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護理質量控制分析

時間:2022-10-16 02:50:07

導語:動態護理質量控制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動態護理質量控制分析

護理工作質量關乎著患者的生命健康與醫院的整體效益,提高護理質量屬于醫院工作的重要內容[1]。改善護理質量,保持不斷提高的趨勢是護理工作的重點[2]。為了改善護理質量,形成護理部-科護士長-護士長的等級質量控制結構。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開展動態護理質量控制,分析應用效果,總結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常規資料。醫院具有開放床位800張,護士505名。本科209名,大專263名,中專33名;主任護師25名,副主任護師52名,主管護師54名,護師178名,護士196名。抽取800例病人進行分析,男性500例,女性300例。隨機分組,對照組選擇一般護理管理,研究組選擇動態護理質量控制,年齡為2~92歲,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存在比較價值。1.2方法。1.2.1形成病區三級質量控制模式。全病房實施動態護理質量控制,科學合理的排班,把護理人員分成2~3個小組,并且按照其臨床能力與職稱分為五級(N0~N4)責任護士,與病人的病情程度相對應,每位護理人員管理6~8例病人。每個病區按照護理質量控制內容成立5個小組,由工作能力強的人員擔任組長,包括2~3名組員,構建護士-質量控制組長-護士長的護理質量控制管理結構。1.2.2質量控制培訓月管理。按照相關的規章制度,逐漸提高護理質量標準。護理部進行等級培訓。主要內容:護理質量監管要求、PDCA方法、病區的等級質量管理、QCC、護理不良事件預防與上報步驟、護理質量控制方法、護理質量問題處理與醫院護理質量控制要求檢查單、病區環節質量控制、檢查記錄本和護理質量監控檢查、不斷完善記錄單的使用方法、不斷修改完善相關護理工作的標準,規范護理操作。1.2.3質量控制內容與方法。病區一級質量控制為護理人員負責,以護理規范指導,根據《內蒙古自治區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手冊》,給予綜合系統的治療與護理工作,保證病人安全,每日實時實施。二級質量控制是質量控制組長管理,評價管理組內3~5名護士的工作。以護理規范為原則,根據相關的規章制度,為患者實施治療與干預,確保患者生命健康。病區三級質量控制是護士長負責,評估和監管責任護士工作質量控制的關鍵步驟,如信息識別,交接班、查房與操作等指導以及制度執行程度。護理人員密切管理質量,及時進行糾錯并進行成效評價,負責科室內護理質量監測與不斷完善。護士長對各單項質量控制組的質量控制,進行動態監控,對不良事件給予RCA探討,逐漸修改流程指引。1.3療效判定。單項護理質量控制,內容包括:消毒隔離、病房監管、日常護理。1.4數據處理。應用SPSS20.0給予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達,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采取動態護理質量控制的研究組的臨床效果,顯著強于對照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體會

采取動態護理質量控制,能夠改善護理質量。該報告結果表明,采取動態護理質量控制后取得顯著的成效(P<0.05)。護理質量的好壞與護理人員的質量意識與質量監控具有聯系[3-4]。臨床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是工作的執行者,也是護理質量控制的重要對象,把質量控制的職責融入到責任護士工作當中,讓所有護理人員均參加護理質量控制活動,主動把質量控制的要求落實到工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加強監測,不斷完善與修改,有利于護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動態護理質量控制屬于現代新型的護理質量提高的模式之一,在病區管理中使用,和其他臨床操作相結合,能夠有效的監管控制病人的治療步驟,確保病人生命健康,改善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肖曉玲,張華東,高建智.分組單項質量控制在病區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中國護理管理,2016,11(12):65-66.

[2]彭剛藝,陳偉菊.護理工作管理規范[M].4版.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17:96-98.

[3]梁雁芳,梁業梅.護理質量控制反饋系統的建立與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8,27(6):986-987.

[4]吳欣娟,張紅梅,曹晶,等.以等級醫院評審工作促進護理工作的持續發展[J].護理管理雜志,2018,12(8):546-547.

作者:任士美 單位:內蒙古烏海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