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學語文教學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10 10:23:00

導語:農村中學語文教學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中學語文教學分析論文

一、農村中學語文教學現狀分析

教學改革不斷的深入讓語文教學也隨之有了越來越廣闊的發展空間,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在廣大經濟、教育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新課標和素質教育仍然是口頭上的,并沒有真正的落實,目前農村語文教學還面臨著如下幾個問題:

1.教學觀念轉變不到位

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是多年形成的,要從根本上改變是異常艱難的,因此在現實教學中,農村學校的教育還在依照傳統的軌跡運行,許多學生依然生活在數不清的作業、考試中。自然缺少銳氣去變革自身的生存方式,變革學校教育。傳統的思維方式、思想觀念、或者說傳統的生存方式的影響,是對個體和學校變革深層次的制約。因此課堂教學呈現的依然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說學生記”的單調、被動、沉悶的“滿堂灌”。在農村當前的這樣的教學觀念下無疑不會將語文教學提高到應有的高度。

2.教學管理缺乏實效性

當前農村的教學管理簡單、粗糙、散慢,只顧應付上級檢查,只看重教學結果,忽視對教學過程的管理。教學評價依然是以學生考試分數、升學率作為衡量教師和學生的唯一標準。事實上教師們平時沒有學習的意識,互相間很少聽課,一起研討教學事宜;有的學校一年也組織不了一次教學研究活動,校本教研幾乎是空白。相對于城市中學的教學來說,農村的教學壓力并不是很大,而是忽松忽緊,存在人為的隨意性和不合理性,教師業務能力成長緩慢,教學積極性調動不起來,唯“考分”至上的評價制度。

3.難以擺脫應試教育的桎梏

素質教育理念的積極倡導,在農村中學應試教育行動的強大包裹中顯得那么無力;由于文化底蘊的薄弱,環境條件的欠缺,教師們終究不能靈活駕馭語文課堂教學,于是只好新瓶子裝舊酒,穿新鞋走老路。教學內容設計不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程序設計不符合學生的思維規律,課堂教學效率低,卻抱怨學生底子薄,基礎差,上課精力不集中,厭學情緒濃。日常教學質量低,學生成績上不去,卻抱怨沒有補課時間。從這一點來說,農村更需要素質教育,然而應試教育自上而下形成的教學評價理念長期禁錮人們的頭腦,使得教師們對學生發展的評價觀已經近于畸型化,只要成績好便可,只要成績不好,其它方面好也得不到老師的賞識;只要學生沒有升學希望,便沒有培養價值。在這樣的教育觀念驅動下的教學行為,不可能做好語文課堂的教學工作。

二、農村中學語文教學預設策略

作為農村中學來說,語文教學不能只在局部上作文章,必須全方位展開,必須全面抓好所有的教學環節,以下主要探討加強語文教學預設的相關策略。

1.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

為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常常要創設教學情境,教師要努力構建一種開放、和諧、愉快的,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真正凸現的新型的學習環境,為學生創造一個學習知識的平臺,喚起學生學習的動機,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從而讓學生能在課堂上不斷生成促進課堂發展的教學資源。另一方而教學日標要與具體的情境相適應,要根據教學過程或情境的改變而改變,不能機械的照搬教學目標,教師應該盡力擺脫農村教學條件的限制,盡力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2.設計科學的課堂閱讀教學程序

課堂閱讀教學程序科學化包括兩個方面:閱讀文章的程序科學化和課堂教學的程序科學化。所謂科學化是指整個程序的安排既要與培養學生讀寫聽說的目的相適應,又要遵循學生認識事物的心理規律。學生閱讀一篇文章,不僅要掌握文章的內容,還要掌握文章的表達方式及內容與形式的相互關系,即不僅要知道寫什么,還要知道怎樣寫和為什么這樣寫。同時,對于學生而言,只教給基本的閱讀程序是遠遠不夠的,而應教給其不同體裁文章的特殊閱讀程序。為全面培養學生語文能力,可隨機增設練習課、聽說課、咬文嚼字課、寫作與講評課。由于把預習的作業引入課堂,也就大大減輕了學生的課外負擔,學生可利用課外時間讀書、寫作,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作為農村中學的學生來說,很多學生在課前都沒有預習課堂內容,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預習,從而為教師的課堂教學預設提供生成的發展空間。

每一節課都必須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教師、教學條件的實際診清況,對教學進行通盤考慮,預設科學、合理、高效的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及師生雙方信息交流的狀況,不同課型具有不同的特點,需要設計不同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3.組織建立科學的學習形式

語文科字詞句篇、語修羅文、聽說寫讀,內容龐雜,況且語文能力的形式又要靠大量的實踐活動,處理不當極易造成浪費。因此,即使作為農村中學來說,也有必要建立科學的管理系統,切實提高語文教學效益。因此可以考慮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根據性格、性別、成績等將學生分成了3至4人的學習小組,教其必要的合作技能。自學、討論等均以小組為單位,每人分管一項(閱讀、寫作、聽說),組長統一協調,互幫互促,共同提高。

課堂教學是教師促進學生整體、創造性發展主陣地,教師應該做好課堂教學預設,讓課堂教學走向人本,讓課堂教學真正體現師生生命體共同成長的真諦。

三、結語

盡管農村實施新課程舉步維艱,任重道遠,農村教育不應該成為被遺忘的角落成為改革時期的犧牲品。我們呼喚整個社會對農村教育的關注和支持,呼喚政府部門對農村教育的傾斜政策,呼喚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但我們不能只是被動等待,等待一切都準備就緒再來改善教育,教育不應該成為經濟發展的累贅,而應該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國家實施課程改革,推行素質教育,這是農村教育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作為教育工作者,先輩已經走出了成功之路,只要我們積極轉變觀念,努力自覺提高自身素質,充分利用好現有的資源,提高教學效率,教學質量定會穩步提高,農村語文教育再度煥發活力定將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田輝.農村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J].文學教育,2008,(6):122-123.

[2]葉長偉.淺談如何提高農村中學語文教學質[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5):146.

[3]劉振漢.農村中學語文教學的問題[J].廣東教育,2008,(3):68.

[4]焦英榮.提高語文教師的預設能力[J].吉林教育,2008,(2):63.

【摘要】當前正在進行的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調整了課程內容和目標,變革了課堂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對于貧困的農村地區的中學來說則更多的是嚴峻的挑戰,文章以農村語文教育為落腳點,針對農村語文學科教學實際分析了農村中學語文教學現狀,進而針對農村中學語文教學現狀提出了語文教學預設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農村中學語文教學課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