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安全生產工作計劃
時間:2022-11-04 03:29:00
導語:區安全生產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年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保持國民經濟又好又快持續健康的關鍵一年,是安全生產的“落實年”和“攻堅年”,也是全區正式實施《**安全生產條例》的第一年。根據國家總局工作要點,結合我區安全生產實際,制定本年度安全生產工作要點。
基本思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中央領導安全生產重要講話,以科學發展觀和“安全發展”的指導原則統領安全生產工作,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國家總局和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安全生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條例》,扎實推進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狠抓事故隱患治理,提高本質安全,杜絕特別重大事故,遏制重特大事故,減少一般傷亡事故,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努力實現安全生產狀況進一步好轉,為迎接黨的十七大和中國—東盟博覽會召開做出貢獻。
具體目標:全區各類事故死亡人數比20**年實際發生數下降2%,一次死亡3-9人事故起數下降17.6%,杜絕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其中:煤礦、非煤礦山、建筑施工、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及其他企業死亡人數下降2.6%,道路交通死亡人數下降1.7%,鐵路交通死亡人數下降4.8%,水上交通指標控制在40以人下,農機死亡人數下降3.7%,火災事故下降13%。
20**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宣傳教育工作力度,使“安全發展”的科學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1、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總理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講話和黨中央、國務院、國家總局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切實把安全發展的科學理念和指導原則,融入地方、部門和行業、企業的發展戰略和“十一五”規劃中,推動全區安全生產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2、全面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條例》,普及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常識;加強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進一步落實舉報獎勵制度,鼓勵群眾舉報重特大事故隱患和違法、違紀、違規問題,做到逢舉必查,屬實獎勵。
3、以“綜合治理、保障平安”為主題,組織開展全區“安全生產月”活動,動員全社會更加關心支持、參與監督安全生產工作;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推動安全理念、安全知識進農村、進社區、進工廠、進學校。
4、加強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繼續舉辦市縣長、大中型企業負責人、安監局長安全生產培訓班;高危行業從業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經培訓和考核合格,并取得相應資格證書后,才能任職和上崗作業。
二、認真實施安全生產規劃,逐步推進和落實“科技興安”各項目標任務
5、指導督促各地市和相關行業“十一五”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安全生產“十一五”規劃》相銜接,明確安全發展工作目標和保障措施,主要指標納入地方各級政府統計指標體系和政績、業績考核范圍。
6、實施《**安全生產十一五規劃》。圍繞《規劃》提出的目標、主要任務、政策措施和重點工程項目,健全規劃實施的考核制度,將《規劃》確定的指標分解落實到各市和相關部門。分批分期啟動《規劃》重點工程項目前期和建設工作,推動礦山安全生產災害治理、安全生產信息系統建設、安全生產科技支撐體系工程、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工程、交通安全生命防護和區、市、縣三級安全執法裝備項目建設工程前期工作,并組織實施。
