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教育在對外漢語網絡熱語的運用

時間:2022-05-10 11:27:58

導語:戲劇教育在對外漢語網絡熱語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戲劇教育在對外漢語網絡熱語的運用

[摘要]“互聯網+漢語國際教育”是未來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主要發展方向,本文研究戲劇教育對外漢語網絡熱語”教學中的運用。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網絡熱語相關知識進行理解,并以戲劇表演的方式輸出教學內容。因此,使新媒體中優質的受青少年喜愛的網絡文化與教學手段“戲劇教育”有機結合,這既適應了未來漢語國際教育發展的需求,也順應了時代潮流,促使漢語教學多元化發展。

[關鍵詞]教學;戲劇教育;網絡熱語

一、戲劇教育在對外漢語網絡熱語教學中的優勢

(一)以學生為主體

講授法以教師為主體。教師以自我認知策略為主,指導學生有序的接收學習信息,通過設置教學目標、選擇學習材料、控制教學進度、設計師生之間的交互活動等來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但講授法重教不重學,教師注重自己備課知識是否全面、敘述過程是否面面俱到,一旦有某方面作業知識點強調學生的自我感知時,教師會擔憂學生是否能夠正確理解。長此以往,學生處于十分被動地位,獨立式學習習慣難以養成,反而對教師形成巨大依賴,將課堂變成老師的“一言堂”,知識內容的學習也變成單方面的灌輸式,這既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難以使教師得到學生的反饋。戲劇教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規律,以教師作為引導者的身份,真正做到,把課堂歸還給學生。戲劇教育可按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群體特點、身心發展情況,做到有針對性的設計和應用。比如,低年齡段的學生大多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可組織學生一起玩“老鷹捉小雞”“扮演迪士尼人物”“玩轉手指舞”等游戲,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上課的積極性以及自信心。對中高年齡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的知識儲備量更大,心理素質更為穩定,善于思考和分析,有一定的邏輯思考能力,因此教師更注重內容上的引導,尊重同學們的選擇,在自編自導的戲劇表演中,對于他們的各色各異的表演活動,予以表揚與激勵,注重過程,不看重結果。

(二)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講授法是教師基于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考量,而提前準備的教學內容。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因此對于學習進度過快或者學習進度過慢的學生而言,講授法難以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在整齊劃一的教學模式下,使最后的教學結果是無法展現學生的個性。不利于學生主動、自覺的學習,難以實現原定的教學目標。戲劇教育通過教師講述、講解,學生講讀、講演的方式把課堂歸還給學生。教師對學習內容的逐步引導,發展他們的個人優勢,挖掘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思維。比如,在戲劇課堂中,一部分同學善于領導,根據任務難易程度合理計劃分配工作,統籌人員安排,確定任務主題、方向;而一部分同學善于藝術構想,樂于裝飾打扮舞臺背景與人物,創新服化道。戲劇教育有目的、有計劃的實施啟發誘導,給學生一個展現自我個性的平臺,系統化、科學化的在實踐中完成個性交際。

(三)培養學生的思想性和獨立性

戲劇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思想性和獨立性。教師啟發學生學科思維,一旦學生對知識有了初步的理解后,就進入練習階段,給予學生足夠時間練習,從而把理論的知識變化成實實在在的技能。戲劇教育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因此在戲劇教育的過程中,非常考驗教師的控場能力,即使教育學習順利進行,也不使學生因過分亢奮而使課堂失控。需要教師在關鍵的時候發出詢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思考。例如:網絡熱語“干飯人”。學生首先會對字面意思產生強烈好奇心,對本堂課知識的探索有足夠的興趣,在教師的逐步引導下,學生會開始猜測其大概意思,教師通過對某一具體畫面動作的展示,以戲劇表演的方式傳遞詞匯意思,進而讓學生產生聯想,通過對肢體語言的不斷再次豐富,使學生對聯想的內容也不斷更新發展,隨著課堂內容的深入,在教師帶領下一起品析有關網絡熱詞或相關畫面的視頻,使學習者將之前聯想的內容得到初步驗證。之后進入精講部分,立即詢問學生“視頻中你看到是誰在干飯”“怎么干飯”“干了多少飯”“你們喜歡干飯嗎”“你們平常喜歡干什么飯”“你們認為自己是合格的干飯人嗎”,圍繞“干飯”一詞,著重圈畫關鍵字詞和重點句式,加深印象,最后進入精研階段,逐步將“干”與“吃”相對應,并不斷將知識做出內容衍生,課堂復習和課后復習,由學生們組織以“干飯人”為相關話題的戲劇表演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正確掌握干飯人一詞,并且初步形成了其他衍生詞的印象,并對本節課知識點能夠立馬活學活用,落實于實際交流。

