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辦全年依法行政工作要點

時間:2022-06-02 04:19:00

導語:市政辦全年依法行政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政辦全年依法行政工作要點

年是“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一年。全市依法行政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依法行政,努力提高制度建設質量,進一步優化行政決策機制,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嚴格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完善監督制約機制,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切實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務水平,為加快科學發展、轉型跨越,建設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新城區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一、積極推進依法行政

1.深入貫徹落實市政府《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實施意見》,科學謀劃年度依法行政工作,明確工作任務、具體措施和責任主體,確保依法行政工作扎實推進。

責任單位:市政府法制辦、市政府有關部門、各鎮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2.政府部門要向本級政府和上一級政府有關部門報告推進依法行政情況。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要按規定向同級黨委、人大和上一級政府報告年度推進依法行政情況。政府常務會議按規定聽取依法行政工作匯報。

責任單位:市政府法制辦、市政府辦公室、市政府有關部門、各鎮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3.認真貫徹落實《省行政程序規定》,深入開展“行政程序年”活動。

責任單位:市政府法制辦、市政府有關部門、各鎮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4.積極開展以“依法行政”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舉辦領導干部學法講座,做好重要法律法規宣傳培訓和貫徹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

責任單位:市政府法制辦、市政府有關部門、各鎮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5.加強政府法制課題研究,圍繞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建立行政調解體制機制、加強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等重點工作以及重要法律法規規章的實施情況,組織開展征文或專題研討活動。

責任單位:市政府法制辦、市政府有關部門、各鎮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二、提高制度建設質量

6.控制規范性文件制定數量,嚴格規范性文件制定程序,科學制定政府、部門規范性文件,確保制定主體、權限、程序、內容、形式合法。落實規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和評估制度,做好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適時對規范性文件進行修改或廢止。

責任單位:市政府法制辦、市政府有關部門、各鎮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7.認真貫徹實施規范性文件統一登記、統一編號、統一公布制度。組織開展“規范性文件信息公開年”活動,通過政府門戶網站和部門網站全面公開規范性文件,方便群眾查閱和監督。

責任單位:市政府法制辦、市委市政府計算機中心、市監察局、市政府有關部門、各鎮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8.加強規范性文件審查,推行行政合同、指導等管理措施,防止規范性文件超越職權設置審批、處罰、行政強制等內容。

責任單位:市政府法制辦、市政府有關部門、各鎮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三、實行科學民主決策

9.健全科學、民主、開放的行政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行政決策的必經程序,完善行政決策的智力和信息支持系統,實行依法、科學、民主決策。確定市政府重大行政決策具體事項的范圍并向社會公布,做好市政府作出重大行政決策決定后的信息公開工作。

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公室、市政府法制辦、市政府有關部門、各鎮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10.健全重大行政決策實施情況評估制度。決策機關要對實施情況進行跟蹤了解,多渠道收集、掌握利益相關方和社會公眾對決策實施情況的意見建議,對決策實施效果要進行全面評估,并將評估結果向社會公開。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解決決策執行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對有關決策進行必要的調整完善,保證決策取得良好效果。

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公室、市政府有關部門、各鎮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四、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11.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認真開展行政審批集中清理活動,重點加大對投資領域、社會事業領域和非許可審批領域清理力度,進一步清理、減少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

責任單位:市政府法制辦、市監察局、市行政許可與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市政府有關部門

12.及時清理無法定依據和不按法定程序設定的年檢、登記等限制性規定,推行電子備案制度,制止變相審批。繼續推進、規范審批管理權限層級下放,按照該放則放和事權統一的原則,通過委托等方式,向各鎮、街道及派出機構下放有關審批事項管理權。

責任單位:市政府法制辦、市監察局、市行政許可與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市發改局、市政府有關部門、各鎮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13.積極推動基本建設項目聯合審批提速,以提高基本建設項目聯合審批時效為目標,再造審批流程并實施網上運行。把相關中介機構納入審批流程進行管理,推動基本建設項目行政審批事項更精簡、辦理過程更透明、審批服務更快捷。

責任單位:市行政許可與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市監察局、市委市政府計算機中心、市政府法制辦

14.實施政府二次上網工程,全面梳理辦事服務事項,形成全市統一、實時更新的辦事服務目錄。建設全市統一的網上辦事服務平臺,完善便民服務體系,提高政府網上公共服務水平。

責任單位:市監察局、市委市政府計算機中心、市政府法制辦、市政府有關部門、各鎮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15.加強政府信息公開體系建設,重點推進公權力大、公益性強、公眾關注度高的重點部門和重點領域的信息公開,推動行政權力運行、政府建設項目和財政專項資金、“三公”經費的公開。