7、積極推進“科技興安”。做好安全生產技術支撐體系專業中心省級礦山、非礦山實驗室和職業危害檢測與鑒定實驗室建設的各項工作,爭取年內正式投入建設;推廣應用瓦斯數字監測監控系統、長壁采煤方法、節能風機、單體液壓支柱支護技術、錨噴支護技術等,解決影響煤礦安全生產的瓦斯和水患等突出問題;強制推行非煤礦山機械通風、采石場中深孔爆破技術,推廣HAN阻隔防爆技術、煙花爆竹探測儀、氯酸鉀替代藥物生產煙花爆竹以及客運車輛安裝GPS行駛記錄儀等。充實完善自治區安全生產專家庫。
三、完善安全生產控制考核指標體系,推進兩個主體、兩個責任制落實到位
8、完善政府行政首長和企業法定代表人兩個負責制。繼續實行自治區政府與各地市政府、地市政府與各縣(市、區)政府以及各級政府與所管轄的重要企業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狀,企業法定代表人是本單位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必須把安全生產分解落實到車間、班組和崗位,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安全生產行政問責制,厲行責任追究。
9、根據自治區《安委會成員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職責規定》,落實安委會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和制定安全生產工作責任,充分發揮安委會成員單位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的作用。
10、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考核機制,把控制考核指標的落實情況作為各級領導干部和企業負責政績業績考核的考核依據,實行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凡各類事故死亡人數超過年度安全生產控制指標20%以上,年度內發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別重大事故,道路交通發生三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工礦商貿及其它行業發生二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的地市,要實行“一票否決”。
11、堅持政府依法監管、行業有效指導,促進企業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對企業安全監管,尤其加大對中區直企業的監管力度,總結推廣對企業安全生產依法監管和有效指導的成熟經驗,對企業開展安全誠信評價,建立安全誠信體系。
四、完善五級隱患整治管理制度,深入開展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整治
12、進一步完善自治區、市、縣(市、區)、鄉鎮、村委會五級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整治監督管理制度,采取分級管理辦法,一級管一級,一級抓一級,對事故隱患和重大危險源實行重點盯防。今年自治區將重點監督整改14項重大安全事故隱患。各市要根據實際情況選出10項以上的重大事故隱患作為本市重點監督對象。縣、鄉鎮、村也要重點整治一批安全事故隱患。
13、煤礦安全整治:(1)加強瓦斯治理和監測監控工作,嚴格執行“先抽后采、監測監控、以風定產”瓦斯治理十二條方針,嚴格超通風能力生產和瓦斯超限作業;已安裝瓦斯監測監控的系統要加強運行維護、切實發揮作用,提高低瓦斯礦井監測監控系統安裝率,加快實現區域性聯網。(2)提高礦井裝備水平,淘汰落后工藝和設備,繼續利用國債資金扶持國有重點煤礦安全技術改造,加強礦井機電管理、保證供電用電安全。(3)加大力度、加快進度,盡早關閉取締國辦發[20**]82號文件明確的16種煤礦。(4)規范煤炭資源整合,防止和糾正“假整合”問題。嚴肅新建項目安全核準,嚴格礦井生產能力核定,落實煤礦井下定員的規定,防止超強度、超能力、超定員生產。(5)加強防治水害工作,嚴格執行“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則,防止水害事故發生。
14、非煤礦山安全整治:(1)開展非煤礦山安全標準化達標考評工作,深化礦山安全整治,規范礦產資源整合。配合國土資源部門繼續整頓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2)嚴格執行非煤礦山安全技術標準,強制推行礦井機械通風和采石場中深孔爆破技術。(3)認真做好尾礦庫、采空區等重大隱患的監控、排查和整改。(4)繼續做好大廠礦區、北山礦區安全監控。
15、危險化學品安全整治:(1)加強以查隱患、抓整改、反“三違”為主要內容的安全檢查,清理整頓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依法關閉非法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小化工。(2)建立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安全聯動機制,深化道路運輸安全整治,防范交通事故引發的泄漏、爆炸和污染事故。(3)開展汽車承壓罐充裝站專項整治,建立危險化學品運輸發貨查驗、登記、核準制度,完善危險化學品“定點充裝、定崗操作、定量充裝、定人巡查、定時記錄”落實。(4)加強對劇毒化學品生產、經營、儲存、運輸、使用和廢棄處置環節的專項安全檢查,以查劇毒化學品包裝、儲存、運輸為重點,完善雙人驗收、雙人保管、雙人發貨、雙鎖、雙記帳“五雙”制度的落實。(5)加強對加油站外部防火距離專項安全檢查,積極推廣HAN阻隔防爆技術。(6)督促地方政府抓緊搬遷安全距離不達標的化工企業。
