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者金融論文
時間:2022-03-31 05:54:00
導語:企業管理者金融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時代呼喚現代管理者群體的涌現,一個合格的企業管理者,不僅應該具有過硬的思想素質、先進的管理理念,更應該具有良好的金融意識。因此,強化金融意識就成為造就現代管理者群體不可或缺的內容。
關鍵詞:企業;管理者;金融;信用
伴隨著人類進入21世紀,經濟全球化導致資本全球化,金融國際化趨勢愈益明顯,金融的重要性地位已不言而喻。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金融意識的強弱,金融知識的多少,是衡量一個企業、一個管理者是否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重要標志。然而,縱觀現實經濟生活,嚴酷的事實擺在我們面前。
金融意識淡薄、信用觀念差等問題普遍存在,尤其存在于管理者的頭腦中。從企業情況看,隨意拖欠銀行貸款、專項貸款挪作他用、轉嫁債務、企業間相互拖欠等問題是其主要表現。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企業管理者缺乏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和契約經濟的觀念,債務觀念仍然停留在計劃經濟的“大鍋飯”體制上,信用行為不規范,金融秩序混亂,從而導致資金流動通道阻塞,經濟機制“缺血”嚴重,企業資金緊張矛盾加劇。更有甚者,一些人鉆改革的空子,他們從“拖欠有理”,最終演變成“拖欠有利”。由于企業不講信用,使正常的信用觀念遭到破壞,企業間賒銷、預付難以進行。發展到目前,企業交易大多靠現金交易,相互不授予信用。有的企業則采取以貨易貨的形式,加大了交易的成本。我國每年因為三角債和現金交易,增加財務費用約2000億元,三角債和多角債的大量存在直接阻滯了信用鏈條。另一方面,由于懼怕貿易風險,不敢采用靈活的貿易結算方式,嚴重影響了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許多貿易機會白白喪失。東南亞危機爆發后,銀行更加注重其資產的安全性,由于企業信用缺失,銀行寧可不貸或少貸,也不愿冒險,造成目前銀行信用萎縮。這種企業對銀行、企業對企業不講信用的“信用缺失癥”已給經濟的發展造成了“硬傷”。《國際商報》2005年3月22日報道,據國家工商總局統計,因信用缺失、經濟秩序混亂造成的無效成本已占到我國GDP的10%~20%,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損失每年高達將近5000億元。對于這種日益嚴重的信用危害,如不加以整頓和扭轉,勢必影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金融風險意識差,決策失誤頻繁發生。國家審計署審計報告表明:2002年1月至11月,共查出違法違規問題金額2000億元,其中決策失誤造成國有資產損失嚴重。2002年審計機關審計查出由于違規擔保、投資和借款等,已給國家造成72.3億元損失。另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從事進出口業務的企業壞賬率在5%左右,2002年至少有150億美元海外欠款未回收。很多企業沒有認識到這些拖欠款的風險和成本,時間越長越難追討。根據中國的人世承諾,2004年底,國內所有企業都將自動擁有進出口權,屆時,外貿經營權的完全放開,意味著海外欠款數量將有增多的趨勢,國際貿易欠款案的地域將由以前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和特區轉向內地,轉向地市一級下面的公司和企業,轉向缺乏外貿經驗的地區和企業。
造成上述不利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拋開其他原因不提,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們的管理者或決策人缺乏信用意識、缺乏風險意識、缺乏法律意識。由此可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特別是隨著中國加入WTO,時代呼喚現代管理者群體的涌現。一個合格的企業管理者不僅應該具有過硬的思想素質、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尤其應該具備良好的金融意識。因此,強化金融意識就成為造就現代企業管理者不可或缺的內容,從實際情況看,強化現代管理者的金融意識應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第一,樹立信用觀念。隨著金融體制的改革不斷深入,企業信用差的問題將成為企業發展的一大障礙。這是因為專業化銀行改為商業化經營以后,對其實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其資產質量優劣直接關系到銀行的生存與發展。所以銀行經營過程中,會對那些信用等級高、信譽好的企業在貸款數量、貸款利率和還款期限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而對那些信用等級低、信譽差的企業會嚴格限制貸款。同時,金融部門在確定企業信用等級后,會定期向社會公布企業的信用狀況,企業的行為將受到社會的監督。