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綠色化發展研究
時間:2022-09-05 09:27:15
導語:建筑綠色化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節約能源資源、回歸自然,對環境無害,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并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又可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以及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建筑——綠色建筑,正用它的“綠色化”底蘊為實現“雙碳”戰略目標竭盡全力。住房城鄉建設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我國新建綠色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超過90%,全國新建綠色建筑面積已經由2012年的400萬平方米增長到2021年的20億平方米,并全面實現了新建建筑節能,已為我國建筑“綠色化”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政策激勵穩中精進
公開資料顯示,綠色建筑在我國起步于1992年。1992年,巴西里約熱內盧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以來,我國政府相續頒布了若干相關綱要、導則和法規,大力推動綠色建筑發展。2006年,《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在我國正式頒布;2012年5月,《關于加快推動中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發布;2013年,國家及地方的《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出臺;2014年,《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發布,明確了綠色建筑的發展戰略與目標要求;2019年8月1日,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正式實施。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國家層面及地方鼓勵推進綠色低碳建筑的推進力度的新政策更是頻出。2020年11月,7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印發<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2年,當年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到70%,星級綠色建筑持續增加,既有建筑能效水平不斷提高,住宅健康性能不斷完善,裝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穩步提升,綠色建材應用進一步擴大,綠色住宅使用者監督全面推廣,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綠色建筑創建活動,形成崇尚綠色生活的社會氛圍。”2021年6月,15部門印發《關于加強縣城綠色低碳建設的意見》,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縣城新建建筑要落實基本級綠色建筑要求,鼓勵發展星級綠色建筑;加快推行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節水標準,加強設計、施工和運行管理,提高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的比例。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印發,明確“大力發展節能低碳建筑,全面推廣綠色低碳建材,推動建筑材料循環利用;發展綠色農房。”政策大力激勵,讓我國綠色建筑發展倍受鼓舞,并在穩中精進中積極推動建筑“綠色化”,使得綠色建筑在節地、節能、節水、節材和環境友好等方面的綜合效益初步顯現,形成了一批示范項目和標桿項目。
節能低碳助力“雙碳”
2020年,我國新建綠色建筑占城鎮新建民用建筑比重為77%,綠色建筑標識項目累計到2.47萬個,建筑面積超過25.69億平方米,裝配式建筑也實現增長,超額實現“十三五”時期綠色建筑發展目標。2021年,我國累計建成綠色建筑85億平方米,已為“十四五”時期綠色建筑發展開好局、起好步。隨著規模化發展,節能減碳、減少不可再生資源使用,綠色建筑對能耗降低、環境保護起到的正向推動作用逐漸凸顯。和傳統建筑相比,綠色建筑充分地利用地熱、太陽能、風能,能耗可以降低70%~75%。“十四五”時期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綠色建筑如何繼續發力建筑節能減排,備受期望。2022年3月,《“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簡稱《規劃》)出臺,明確“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將全面建成綠色建筑,建筑用能結構逐步優化,能耗和碳排放增長趨勢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的建設發展方式,為城鄉建設領域2030年前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7月,《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出臺,再次提及“全面提高綠色低碳建筑水平”與“建設綠色低碳住宅”兩大要求,明確“到2025年城鎮地區新建建筑亦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并持續推進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點城市建設,到2030年實現整體能效提升20%以上。”為推動“十四五”時期綠色建筑高水平發展提供了支撐,也為實現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提供了重要舉措。細化《規劃》目標,到2025年,我國將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3.5億平方米以上,建設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億平方米以上,裝配式建筑占當年城鎮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全國新增建筑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0.5億千瓦以上,地熱能建筑應用面積1億平方米以上,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8%,建筑能耗中電力消費比例超過55%。值得關注的是,為了實現目標,《規劃》提出了加強高品質綠色建筑建設、完善綠色建筑運行管理制度、提高新建建筑節能水平等九大重點任務。從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超低與近零能耗建筑建設,到綠色建造的裝配式建筑、能源替代提升能源效率,全面提升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水平,“十四五”時期我國綠色建筑必定會在節能低碳方面綻放光彩,助力“雙碳”戰略目標早日實現。
與時俱進可持續發展
頂層設計、領域探索,推動綠色建筑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協同發展,將綠色低碳理念融入設計、建材、施工、運營全過程,讓綠色建筑扎根城鄉建設領域,在國家高質量發展征程中讓建筑持續節能降耗、低碳減排,與時俱進可持續發展將是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必然趨勢。綠色建筑如何與時俱進可持續發展?技術創新是關鍵。為完成國家《規劃》目標,并實現綠色建筑可持續發展,各地紛紛邁開探索步伐,加大綠色建筑推進與技術創新力度。廣東省,通過鼓勵建筑模型信息化(BIM)技術示范應用,大力發展以裝配式建筑為核心的新型建筑工業化,加強裝配式建筑項目創新示范,推動超低能耗建筑項目建設。從2022年7月1日開始,深圳市新建民用建筑和工業建筑100%實現“綠色化”,目前已有1500多個項目獲得了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如,全球首個“光儲直柔”建筑就能將屋頂太陽能光伏發電裝置產生的電能儲存起來并實現柔性使用,運行一年,已經實現節電超10萬千瓦時。山西省,積極引導超限高層建筑、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開展技術創新,力爭在全生命周期BIM、鋁模板、裝配式、綠色建造、智能化管理等技術應用方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湖南省,積極研發并推廣生活熱水、炊事高效電氣化技術與設備;圍繞建筑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目標,在建筑采暖、生活熱水、炊事等用能領域推廣高效電氣化應用技術與設備,力爭到2025年,全省城鎮建筑電氣化率達到55%以上,建筑智能化體系不斷升級完善。據統計,目前,借助“光儲直柔”“淺層地熱能”等先進技術,全國城鎮新建建筑已經全部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與此同時,全國有約4000個產品獲得綠色建材評價認證證書,逐漸實現規模化應用,裝配式建筑更是日益普及。2022年上半年,全國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超過25%,裝配式建筑建設面積累計達到24億平方米。綠色建筑是未來世界建筑的發展趨勢,建筑節能減排也是各個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我國綠色建筑與時俱進,積極創新技術,探索可持續發展路徑,提高建筑節能水平,推動可再生能源應用、實施建筑電氣化工程,不僅是在努力完成“十四五”時期建筑節能減排的重點任務,也是在為我國建筑“綠色化”發展筑好堅實根基,積做好實現“雙碳”戰略目標的生力軍。
作者:馮為為
- 上一篇:新時期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的實踐
- 下一篇:物流企業如何提高財務管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