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衛生和社區衛生工作要點

時間:2022-08-06 08:20:47

導語:農村衛生和社區衛生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衛生和社區衛生工作要點

一、主要指標

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穩定在99%以上,人均籌資水平達150元,縣內實際住院補償比達45%,基金使用率達90%以上,社區衛生服務站門診結報聯網結算。

2.社區衛生。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市標準化建設達100%,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全部達到省扶持標準;所有鎮社區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規范到位;60歲以上人口健康檔案建檔率達85%以上,30%村實行電子檔案規范化建檔;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二級(專科、專病)醫療機構之間雙向轉診規范有序,轉診病例占應轉病例85%以上;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中藥房設置完備,全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不少于5種中醫藥治療方法,建成省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個、市級(含)以上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個。

3.愛國衛生。鞏固國家衛生縣城創建成果;指導創建省市衛生鎮7個、省市衛生村22個;新增無害化衛生戶廁1.8萬座,創建改廁普及鎮1個;農村水廠水質監測覆蓋率100%;組織“健康社區行”活動60場次以上,50%基層衛生單位創成無煙單位。

4.醫政管理。深入開展質量、安全、服務等活動,規范醫療服務行為,醫療文件書寫規范合格率≥95%,“三合理”符合率≥90%,急診急救藥械配套完好率≥90%;縣中醫院通過等級中醫醫院的省級復核評審,一級醫院等級醫院復核評審通過率80%以上;一級以上醫療機構參加醫療責任保險率達100%;新創市級(含)以上臨床重點專科1個、市級(含)以上中醫臨床重點專科2個,獲市科技進步獎不少于1項,推廣適宜新技術5項以上,以鎮為單位中醫藥適宜技術拓展推廣率和使用率均達100%;農村衛生技術人員轉崗培訓合格率100%,鄉村醫生中專學歷補償教育考試合格率100%;互助獻血占臨床用血25%以上,無償獻血占臨床用血比例100%,自愿無償獻血率100%,成份輸血率99%以上;縣中醫院供應室通過市級驗收,其他醫療機構供應室全部通過縣級驗收,醫療廢物依法實行集中處置率100%。

5.公共衛生。城鄉統一實施9大類22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率在90%以上,資金規范使用率100%;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控制在180/10萬以下,兒童計劃免疫覆蓋率達96%以上,新生兒乙肝疫苗首針及時接種率達90%以上,結核病DOTS覆蓋率為100%,肺結核病人發現率達70%以上(發現初治涂陽病人282例),病人治愈率達85%以上;血防查螺200萬m2、查病0.14萬人,瘧疾發病率控制在1/10萬以下,血檢率達0.3%;婦幼保健兩個系統管理率95%以上,婚前檢查率、產前疾病篩查率均達70%以上,新生兒“三病”篩查率85%以上,剖宮產率控制在50%以下,無孕產婦死亡,嬰兒死亡率控制在5‰以內,全面實施重大婦幼衛生服務項目,項目實施率達100%;日常性衛生監督覆蓋率、無證經營查處率達100%,城區住宿業和游泳場所量化分級管理實施率達100%、其他公共場所達50%以上。

6.和諧衛生。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積極構建和諧衛生,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制度,進一步加強醫藥購銷、醫療服務、衛生執法和行政許可等活動的行風建設,健全治理商業賄賂長效機制;深入推進學習型系統、文明行業、規范收費醫院、平安醫院等創建活動,認真落實雙擁優撫、惠民等各項措施;衛生文化建設、院務公開制度化、規范化;計劃生育工作達標,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

二、主要措施

(一)推進服務體系建設。按照“完善體系、規范管理、提升能力、良性運行”的要求,進一步健全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基礎建設。以國省專項扶持重點項目和“縣衛生發展專項資金”啟動為契機,嚴格實行項目管理制度,大力推進全縣衛生基礎設施的新建改造和設備更新,為群眾創造安全、舒適的就醫環境。做好縣人醫新區醫院、夏集衛生院門診樓、麻風康復村改造等項目的組織實施、跟蹤督查等工作。整合衛生資源。逐步優化城鄉醫療資源配置,繼續完善社區衛生服務鎮、村一體化管理;探索組建縣級醫療集團,實行技術、人員、設備、資源等綜合管理,逐步實現一體化法人治理結構。統籌城鄉發展。推廣多種形式城鄉互惠合作,完善對口支援長效機制,二級公立醫療保健機構必須對口支援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確保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少有一名城市醫院醫生幫助工作。加快推進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工作,貫徹落實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政策,建立健全績效考核辦法。完善鎮村社區衛生服務功能,規范農村衛生機構管理和鄉村醫生服務行為,逐步縮小城鄉差距。