16、煙花爆竹安全整治:(1)反“三違”、反“三超一改”,加強現場安全管理。(2)強化危險工序作業人員的培訓,嚴厲查處特種作業人員無證上崗行為。(3)繼續開展禁止違規使用氯酸鉀生產煙花爆竹的治理。
17、道路交通安全整治:(1)繼續落實“五整頓”、“三加強”各項工作措施,打擊非法載客,深入治理超載超限。(2)實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排查治理危險路段和公路客運車輛安全隱患。(3)推進客運和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安裝行駛記錄儀和GPS的應用,加強安全監控。(4)加強農村交通安全管理,深入開展創建“平安暢通縣區”、“平安農機”等活動。(5)開展“保護生命、平安出行”宣教工程,加強重點人群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18、水上交通安全整治:深化渡口渡船專項整治,加快標準渡口的改造,做好渡口渡船總結驗收工作;查處“三無”違法運輸船舶,整頓水上交通安全秩序。加強漁業水上交通、作業安全管理,重點加強北海漁港休漁期消防安全監控。
19、消防安全整治:按自治區安委會印發的《關于集中開展火災隱患整治工作的方案》開展火災隱患普查,重點排查整治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全部法人單位、生產活動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存在的“三合一”、“多合一”重大隱患;加強賓館、商場、網吧等人員密集場所的安全監管,嚴防發生群死群傷事故;對政府掛牌督辦的重大火災隱患實施重點監管。
20、建筑施工安全整治:以防范坍塌和高處墜落事故為重點,深化房屋建筑、公路、鐵路和電力工程等其他建筑施工單位安全監管,對建筑施工安全生產許可證實施動態監管,堅決取締無證企業進入建筑市場。
21、其他行業領域:深化民爆行業整治“四超”工作,加強民用爆炸物品流通使用等環節的安全監管;推進航空企業專項整治;加強電網安全監管,防范大范圍停電事故;加強城市燃氣的安全監管;繼續做好相關行業領域的安全工作。
五、加強高危行業行政許可管理,嚴厲打擊非法生產經營行為
22、開展煙花爆竹經營行政許可,規范煙花爆竹經營秩序,力爭在6月30日完成第一輪發證任務。
23、加強持證企業日常監管。對已發證企業逐一進行“回頭看”。發證單位對已頒發企業進行檢查,對審批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予以糾正;評價單位對承接評價項目和所出評價報告評述的內容進行逐項對照檢查,發現評價報告失實要立即修正或調整人員重新評價,并及時報告委托方及區、市、縣三級安監部門。持證企業按照現場核查、安全評價報告以及行政審批會議所提出的問題和整改要求,限期完成整改。加快建立安全生產許可證日常監管和年檢制度,將頒證、審核、監管工作納入規范化、制度化。
24、嚴厲打擊非法生產經營活動。凡是未能按期獲得許可證的生產經營單位,一律依法進行關閉或取消資質。所有應當關閉或取消資質的生產經營單位,相關部門必須吊銷各種證照,公安部門停止提供火工品,電力部門停止供電,并遣散人員、拆除設備、填平井口、恢復地貌等,保證按標準要求徹底關閉關死。同時加強對已實施關閉企業巡檢復查,嚴厲打擊非法生產,防止死灰復燃。
六、堅持依法治安,健全聯合執法工作機制
25、加快制定《**壯族自治區安全生產條例》相配套的規范性文件,開展安全生產中介服務、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管理立法。抓好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制度、安全費用提取制度和在高危行業推行雇主責任保險工作的落實。
26、健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各部門共同參與的聯合執法機制,建立廳際聯席會議制度,形成執法合力,提高執法的權威性和實效性。
27、嚴格執法,嚴肅追究事故責任。按照“四不放過”原則認真查處事故,嚴肅追究責任。普及安全生產法律知識,運用典型案例開展警示教育。
28、全面推進安全生產約見警示制度。對未啟動實施《**安全生產約見警示、黃牌警誡暫行辦法》的地市給予紅牌警告。
29、加強“泛珠”流域安全生產合作,促進安全生產區域合作與交流。
七、加強應急救援建設,增強突發事故應急處置能力
30、健全完善安全生產調度和信息工作體系,規范事故信息的收集、報送和處理,嚴格執行值班值守制度,全面開展危險化學品登記,提高應急能力和事故處置效率。
31、健全完善應急預案,組織開展培訓和演練,指導高危行業企業和其它規模以上生產經營單位開展應急預案制定和完善,依法加強應急預案的監督管理,落實預案責任和防范措施。
32、按照“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多地結合、屬地為主”的原則,加快應急隊伍建設,重點建立完善自治區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盡快成立14個地級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加快建立和完善14個地市應急救援指揮中心信息網絡,實現國家、區、市、縣應急救援指揮信息共享、系統四級聯網。
