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局發展工作計劃

時間:2022-06-18 03:01:00

導語:漁業局發展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漁業局發展工作計劃

2011年,是國家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關鍵一年,全市水利與漁業系統要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漁業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轉變漁業發展方式和工作指導方式,以萬畝生態漁業基地建設為中心,以加快實施標準化生態池塘改造和建設、大中型水庫“以魚養水”漁業資源修復行動、水產良種基地改造擴建、漁政建設、水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漁業科技入戶工程為重點,著力研究解決漁業資源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優化配置、綜合治理、有效保護和科學管理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堅定信念,積極作為,科學務實,開拓創新,力爭實現水產養殖面積7.7萬畝,水產品產量2.9萬噸,漁業總產值16億元,促進全市漁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重點做好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實施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加快推進漁業發展方式轉變

提高水產品質量必須轉變漁業發展方式;轉變漁業發展方式,根本在于發展健康養殖;發展水產健康養殖,標準化生產是必由之路。因此養殖結構調整,要把規模化、標準化健康養殖作為主攻方向,既要調整養殖模式,又要調整品種結構。按照大宗產品、名優珍品、優勢產品等產業分支,進一步推進產業化經營和區域化布局。重點推進水產健康養殖,解決水產養殖業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產品質量安全等重大問題。

各區縣要把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作為推進健康養殖的重大措施,制定覆蓋漁業生產全過程的標準和技術操作規程,做到有標可依。要從苗種、生產基地、養殖模式、水質環境、投入品等各個環節按照標準化生產的要求組織實施。深入開展水產健康養殖創建活動,積極爭取各級支持,增加示范場數量,提高示范場質量,真正發揮好示范場的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

二、全面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一是認真貫徹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和《農業部關于全面推進水產健康養殖,切實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進一步明確水產品質量安全的職責任務。二是認真做好無公害、綠色、有機水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三是以組織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年”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力度,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控能力,加大依法查處力度,確保水產品質量和有效供給。四是抓好市水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實驗室及中心城區兩大水產批發市場水產品質量檢測站配套建設,不斷提升檢測能力。五是積極推進區縣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控、漁業病害監測及防控體系建設,逐步建立起以市水產品質檢中心為核心,重點區縣檢測站為骨干的水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為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三、切實抓好漁政和漁業安全生產工作

按照農業部、省海洋與漁業廳的統一部署,2011年,將組織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年”和“漁業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年”活動。為此,我們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全面推進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執法。重點要加強水產苗種和養殖投入品監管,盡快使養殖業執法常態化、規范化。要集中力量在全市開展水產養殖業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對所有苗種場、水產養殖基地進行徹底排查,對不具備條件、所生產苗種不合格、相關質量安全制度未建立的水產苗種場,要依法查處。對生產基地未建立生產記錄等生產檔案、養殖過程中未按規定使用違禁藥物和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及使用限用藥物的要依法嚴肅查處。整治目標是:符合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的苗種場持證率達到100%,杜絕在水產苗種繁育、養殖過程中使用違禁藥物。二是大力推進漁業安全生產執法。以組織開展“漁業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年”活動為契機,建立完善漁業安全生產各項制度,加強責任考核、培訓教育、應急救援等漁業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嚴格落實生產主體責任和監管主體責任,切實提高漁民的自身素質和安全意識,杜絕漁業安全生產事故發生。三是強化漁業執法能力和執法裝備建設。要增加對漁政管理設施、執法手段的投入,積極推廣應用漁政管理指揮系統,加強漁政執法人員培訓,做好漁政項目儲備,推進漁政管理裝備的現代化。漁政人員要進一步更新管理理念,在加強執法管理的同時,強化服務觀念,提高服務漁業、服務漁農的能力和水平。四是要抓好水生野生動物的調查與備案工作,嚴肅查處各類漁業違法案件,維護漁業正常秩序,積極構建“平安漁業”。

四、實施漁業資源修復工程,切實改善漁業基礎設施條件

一是認真貫徹《省漁業養殖與增殖管理辦法》,精心組織,科學規劃,著力做好水庫大水面“以魚養水”增殖放流工作。結合全市各大中型水庫綜合治理工作,實施漁業生態修復行動計劃,處理好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通過科學管理,改善水庫水質,實現“以魚養水”,達到生態治理目標。二是改善漁業基礎設施條件。抓好標準化生態池塘改造項目建設,清淤挖深池塘2200畝,整理池塘臺面1800畝,維修道路8000米,疏通溝渠5000米。搞好高青縣翹嘴紅鲌良種場建設,改造池塘67畝,建設池塘57畝,建設實驗室、配電室、催產孵化、飼料加工車間1600平方米。改造苗種池2000平方米,加強虹鱒、金鱒人工孵化,鱘魚、錦鯉等苗種繁育,擴大主導品種健康養殖規模,為全市新品種引進示范和良種推廣奠定基礎。

五、大力實施漁業科技入戶工程,提升漁農科技素質

一是推進漁業科技創新。組織專業人員,進行科技攻關,在新品種選育、精深加工、健康養殖、節水節能型漁業等方面,取得實用科技成果。培植優勢主導品種和地方特色品種,擴大南美白對蝦、翹嘴紅鲌、銀魚、池沼公魚、金鱒、史氏鱘等名優品種的養殖規模;推廣“上糧下漁”、“以魚養水”等生態養殖模式,促進品種更新和技術創新。二是深入開展“科技入戶示范縣”創建活動。積極宣傳普及現代漁業科技知識,搞好漁業技能培訓,提升漁農科技素質。加強漁業技術推廣、漁業良種選育擴繁和水生動物疫病等技術支撐體系建設。三是積極組織“漁業科技服務年”活動,結合科技入戶,科學用藥、科普下鄉和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創建工作,加強技術指導和培訓,進一步提高漁農素質。四是加快漁業專業合作組織建設步伐,充分發揮其在水產健康養殖、質量安全、技術指導、病害防治等方面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不斷提高漁業的組織化水平。

六、大力發展“休閑漁業”,進一步拓展漁業發展新空間

堅持漁業與旅游娛樂業相結合,充分利用水庫、湖區、礦區、塘壩等水產資源,建設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休閑漁業”基地。著力培植“休閑漁業”漁業新亮點,進一步拓展漁業發展新空間,不斷提升“休閑漁業”檔次和水平。各區縣要按照省旅游局、省海洋與漁業廳制定的“休閑漁業”示范點標準條件,積極創建省級“休閑漁業”示范園區,以點帶面,把發展休閑漁業與發展現代漁業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漁業帶休閑,休閑促漁業的良性循環,實現漁業產業互動,促進漁業全面發展。

七、抓好漁業政策調研,努力爭取財政投資和補貼,提升漁業發展潛力

面對漁業發展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要適應新情況、化解新矛盾、解決新問題,必須在機制體制創新上狠下功夫。各區縣要緊緊抓住國家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重大機遇期,認真研究探討漁業管理方面、漁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漁業環境保護方面、漁業科技創新方面、漁業經營體制方面等一系列促進漁業科學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探索漁業科學發展的新思路。要加強支漁惠農政策研究和落實,爭取和擴大公共財政對漁業的支持。要深入落實水域灘涂養殖證制度,認真落實漁業柴油補貼、漁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積極爭取各級財政對池塘改造、良種繁育、增殖放流、疫病防治等項目的支持力度,認真做好項目的組織落實,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加強資金監管,確保各項資金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