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策略探討
時間:2022-11-13 08:40:40
導語: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策略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2018年8月底,隴南市八縣一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中心)項目已經全部建成,并通過省農牧廳組織的竣工驗收。本文針對項目建成后運行能力提升問題組織相關人員到基層一線進行了為期半月的調研,結合近幾年來監測檢驗工作開展發現了一些突出問題,對農產品質檢機構長效運行能力提升進行了一些探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質檢項目運行、現狀、問題、對策
一、基本情況
截至2013年底,隴南市八縣一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中心)建設項目都獲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和農業農村部的批復,項目批復總投資3700萬元(中央財政投資2960萬元、地方配套740萬元),其中:批復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建設項目1個,項目總投資1000萬(中央財政投資800萬、地方配套200萬),2017年12月底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建設項目獲省農牧廳竣工驗收通過,完成項目建設總投資1004.59萬元,改造建成實驗室1046m2,購置儀器設備319臺(套)(含檢測檢驗專用車一輛);批復縣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建設項目9個,項目總投資2700萬(中央財政投資2160萬、地方配套540萬)。截至2018年8月底,八縣一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建設項目都獲省農牧廳竣工驗收通過。完成項目建設投資2267.226974萬元,改造建成實驗室4776.68m2,購置儀器設備902臺(套)(含檢測檢驗專用車九輛)。分縣情況:文縣:項目建設總投資240.22萬元,改造建成實驗室556m2,購置儀器設備96臺(套);成縣:項目建設總投資237.68萬元,改造建成實驗室680m2,購置儀器設備139臺(套);武都區:項目建設總投資300萬元,改造建成實驗室548m2,購置儀器設備119臺(套);康縣:項目建設總投資287.3萬元,改造建成實驗室320m2,購置儀器設備57臺(套);禮縣:項目建設總投資240萬元,改造建成實驗室644m2,購置儀器設備122臺(套);西和縣:項目建設總投資238.83萬元,改造建成實驗室623.6m2,購置儀器設備89臺(套);徽縣:項目建設總投資233.966267萬元,改造建成實驗室467.28m2,購置儀器設備133臺(套);宕昌縣:項目建設總投資239.997923萬元,改造建成實驗室454.8m2,購置儀器設備82臺(套);兩當縣:項目建設總投資249.232784萬元,改造建成實驗室483m2,購置儀器設備65臺(套)。全市通過質檢體系項目建設,實現了轄區公益性農畜水產品產地監測檢驗能力全覆蓋,特別是配置進口的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儀、氣相色譜串聯質譜儀、氣相色譜儀、超高效液相色譜儀等儀器設備,使轄區具備了開展農畜水產品、農業投入品等綜合監管監測能力,從配置的現有硬件儀器設備設施分析,轄區內市縣兩級具備了對種植產品、畜禽產品、水產品和產地環境等因子質量安全的定性定量監測能力。
二、存在問題
根據對全市質檢項目建成后運行現狀方向的調研分析,存在“難、散、缺”三大方面的問題。第一,“難”。主要是質檢項目建成后資質認定難,由于隴南市市縣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中心都是新建的,起步晚、基礎差,實驗室管理和運行工作等資料紀錄基礎都是空白。以市檢測檢驗中心為例,市農質監總站(加掛市級檢驗檢測中心牌子)共有工作人員23人,其中20人是從市直農牧系統劃轉到崗的非專業技術人員,從事檢測檢驗工作的技術人員只有4人,且專業不對口,知識老化。市級檢驗檢測中心技術人員規模結構、人員培訓、考核、模擬實驗、內審以及管理體系文件(質量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制定也達不到資質認定質量管理體系技術規范標準。這點嚴重制約市級檢測檢驗中心運行能力的提升。第二,“散”。主要是全市質檢項目規劃設置分散,低水平重復投資,同質化現象嚴重的情況,由于國家層面規劃設計上的歷史原因,目前,八縣一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存在同一轄區內統籌不夠,布局分散,硬件設備重復配置和項目資金投資浪費的問題。除市級質檢項目建設儀器設備比較高配外,縣區配置的儀器設備大同小異,加之縣區機構編制技術人員少,技術能力偏弱,運行資金投入不足、轄區農畜水生產基地規模較小(農畜水產品輸入性的占85%,本地自產的占15%),致使大部分檢測檢驗設備處于閑置和不能使用狀態,造成市縣區質檢項目運行過程整體布局分散,條塊分割明顯,統籌性分散化,公正性檢測欠缺和作用難以發揮的態勢。市縣區質檢項目建設的“散”嚴重制約市縣區檢測檢驗中心運行能力和長遠發展。第三,“缺”。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市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機構編制缺。主要是市縣區中心實驗室專業技術人員極缺,市縣區農質監機構檢測檢驗技術人員大部分是內部調劑劃轉的人員,年齡偏大、專業技術操作接受能力差、難以掌握中心實驗室檢測檢驗的技術要求,各縣區和鄉鎮農質監機構檢測檢驗技術人員編制更少,大部分沒有編制,加之待遇低,工作環境差,留不住從事檢驗檢測的技術人才,人才流失比較嚴重。據調研了解,2014年以來,全市考入及調劑安排到鄉鎮農質監機構從事檢測檢驗的技術人員流失已達50%,總人數達到160人以上。二是市縣鄉鎮農質監機構檢測檢驗運行經費缺。已經建成的市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由于多方面原因一直尚能投入正常運轉,只能開展簡單的農產品定性速測,導致大量精密儀器閑置,造成檢測資源荒廢,其主要原因是運行費用問題。據推算,市縣級檢驗檢測中心(站)實驗室確保正常運轉需經費100萬元,縣區實驗室需經費40萬元,但由于隴南市是國家重點貧困區,市縣財政都無法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運轉經費,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質檢項目建成后運行能力的提升。
三、對策建議