另外,隨著國際貿易分工合作的加強,以及中國加入WTO,企業的進出口行為將越來越頻繁,如果企業不樹立自己的誠信形象,那么,在國際競爭中就會自絕后路。在這方面,德國公司為我們樹立了榜樣。2002年,德國龐巴迪公司為恪守合同不惜代價,將為廣州制造的地鐵車廂由水路改空運按時抵達目的地。這種空運地鐵車廂的世界首創,使該公司支付了高于水運10倍的費用。德國人視“誠信如生命”的遠見卓識和隨時為誠信開支養護費的勇敢氣度,不僅獲得了享譽世界的口碑,也獲得了與此相伴的經濟發展水平。對于中國的企業來講,在國內和國際的經貿活動中,一定要樹立“信譽至上”的觀念,并身體力行。而做到這一點的關鍵是企業管理者首先樹立信用意識。商業社會的發展,最需要的是誠信。誠信是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具有道德、法律和經濟學方面的價值。企業的一切生產經營活動都必須依托企業誠信這一無形資產才能進行。總書記2006年3月4日在全國政協民盟民進聯組會上提出“八個為榮、八個為恥”的講話,在各行各業引起強烈共鳴。其中就包括“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守信企業將會因此而帶來良好的效益,失信企業將會被市場經濟所淘汰。只有努力建設企業誠信,營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才能鑄就企業成功之路。
第二,增強投資風險意識。市場經濟就是競爭經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強手如林、復雜多變的情況下,企業要生存、要發展,企業管理者要成功,就必須具備高度的競爭意識和風險意識,以及“水無常形,業無常興”的危機感,并盡可能地利用一切有效手段來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從投資的情況看,資金緊張一直是困擾企業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同時,我國又存在著資金使用效率偏低的問題。由于傳統機制下,投資機制的“軟約束”,加之我國貸款利率較低,造成企業管理者不注重資金使用效益,不注重資金的成本核算,使資金使用效益低下,資金供求緊張狀況加劇。這就要求企業管理者必須要有效益觀和效率意識。努力提高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同時,要研究保險商業化經營后,給企業帶來的機遇,充分利用保險這一新的手段來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另外,隨著中國加入WTO,給我們的企業管理者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我們不僅可以參與國際投資,更可以到國際資本市場上融資。由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我國的投資環境越來越寬松和優越,再加上國內市場廣闊和經濟持續保持較高的增長率,這些都是吸引外資的絕好機會。但是,機遇和風險往往是同時存在的。加入WTO后,我國經濟將逐步融會到全球經濟中,企業經營環境和理財環境變得更加復雜,企業面臨的風險大大增加。如國際資本市場上投資、融資所遇到的利率風險、匯率風險,跨國經營、國際投資業務所產生的政治風險和經濟政策變動的風險,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比重加大及其本身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經營風險,與網上虛擬企業進行交易所產生的風險,等等。因此,要想做好吸引和利用外資的工作,還需要我們的企業管理者掌握國際金融的基本知識和慣例,學會運用匯率這個對外貿易關系的重要杠桿來為企業服務。同時,還要學會運用金融創新工具來規避外匯風險的本領。當前,伴隨著人民幣升值及其人民幣未來的國際貨幣化,匯率波動將成為企業面臨的市場常態,而且,匯率風險也將不可避免,所以,增強投資風險意識刻不容緩。
第三,強化金融法律觀念。市場經濟的實質是法制經濟,法律是現代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具備法律知識并以法律為武器就可以避免產生糾紛或經濟上蒙受損害。從現實來看,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國內外一些不法分子利欲熏心,不惜鋌而走險以搞金融詐騙來牟取不義之財,詐騙犯罪侵害的目標由過去的個人、個體戶、小公司、小企事業單位,發展到國家或集體的大公司、大企業事業單位和銀行部門。據預測,國際性的巨額金融詐騙及其他涉外詐騙犯罪有增多的可能。這就要求我們的企業管理者應具備金融法律知識,在對內、對外的經濟交往中,把握好關口,嚴防金融詐騙的發生,保證社會經濟秩序和社會生活的良性循環和正常運行。另外,加入WTO后,我國市場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必須與國外競爭強手在公平競爭的法則下進行角逐。在國際市場上,各國經濟法律以及有關國際慣例乃是規范企業行為的基本規則。因此,加入WTO后,企業管理者必須牢固樹立依法經營觀念,企業在涉外經濟活動中,不僅要遵守本國法律,而且要遵守相關國家的法律。
- 上一篇:金融控股公司構建論文
- 下一篇:房地產金融風險防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