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初中語文素質教育研究
時間:2022-06-12 10:09:31
導語:農村初中語文素質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教材的設置不盡合理
隨著經濟的發展,知識的快速更新,教材內容遠離現實生活,教材內容與當今時代的差距加大,不能跟時代的發展同步。初中語文教學的設置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選取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作品作為范例。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的內容不能和時代的需求相結合起來,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的安排中,為了應付中考對部分課文死記硬背,而不是出于學習語文的熱情。
(二)閱讀教學設置不合理
初中語文閱讀沒有形成正確教學理念和思路。在傳統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一般是給出閱讀的思路,僅僅是讓學生找出文章的字詞,劃分段落大意,總結中心思想,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這種教學方式犯了“只見樹木,而不見森林”的錯誤,沒有遵循“整體—局部—整體”的閱讀教學規律。學生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對課文只是形成片面地理解,無法總覽課文的全局。
(三)初中語文教學以中考為中心,阻礙素質教育的貫徹實施
素質教育在很多年前就已經提出來了,但是考試成績依然是衡量教師語文教學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標準,也成為教師評職稱的依據。在應試教育為中心的背景下,教師的教學依然圍繞教學大綱開展,對課外的知識只是輕輕點水,忽略不提。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以“標準答案”作為唯一的標準,缺少新穎的觀點,這就阻礙了學生思維的創新培養。
二、提高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素質教育的措施
(一)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必須做到:一是教學觀念的轉變,素質教育的落實。當前的農村初中語文教學受到升學壓力的影響,學生的學習完全為了中考。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做好素質教育和創新型教育相結合,改變教學觀念,樹立素質教育教學理念。二是改變落后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新的語文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勤于思考、樂于思考和善于思考能力,改變被動學習的狀態,同時鼓勵學生多提問和敢質疑的求學精神,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和創新能力。三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在課堂上,學生可以對教師的授課提出疑問,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教師可以進行詳細地解答,這樣有利于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培養。
(二)提高農村初中語文教師隊伍的職業素質
語文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的提高有利于發揚教師教書育人的傳統美德,有助于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農村初中語文教師要不斷地提高個人的專業修養。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的限制,農村教師很少有機會參與各種教學研討,同時,農村初級中學對語文教師的交流與學習不夠重視,也缺少資金的支持,這些都制約了教師業務素質提高。因此,農村初中語文教師要克服困難,利用現有的資源,在工作之余充分利用網絡和繼續教育的機會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修養。
(三)語文課程改革,重視人文品質的培養
在初中語文學習中,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注重語文學習的人文精神修養,將文化的學習與語文知識的學習結合起來,相互滲透,通過學習語文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選取一些優秀的課文作為課外學習材料,更多地將體現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文章與學生分享,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學生的學習中去,讓學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內涵和哲理。
(四)建立新型的語文教與學觀念
教師要建立以聽、說、讀、寫立體化的語文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語言素質的閱讀教學觀主要包括:一是改變過去平面的教學結構,建立師生同參與的立體化網絡式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使學生學會學習、做事、合作及生存;二是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將教學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教學中感受到實踐中存在的事物,從實踐中感受教學內容的內涵。
(五)積極開展課外活動
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要積極開展課外活動,提高教學效率。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學習同實踐相結合的途徑,能夠開拓眼界,增長知識,培養實踐能力。農村教師可以舉辦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如詩歌朗誦、讀書會、知識競賽、手抄報、故事會等。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大語文觀念,讓學生們懂得語文源于生活,生活有多廣闊,語文就有多廣闊的道理。同時,引導學生勤寫生活隨筆、日記,努力把語文學習自然而然地由課堂擴展到生活天地。
總之,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和緩慢的過程,需要廣大的農村語文教育工作者長期不懈的努力。提高農村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方法有很多,各地區、各學校和各位老師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及現有資源,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思路、改革課程體系等。只要付諸具體行動,持之以恒,農村初中語文教學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定能實現。
作者:汪真軍工作單位:甘肅省渭源縣蓮峰中學
- 上一篇:水利系統黨建工作計劃3篇
- 下一篇:衛生與醫政工作要點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