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管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4 07:06:3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生物科技管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生物科技管理

縣科技局工作目標

緊緊圍繞縣“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進一步強化縣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加強產學研結合和知識產權保護,加快省級民營科技園建設,加大科技入園力度。為建設“中國最美鄉村爭創中國旅游第一縣”提供科技支撐。

1、以申報富民強縣為抓手,大力扶持支柱產業。按照申報富民強縣項目的規劃和要求,積極申報“有機綠茶標準化生產綜合生產綜合技術示范推廣”科技部國家富民強縣項目。為茶產業快速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2、加快民營科技園建設,提高科技服務平臺力度。以建設國家有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和省級民營科技園為契機,繼續為州際科技實業有限公司新型電子芯片及微磁敏感材料遙感器項目、聚芳永茶葉有限公司做好服務。幫助他們提高研發平臺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科技合作,開發服務能力,推進行業技術進步,促進企業做大做強。

3、立足生態優勢,加強生態建設與保護項目申報工作。聘請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黨委書記劉學敏教授編制我縣生態資源環境保護與開發利用項目申報書,建立該學院的課題項目實施基地。同時積極爭取省科技廳、省山江湖辦支持,積極申報國家生態資源環境保護與開發重點項目。

4、依托科技支撐服務,幫助科技型企業項目論證。積極幫扶半球實業、佑美藥業、潔華環保、百星奇科技等企業進行項目論證,做好科技服務,幫助他們申報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重點幫助“聚芳永”、佑美藥業企業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5、努力招商引資引科,

查看全文

地方農業科技發展特點分析論文

通過參觀考察,并結合平時對臺灣農業的研究,筆者感到當前臺灣地區農業科技發展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加強農業科技管理,大力發展知識農業

1、適應知識農業發展需要,創新農業科研教育組織

為提升農業科技水平,策劃農業科技發展方向與目標,加強科技計劃的管理與考核,“農委會”于1986年成立任務編組的“農業研究發展小組”,于1993年改組,確定該小組的主要任務:(1)農業科技發展政策及法規的擬定;(2)計劃的規劃、評審及預算編列;(3)計劃的推動、管理、成果檢討與績效的考評;(4)人才培養及國際合作的規劃、推動與管理;(5)科技會議的籌劃及其結論與建議事項的推動;(6)與相關“部、會”、學術及研究機構有關農業科技計劃的協調與聯系。隨后又改組為任務編組的“農委會”農業科技研究發展委員會。這一時期臺灣農業科技集中在“農委會”農糧處主管,部分科技項目由“農委會”有關業務處室管理。此外,“國科會”生物處主管臺灣地區農業生物科技的基礎研究。

為了適應知識農業發展的需要,“農委會”著手研究調整農業試驗研究機構,于2000年把擬成立“農業部”作為工作重點來抓,研究設置“農藝研究署”,從事全臺灣農業科技研發工作。

為了迎接生物科技新紀元的到來,“中研院”設立生物農業科學所,臺灣大學成立生物技術中心,中興大學成立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民間企業于1998年投資12億元新臺幣成立了花卉生物技術公司,投資六億元新臺幣成立家畜疫苗公司。近幾年還先后把屏東技術學院和嘉義技術學院擴大為屏東科技大學和嘉義科技大學。

查看全文

海外農業科技發展論文

通過參觀考察,并結合平時對臺灣農業的研究,筆者感到當前臺灣地區農業科技發展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加強農業科技管理,大力發展知識農業

1、適應知識農業發展需要,創新農業科研教育組織

為提升農業科技水平,策劃農業科技發展方向與目標,加強科技計劃的管理與考核,“農委會”于1986年成立任務編組的“農業研究發展小組”,于1993年改組,確定該小組的主要任務:(1)農業科技發展政策及法規的擬定;(2)計劃的規劃、評審及預算編列;(3)計劃的推動、管理、成果檢討與績效的考評;(4)人才培養及國際合作的規劃、推動與管理;(5)科技會議的籌劃及其結論與建議事項的推動;(6)與相關“部、會”、學術及研究機構有關農業科技計劃的協調與聯系。隨后又改組為任務編組的“農委會”農業科技研究發展委員會。這一時期臺灣農業科技集中在“農委會”農糧處主管,部分科技項目由“農委會”有關業務處室管理。此外,“國科會”生物處主管臺灣地區農業生物科技的基礎研究。

為了適應知識農業發展的需要,“農委會”著手研究調整農業試驗研究機構,于2000年把擬成立“農業部”作為工作重點來抓,研究設置“農藝研究署”,從事全臺灣農業科技研發工作。

