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城鄉同治工作會領導發言稿
時間:2022-01-04 09:18:00
導語:環衛城鄉同治工作會領導發言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鄉環境衛生是一項橫跨時空、牽涉面廣、影響深遠的復雜工作和系統工程,既不是一地一事之舉,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須綜合運用政治、經濟、文化、管理等多種手段,推動全員創建、科學創建、人文創建和城鄉聯動,方能取得實效。自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開展“四創四化”、打好“三大戰役”的總體部署下,我們縣以“三創四化”(創建國家或省級平安暢通縣、衛生縣城、文明縣城、園林城市和綠化、亮化、美化、凈化)和“潔凈攸縣大行動”為抓手,先縣城、后鎮區、再鄉村,逐年梯次推進城鄉環境衛生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成功創建為全國平安暢通縣、省級衛生縣城,成功承辦了全省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現場會。全縣實現了“五個基本看不見”,即城鄉公共區域可視范圍基本看不見垃圾、主干道基本看不見車輛亂停亂放、街面基本看不見私搭亂建廠棚、門面商店基本看不見商品出店擺放、執法整治現場基本看不見大的爭執糾紛。較好地凸現了“三大效益”,即生態效益,改善了人居環境,保障了群眾健康;經濟效益,資產得到增值,市場增加效益,招商增添魅力;社會效益,人民群眾愛護環境衛生的意識強了,熱愛家鄉的感情深了,各級黨組織和干部的公信力得到明顯提升。通過幾年來環境衛生治理的實踐,我們有四個較為深刻的體會:
一、堅持宣教開路,動員全員參與。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與否,關乎群眾健康幸福、折射社會管理水平、影響地域發展大局,既是一項民心工程,也是一項群眾工作,必須組織全覆蓋、深層次、多回合的宣傳教化,引導全縣各級干部群眾自覺參與、積極投入。一是開展大討論。近些年來,我們在全縣范圍內廣泛開展了繼續解放思想大討論,總結了規劃建設觀、大眾公共觀、生態環境觀、禮義榮辱觀等“十大觀念”,提煉了“厚德從善、崇文重教、誠信守法、尚勤敢超”的“攸縣精神”,討論了“市民公約”、“村規民約”,編撰了《思鑒》、《政鑒》、《德鑒》、《禮鑒》、《法鑒》、《廉鑒》“六鑒”系列公民教育讀本,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城鎮客廳理論”、“農村公園理論”的概念,即要求把城鎮當作客廳來呵護,把村莊當作公園來建設,在大討論中使干部群眾深化了城鄉環境衛生治理的認識。二是實施大教化。圍繞學習和弘揚科學理念、先進文化、主流思想,使全縣人民養成講文明、講衛生、講禮儀、講科學的習慣,先后組織百人宣講團深入鄉村和企事業單位,開展了1200余場“新觀念面對面”宣講活動;組織10萬余名機關單位和中小學生開展“萬人誦讀中華經典”活動;廣泛開展“生活健康、健康生活”系列大型群眾文娛活動和基本常識演講賽、搶答賽等活動,努力促使城鄉環境建設、“三創四化”、“潔凈行動”等理念和規范進村入戶,深入人心。三是組織大規勸。堅持每月開展上街下鄉進村入戶文明規勸活動,當場糾正車輛亂停亂靠、行人亂扔垃圾、商戶占道經營等行為,參加人員包括縣級領導、機關干部、群團組織、在校學生、離退休干部等。每年全縣參與規勸和清掃行動人員超過10萬人次,發放“門前三包”溫馨提示等各類宣傳資料30多萬份,糾正不文明行為10多萬人次。通過領導示范、部門組織、干部參與、群眾踐行,推動了文明教化的持續深入,促進了文明衛生的習慣養成。
