調重復,是每位教師在設置和控制教學流程時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重大課題。
四、“創新”體現在教法上的靈活多變
語文教學當然不是純教法可以解決問題的,但成功的老師,沒有一個不研究、摸索、學習、借鑒好的教法的。他們給人的感覺是點子多,其實這點子到了嫻熟階段,也就是課堂教學的藝術。它可以給教學活動帶來許多新鮮與活力。如導入課堂,每課都一個模式,必使課堂氣氛一開始就陷入沉悶,如果諳熟語文設計方法,針對不同的內容、班級、學習氛圍,采取不同的方法,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諸如詩詞名言朗誦式、即興激趣演講式、閑聊對話式、問題懸念式、軼聞意趣式、縱橫比較式、故事式、對聯式、謎語式、表演式、圖畫式、音像式等。“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用心的老師往往能機智地使用種種妙招,讓學生在新的感覺中嘗試新的快樂。公務員之家
由于教師的生活閱歷、體質狀況、性格氣質、知識結構、興趣愛好、思想認識、審美修養和教學能力的不同,就會表現出他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把握、處理,對教學方法的選擇、使用,對教學對象的感受、情感、期望的不同,從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學風格。大批卓有成就的優秀老師,他們的課堂無不閃爍著動人的個性光彩。法無定法,只要以新的“教材觀”,新的“教學觀”為前提,結合教師自身的教學個性以及學生的要求和實際,不斷地嘗試和實踐,就能在新的課堂里給學生一片語文美的天地,使其幸福地徜徉,更能讓學生獲得美的享受。
- 上一篇:語文誦讀創新教學法探討論文
- 下一篇:公共權力的異化及改進途徑抉擇探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