(二)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加大醫政管理力度。落實醫療質量萬里行、醫院管理年和等級醫院周期評審活動措施,提高醫療質量,確保醫療安全。依法加強對醫療機構運行、服務行為和醫療質量的監管,嚴格醫療機構、人員、重大技術和醫用設備準入管理,認真落實手術分級制度,開展經常性監督檢查,嚴禁無證執業或超范圍執業,實行醫療機構違規執業記分管理。嚴格醫療服務規范,優化醫療執業環境,狠抓醫療核心規章制度的落實,加快臨床用藥指南和臨床路徑規范的實施,2個二級醫院分別落實臨床路徑試點、預約診療服務及規范使用電子病歷。嚴格醫院感染防控措施,降低院內感染發生率,6月份,醫院供應室全部驗收達標。加強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范臨床用藥。繼續深入開展創建“平安醫院”活動,妥善化解醫療糾紛,維護正常醫療服務秩序。加快衛生隊伍建設。認真落實縣出臺的衛生人才優惠政策,重點抓好農村衛生人才和高層次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抓好農村衛生技術帶頭人隊伍的培養和管理,嚴格執行晉升中高級職稱前到農村服務的政策,鼓勵和引導高校醫學畢業生到基層醫療機構工作。加強中青年技術骨干的培養和使用,努力形成層次有序、結構合理的衛生人才梯隊。加強“三基三嚴”全員培訓和考核,繼續開展“大學習、大練兵、大比武”活動,力爭每月舉辦1期繼續醫學教育專題講座,年內完成600名以上醫務人員業務培訓。實施科技興衛戰略。認真實施醫學重點學科、臨床特色專科、學術帶頭人培養及高新技術引進計劃,加強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應用研究,培養造就一批中青年醫學科技創新能手,增強創新能力。注重新技術的引進和開發,帶動重點學科、專科建設,提升醫療技術水平,爭取新上一批填補我縣醫療衛生空白的項目。加強中醫“治未病”、“三進”工程和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繼續實施第二周期中醫藥參與城鄉社區衛生服務項目管理,提高中醫藥服務功能和技術水平,認真做好省老中醫藥學術經驗師承、省農村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培養和中醫類別全科醫師崗位培訓等工作。

(三)加強公共衛生服務。認真做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組織實施、督查考核工作,逐步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完善疾病防控體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加強對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等監測預警,提高預警預測能力,規范哨點醫院和實驗室檢測,認真落實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密切注視疫情變化,做好疫苗接種,有效控制疫情的流行和傳播。做好高血壓、糖尿病、惡性腫瘤等慢病和地方病以及精神衛生防治,重點抓好結核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和腸道疾病等季節性傳染病防治工作,落實國家擴大免疫規劃,確保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內的所有兒童實現一類疫苗免費接種,免費為15歲以下人群補種乙肝疫苗,抓好預防接種門診規范化建設。加強衛生應急工作常態管理,完善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建立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合作機制,調整充實衛生應急隊伍,加強裝備建設和物資儲備,以縣為單位組織2次以上衛生應急演練,全面抓好應對各類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衛生應急準備和處置,做好大型活動和節假日衛生保障工作。切實履行衛生監督機構職責。加強衛生監督體系建設,全面提升衛生監督機構能力。按照政府機構職能調整要求,切實做好職能調整銜接,加強食品安全協調工作,在機構改革未到位前,繼續做好餐飲衛生監督工作。深入開展系列專項整治行動,加強對醫療衛生機構執業行為監管,嚴肅查處衛生違法行為。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技術服務網絡,加大職業衛生監督檢查力度。加強公共場所和集中式供水單位的衛生監管,監督、監測覆蓋率達100%。提高婦幼保健質量。規范全縣孕產期保健、兒童保健服務,提高婦女病查治覆蓋率和婚檢率,全面落實農村婦女住院分娩補助和免費補服葉酸工作,加強產科質量和助產機構管理,杜絕孕產婦死亡,進一步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嬰兒死亡率和剖宮產率,繼續組織實施農村婦女“兩癌”免費檢查項目,年內完成3.65萬人檢查任務。

(四)實施農民健康工程。加強新農合管理。進一步完善新農合服務制度和管理規范,繼續加大政策宣傳,全面推行縣內住院即看即報制度,提高目錄內藥品的使用比例,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8萬元。加強服務稽查和監管,繼續實施定點醫療機構協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準入、退出機制。加強新農合業務系統信息化建設,所有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實現聯網,提高新農合服務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社區衛生服務功能。進一步加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礎設施建設、人才隊伍建設、服務能力建設和制度建設,加快推進城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轉型和管理統一,確保城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覆蓋率達100%,打造15分鐘健康服務圈。探索建立家庭責任醫師制度和團隊服務模式,增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轄區居民的吸引力,提高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的利用率。深入開展相關達標創建活動,年內市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省合格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全部完成。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大城鄉衛生環境整治力度,大力推進衛生鎮(村)創建和農村改廁,進一步加強城鄉居民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工作,提高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做好健康促進學校、健康促進企業創建和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十一五”終期評估工作。加大控煙工作力度,積極推進公共場所禁煙,組織開展“無煙單位”創建工作。

(五)構建和諧衛生環境。提升服務效能。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一票否決”和“一崗雙責”制度,進一步規范黨員干部和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行為,完善述職、述廉、誡勉談話和經濟責任審計等制度,加快推進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運行體系建設和藥品網上集中采購和基本藥物采購工作。加強醫德醫風教育,認真落實醫務人員醫德考評制度。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與落實醫改任務緊密結合起來,認真解決行業存在的突出問題,落實各項便民、利民、惠民措施,為民辦實事。營造和諧氛圍。發展衛生黨群志愿者隊伍,定期組織送醫送藥送溫暖活動,推廣“星級醫生坐診”、“星級護理親情服務”等溫馨服務活動,積極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深入開展衛生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工青婦作用,利用衛生節日廣泛開展各項活動,加強衛生信息宣傳,改進宣傳方式,提高宣傳效果,營造和諧發展氛圍。

三、相關要求

一要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強化工作執行力和責任傳遞,嚴明工作紀律,確保各項要求及時落實到位,提高依法履職和妥善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要改進工作作風。牢固樹立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突出保基本、強基層、打基礎的要求,完善服務群眾、聯系群眾制度,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一線,查實情、辦實事、解難題,塑造行業良好形象。

三要優化發展環境。廣泛開展宣傳活動,注重選樹衛生行業的正面典型,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提高社會對衛生改革和發展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贏得廣大干部群眾理解和支持。各醫療衛生單位要主動與當地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加強溝通,爭取領導,強化協調,形成共同推進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