責任單位:市監察局、市財政局、市政府有關部門、各鎮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16.規范和促進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全面梳理形成部門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目錄,配合上級建立共享交換標準體系和全市統一的政務信息資源交換共享平臺和中央數據庫,加強各級各部門之間業務整體協作,提高行政效能。

責任單位:市委市政府計算機中心、市監察局、市政府法制辦、市政府有關部門

17.完善突發事件處置應急聯動機制,規范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和預警預測制度。抓好預案編修和應急演練。升級改造應急指揮平臺。加強應急隊伍建設管理,逐步提高應急救援隊伍裝備水平。推進應急知識普及,組織開展應急管理培訓。

責任單位:市政府應急辦、市政府有關部門、各鎮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五、嚴格依法履行職責

18.嚴厲打擊食品違法行為,突出抓好農村、校園周邊、乳制品、食品添加劑等專項執法行動。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日常監管,完善食品流通許可審查,建立食品經營主體退出機制。

責任單位: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藥監局、市食安辦

19.加強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管,對商業集中區、學校周邊、集貿市場等區域,日用品、家用電器、建筑裝飾材料等商品開展重點監測和定向跟蹤監測,依法查處經銷假冒偽劣和不合格商品的違法行為。加強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監管。深入開展“紅盾護農”行動,切實保障農民權益和農業生產。

責任單位:市工商局、市農業局

20.大力推進文化市場綜合執法規范化建設,深入開展“文化環境綜合整治”和“掃黃打非”,凈化社會文化環境。強化對出版、印刷、發行等各環節的有效監管。依法打擊網絡、軟件等重點領域侵權盜版行為。強化網絡文化市場監管。查處破壞文物及違法經營文物等行為。加大衛星電視地面接收設施整治力度。加強對互聯網視音頻節目監管,嚴厲查處通過互聯網非法傳播視聽節目行為。加強娛樂、演出市場監管執法;加強網吧市場監管執法;做好美術品市場監管工作。

責任單位:市文廣新局

21.對農資生產、銷售、使用環節進行全程監控,開展農資產品質量抽檢、包裝標簽和農藥安全使用執法檢查。

責任單位:市農業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

22.深化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落實高污染黃標車淘汰資金補助政策,嚴格限行管制措施,加快淘汰高污染黃標車。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工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機關事務局

六、規范行政執法行為

23.加強行政執法評議考核,進一步優化評議考核標準,完善評議考核機制,科學評定依法行政情況。

責任單位:市政府法制辦

24.認真做好行政強制主體清理工作,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宣傳貫徹情況檢查,積極開展相關配套制度調研工作。

責任單位:市政府法制辦、市政府有關部門

25.深入推進行政處罰權規范透明運行工作,嚴格審查各行政執法部門調整的行政處罰裁量標準和處罰流程,加強對處罰裁量標準執行和網上運行情況的監督檢查,促進行政處罰權規范行使。

責任單位:市監察局、市政府法制辦、市委市政府計算機中心、市政府有關部門

26.組織開展行政處罰和行政許可案卷評查,規范行政強制執法文書制作。加強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管理,做好行政執法證件辦理和審驗工作。搞好行政執法情況統計分析,認真執行重大行政處罰決定備案制度。深入開展行政執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

責任單位:市政府法制辦、市政府有關部門

七、完善監督制約機制

27.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主動接受人大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堅持重大事項向人大報告、向政協通報制度。認真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其他社會各界人士意見,切實做好涉及依法行政各類議案、提案及建議的辦理工作,定期通報辦理情況。

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公室、市政府有關部門、各鎮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28.進一步發揮信訪、行風在線、民生在線、政務服務熱線、網絡在線問政、糾風網等渠道功能,辦好“三民活動”,虛心接受社會監督,及時回應群眾訴求。

責任單位:市信訪局、市監察局、市政府辦公室、市政府有關部門、各鎮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29.強化對預算執行、經濟責任、重點專項資金和重點政府投資項目的審計,加大對在建和續建工程的跟蹤審計力度,確保財政資金安全、高效使用。

責任單位:市審計局

八、有效化解行政爭議

30.加強行政復議案件受理和審理規范化建設,暢通行政復議渠道,提高案件審理質量,依法糾正違法或不當的行政行為。提高行政復議能力,充分發揮行政復議作為化解行政爭議的主渠道作用。

責任單位:市政府法制辦、市政府有關部門、各鎮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31.認真做好行政應訴工作,落實行政應訴案件辦理程序規定、行政機關與人民法院聯席會議制度。支持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尊重并自覺履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裁定、認真對待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議。

責任單位:市政府法制辦、市政府有關部門、各鎮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32.組織開展行政大調解制度調研,探索建立行政大調解制度,充分發揮行政調解在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的重要作用。

責任單位:市政府法制辦、市政府有關部門、各鎮政府、各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