二、融合戲劇教育的網絡熱語的教學策略

(一)準備策略

網絡熱語組合方式以及文字內涵與一般語言有所區別。在正式上課之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需注意以下三點:第一,根據教學大綱、學生學情以及國家風俗,來合理地教授網絡文化,合理利用,把握好度的選擇;第二,目前網絡熱語傳播主要通過新媒體來實現,因此,這種教學素材與傳統文本有所差異,教師需要從各方面統籌思考,加以整理,比如找到視頻的原出處及分析當時社會背景、分析某該網絡熱語的正確使用情境,解釋字面意思以及深層意思等,更加考驗教師的分析能力,以及教師的活動組織能力;第三,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教學需要,合理改編設計視頻內容,把它最終可以使學生以戲劇的形式展現出來,內容設計上更加貼近教學,需靈活調動教師的思維創造力。

(二)網絡熱語選擇

網絡熱語多種多樣,教師需對此加以區別,篩選出優質的、適合學生的網絡熱語。通常集中體現在某個語言詞匯上或某種行為方式上,往往與當時的現實文化背景相關聯。網絡熱語的選擇主要體現以下三點原則:(1)適配性原則:教師應依據學生能力,選擇與教材相呼應,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內容,注重文本與教學的適配性。(2)趣味性原則:趣味性是教育戲劇的靈魂,對漢語學習者而言至關重要。這關系著學生是否能夠以最佳的心理狀態去主動享受學習的樂趣,而不是被動的。無論是低年齡學習者還是高年齡學習者,在學習與認知之間,都需要趣味情感的釋放。(3)實用性原則:網絡熱語之所以成為流行標志,其中最明顯一點就是,它的使用頻率在某一階段迎來爆發式增長,深受普羅大眾的喜愛。因此對于漢語學習者而言,尤其是在中國生活的漢語學習者,可以更好地學習中式幽默,應用于生活實際,有益于人際交流。

(三)戲劇化策略

1.主題的確立一個優秀的戲劇教育的創造需要有明確的主題為綱領。其目的在于傳遞的教學思想,使學生能在戲劇教育中把握重點。戲劇主題通常需要融合事件背景、人物對話、矛盾沖突等綜合分析考量,并不是直接放在明面上的。只有理性思考,深入學習,才能正確獲得。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者作用,耐心為學生分析原視頻的內容,讓學生在引導中慢慢歸納總結,并成功完成戲劇活動。如,在2020年,有一流行詞匯是———地攤經濟,根據網絡視頻分享,我們看到了在疫情期間,各地人民群眾在就業壓力大、經濟蕭條的背景下,開辟的一條極富生命力的商業道路。在教學活動之前,教師要重新拆解分析相關視頻內容,調查當時社會背景。了解更多不僅可以更好地學生科普,也可以在戲劇教育過程中多方面為學生引導,總結中心思想。而明確的了解該事件的主題思想后,學生可以更好地抓住精髓,掌握其存在的真正意義,最終能夠以戲劇化形式呈現這一事件內容。2.人物的確立每個人心目之中,對人物的解讀是不一樣的,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網絡熱語再由教師解讀過后,最終戲劇化的呈現是由個人solo或者小組合作完成的。因此,學生可自主選擇角色,設計相應的臺詞和動作,以此來更好地進入角色,體驗人物內心世界。教師在前期準備的過程中,可先分析出這一人物特點形象是如何,當學生不知從何處下手時,可做相應的提示。比如在上述“地攤經濟”這一詞中,所出現的人物形象就是社會的打工人,需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那么該如何體現這一精神呢,就需要同學們多加思考了。3.情節的設立一個好的情節的設立,一般需要制造矛盾與沖突。這也與人物的活動息息相關。故事情節的發展一般可分為三個時間節點:起因、經過、結果。起因是指事件的起因,用于介紹相關背景狀態,或者引發疑問,為整體戲劇氛圍做鋪墊;過程是指后來慢慢加入的人物活動及其發展,也是大多數沖突點發生的時候;結果是指最終事件的發展狀態。利用戲劇情節的三個時間節點,根據“地攤經濟”設計了戲劇教育的情節:起因———受疫情影響,使經濟蕭條,大多數公司裁員,就業壓力大;經過———為了生計,在找不到工作的情況下,勞動工人憑借智慧開始做地攤生意;結果———擺地攤收益良好,且逐漸成為一股新潮流,獲得了政府支持。戲劇教育對中國教育來說也是一個較為新型的授課方式。面對各色膚種、不同人群,教育改革是勢在必行。我們不可能一直以中國傳統方式教育外國學生,需求不同,授課也要有所改變,從“紙上談兵”轉變為實際應用發展,有關學習,我們向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一種開放和包容的心態,積極引導學生在游戲中學習。目前因有關戲劇教育在國內外展開語文授課實錄的案例較少,而以網絡詞匯為突破口的就更為稀少,所以本文難以商討更為精準的對外漢語教師教學方案。本文簡要羅列了戲劇教育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優勢以及融合了戲劇教育的網絡熱詞的教學策略。戲劇教育只有親身體驗實踐過,才可領悟其魅力。

參考文獻:

[1]張明月.論戲劇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

[2]李嬰寧.“教育性戲劇”在中國[J].藝術評論,2013(9):49-52.

[3]徐俊.教育戲劇———基礎教育的明日之星[J].基礎教育,2011,8(3):68.

作者:劉妍 單位:長春電子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