八、積極推進各項基礎工作,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33、加大安全生產投入。各級政府要在政府預算內設定安全生產專項資金和公共安全重大事故隱患整改資金。市、縣(區、市)安監機構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確保工作經費,辦公場所、工作車輛、通訊和照相器材“五落實”。各級企業尤其是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高危行業企業要依法提足大修、折舊、維簡費、安全費用等專項資金,優先用于隱患治理和安全技術改造,淘汰落后的工藝技術和設備。
34、加強企業安全管理。建立嚴密、完整、有序的企業安全管理體系和各項規章制度,使安全生產工作日常化、規范化、標準化。繼續推廣和應用行業安全標準,規范安全生產行為,推動企業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繼續抓好非公有制企業和國有重點企業的安全監管,認真貫徹落實國辦發[2004]52號文件精神和自治區政府有關要求,本著分級屬地管理原則加強中央在桂和區屬企業安全監督管理。
35、開展安全標準化活動。全區機械制造業大中型企業爭取40%的企業達到安全標準。非煤礦山要使50%的大中型礦山、20%的小礦山達到國家規定的安全標準。煤礦要按照《**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標準及考核評級辦法實施細則》,開展煤礦標準化活動。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生產經營單位要按《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規范試行》和《煙花爆竹生產經營安全標準化規范(試行)》開展標準化活動,使標準化工作納入安全檢查和督察范圍。
36、推進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礦山建設項目和生產、儲存危險物品、使用危險化學品等高危行業的建設項目,具有較大安全危險的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必須編制安全設施設計,安全危險較少的建設項目在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設計時應當編制安全專篇,并按國家有關規定報經縣以上人民政府、安監部門或有關審查。安全設施投資納入建設項目概算,防止建設工程先天不足而造成新的安全隱患。
37、加強職業安全健康工作。以煤炭、礦山塵肺病、化工、冶金、電力、建材、電子、輕工等職業危害嚴重的行為重點,切實做好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的辨識、控制和綜合治理。防范礦山塵肺病和三氧化二坤、三氯化磷、苯等危險化學品引起的職業中毒。抓好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的辨識、控制和綜合治理。加強對職業安全健康工作的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和解決礦山存在的職業危害問題。
38、培育和完善安全生產中介服務市場。對安全生產評價、培訓機構進行整合,加強安全評價、培訓服務機構的業務建設和市場監管,提高安全評價、安全培訓質量,嚴厲懲治提供虛假評價報告、跨地域超范圍培訓發證的違法行為。開展安全咨詢服務機構資質認證工作,進一步推行安全生產制。開拓中介服務市場,進一步健全安全生產技術支撐體系。
九、加強思想作風建設,努力提高安監隊伍執法水平
39、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學習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相關業務知識,熟練掌握法律規定和執法程序,提高依法行政和監管執法水平。
40、深入開展“轉變工作作風年”活動,繼續把“預防事故、拯救生命、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作為天大的責任,全區安監人員必須具備“五個一”,即一顆誠心、一副黑臉、一張快嘴、一雙鐵手、一對勤腿,寧愿自己受誤解,受委屈,甚至得罪人,也要千方百計地減少事故、減少死亡、減少損失。用鐵的制度、鐵的紀律規范安全監管行為;用鐵的手腕抓好安全生產各項工作。大力倡導清簡務本、行必責實以及勤勉敬業、求真務實、雷厲風行、廉潔奉獻的工作作風。
41、深入開展思想道德、遵紀守法教育,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嚴格“九條紀律”和相關規定,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執法和廉潔執法,維護安監隊伍良好的形象。
42、大力宣傳安監系統先進模范人物的先進事跡,弘揚他們的精神,努力形成一種你爭我趕、力爭上游、齊心協助,共同把全區安全生產工作做得更好的良好氛圍。
- 上一篇:新農村建設中重要作用意見
- 下一篇:健全作風建設長效機制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