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解委員會相關規定

時間:2022-03-27 11:14:00

導語:調解委員會相關規定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調解委員會相關規定

第一條依據

根據中央、市政法工作會議關于“要高度重視調解工作在化解矛盾糾紛中的主要作用,引導干部群眾把調解作為解決矛盾糾紛的主要選擇”的精神,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司法部《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市高級人民法院、市司法局聯合下發的《關于規范民事糾紛委托人民調解的若干意見》,結合本區的工作實際,特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工作機構和職能

(一)區聯合人民調解委員會(簡稱“聯調委”)

聯調委設在區人民調解工作指導中心,工作機構由本區的綜治辦、公安分局、檢察院、法院、司法局、工商分局、房地局、民政局、教育局、衛生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信訪辦、總工會、婦聯、團委等單位的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和各街道(鎮)、行業調委會負責人組成,聯調委主任由區司法局分管人民調解工作的副局長擔任,副主任由區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庭長和區司法局基層科科長擔任。

職責:

1、受理并調解民事糾紛當事人申請人民調解和區法院委托人民調解的民事糾紛;

2、協助區人民調解指導中心對人民調解員的培訓工作;

3、協調糾紛涉及的職能部門進行或參加人民調解工作;

4、負責聯調委人民調解的工作制度的制訂、修改和實施;

5、召開聯調委工作會議;

6、配合區司法局對在聯調委工作的人民調解員和文職人員的管理工作。

(二)人民調解工作室(簡稱“工作室”)

人民調解工作室是聯調委下設的工作機構,設在區法院,由若干名人民調解員和文職人員組成,對外以聯調委名義調解民事糾紛,其業務由區法院和區司法局共同指導。如工作需要,其他調解組織的人民調解員或法律服務志愿者等社會人士也可以承擔部分工作室工作。工作室主任由區司法局基層科科長擔任,副主任由工作室的專職人民調解員擔任。

職責:

1、調解糾紛當事人申請或區法院委托的民事糾紛;

2、承擔委托人民調解的咨詢工作;

3、制作人民調解協議書;

4、協助對基層人民調解員的業務培訓;

5、及時向區法院和區司法局提供人民調解的各類統計報表、分析報告和信息簡報等資料;

6、對人民調解工作提出建議;

7、負責對已受理的人民調解民事糾紛的轉委托或協助調解工作。

(三)人民調解業務指導工作組(簡稱“指導組”)

區法院人民調解指導工作組是聯調委下設的對內工作機構,有二名以上法官等人員組成。指導組組長由區法院審判業務庭庭長擔任。

職責:

1、對工作室業務進行指導;

2、負責法院相關審判業務庭與工作室的工作銜接和協調;

3、及時提供指導人民調解業務工作的統計分析等資料;

4、對人民調解工作提出建議。

(四)其它調解組織

承擔委托人民調解工作的街道(鎮)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設置配備專職人民調解員的人民調解工作室,調解員人數一般在二人以上。主任由街道(鎮)人民調解委員會負責人兼任,因工作需要,可以設副主任一名,由人民調解工作室的專職人民調解員擔任。

職責:

1、調解聯調委轉委托人民調解的糾紛;

2、承擔糾紛當事人申請人民調解的民事糾紛調解工作;

3、根據聯調委的建議,參加區法院人民調解工作室部分民事糾紛的人民調解工作;

4、向聯調委提供委托人民調解工作統計分析;

5、指導基層人民調解員的調解工作。

第三條委托人民調解的民事糾紛范圍

按照“若干意見”第3條的規定,下列民事糾紛屬委托人民調解范圍:

(一)離婚糾紛;

(二)追索撫育費、扶養費、贍養費糾紛;

(三)繼承、撫養、收養案件;

(四)相鄰糾紛;

(五)買賣、民間借貸、借用等一般合同糾紛;

(六)損害賠償糾紛;

(七)拖欠水、電、煤費、物業費案件;

(八)其他適合委托人民調解組織進行調解的案件。

第四條受理

(一)條件:

1、有明確的被申請人;

2、有具體的民事權利(訴訟)請求;

3、有糾紛事實;

4、申請人民調解的民事糾紛必須是本細則第三條規定的受理范圍。

(二)方式

區法院在糾紛受理前(簡稱訴前)、糾紛受理后開庭審理前(簡稱審前)以及審理過程中(簡稱審中),均可進行委托調解。并按照“若干意見”的規定,可以將當事人提起訴訟或準備訴訟的民事糾紛委托或引導到聯調委進行人民調解。

1、當事人申請

民事糾紛當事人向聯調委申請人民調解,可以書面申請,也可以口頭申請。口頭申請的,應做好記錄。

2、人民法院委托

委托人民調解,均通過書面方式進行。

(三)程序

聯調委接到申請或委托后,分別不同情況開展受理工作:

1、訴前

區人民法院對上述八類民事糾紛的當事人在向法院咨詢或遞交訴狀時,應告知當事人有關民事糾紛委托人民調解的有關規定,并征求當事人是否接受人民調解的意見或引導糾紛當事人申請人民調解。