二、突出創建引領,提升城鎮品位。城市是社會文明的主要創造地、推動地和示范地。我們堅持緊跟全市部署,按照打造一流中等城市的標準切實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以全面打響城市提質戰為契機,以深入開展“三創四化”活動為總抓手,引領城市環境衛生治理工作縱深推進,為環境衛生城鄉同治打頭陣、當示范。堅持多元化投入。通過財政投入、BT、BOT、搭建城建投融資平臺等方式,在加快重大項目建設的同時,著力推進各類公共設施配套。近三年來,我們加大投入,改造街巷122公里,街面“剛改柔”75萬平米,改造城區下水道58.6公里、自來水管網55公里,新建公廁45座、垃圾中轉站10座,新增公共綠地35萬平米、路燈4340盞、果皮箱2500只、側掛桶3160只,深入實施了城區“穿衣戴帽”工程,建設或改造了湘東大市場、洣江風光帶、文化廣場等一批市民休閑娛樂場所,抓好了城區標志性建筑、大街小巷、106國道“百里長廊”和道路兩旁、休閑廣場等場所的景觀綠化、亮化建設,實現了城市建設與改善人居環境的有機結合。實施公司化保潔。將城區92.7萬平米主街道和33.6萬平米小街小巷清掃保潔權通過競標的形式,全部承包給兩個有實力、有經驗的保潔公司,實現了城區主次干道清掃保潔公司化;堅持城區住宅開發小區化、小區管理物業化,將云升山莊、麗水山莊等一批高檔住宅小區的環境衛生全部交由物業公司負責,有力提升了小區保潔、保安、保綠水平;將“牛皮癬”治理、滅鼠除害、建筑裝潢垃圾清運、主街道門店經營廣告牌、余土清運、綠化養護、路燈維護等全部推向市場,實現公司化運作、社會化管理。近三年來,共拆除違章建筑和廠棚15600余處,清除違規戶外廣告2150處、總面積38900平米,清除遺留垃圾4.5萬噸。加強精細化管理。制定出臺了《城市精細管理辦法》、《市場精細化管理及考核細則》、《社區精細考核細則》,將社區文明創建、衛生創建納入重要工作內容,對城區12個社區逐月開展督查考核,并屆時評選出文明衛生組和文明衛生戶予以表彰,調動市民參與城市創建的積極性,實現了城市管理和社會管理的有效延伸。運用市場化經營。我們在做旺做活城區經營的同時,注重通過黨建幫扶集中辦點鎮區、對鄉鎮土地經營凈收入實行全額返還等舉措,將鎮區土地經營全面推向市場,從而調動了鄉鎮經營鎮村、管理鎮村、建設鎮村的積極性。年,全縣有三分之二的鄉鎮拍賣了土地,鄉鎮土地經營收入、鎮區建設投入均超過了億元。今年已有7個鄉鎮拍賣了土地,競拍總收入3900萬元。
三、開展潔凈行動,美化鄉村環境。城鄉環境衛生治理重點在城市,難點在鄉村。為此,我們通過深入開展“潔凈攸縣”大行動,將環境衛生治理覆蓋鄉鎮并延伸至鄉村,形成了“城鄉共建、城鄉互動、城鄉同治”的良好格局。針對農村地區衛生習慣改變難、垃圾處理難、長期堅持難、經費保障難等突出問題,探索推行了“四分”模式,實現了農村環境衛生治理由點到面、由突擊向常態的轉變。一是分區包干。將村級衛生區劃分為村級公共區和農戶責任區,村級公共區包括主干道、主水系、村民集中活動場所和集貿市場等,由村集體出資,聘用專人進行日常保潔維護;農戶責任區指各家各戶房前屋后的曬坪、水溝、綠化區等,各農戶按要求落實包衛生、包秩序、包綠化的“三包”責任,保持日常整潔。二是分散處理。每家農戶原則上配備一個垃圾池,按照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分戶分類收集,并通過“回收、堆肥、焚燒、填埋”等方法分類減量、化整為零,就地從簡處理,做到廚余垃圾就地堆肥還土、可回收利用廢舊物資集中回收、回收難度較大的“白色垃圾”焚燒填埋處理。目前,全縣農戶配備垃圾池13萬多個,普及率超過了80%,垃圾基本做到了入池處理。三是分級投入。