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對班級管理的啟示思考

時間:2022-07-06 10:52:13

導語:陶行知教育思想對班級管理的啟示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陶行知教育思想對班級管理的啟示思考

摘要:隨著教育思想的更新,陶行知主張的教育理念與當前的教學情況高度契合。陶行知教育理念提倡教師要主動引導學生思思考,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符合現代學生身體和思想發展得要求。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很多學校已經將陶行知的教育理念與學校的教育理念進行融合,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也需要結合教師自身的教育觀念進行相應的創新和改變,進而幫助學生全面提高素質。

關鍵詞:陶行知教育思想;班級管理;班級文化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先是以立德樹人作為主要內容,這也是學校需要做到的。其次,是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要求。強壯的身體為提高學習成績、拓展技能提供了可能性。最后,是關于提高學生獨立意識和增強學生思維能力方面的內容,該內容主張學生不僅要形成創新能力,還需要提高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再創造能力,相關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獨立意識的培養。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學校和教師共同努力。

一、陶行知的教育管理實踐活動及教育管理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符合當前學校教育的要求,對于部分學校在管理學生的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陶行知的教育管理實踐活動

以下兩個學校將陶行知的教育管理理念深入運用到了班級管理中,并從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本文將列舉這兩所學校的教育思想,從而幫助教師獲得良好的班級管理經驗。具體內容如下。

1. 曉莊學校

曉莊學校,是陶行知先生創辦的曉莊實驗鄉村師范學校。學校的校訓是教學合一,這與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教學做合一”是指通過學會做事,達到學會生活、學會做人之教育目的。“教學做合一”中倡導培養學生知行統一的品格,正是當代教師開展班級管理的主要目的。踐行“教學做合一”的校訓精神,要求學生學會做人。學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點關懷對象,要求學生學問和人品并重,能力與素質全面發展,這不僅是校訓對學生的要求,也是教師管理班級的要求。教師的教育目標是要學生追求真理、做真人、做知行統一的人。曉莊學校中“教學做合一”的校訓精神,不僅彰顯著學校的文化傳統,而且突顯了學校辦學的獨特風格,這也是當前學校應該堅持的理念。只有在正確的學校創辦理念的影響下,教師才能有效地對班級學生進行管理。

2. 育才學校

學陶師陶,傳承創新,育才學校秉承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以“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為宗旨,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鑄師魂,開展學陶師陶活動。學校堅持科學發展觀,在創新中繼承,在繼承中創新,也使學校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培養,對教師管理班級提供了方向。

 (二)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

在對以陶行知教育理念為主的學校進行分析之后,筆者對陶行知獨特的教育理念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了加深對教育理念的認識,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闡述陶行知對學生、教師以及班級這三方個面所做的教育思想工作。具體內容如下。

1. 學生——管理與自控結合

根據陶行知創辦學校的理念可以得出結論,其提倡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通過學生對自身行為和思想的管控,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進而有利于教師對班級的管理。為了幫助學生提高對自身的管控能力,教師要結合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全面培養和提高,進而優化班級管理工作的效果。教師可以對學生的生活、學習、活動以及業余時間所做的事情,制訂詳細的紀律,這些班級紀律的制訂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自我管控。

2. 教師——嚴于律己,寬以待生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對教師的能力也有要求。教師的能力不僅是指給學生傳授知識,還指對學生道德方面的樹立和培養。教師不僅要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關注學生生活中各方面的能力和需求。教師應該把自己放入到班級中,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待學生的知識接受情況和在班級中的具體表現,并且在日常相處中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引導,從而發揮示范作用。此外,教師需要發現學生升上的特長和優點,并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優勢,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豐富班級文化的展現形式。

3. 班級——學生學習和成長的環境

班級是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單位,只有營造一種活潑、和諧的班級氛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建立。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指出要尊重學生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要把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放在首位,進而營造有序的學習氛圍。教師在舉辦的班級活動中,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參與意識日益加強,自理能力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提高了競爭意識、合作精神、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和耐挫折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自身的主體地位。

二、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班級管理中依然存在較多的問題,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闡述教師在班級管理中所遇到的問題,具體內容如下。

(一)處事態度強硬

教師在對班級進行管理時,為了樹立自己的威嚴大多采取強硬的處事態度,并且在學生的日常交流中也能體現教師對學生的管控,這樣不利于教師和學生的友好相處。此外,教師對學生的管理方法較為統一,忽略不同學生在處理生活問題上的思維差異。除此之外,教師對學生的態度較為嚴厲,對經常惹禍的學生,缺乏正向積極的引導,容易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緊張的關系,不利于教師對班級進行有效的管理。

(二)管理方法單一

一些教師管理班級時采用的方法是以懲罰為主,當學生沒有遵守班級規定時,教師大多都會采取懲罰學生掃地或者其他義務勞動的形式,來抵消學生所犯的錯誤。這樣的懲罰方式,對有想法的學生來講,不是一個最優的選擇,有可能會加重學生的逆反心理。此外,當學生犯錯誤時,教師會忽略學生的感受,沒有意識到保護學生自尊心的重要性,當眾批評、教育學生,這種方式可能會導致學生出現自卑心理,也不利于教師開展班級管理工作。這樣一來,教師心理上對班級管理工作產生了松懈,導對班級和學生疏于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班級學生的成績,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對學生的評價不全面

開展班級管理的目的就是為了規范學生的行為以及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這是班級管理的主要目標。教師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會把學生的學習成績看得非常重要,從而忽略了學生在其他方面的潛力。部分教師會忽略個別的學生,對學生生活和學習上的表現缺乏關心,顯然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新時期的教育理念主張學生發展自身的各項能力,因此,相關教師如果要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就需要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關注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評價。(四)忽略學生的個性差異世界上沒有完全兩片相同的葉子,學生也一樣,每個學生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教師需要尊重學生內心的想法,不能忽略對學生其他能力方面的培養。部分教師忽略學生和興趣愛好對夢想的追求,采用同樣的教育方法,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學生發展自己的個性,而且也與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有所偏差,這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興趣愛好的培養。

三、陶行知教育管理思想對教師班級管理的啟示

(一)樹立大眾型、服務型的管理價值觀

首先,教師需要明確自己和幫助自己管理班級的學生在班級中所處的地位。班級管理,并不是上級對下級的管理,而是一種相互促進、和諧友好的交流形式。只有師生之間共同商討班級管理的形式,用學生的力量來規范班級秩序,這樣的管理模式才能走得更長久、發展得更穩定,而且對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和諧相處也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此外,教師需要用正規的教育方法來糾正學生對道德的深刻認識,而不是以一種獨斷專行的管理方式來教育學生。

(二)注重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主體性的發揮

為了有效地管理班級,教師需要體現學生在班級中的主體地位,不能對學生進行大量理論知識的講解,而是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動手操作和動腦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于班級的管理也需要班級學生共同的努力,通過豐富班級文化的展現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

(三)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授課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課效率,教師應該用正向引導的態度,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監督,并且鼓勵學生在課堂中大膽提出問題,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進而提高教師管理班級的效率。最后,教師也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

四、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能夠更有效地將陶行知的教育理念貫徹到教師的班級管理工作之中,需要學校和各學科的教師共同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和樹立優秀的班級文化,為學生創造高效學習的機會。學校也需要加強學校優良風氣的建設,嚴抓學生的思想和言行,以此來規范各年級階段的班級管理工作。教師要嚴格規范自身在班級中的行為,進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

作者:張蕓 單位:青島西海岸新區易通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