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學中大語文觀的樹立

時間:2022-07-08 10:21:32

導語:中學語文教學中大語文觀的樹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語文教學中大語文觀的樹立

摘要:大語文觀是課堂教學與課外拓展相結合的教育觀念,學生在校內接受“德、智、體、美、勞”的教育,課外聯系生活擴大知識領域,既可以體現語文教育的整體性、層次性以及開放性,也可以提高學生語文素質水平。大語文教育觀是語文教學方法的新創舉,也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本文圍繞如何在中學語文教學樹立大語文觀展開研究,希望學生在大語文教育觀念下可以全方面發展。

關鍵詞:語文教學;大語文觀;全面發展;整體性;生活化

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但讓學生培養語文素質、思維方式、和學習能力,還要結合語文教育的特點,探究新型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樹立大語文觀。大語文觀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教學理念進行的教學模式,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突破課堂的束縛,提供更大的學習環境,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適應社會發展。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翻閱大量資料,筆者認為可以從“拓展語文學習空間”、“豐富語文教學內容”、“活化語文教學形式”、“科學減負,合理布置作業”這四個方面樹立大語文觀。

一、拓展語文學習空間

社會性是語文最為明顯的特性,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時可以要利用這種特性,給學生多創造一些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學習更多知識的機會。語文是社會發展的結晶,也就是說生活有多廣闊,語文教學也同樣具有多廣闊的發展空間,只要找到合適的教學觀,我們就可以在這個廣闊的天地里盡情展示語文能力。然后,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語文教師忽略語文的特性,放棄聯系生活實際,只是一味地注重書本教學,使得學生出現與社會嚴重脫節,語文能力得不到提升等問題。不過,中學語文教學在大語文觀下的帶動下,教師在繼續注重課堂上基礎知識的培養的同時,也開始重視起課堂以外的社會教育,拓展學生的語文學習空間,讓學生通過課內課外的有機結合的教育方式,掌握語文文字使用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春游,學生只有親自去觀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才能發現世界的美麗,讓他們在生活中感悟語文的真諦,學與玩中鍛煉語文能力。

二、豐富語文教學內容

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可以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可以帶動課堂的學習氛圍,幫助教師更好的開展語文課程,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所以,教師不但可以引用教材中的內容,也可以從生活中提取素材豐富教學內容,只有讓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結合起來,才能更好的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樹立大語文觀。

1、結合課內外閱讀

課文內容為教師教學的核心,所以教師合理的引導中學生學習在書本中的內容,培養課前預習,課上學會、課后加強等學習習慣。語文教師在學習新課之前,可以引導學生圍繞課文內容,開展相關的資料的查找,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提前自我認知,而且學生收集資料也是知識積累的過程。學生通過課內教材閱讀與課外資料閱讀這種互補學習,不但可以激發了學生學習課外閱讀的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自主性。例如,中學生在學習人教版的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時,課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查閱關于濟南冬天的資料。然后,教師在分析課文之前讓學生闡述自己對濟南冬天的認識,課文分析后再對比下自己與老舍的不同之處。課后,教師可以布置一篇小作文練習,題目為《我最喜歡的季節》,既完成了豐富了教學內容,又鍛煉了學生觀察與表達的能力。

2、延伸教材以外的知識

課本知識是有限的,語文知識是無限的,所以在課堂上延伸書本以外的知識也是豐富語文教學內容。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對于課本以外的知識應該有選擇的介紹給大家,一是可以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二是加強學生的文學積累。例如,學生在學習《長歌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等古代詩詞時,教師應該先介紹作者,寫作背景,然后再反復朗讀詩歌,體味詩歌意境。最后探究其思想感情,從而增強古詩文修養。學生學習《皇帝的新裝》、《赫耳墨斯與雕像者》、《塞翁失馬》等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時,教師一定要多元解讀,充分挖掘,引導學生真正明白寓言中揭示的道理。總之,教師分析不同文體,不同題材的課文時,應該采用不同方法滲透課外知識,起到豐富豐富語文教學內容的目的。

三、活化語文教學形式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導者,語文教學形式要注重學生的學習地位,保障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有自由發揮的空間,展示自我創新精神。課堂上,教師要想法設法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發言時給予鼓勵,利用多種教學形式進行授課,保證學科知識和技能訓練兩不誤。另外,課外教學形式也要不斷創新。例如,中學生在學習人教版的八年級上冊《故宮博物院》后,為了培養學生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當地的博物館進行學習,讓學生通過觀察博物館展示出的實物,有助于了解中國歷史的進程,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有助于他們在具體實物和抽象概念之間建立聯系,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還有助于發現理解科學奧秘,激發學生的靈感。

四、科學減負,合理布置作業

大語文觀中學生展示自我是其中一個內容,但由于學生繁重的作業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天性解放,所以中學語文教學中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必須呼吁教育局科學地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合理地布置家庭作業,給學生多一些發揮自我能力的空間。學生時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但不能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成績而肆意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給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帶來了不良后果,為了更好的落實“科學減負”的教學任務,我們必須讓大家看到減負給學生帶來的益處,只要讓全社會看到減負的益處,大家才會發自內的接受了減負。其次,教師還要合理合理布置家庭作業,多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中學習語文,從中形成語文綜合能力。例如,中學生在學習人教版的八年級下冊《我的母親》后,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學習一首表示母愛的歌,然后唱給自己的母親這種類似的家庭作業。學生通過這樣布置家庭作業的方法,既可以減負筆頭上學習負擔,又實現了中學大語文觀的樹立。綜上所述,語文教學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既要注重課堂教學,也要培養學生課外的社會能力。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樹立大語文觀的過程中,教師要時刻將理論學習與生活實踐相結合,不斷創新教學形式,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意識,給學生學習內容帶來新的生機。

作者:林述蘭 單位:四川省巴中市高級中學

參考文獻:

[1]岳洪.如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樹立大語文觀,新課程導學,2014

[2]朱立欽.在語文教學中貫徹大語文觀,科學教育家,2009

[3]郭正平.樹立大語文觀,開放語文教學,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3--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