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作文教學效率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06 07:14:00
導語:中學語文作文教學效率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在作文教與學方面所付出的精力可以說是最多的。但令人遺憾的是,我們不能說作文教學的效率高。不少初中生,甚至有的高中生畢業后,竟不能寫出一篇像樣的記敘文、議論文乃至說明文。這種嚴峻的事實不能不引起我們語文教師的注意和反思:建國后幾十年中,包括作文教學在內的語文教學改革連續不斷,可謂百花齊放,但為什么這種教學改革卻收效甚微呢?我覺得作文教學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作文本質的認識有偏差。作文的本質是思維成果的表達,作文的目的是把思維成果的信息以文字為載體有序地向外界傳播,要提高傳播效果,就必須能夠引起人的注意,為人所接受進而認同,這就派出生一個作文的表達問題。既然作文的本質是思維成果的表達,那么作文能力在本質上就是思維的能力,其外在的表現才是表達能力。但是,我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卻未能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而把寫作能力與表達能力等同起來,從而忽略了在作義能力培養中重點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提高,他們對事物、現象及其各種內部、外部的聯系就是膚淺的、表面的、混亂的,甚至是錯誤的,要寫出生動、形象、深刻的各類文章是不可能的。在這種認識的指導下,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教學效率,就無異于緣木求魚,事情功半是很自然的事。因此,我認為,對作文教學本質認識的偏差是作文教學效率低的最根本的原因。
二、語文教材的問題。與第一個原因緊密相聯系的是語文教材中作文教學內容的安排不科學,不能很好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這體現于幾個方面:首先是從小學到中學的作文教學的序列安排,缺乏整體規劃,未能體現不同階段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并由此有針對性地設計有關發展思維能力訓練的內容。此外。中小學作文教學內容的安排互有脫節,這樣,造成數學內容的重復,浪費了教學時間。其次是選文規范性和示范性于強。一些政治性很強,寫作水平很高的文章,其實并不適宜作為中學語文課文,這類文章可以在政治課本中采用。可能語文教材選編者認為這種作法體現了“文以載道”的要求,但是“文以載道”并不是一定要選用政治內容極強的文章,還要考慮到語文課文作為范文,要有規范性、示范性。否則,學生難學難懂,難于掌握,編選者的初衷固然很好,但卻難收到預期的效果。只要思想內容健康向上的好文章,即可入選,學生可從課文中學到規范的文體,并且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再次是現行教材單元安排不夠系統。這樣雖然體現了靈活性,但和零亂錯落。以高中一冊課本為例。該冊共七個單元.分別按記敘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散文、文言文、文言文的順序安排.(其余各冊課文安排也大致如此),這樣相對集中,錯落有致的安排,可能是出于有利于學生學習掌握的考慮。但也有弊病,就是說,學生在一兩個單元的教學時間內學習各種文體,剛建立的一點關于該種文體的文體感、語感,有可能被新的內容所淹沒或沖淡。這使許多單元的教學都可能成為無效的勞動。
三、高考“指揮棒”的問題“”前一段時間,各類考試中作文成績占有較大比重。改革開放后。作文在各類考試中所占比重下降,尤其是高考、中考引入“標準化試題”后,作文的比重就更小。“指揮棒”如此指揮,客觀上使語文教學更多地關注被肢解得七零八落的知識點,而對作義的重視程度則相對下降,這給作文教學帶來一定影響。
四、學生閱讀量大大減少。應該說,隨著科學技術、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現在的學生對信息的擁有已遠遠超過以前的學生。他們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雜志乃至電腦等信息載體去獲取有關各方面的信息。但是,這些現代化的信息載體都不能代替學生自己的閱讀。閱讀是學生積累寫作知識、借鑒文章表達方式、建立語感、文體感的最為重要的途徑。許多獲各類作文獎學生的經驗表明,閱讀面廣,精讀與泛讀相結合(在教師指導下).是他們成功的重要原因。但是在當前的一些學校中,不少班主任,科任教師不贊成學生閱讀課外書籍,他們認為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利少弊多,所以對學生閱讀課外書籍采取了嚴禁的“政策”。
當然作文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其他的原因,如教師對學生作文指導的方法。學生對作文存在的一些心理障礙等等,但主要是以上四個方面的原因。我認為,要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從以上幾個方面人手,對語文教學進行整體改革,才能取得成效。
首先,要從整體上改變現在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按照作文教學規律,把中學階段的語文教材分解為《漢語》、《寫作》、《文學》三個部分來教學。從社會實際運用語文的情況,《漢語》部分提供學生基本的語音、詞匯、語法、邏輯、修辭知識,而加大《寫作》《文學》的份量。同時,確定中學各階段的教學重點。在安排作文訓練序列時,要有整體感,要考慮從小學到初中、高中寫作的階段性特點,從而形成完整有序的,又能適應學生生理心理思維發展階段性特點的訓練體系,當然。從根本上說。要強化對學生的思維訓練。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使學生能夠更全面,更深刻地觀察事物,認識事物,為寫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矗。
其次,要改革各類考試內容,重新確立語文考試以作義為重點加大作文在考試中所占的比重,引導學生和教師更加重視作文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再次,提高對語文工具性的認識,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加大閱讀量。語文學科具有明顯的工具性,現在不少高中理科班的學生的語文成績也是頂呱呱的,這一事實,從又一側面說明了這一點。
最后,我想引用發表在《特區教育》96年6期的上海特級教師曾本宇《沉重》一文的材料來結束本文。這篇文章說,上海閔行區,在6年前就開始語文教學的改革了,去年制定的《改革我區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幾點意見》:“一、認真抓好寫字和書法教學。尤其以初二以下各年級為重點;二、大力改革語文課堂教學;三、加強作文教學;四;擴大閱讀面。同時,去年我區重點高中招生考試綜合試題中,政治占30%,語文占70%,只考一篇作文。”由此可見,對作文教學有近似看法的,似不只我一人。
- 上一篇:語言運用論文
- 下一篇:楊明明背篼教學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