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高年級語文素質培養研究

時間:2022-02-10 09:05:21

導語:小學高年級語文素質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高年級語文素質培養研究

當前,很多語文教師都在積極地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希望在提高學生學習水平的基礎上,能夠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語文思維和自主學習習慣。為了幫助小學階段的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的語文知識和思維體系,教師要著重對他們的綜合素養進行培養,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和各種文學思想的趣味。

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增強學生思維能力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擁有創新和質疑的思維,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就要從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培養出發。要學會創新,“質疑”就是第一步。這里的質疑指的是學生能夠對接觸到的語文知識提出自己的疑問和看法,對文章表達的內容提出自己的體會與心得。學生只有在提問的過程中,才能夠獲得知識、開拓思維。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營造一種讓學生敢于提問、敢于質疑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質疑的欲望。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使用課文中的一些新奇內容,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和思考,讓他們對同一事物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提問。比如,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課文《太陽》是一篇科學性質的說明文,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說明能力都是有一定要求的。在這篇課文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教材文本給出的內容去分析太陽的特點。學生通過課文內容得出答案后,教師還要引導他們用自己的日常體會去回答“太陽有什么特點”這個問題。也就是說,在進行說明文閱讀和寫作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大膽質疑現有的經驗,讓他們通過自己的體會得出自己的答案,這樣就能夠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激發他們的思維能力,這對提升他們的事物描繪能力和分析能力有著非常顯著的作用。

緊抓讀寫結合,培養學生的領悟能力

在新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讀寫能力也是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在教學課文的時候評賞課文中的人情、語言、表達和思想,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帶著學生針對語文教材中的一些詩歌和散文進行品鑒和欣賞,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品味語言,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也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寫作能力。除此之外,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的同時還能增強學生對正確價值觀的辨別能力,培養他們的思想品德。比如,教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課文《夏天里的成長》的時候,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從各個方面去品鑒散文,之后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默讀,找出課文的中心句,從不同的方面體會作者是如何圍繞中心意思進行寫作的。每一篇文章都承載著作者的思想,傳遞了作者的感情,教師帶領學生品味不同作家優美的文字時,也應該引導學生走進具體的課文中學習作者是如何圍繞中心主旨安排寫作材料,以表達他們的內心情感的。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文中描寫夏天的語句進行仿寫,這樣就能夠將學生的課堂所學轉化為自己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和寫作能力。

外化于行,注重日常語文素養的培養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要將語文素養培養的策略外化于行,注重學生在日常當中的語文素養積累。教師可以借助相關的閱讀和寫作活動,讓學生在課外時間也能促進語文素養的提升。比如,教師可以借助學校開展的各種經典誦讀活動,鼓勵學生參加,然后進行讀后感的交流,這些交流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其他學生的思想特點,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和創作靈感。除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以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資源整合一些能夠讓學生參加的寫作渠道,讓學生參加寫作比賽,或者積極鼓勵學生向學校的廣播站、校報投稿。教師可以選擇優秀的文章精心批改,以提高學生寫作的信心和動力。這能讓學生展示自我,進一步拉近學生與教師的距離,培養他們的創作興趣和創新思維。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需結合時代變化和社會發展,充分思考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提升的有效策略,包括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和質疑,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方式;注重讀寫結合,培養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將語文素養的培養外化于行,鼓勵學生參加讀寫活動,讓他們展示自我,培養他們的語文能力。這些策略的實施需要教師經過反復實踐和驗證,才能夠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作者:柴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