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職業道德建設匯報材料

時間:2022-03-30 10:21:00

導語:審計職業道德建設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審計職業道德建設匯報材料

以身作則抓好班子建設

抓好領導班子建設,是抓好審計隊伍職業道德建設的重中之重。一個單位事業發展與否,關鍵看領導。俗話說,好種出好苗,好班子能帶出好隊伍。在加強審計隊伍職業道德建設中,強化領導班子自身素養,建設一個能跟上時代脈動潮流,適應市場經濟運作規律,“廉政、勤政、高效、務實”的領導班子尤為重要,舉足輕重。

首先,該局黨組一班人始終堅持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領會其豐富的內涵,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揮行動。認真貫徹十六大精神,帶頭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時俱進,不斷提高政治理論水平。積極鉆研審計業務知識,更新知識結構,按照“人、法、技”建設要求,注重自身修養,努力提高專業理論水平和綜合管理能力。緊緊圍繞本地區經濟建設中心,緊貼審計工作實際,履行審計監督職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領導班子成員講黨性、講大局、講正氣,時時處處當好帶頭人。近幾年來,該局局長連年榮立三等功。

其次,重視和加強對審計隊伍職業道德建設的領導。主要領導負總責,親自抓,把它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貫穿于各項工作的始終。與審計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一起檢查、一起考核。做到“一講五有”:即,逢會必講道德、廉政建設,時刻警鐘長鳴,變被動的事后監督為積極的事前防范。“五有”:即,審前有要求,審中有檢查,審后有匯報,階段有講評,年終有考評。嚴格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明確各自責任,落實好“三級”責任制。實現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一級促一級,形成黨、政、紀齊抓共管,干部支持、參與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格局。四年來,全局同志有78人次受到省、市、縣表彰,先后有8名同志加入中國共產黨,有16名同志走上領導崗位。全體人員從沒有一例因犯各種錯誤而受到黨紀政紀處分或其他處理的,使審計成為鍛煉和培養人才的大學校。

以人為本抓好思想教育

工作中,該局黨組一致認為,改革開放以來,審計機關的工作、生活環境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新事物、新知識、新思想隨著形勢變化而不斷涌現,同時各種消極、腐朽的東西也在影響和沖擊著審計人員的道德和價值標準。面對權力、地位、利益的考驗和金錢、物欲、美色的誘惑,個別干部的道德天平產生了偏差,出現了各種思想。如,“吃虧思想”。認為審計機關清水衙門,工作辛苦,得罪人,待遇不高,要求又嚴,一天到晚講廉政,感到吃虧。從而放松了對自己嚴格要求。“滿足思想”。認為審計機關在社會上口碑不錯,在廉政等方面沒出過大問題,自我滿足。對職業道德和廉政制度建設重要性重視不夠,或嘴上講重要,行動上不落實。“消極思想”。認為審計機關與其他單位相比還好,就是出一些小問題,吃一兩餐飯,收一兩包“紅包”、禮品也不為怪,無關大局。由此而引發了,極個別審計干部以審謀私,人情審計,貪小便宜,收受紅包;違反審計紀律,接受被審計單位公款吃喝和娛樂等。這些都是思想道德、理想信念出現偏差的結果。

近年來,該局黨組帶領全體審計人員認真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攬、指導審計工作,武裝審計干部的頭腦。適時開展五項教育。開展以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主要內容的“三觀”教育;開展以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為主要內容“普法”教育;開展以提高審計質量,規避審計風險,愛崗敬業,廉政勤政為主要內容的“廉政勤政”教育;開展以胡長青、成克杰等以及本區域、本系統違紀違法案例為主要內容的“警示”教育;開展以學習湖、谷文昌、鄭培民等先模事跡為主要內容的“學模趕先”教育。通過學習教育活動,來加強干部主觀思想改造,牢固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完善適應本職工作的理論知識結構,提高業務水平和綜合工作能力。在教育形式上,力求多樣化。集中與自學相結合,走出去與請進來一起上。圍繞地方政府中心學習任務,保時、保量、保質地開展學習教育活動;寓教育于各種活動,潤物無聲,潛移默化。如,在干部生日送一藍鮮花,黨員干部入黨紀念日送一份“政治生日賀卡”等,以情聚人,以此來調動干部的工作熱情。“七一”期間,組織干部到革命老區村、扶貧掛點村和農村共建點,請老革命老同志授課,接受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革命傳統再教育。注重思想溝通和感情聯絡。領導與領導之間,領導與干部之間,干部與干部之間,做到感情上多溝通,工作中多通氣,決策中多商量。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建立既民主又集中,既嚴肅又活潑的上下級關系。在教育對象上,力求全面,不留死角。不論是領導干部還是一般干部,不論是黨員還是非黨員,都要自覺接受教育,不能有例外。特別要強調領導干部要率先垂范,模范帶頭接受教育。提倡“向我看齊,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嚴格自律,正人先正已。

