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時間:2022-01-25 10:09:10

導語: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滲透德育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一、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的意義

由于小學生的生活閱歷和生活經驗有限,每個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水平和感知能力也不同。因此,很多學生很難準確判斷是非善惡。教師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對學生加強德育教育,這就對教師的教學活動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小學生對課本所講內容不明確,對學習缺乏興趣,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相關工作人員在編寫語文教材時,必須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合理編排教材,在滲透德育教育時要重視層次性。小學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都可以將德育內容滲透其中,包括課文講解、作文教學和課外閱讀中都可以貫穿德育教育的內容,讓學生從課文的思想感情引發共鳴。這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大大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思想素質。

二、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1.通過教材內容現實明禮守信品格教育。誠實守信、謙虛明禮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入很大一部分關于尊師明禮、誠實守信教育的課文,這些文章往往圖文并茂,故事精簡扼要,在每個故事中蘊含著一個有著良好教育意義的事例和主人公。《我不能失信》通過講述幼年宋慶齡對同學信守承諾的故事,教育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應當培養自己信守諾言的品格,《孔子拜師》通過孔子自感學識淺薄外出拜師的故事,為我們描繪出孔子謙虛好學、尊師明禮的品德。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通過故事中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描寫等等內容,設置一些簡單而又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的問題,幫助學生深入揣摩和領會課文中人物的一言一行,受到生動的德育教育。2.重視教材中環保理念的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針對不同的課文進行深度挖掘內在涵義,以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環節,強化學生德育教育,既能深化學生對文章主旨的把握,又接受了必要的德育教育。教師可結合《太陽》《月球之謎》等課文教學,拓展到人類所生活的地球,從近年來由于人類活動對地球環境造成的污染和影響,揭示地球的唯一性和環保的緊迫性。教育學生從自身做起,樹立環保理念,提高環保意識。3.通過教材細節實現鄉情親情教育。愛是人類永恒的主題。每個孩子都渴望在生活中能夠得到父母的愛、家人的愛、老師和同學的愛。《媽媽的賬單》借助一個小故事,幫助學生感悟到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視的父母對自己的愛,幫助學生感悟到親情的美好以及天下父母心的深刻涵義,促使這種親情教育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形成良好的品質和情操。教師可借助《九月九憶山東兄弟》《他是我的朋友》等課文,幫助學生體會思鄉之情、朋友之情。通過感悟人世間這些美好的情感,教師引導學生學會愛,懂得如何去愛別人并從關愛他人中實現情感的升華。情境式教學因其對教學內容良好的再現,及良好的直觀性、體驗性,更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而發揮著良好的教學輔助作用,成為小學教學中師生歡迎的一種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教師可設置情境式教學,針對教學策劃一些親子活動,請家長到班級中參與親子游戲活動,營造出溫馨、快樂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親子活動中真切體驗到與父母家人的親情和與教師同學的友愛之情。4.挖掘教材中愛國情感教育內容。小學生德育教育中,家國情懷是重要的教學內容。小學語文教材中融入了愛國思想的課文不少,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結合課文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富饒的西沙群島》,西沙群島是鑲嵌在我國南海中的一串明珠,文中用優美的語言為我們描述了西沙群島美麗的風景、豐饒的物產。教師在引導學生誦讀全文的同時,可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關于西沙群島的風光片,幫助學生從人文歷史、美麗風光和物產豐美等方面立體、綜合地了解西沙群島。同時,教師可播放歷史片及時事視頻,讓學生了解到南海及西沙群島自古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發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樹立祖國領土不容侵犯的愛國情懷。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中,蘊含著豐富而有代表性的教育教學內容,需要教師把握教材核心教學點,找到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切入點,借助語文教材內容中生動的語言、鮮活的事例、深刻的道理、豐富而崇高的情感,引導學生認真領會和感悟教材主旨的同時,接受到德育與語文學科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及人文素養,促使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宋瑞瑞,任美蓮.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現代教育科學,2015,(02):73.

[2]張春艷,方春霞.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35):61.

作者:魏秀立 單位:吉林省公主嶺市劉房子街道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