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手術中顯露喉返神經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09 10:27:00

導語:甲狀腺手術中顯露喉返神經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甲狀腺手術中顯露喉返神經研究論文

【關鍵詞】甲狀腺喉返神經

喉返神經損傷是甲狀腺手術中嚴重的并發癥,特別是雙側損傷可引起病人呼吸困難,甚至窒息[1]。由于目前對喉返神經損傷缺乏理想重建方法,尤其是基層醫院,故如何預防喉返神經損傷極為重要。本院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完成各類甲狀腺手術612例,探討顯露返神經在甲狀腺手術中的意義。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612例甲狀腺手術病人中,男180例,女432例;年齡14~76歲,中位41.6歲。單側416例,雙側196例。術后病理診斷結節性甲狀腺腫405例、甲狀腺腺瘤103例、甲狀腺乳頭狀癌72例、甲狀腺濾泡狀癌10例、甲狀腺髓樣癌3例、原發性甲狀腺功能亢進19例。422例術中顯露喉返神經,其中顯露440根神經,190例術中未顯露喉返神經。

1.2手術方法

一側甲狀腺葉切除280例,一側腺葉次全切除120例,一側腺葉切除加另一側腺葉大部切除162例,全甲狀腺切除18例,兩側甲狀腺大部切除32例。

2結果

術中顯露喉返神經422例,共440根神經,其中右側200根,左側240根,顯露術后出現聲音嘶啞3例,損傷率0.68%(3/440),間接喉鏡檢查均見術側聲帶麻痹,經營養神經,激素等治療,1例半個月后,2例1個月后復查,聲帶活動、聲音均恢復。190例術中未顯露喉返神經組有6例出現聲音嘶啞,損傷率3.16%(6/190),喉鏡檢查亦見術側聲帶麻痹,其中2例術后1個月

聲音恢復、復查聲帶活動恢復。3例術后6個月聲音好轉,但喉鏡檢查顯示健側聲帶代償,1例術后6個月聲音仍未恢復,兩組之間有顯著性差異(P<0.01)。

3討論

甲狀腺手術中是否常規顯露喉返神經:

國內外學者至今仍在爭論,但近年來似乎提倡術中顯露喉返神經者居多[2,3]。作者認為:(1)對于需要作甲狀腺全葉切除者,尤其是懷疑為惡性腫瘤者,則需要常規顯露喉返神經。但強調的是顯露,只要看清喉返神經神經徑路即可,不要刻意去暴露整條神經,以免分離途中損傷喉返神經纖維及營養血管,或術后瘢痕牽拉神經而造成聲音嘶啞;(2)對于原發性甲亢及一些肯定良性腫塊而作一側或雙側腺葉大部切除時,則無必要暴露喉返神經,只要根據病情保留背部適量腺體,縫扎殘余腺體時不要太深,即可避免損傷。本組行此術式190例僅2例引起暫時性聲音嘶啞,經對癥治療1個月后恢復。(3)遇到巨大甲狀腺腫瘤時,不應刻意去解剖喉返神經,否則極易引起手術野出血,影

響暴露,此時應先沿腫瘤包膜將巨大腫瘤剝離以暴露手術野,然后再設法顯露喉返神經(若術中病理證實為良性則無必要去顯露),切除殘余腺體,這樣既方便又安全。本組有52例行此法切除,無1例造成喉返神經損傷。

喉返神經的尋找及顯露途徑:

喉返神經的顯露方法有3種途徑:即從甲狀腺下動脈處徑路;由甲狀軟骨下角徑路和由峽部向氣管、食管溝徑路。據觀察,在甲狀腺下動脈上方,甲狀腺峽部下方這一區域,組織較疏松,血管較少,且喉返神經沿氣管食管溝上行亦較固定,故在此尋找較易成功,但應注意周邊有無神經分支,若有一并予以保護。

喉返神經損傷的預防和處理:

操作時應輕柔,細致,尋找喉返神經時應沿甲狀腺真假包膜間進行,看到神經徑路即可。盡量不碰到神經,同時要注意保護喉返神經的營養血管;避免大塊結扎腺體組織;縫扎殘余腺體時切勿進針過深,以免將神經縫扎[4];如有出血,切勿盲目鉗夾,此時可先暫時壓迫止血或用吸引器吸住出血點,直視下止血,以免誤夾神經;術后應使殘腔引流通暢,減少殘腔積液,減少術后創面瘢痕牽拉喉返神經致聲音嘶啞。

【參考文獻】

1FamdomJR.Thytoidsurgeryfromonemillenniumtothenex.AsianJSurgery,2001,24(2):79~81.

2曹飛麟,朱勤錄,畢鐵男.喉返神經顯露技術在甲狀腺手術中的應用價值中國癌癥雜志,2003,13(5):490.

3程若川,蘇艷軍,張建明,等.甲狀腺手術方式和喉返神經顯露與神經損傷的關系.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7,16(1):15~17.

4王金,楊俊杰,唐衛華,等.甲狀腺手術喉返神經損傷原因和預防措施.浙江臨床醫學雜志,2007,9(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