為了迎接生物科技新紀元的到來,“中研院”設立生物農業科學所,臺灣大學成立生物技術中心,中興大學成立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民間企業于1998年投資12億元新臺幣成立了花卉生物技術公司,投資六億元新臺幣成立家畜疫苗公司。近幾年還先后把屏東技術學院和嘉義技術學院擴大為屏東科技大學和嘉義科技大學。

查看全文

臺灣科技型農業發展特點

通過參觀考察,并結合平時對臺灣農業的研究,筆者感到當前臺灣地區農業科技發展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加強農業科技管理,大力發展知識農業

1、適應知識農業發展需要,創新農業科研教育組織

為提升農業科技水平,策劃農業科技發展方向與目標,加強科技計劃的管理與考核,“農委會”于1986年成立任務編組的“農業研究發展小組”,于1993年改組,確定該小組的主要任務:(1)農業科技發展政策及法規的擬定;(2)計劃的規劃、評審及預算編列;(3)計劃的推動、管理、成果檢討與績效的考評;(4)人才培養及國際合作的規劃、推動與管理;(5)科技會議的籌劃及其結論與建議事項的推動;(6)與相關“部、會”、學術及研究機構有關農業科技計劃的協調與聯系。隨后又改組為任務編組的“農委會”農業科技研究發展委員會。這一時期臺灣農業科技集中在“農委會”農糧處主管,部分科技項目由“農委會”有關業務處室管理。此外,“國科會”生物處主管臺灣地區農業生物科技的基礎研究。

為了適應知識農業發展的需要,“農委會”著手研究調整農業試驗研究機構,于2000年把擬成立“農業部”作為工作重點來抓,研究設置“農藝研究署”,從事全臺灣農業科技研發工作。

為了迎接生物科技新紀元的到來,“中研院”設立生物農業科學所,臺灣大學成立生物技術中心,中興大學成立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民間企業于1998年投資12億元新臺幣成立了花卉生物技術公司,投資六億元新臺幣成立家畜疫苗公司。近幾年還先后把屏東技術學院和嘉義技術學院擴大為屏東科技大學和嘉義科技大學。

查看全文

地方農業科技發展特點分析論文

通過參觀考察,并結合平時對臺灣農業的研究,筆者感到當前臺灣地區農業科技發展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加強農業科技管理,大力發展知識農業

1、適應知識農業發展需要,創新農業科研教育組織

為提升農業科技水平,策劃農業科技發展方向與目標,加強科技計劃的管理與考核,“農委會”于1986年成立任務編組的“農業研究發展小組”,于1993年改組,確定該小組的主要任務:(1)農業科技發展政策及法規的擬定;(2)計劃的規劃、評審及預算編列;(3)計劃的推動、管理、成果檢討與績效的考評;(4)人才培養及國際合作的規劃、推動與管理;(5)科技會議的籌劃及其結論與建議事項的推動;(6)與相關“部、會”、學術及研究機構有關農業科技計劃的協調與聯系。隨后又改組為任務編組的“農委會”農業科技研究發展委員會。這一時期臺灣農業科技集中在“農委會”農糧處主管,部分科技項目由“農委會”有關業務處室管理。此外,“國科會”生物處主管臺灣地區農業生物科技的基礎研究。

為了適應知識農業發展的需要,“農委會”著手研究調整農業試驗研究機構,于2000年把擬成立“農業部”作為工作重點來抓,研究設置“農藝研究署”,從事全臺灣農業科技研發工作。

為了迎接生物科技新紀元的到來,“中研院”設立生物農業科學所,臺灣大學成立生物技術中心,中興大學成立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民間企業于1998年投資12億元新臺幣成立了花卉生物技術公司,投資六億元新臺幣成立家畜疫苗公司。近幾年還先后把屏東技術學院和嘉義技術學院擴大為屏東科技大學和嘉義科技大學。

查看全文

科技局助農增收工作措施

一、縣中藏藥科技產業發展現狀

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領導下、在省、州科技部門大力支持下,近幾年來,我縣充分發揮中藏藥科技產業的資源整體化優勢,著力解決制約我縣中藏藥科技產業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大力推進中藏藥科技產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止2013年底,全縣中藏藥材種植在地面積達到近57700余畝,其中大黃4000畝、羌活2500畝、秦艽2000畝、貝母2700畝、“三木”藥材45000畝,其他類藥材1500畝,涉及全縣25個鄉(鎮)、143個村,擁有國家gap基地一個,民營科技企業3家,中藥材種植合作社6家。中藏藥科技產業已成為我縣農牧民增收的一大支柱產業。