縣財政每年預算鄉(鎮)村潔凈行動專項經費1000萬元,采取以獎代撥的方式,500萬元用于支持鎮區創建,500萬元按每村1萬元的標準補貼到村,用于村莊潔凈行動;各鄉鎮根據實際情況,配套一定的工作經費,對重點村、中心村、貧困村給予適當支持,彌補村級經費不足;各鎮區居民和鄉村村民自籌一部分資金,負責鎮區和村級公共衛生區的日常保潔,基本形成了財政下撥、部門支持、鄉鎮配套、村(居)組自籌相結合的多元多級投入模式。四是分期考核。強化激勵措施的運用,實行月抽查、季考核。縣考核鄉鎮鎮區,并抽檢到村,考核結果通過縣電視臺向全縣公布;鄉鎮參照縣考核辦法考核到村,并抽查到組,考核結果向全鎮進行公開;村考核組,并延伸到戶,各村對各組的衛生情況進行交叉檢查評比,考核結果在全村進行公示。
四、建立工作機制,謀求長行久效。鞏固和提升環境衛生城鄉同治的成果,關鍵在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和保障機制。近兩年,我們立足實際,推行“以獎代補”、“以獎促治”、績酬掛鉤等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全縣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干群參與環境衛生治理的積極性。對鄉村推行“重獎重罰”機制。縣考核鄉鎮鎮區,每季考核排前三名的鄉鎮,在享受縣財政資金扶助的基礎上,獎勵3—7萬元;排后三名的鄉鎮,取消縣財政資金扶助,同時處罰3—7萬元。鄉鎮考核村,給予1000—3000元不等的考核獎罰。村考核組,給予100—200元不等的考核獎懲。近兩年來,全縣已累計兌現獎罰資金500余萬元。同時,建立“三創四化”和潔凈行動舉報投訴獎罰制度,對舉報投拆的群眾給予100元/次的舉報獎勵且為其保密,對被舉報投訴的有關鄉鎮負責人、分管副職和村主要責任人分別處以200元、100元不等的罰款。對干部推行績酬掛鉤機制。將各鄉鎮、部門單位和村、社區的潔凈行動目標細化、任務量化,納入全縣主要工作預安銷號和績酬掛鉤內容,將縣、鄉、村三級干部40%的工作津補貼用于工作預安銷號、績酬掛鉤,把環境衛生整治作為一項重點內容,實行按月預安、按月考核、按月兌現,并堅持在“三創四化”、“潔凈大行動”中鍛煉干部、考驗干部、發現干部、選拔干部,大大提高了工作執行力,促進了城鄉環境衛生治理的落實。對業主推行量化考核機制。在主要街道、重點市場實行百分量化日考核計分辦法,對經營戶衛生狀況、經營秩序進行逐日考核計分。在政府管理的門面、市場攤位租金以及環衛處的衛生規費中,抽取一部分作為獎補資金,將考核分與租金掛鉤,分值越高租金越少,分值越低租金越高,分值降至底線,取消承包資格,充分調動業主參與環境衛生治理的積極性。對戶主建立“大評小獎”機制。對各農戶采用“大評比、小獎勵”的辦法進行激勵,按清潔、較清潔和不清潔評定等次,評比結果張貼到戶,或分組公示,對清潔戶給予毛巾、牙膏、雨傘等價值10—20元的小額物資獎勵。通過精神和物資激勵調動群眾的自覺性、積極性。
城鄉環境衛生治理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更好,沒有最好。雖然我縣在城鄉環境衛生治理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離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離群眾的期盼、離實際的需求仍有較大差距。我們將以這次會議為契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學習兄弟縣市經驗,繼續加大工作力度,把環境衛生城鄉同治工作推向新的水平。
- 上一篇:公職人員責任追究工作意見
- 下一篇:環保局長在廉能管理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