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卵管妊娠臨床病理探討論文
時間:2022-07-05 10:51:00
導語:輸卵管妊娠臨床病理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輸卵管妊娠的臨床病理。方法本文對125例輸卵管妊娠進行回顧性分析,對部分置宮內節育器者的輸卵管黏膜做了透射電鏡觀察。結果輸卵管本身病變以慢性非特異性炎癥為主。結論管壁脂肪組織浸潤為致孕之原因。
【關鍵詞】輸卵管;異位妊娠;病理學;電鏡觀察
Clinicopathologicanalysisof125casesoftubalpregnancy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pathologyoftubalpregnancy.MethodsAnalysisof125casesoftubalpregnancyhasbeencarriedoutinourhospitalduring1995~2005.ResultsTheratioofthetubalpregnancywiththenormalpregnancyis1:133.Themorbidityis7%.ThemainpathologicalchangesoftheFallopiantubesitselfischronicnonspecificinflammation.ItisindicatedthatthefattyinfiltrationofthetubalwallwasthecauseoftubalwithIUD.ConclusionThemechanismofthetubalpregnancy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IUDandtubalsterilizationwithtubalpregnancywereemphaticallydiscussed.Toavoidthemisdiagnosiserroneoullyanddiagnosisearly,somemethodsofexaminationandcombinationwithclinicalsymptomwereemphaticallyadapted.
【Keywords】fallopiantube;ectopicpregnancy;pathology;ultrastructurebyelectronmicroscope
異位妊娠為嚴重危害婦女健康的常見病。本文對125例輸卵管妊娠進行回顧性分析。
1資料與方法
收集我院和溫州市第三人民醫院2000~2005年間經手術切除及病理證實的125例輸卵管妊娠標本,均經10%甲醛固定,石蠟包埋切片進行復閱,對15例新近置宮內節育器(IUD)病例作透射電鏡觀察。
2結果
2.1年齡17~45歲,平均31.5歲,25~35歲80例(64%),40歲以上7例(5.6%)。
2.2癥狀有停經史123例,全部病例均有腹痛,陰道不規則出血96例,暈厥18例,后穹隆穿刺陽性121例,低熱6例。
2.3生育情況未婚9例,已婚未育8例,有生育史108例。其中使用IUD18例(14%),均3年以上。輸卵管結扎術11例(8.8%)。
2.4發生部位右輸卵管74例,左輸卵管51例。其中壺腹部60例,峽部23例,傘部23例,傘端14例,間質部最少,僅5例。
2.5誤診情況誤診為宮內孕而行人工流產術5例(4%)。
2.6臨床類型急癥型117例:指輸卵管妊娠流產或破裂后的急性出血期;慢性型8例:即陳舊性宮外孕,指輸卵管妊娠流產或破裂后病情漸趨穩定,其臨床特點是陰道不規則出血、陣發性腹痛、附件腫塊及低熱。
2.7病理觀察
2.7.1巨檢輸卵管腫大,尤其中段膨大為著。表面暗紅、粗糙、血管擴張充血,部分漿膜面附有纖維素性滲出物;切面管腔內充以新鮮或陳舊血塊及血液,其中能見絨毛者52例(42%),僅3例見完整胚胎;黏膜皺襞消失,結構模糊不清。部分為變形不規則組織。
2.7.2鏡檢本組在其管腔內容物或凝血塊中均見絨毛并伴滋養葉細胞或蛻膜細胞。輸卵管本身病變有:慢性非特異性炎75例(60%);結節性輸卵管炎3例(2%);輸卵管周圍炎2例(16%);且多伴有明顯扭曲與粘連;管壁子宮內膜異位1例;管壁脂肪組織浸潤3例(2%);多侵及管壁縱肌層,易見于體型肥胖者。輸卵管黏膜蛻膜反應差,其表面無尼氏層(Nitabuchlayer),少數病例尚見合體滋養細胞浸潤管壁肌層。2.7.3電鏡觀察置IUD者輸卵管黏膜上皮纖毛脫失,細胞器結構不清,僅見線粒體和高爾基體的痕跡;分泌細胞病變較重,核膜結構不清,頂漿分泌后的斷端殘破不平,內質網擴張、撕裂,線粒體空泡變性。
3討論
本組尚見文獻中較少提及的3例脂肪組織浸潤管壁縱肌層和2例輸卵管周圍炎并伴明顯扭曲與粘連的病例。上述病變可能影響肌肉收縮及管壁蠕動,使孕卵受阻于管內而受孕。
一般認為使用IUD引起異位妊娠的原因,與置器時間的長短及并發盆腔炎或輸卵管炎有直接關系。Edelman[1]亦支持這一論點。本組使用IUD者異位妊娠發生率達14%,且隨使用期限的延長,異位妊娠的發生率增加。但Ory[1]則持相反意見,認為從未用過IUD的婦女與使用者發生異位妊娠機會相等。最近亦有人認為[2],子宮內膜由于對IUD產生一種反應性介質逆流至輸卵管而阻止孕卵的移植,也可通過前列腺素的作用使輸卵管收縮過度而影響孕卵的移行。本組IUD病例輸卵管黏膜電鏡所見的損傷性變化,可能與使用IUD產生反應性介質或并發輸卵管炎有關,由此也可影響其正常功能而致孕卵移行障礙。Chi[2]研究指出,所有絕育手術中異位妊娠率為6%~15%,本組為8.8%,與文獻報道相符。其發生原因與絕育術后形成輸卵管瘺管或再通有關,本組見瘺管形成6例(5%)。
本組除間質部妊娠停經時間較長(9~12w)外,其余均為6~8w,常于停經后發生腹痛、陰道出血等癥狀。而間質部妊娠的病例出血量多且伴組織碎片排出,這系輸卵管間質部位于宮角肌壁內,其胎盤剝離后經宮腔隨血排出。
近年國外學者對早孕婦女血、羊水標本檢測雌二醇(E2)、孕酮(Pg)、泌乳素(PRL)、hcG、妊娠β1特異性球蛋白(SP1)等,以分析早期胎盤的發育狀況。Quillaume[2]比較100例宮外孕和69例宮內孕,認為血E2、hcG水平下降以及PRL升高提示異位妊娠的可能。Barmea[3]比較38例異位妊娠后亦支持上述觀點,并發現E2和Pg可低于正常妊娠50%。Wolf[4]認為E2和CA125水平下降不僅提示異位妊娠,如伴Pg下降可有預報先兆流產的意義。因此,提出假說:異位妊娠的絨毛生長及其供血環境,不利于hcG和性激素生理代謝環的活躍分泌,而由垂體和蛻膜組織分泌的PRL在妊娠凋落時仍有節段性滯后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品南,林曉華.輸卵管妊娠臨床病理研究.中華綜合醫學月刊,2004,2(3):251-252.
2石一復.異位妊娠的病因學研究進展.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0,16(4):196-199.
3TagJI,MooreJ,WalkerJJ.Ectopicpregnancy.BMJ,2000,320(4):916.
4GraczykowskiJW,SeriferDB.Diagnosisofacuteandpersistentectopicpregnancy.ClinObstetGynecol,1999,42(1):9-14
- 上一篇:科技信產局科學發展觀分析檢查報告
- 下一篇:市政部科學發展觀分析檢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