二、主要措施與做法

(一)領導重視是關鍵。縣委、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中藏藥科技產業工作,縣政府召開常務會、縣委召開常委會專題研究道地中(藏)藥材種植發展,2013年12月,縣委、縣政府組織省中醫藥科學院、農業大學、西南科技大學、省農業廳、州科技局等20多名專家,在成都對《縣生態農業發展規劃》進行了評審。規劃我縣2014-2020中藥材發展96500畝,總投資估算13532萬元。

(二)推行以獎代補機制。為進一步提高農牧民藥材種植積極性和種植效果,2012年我縣開展了中藥材種植獎補試點工作。由農戶自發種植,經驗收合格后,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進行獎補,獎補金額直接與農牧種植品種、種植效果掛鉤,極大地調動種植農戶的積極和責任心。2013年全縣共驗收2612.7畝,對種植農戶兌現獎補資金52.3萬元,對民營科技企業、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基礎設施實行獎補(按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的25%給予補助),獎補資金達32萬元,兩項共計84.3萬元。采用該模式種植效果得到了巨大的提升。2014年縣委、縣政府進一步加大中藥材種植獎補力度,縣本級財政劃撥中藥材種植獎補資金550萬元(其中種植獎補450萬,基礎設施補助100萬元),計劃發展種植8000畝,同時加大了中藥材種植的獎補力度,大黃由2013年150元/畝增至350元/畝,羌活由200元/畝增至550元/畝,充分調動了農牧民種植積極性,僅今年上半年已完成種植5300畝。

(三)狠抓重點品種,打造核心示范基地。以道地優勢品種——川貝母為主,依托藥業企業狠抓種植技術研究與攻關,制定了相關種植技術標準,建立了川貝母規范化種植基地兩個——卡卡溝川貝母種植基地(國青科技)、龍讓溝川貝母種植基地(新荷花),新荷花川貝母種植基地成為國內首家通過gap認證的川貝母基地。新荷花現種植面積2700余畝,建立了11個川貝母現代溫室育苗大棚,面積3000余平米,主要用于川貝母兩年生幼苗的繁育,可以大幅提高幼苗的保苗率,降低種植風險,提高經濟效益。國青公司瓦布貝母種植已初見成效。

查看全文

國際科技創新合作與實踐

摘要:“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向創新驅動轉型的關鍵時期,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是促進區域協同創新發展的重要手段。“十三五”時期,廣州開發區圍繞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展開的工作主要有區國際科技合作專項布局實施、國際科技創新資源對接、國際合作平臺搭建、境外創新人才引進等四個方面。基于當前實踐中存在的不足,從完善專項科技管理體系、拓展國際合作廣度和深度、構建國際合作服務體系等三個方面提出建議,為廣州開發區開放創新助推高質量發展提供施策參考。

“十三五”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呼之欲出,加強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是我國創新驅動內涵型增長的大勢所趨,也是實現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途徑。“十三五”開啟之年,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廣州開發區”)在《中共廣州開發區工委中共廣州市黃埔區委廣州開發區管委會黃埔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國際創新資源集聚區的決定》中指出,要堅持開放創新,發揮開放型經濟優勢,統籌推進引進來與走出去合作創新,全面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打造區域創新樞紐;《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科技發展“十三五”專項規劃(2016-2020年)》將國際創新資源集聚區作為廣州開發區的發展定位之一,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和國際化競爭,創新國際鏈接,構筑開放創新格局;黃埔區人民政府在2018-2020年工作報告中均把對外開放與合作列為重點工作之一,要求加強“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合作交流,高水平引進來、高質量走出去,增創對外開放新優勢,打造開放合作高地。

1廣州開發區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實踐

“十三五”以來,廣州開發區積極探索對外合作新模式,通過項目、平臺、人才等方面的引進與合作,推動由單純引進資金項目向區域整體創新合作的轉變,深度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形成以開放促創新的國際合作新格局。

