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水環境綜合治理難點及策略

時間:2022-11-24 09:45:16

導語:市政水環境綜合治理難點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政水環境綜合治理難點及策略

摘要:國家監管部門高度重視市政水環境綜合治理,并加大監管力度。文中以實際工程為案例,對相關制度與治理方案內容進行了調整和完善,保證市政水環境綜合治理效果符合預期標準。

關鍵詞:市政水環境;綜合治理;思考

1案例分析

本文以潮州市楓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二期項目(楓溪段)為案例。楓溪區位于潮州市區西南部,是潮州市城市新區,經濟繁榮,特色鮮明,陶瓷產業規模龐大。全區面積24.8km2,常住人口15萬多,下轄3個街道辦事處,26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關于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開展,先分析該項工程所包括的具體內容。其一,截污干管:區域內主要水系、支流進行沿渠截污管布設,累計長度約11km;其二,市政、村莊管道:三利溪沿線村莊楓溪二村、楓溪一村、長美二村、湖廈村,萬畝溝、七樅松排溝(展宏路-振潮南路)、五支渠及其流域范圍內高廈村、山邊村、槐山崗村的村域截污納管,村莊下游市政污水管道完善建設,累計建設市政管道總長約為11.2km;其三,河道清淤:區域內三利溪、萬畝溝、七樅松排溝(展宏路-振潮南路)進行清淤,涉及河道長度12km;其四,護岸修復、景觀提升改造:對三利溪進行水環境提升,沿岸護岸及景觀改造等,涉及護岸及景觀提升總長約3km;其五,示范村:重點打造長美二村作為綜合整治示范村。

2市政水環境綜合治理難點

2.1水資源污染嚴重

目前楓溪區水環境現狀為:粗放式的污水排放,地下水污染嚴重,城鎮生態環境惡化,群眾日常的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水資源浪費嚴重。項目實施前的現狀調查表明,楓溪區內老舊城區污水來源面較廣,如:居民日常生活產生的污水,中小學、當地政府機關、民俗旅游、旅店等排放的污水,鄉鎮企業排放的污水(陶瓷企業居多)。

2.2基礎設施亟待完善

由于歷史原因,舊城區僅有一套排水系統,污水與雨水合流就近排入周邊水體,隨著生產生活污水量的增多,排入的污染量遠遠超過水體自凈能力,使水資源污染現象持續發生。除群眾生產、生活所產生的污水外,還包括雨水污染。城市環衛設施設置不夠健全,生活垃圾雜物清理不徹底,最終匯集到河道水體中。以該工程為例,雨污水就近排入城市污水散排設施中,導致雨污水混流散排,經合流排水管收集后又匯入三利溪、七樅松排溝、萬畝溝、洋頭溝、溝尾溪等區內的主要排水干渠,使城市各區域的污水量持續增大,水環境污染程度越來越嚴重[1]。因此,城市的雨水散排、淤泥疏通等基礎設施亟待完善。

2.3監管力度待增強

開展此項工程項目前,相關部門積極參與實勘工作,目的是能準確掌握該地區水環境實況,并獲得相關信息數據,如表1所示。結合水質監測信息數據分析,能確認楓溪區生活廢水是污染物的排放主體,同時該地區的工業污染較嚴重,目前相關監管部門已設置了不同河道水質監測點。但缺乏成體系、各部門聯動,共同管理監督排污單位整改的機制,使管理制度落實及監管工作的開展等,均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加重了該地區水資源的污染,破壞了生態環境系統,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

3市政水環境綜合治理策略

3.1全面開展水資源配置工作,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在市政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開展階段,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治理方面,結合當前實況分析,掌握各類問題發生的具體原因與影響因素,從根源上進行科學的治理,設計完善的管理制度與實施方案。監管部門應注重水環境治理宣傳工作,引起群眾關注與重視,在生產、生活中合理使用水資源,節約水資源,提升水資源利用率。

3.2注重源頭治理,促進水環境可持續發展

應以“滿足、恢復、改善、拓展”為治理原則,選擇雨污分流排水體制,主要內容是把雨水與污水分開。此外,雨污分流能把污染程度較輕的雨水直接排出,用作城市景觀用水,污水則由專門管道流入污水處理廠,通過循環再利用,有效降低污水處理廠的處理壓力,提高污水處理率,符合市政工程水環境可持續發展要求。

3.3增強各部門協作能力,擴大水環境綜合治理范圍

為確保水環境綜合治理整體效果,需各部門積極參與,結合自身工作內容與職責,依據監管制度規范,擴大管理范圍,在實施階段采用精細化管控模式,保證工程項目整體實施達到良好效果。在潮州市楓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二期項目(楓溪段)中開展地質勘察、水質監測等工作,借助新技術、新設施,設計完善的工作方案與計劃,對工作人員專業能力、技術水平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保證監測信息數據準確性與完整性,為潮州市楓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提供重要保障,從而擴大水環境綜合治理范圍,改善潮州市楓江流域水質條件。

4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潮州市楓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二期項目(楓溪段)建設情況分析,充分認識到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影響與開展工作的難度,市政建設單位應引起高度重視。同時全面開展水資源配置工作,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調整道路改造模式,促進水環境可持續發展。增強各部門協作能力,擴大水環境綜合治理影響范圍,保證工程項目整體效果,達到預期治理目標。

參考文獻

[1]段海濤.關于市政水環境綜合治理的思考[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9,68(7):153.

[2]張智起.市政施工過程中的環境治理研究[J].河南科技,2018,42(13):153-154

作者:蔡宣嶺 單位: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