當事人接受人民調解的,區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引導當事人到聯調委申請人民調解并辦理相關手續。

聯調委在接到人民調解申請后,應做好以下工作:

(1)核對人民調解需用的有關材料是否齊全。

(2)指導當事人填寫人民調解申請書;

(3)符合糾紛受理條件的,應當場予以受理登記。

2、審前和審中

區法院對已經受理的上述八類民事糾紛,認為更適合人民調解方式解決的,在征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后,將糾紛委托聯調委進行人民調解,并及時辦理委托手續。

工作室在接到委托人民調解的事項后,應做好以下工作:

(1)核對人民調解需用的有關材料是否齊全;

(2)符合糾紛受理條件的,應及時予以受理登記。

第五條調解

民事糾紛的人民調解工作,一般可由一名人民調解員獨任調解,較復雜、疑難的糾紛,可由2名以上人民調解員共同調解,或在指導組指導下進行調解工作。

糾紛登記受理后,即進入人民調解程序,并分別不同情況開展人民調解工作:

(一)訴前人民調解

1、核對有關材料(包括委托人民調解征求意見書、申請書)是否齊全;

2、向對方當事人征求人民調解糾紛的意見;

3、向糾紛雙方當事人發放“人民調解通知書”。

(二)審前和審中人民調解

1、核對有關材料(包括委托人民調解征求意見書、申請書)是否齊全;

2、向糾紛雙方當事人發放“人民調解通知書”。

(三)調解文書制作

經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制作人民調解協議書。人民調解協議書的格式參照司法部規范樣式,人民調解協議書應當由當事人和調解員簽字,并加蓋聯調委印章。

當事人要求出具人民法院民事調解書的,應分別不同情況及時處理:

1、對訴前人民調解的,區法院應及時審查立案,并出具民事調解書;

2、對審前和審中委托人民調解的,區法院應及時依法審查,并出具民事調解書。

經人民調解達成協議而不制作人民調解協議書的情形是:

1、即時履行,當事人要求不制作人民調解協議書的;

2、離婚案件,經調解雙方當事人和好的;

3、其他不需要制作人民調解協議書的情形。

對于不需要制作人民調解協議書的民事糾紛,受委托的人民調解組織應做好調解筆錄以及相應的文字記載。

(四)調解不成

經人民調解未達成協議的,由人民調解員應當制作調解終結書,并連同相關材料退還法院,由法院審查立案和繼續審理;如果是當事人申請人民調解的,聯調委應當將相關材料退還申請人。調解不成包含下列情形:

1、當事人明確拒絕繼續調解的;

2、經調解多方努力,確實無法促成當事人和解的;

3、在規定期限內不能調解結案的。

(五)調解反悔

調解期間,遇當事人反悔而拒絕人民調解的,聯調委應視糾紛不同受理情況進行相應處理:

1、對因糾紛當事人申請人民調解的,聯調委應當將相關材料退還申請人,并告知其可依法繼續訴訟;

2、對由區法院在訴前委托人民調解的,聯調委應當將相關材料連同回復函,在二個工作日內退還區人民法院,由區法院依法審查立案;

3、對民事糾紛由區人民法院立案后(即審前和審中階段)委托的,聯調委應向糾紛雙方當事人發放調解不成通知書,并將相關材料連同回復函,退還區法院,由區法院依法繼續審理。

第六條回訪

民事糾紛經人民調解解決后,聯調委可以采取適當方式進行回訪:

1、電話回訪;

2、委托回訪,即委托糾紛當事人所在地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回訪;

3、實地回訪,即對比較典型或復雜、重大的糾紛調解成功后,上門進行跟蹤回訪。

第七條期限

(一)訴前人民調解

訴前申請或委托人民調解的民事糾紛,一般在申請當日進行審查并決定是否登記受理,最遲不超過二個工作日。進入調解程序后的二個工作日內,開展調解工作。受理后的調解糾紛工作,一般在15日內完成,最遲不應超過30日。

(二)審前和審中委托人民調解

立案后委托人民調解的民事糾紛,一般在收到委托的當日進行審查并決定是否登記受理,最遲不超過二個工作日,并在進入人民調解程序后的二個工作日內,開展調解工作。調解工作,應在15日內完成。對在15日內不能完成人民調解的,經當事人申請并征得法院同意的,或征求當事人及法院意見后獲同意的,調解期限可適當延長,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15日。

委托人民調解期限自征求當事人意見并獲同意或當事人申請人民調解之日起算。

(三)回復

對調解結果,“聯調委”一般在調解結束后二個工作日內向法院反饋,糾紛當事人有特殊要求的,應在調解結束后,立即反饋。材料同步退回。

(四)回訪

“聯調委”回訪民事糾紛當事人,一般在調解結案后的一個月后三個月內進行。

第八條附則

本細則于印發之日起施行,由區人民法院和區司法局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