1.1布局實施區國際科技合作專項

2017年,廣州開發區設立區國際科技合作專項(以下簡稱“專項”),以事前立項事后補助的形式,每年度資助一批由區內科技企業牽頭與境外機構共同合作的科技項目。專項圍繞廣州開發區《關于加快IAB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NEM(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戰略,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項目,每年度引導帶動40~70家企業參與申報,激發企業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創新活力。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下,廣州開發區積極探索國際合作新路徑,2018年起在專項申報指南中增設“海外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粵港澳間科技合作”等專題,深化對外開放合作。在布局實施專項的同時,廣州開發區通過完善專項管理體系構建,提升專項支撐服務水平。一是專項的項目管理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負責,定期開展項目中期考察和組織舉辦經費管理培訓會,強化過程管理和跟蹤服務,提高專項整體實施質量。二是每年持續開展區內國際科技合作情況摸底調查工作,通過問卷調查、走訪調研,總結分析區內企業開展國際合作的概況、合作意向及需求,進一步優化專項政策,助力企業開展國際科技創新活動。三是升級科技項目管理系統,對項目管理體系進行頂層重構和流程梳理,上線科技創新業務一體化服務系統,促進科技項目管理過程的規范化、痕跡化與公開化。

查看全文

地區特色科技管理論文

1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政府科技管理面臨的新形勢

1.1國際形勢

為了競爭的需要,各沿海大國均已制定國家長期海洋發展戰略,調整政策,把海洋作為重點突出。總之,制定科學的戰略指導海洋經濟發展,是世界范圍的海洋競爭的大勢所趨和海洋開發的基本走向。未來尋找、探查海洋深處資源,將會對海洋科技儀器、設備等提出更好高要求,這些科技產品不斷創新與發展,必然引起海洋科技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也將會成為各國在發展海洋經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舟山作為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的先導區和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在東海區域的建設、建設海洋強國和國際科技競爭中,應發揮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的競爭態勢特別是科技領域的海洋經濟競爭加劇,要求政府廣泛參與推動決定海洋強國建設的科技發展。國際上主要沿海國家科技發展的經驗表明,科技管理就是生產力,海洋科技管理能力和水平體現了一國的海洋開發、控制和綜合管理能力。

1.2舟山群島新區自身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舟山群島地處我國大陸向大洋延伸發展空間的海上要沖,以海促陸、以海引陸、海陸聯動的海洋經濟開發格局基本形成,海洋產業取得較大發展,海洋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但與海洋經濟發達的國家與地區相比,舟山的海洋經濟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風險和挑戰。

1.2.1面臨機遇

查看全文

縣科技局半年工作總結

一、大力推進科技項目的申報和實施

加強對科技項目的組織申報和實施管理,是科技部門的重要職能。為此,我局按照上級要求,創新工作舉措,加大工作力度,將其作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

一是認真抓好科技項目的組織申報。依據省市有關要求及我縣優勢項目和農業產業化特點,上半年我局組織申報國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2個(永通科技有限公司的“常壓復合催化法制備對叔丁基苯甲酸的新工藝”、鑫友農產品發展有限公司的“三水循環恒溫保濕臍橙貯藏保鮮新技術”),國家星火計劃項目1個(縣林生果業有限公司的“哈姆林甜橙早結豐產安全生產技術示范”),已立項批復;省級重點新產品項目1個(禾綠康健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銀杏葉提取物”),省級星火計劃項目1個,已立項批復;市級科技項目6項及研發中心1個,已批復立項5項。上半年我縣已爭取到位市以上計劃外科技項目資金60余萬元。

二是積極組織實施各級各類科技項目。上半年,我局積極組織實施國家、省、市、縣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30項,其中實施國家、省級科技項目12項,實施市、縣級科技項目18項,均取得了一定的經濟、社會和科技效益。例如:國家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黃雞標準化生態養殖技術集成示范與產業化建設”項目及組織宇林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實施的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重點項目“生物蠟產業開發”,6月份均通過了上級項目中期監理檢查。

二、全面推進科技成果市場和科技管理

一是組織完成了2項省科技成果鑒定。如組織鑫友農產品發展有限公司完成申報的“三水循環恒溫保濕臍橙貯藏保鮮新技術”項目,通過了省科技廳組織的省級科技成果鑒定認證。

查看全文

科技局服務扶持工作要點

(一)工作思路

1、以大力推進科技協同創新為主線

加強組織化程度,認真落實國家、省、市關于科技創新的政策規定;主攻優勢產業,加強對企業科技創新的支持,大力培育創新型企業,大力引進和發展高新技術企業,不斷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產業科技創新步伐,充分發揮科技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2、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為重點

把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擺在中心位置,加強各方面的協調和配合,積極探索和總結有利于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機制,促進科技成果供需對接,實現產、學、研的有機結合。

3、以加強科技服務平臺建設為突破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