以規管人抓好制度規范

社會實踐證明,思想道德規范發揮作用主要靠“自律”,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途徑是教育。但在利益多元化和價值觀念多樣化的條件下,單靠“自律”和教育不足以防止違反道德規范行為的發生。俗話說,“無規不成方圓”。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只有從管理薄弱環節和制度漏洞入手,有針對性地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嚴格管理,才能大大增強道德規范的約束力。使每個審計干部,人人都在組織中,人人都在紀律中,人人都在教育中,人人都在管理中,真正把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提高思想道德水準要求落到實處。

從三個方面著手進一步加強審計干部職業思想、職業品德、職業紀律和職業責任教育:建立健全監督權力運行制度體系,特別是對重要領導崗位有效監督機制,規范用權行為;建立健全審計干部廉潔從審行為規范制度體系,在強調“自律”的同時強調“他律”,做到自我約束與外部監督相結合;建立健全審計干部廉政教育制度體系,圍繞預警教育,在提醒、誡勉,約談等方面加以完善。切實做到四點:一是進一步健全完善各項職業道德管理制度,如,審計復核,項目審理,審計責任追究等制度,增強制度可操作性。二是以創新為動力,深入開展黨建先進和文明單位活動,健全和完善機關黨建工作責任制,加強機關職業道德和廉政制度建設。三是結合“審計質量年”活動,健全一套科學、完整、有效的審計質量管理、監控制度。強化審計干部的法制意識和審計風險意識,不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能力,保證審計機關正確行使審計監督權,克服審計工作中的隨意性。四是加強廉政制度建設,規范審計干部廉潔從審行為。完善和規范審計組的各項審計紀律,把黨風廉政責任分解到人,上至領導下到一般干部,都要明確各自廉政職責,確實履行“一崗雙責”。堅持“六項”監督制度,如,廉政審計反饋制度,審計人員廉潔自律報告制度,審計回訪制度,審計組廉政工作匯報制度,審計人員廉政從審承諾制度和婚喪喜慶申辦酒席報告制度。把干部在工作、生活和社會交往中形成的道德觀念,不斷納入廉政制度條文中,并編印成冊,做到人手一冊。把各項制度變為審計人員的自覺行動,同時使審計人員工作、生活的每一環節都置于制度約束之下。堅持審計公示和審務公開制度,增加審計工作透明度,加大社會對審計機關監督力度。實踐證明,這些制度較好起到了規范行為,嚴明紀律,預防違紀的作用。

以嚴為先抓好監督落實

嚴格管理,嚴格要求,是把各項規章制度落到實處,收到實效的重要舉措。不抓監督落實,再好的制度,也成一紙空文。提倡凡事抓具體的工作作風,凡事“一具體就深入,一具休就落實,一具體就解決問題”。為此我們一是加大各項管理執行力度,把各項制度變為干部的自覺行動,真正走上以制度管人管事的規范軌道。二是嚴格監督檢查工作。加強對干部經常性的管理和監督,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給予提警、督其糾正,防止由小到大,由輕到重,發展成為嚴重的違法違紀行為,以達到防微杜漸的目的。對那些以審謀私,違法違紀或違反審計職業道德規范的,要嚴肅處理,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姑息遷就。三是監督關口前移,領導干部要抽空擠時深入審計現場檢查、指導工作,探索有效的監督途徑和辦法,提高監督管理水平。做到不僅對審計干部工作時間內的表現進行監督,對工作以外的活動也要加強監督。努力實現審計延伸到哪里,審計權力行使到哪里,黨風廉政建設監督就覆蓋到哪里;哪里有審計,哪里就有監督。四是加大審計回訪力度,嚴格執行審計廉政紀律“八不準”規定。領導干部要帶隊深入一線,掌握實情,密切關注審計組的職業道德和廉政建設在新形勢下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一旦發現苗頭及時予以制止和糾正。五是加強內部監督與群眾監督、社會監督有機結合。中紀委十六大工作報告中指出:“綜合運用黨的紀律、行政監察、法律監督、審計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多種形式,就能逐步形成易于揭露和有效治理腐敗的機制,使權力運作置于嚴格的監督之下。”因此,加強審計機關的日常監督工作,能夠對腐敗現象構成一種內在制約的長效監督機制。重視和發揮審計組長在審計一線尤其是帶頭執行審計紀律作用,做到審前有交待,審中有監督,審后有匯報。同時聘請廉政監督員,建立審計網站和審務公開欄,設立舉報電話,逐步完善外部監督措施,全方位接受社會監督。使審計機關在維護經濟秩序,披露財經違紀違規過程中,在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工作上,發揮出有效的監督職能作用。

以審促幫搞好服務

加強審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強化審計監督的目的幫助被審單位強化管理,堵塞漏洞,為此局黨組要求全體審計人員要認真貫徹“一審、二幫、三促進”的原則,自覺作好監督與服務的結合文章,寓服務于監督之中,在服務中不斷強化審計監督,并把被審計單位滿意不滿意作為開展審計監督的立足點,要求審計人員真心實意的幫助被審計單位解決各種難題,規定每審計一個項目,要為被審單位做1—3件實事、好事。徹底改變“一審了之”、“一罰了之”的簡單作法。四年來,該局為被審單位做好事、實事300多件,提出合理化建議636條,促進增收節支7238萬元,幫助被審單位清理收回各類欠款1000多萬元,先后為被審單位培訓財務人員800多人次,受到被審單位領導和群眾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