(一)優化功能定位。市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站(中心)要堅持政府規劃、產業需求、合理布局、優化定位的原則,緊貼轄區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建立地域資源共享、定位明細、特色鮮明的運行機制。以隴南市為例,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應承擔部、省、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特色農產品監督抽查、轄區農產品檢驗檢測技術培訓咨詢、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的功能定位、主要為政府部門指導農業產業發展,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提供權威性技術支撐;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功能定位應該整合現有設備與技術人員資源為基礎,承擔轄區內農產品定性速測,對生產基地準出的農產品進行快速評估分析,適量開展為政府政策服務的定量檢測,為指導鄉鎮農產品檢測機構開展技術服務工作;為鄉鎮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的功能定位應以對轄區農產品生產基地、農業企業自檢能力的建立、培訓提升為主,開展流動性定性檢測,更好的為轄區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做好技術指導服務,為提升轄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發揮作用。(二)加大政策支持。一是加大在公益事業編制上的支持。隴南市縣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中心(站)是加掛到市縣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總站(站)的公益事業性內部檢測機構,根據國家市縣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中心(站)建設設置標準要求,市級檢測檢驗中心功能室操作專業技術人員不能少于20人,縣區級檢驗檢測專業技術人員不能少于10人。由于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及風險評估是政府開展轄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技術支撐,執行的是公益事業職責,在頂層設計上應從宏觀政策上進行大力支持,在人員編制上給予政策支持和傾斜。二是加大對檢測檢驗崗位技術人員待遇的支持。目前,從整個農牧系統而言,國家出臺了農藝、畜牧、獸醫、農經等職稱評定標準,但對無項目支撐、無成果支撐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技術行業未能出臺與之相適應的職稱評定標準,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的技術人員只能依靠農藝、畜牧、獸醫等類別標準評定職稱,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基礎差,難度大,為此造成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技術人員的職稱評定欠賬多,待遇低,特別越是基層的農產品檢測檢驗人員,由于無成果、無項目支撐,其職稱評定受限因素多,執行其他專業類別的評定條件難度增大。因此,特需上級有關組織及部門盡快出臺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技術人員職稱評定標準,制定相關的評定條件,解決市、縣區、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人員職稱評定的欠賬問題。三是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人員健康保障的支持。經國務院批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印發了《關于調整農業有毒有害保健津貼和畜牧獸醫醫療衛生津貼的通知》(人發[2015]99號),津貼調整從2016年1月1日起執行,分三類情況給予從事有毒有害工作的農業技術崗位人員發放健康保障津貼,至今由于種種原因,市、縣、鄉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崗位的技術人員未能落實健康保障性有毒有害補助津貼,需上級有關組織和部門加大對這項政策落實執行的督導,以環保式的督查方式保障對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崗位的技術人員能享受到國家健康性保障政策。同時,市縣區應出臺相關規定,常態化為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崗位的技術人員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切實保障農產品檢測檢驗技術人員的健康權益。(三)加強自身建設。一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根據全市轄區農產品布局實際,通過編委調劑增加編制和社會公共購買形式,應在市縣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中心配備吸納國家要求標準的技術人才規模,以檢測專業對口、實際操作、技能提升為重點,著重選擇生物工程、食品科學、生物化學、儀器分析等大專以上學歷層次的人才,配置到市縣區檢測機構通過專業性歷練和實際操作的檢測人才要占到60%以上。提升穩定檢測檢驗人才隊伍,加強在崗在職技術人員的培訓,優化技術隊伍結構,整體提升農產品檢測檢驗技能和運行能力。二是爭取技術團隊幫扶。通過組織層面協調,建立技術團隊幫扶機制,有利于基層農產品檢測檢驗崗位技術人員的培養和實驗室技術運行能力提升,通過創造學術性良性環境氛圍,促進先進儀器設備資源的充分開發和利用,穩定從事農產品檢測檢驗技術崗位人才隊伍,整體增強檢測檢驗技術實力。三是多方投入運行經費。要確保農產品檢測檢驗項目常態化運行,一方面國家省級層面上要持續加強市縣區實驗室檢測檢驗建設和投入,通過整合設備、編制、技術、經費等資源,重點投入建設市級綜合性檢測檢驗中心,承擔起轄區農畜水產品的定量檢測檢驗工作,為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提供有力技術支撐;另一方面為了確保轄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措施到位,掌握安全狀況情況,政府應給予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運行經費上的保障,市級不能少于80萬元,縣區級不能少于40萬元。四是探索市場運行機制。以公正、公開、公平為目標,以開發市場活力為目的,積極探索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市場運行機制,政府以現有設備為基礎組建人、財、場,社會化、市場化的公益性、社會性檢測檢驗機構,以市場為導向,開拓檢測檢驗職能服務于社會的運行體制。
作者:謝琦宇 呂玉榮 單位:甘肅省隴南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總站
- 上一篇:旅游服務貿易影響因素研究
- 下一篇: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