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縣財政體系健全工作意見

時間:2022-01-03 11:19:00

導語:自治縣財政體系健全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治縣財政體系健全工作意見

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起步之年,也是我縣經濟社會發展之年。為全面加強年度財稅工作任務,特提出如下工作意見: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四件大事”、“四大戰略”、“六個”建設,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旅游產業化和城鄉一體化步伐,充分利用積極的財政政策,努力培植地方財源,切實打造可持續發展的財政增長體制;健全完善公共財政體系,推進財政精細化管理,增強財政管理績效,為推動縣域經濟社會跨越發展提供財力保障。

二、主要目標

本級財政收入實現12.7億元,增長32.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實現10.7萬元,增長39.4%;切實加大民生投入,確保民生支出占一般預算支出50%以上;積極爭取上級財政支持,全年爭取上級轉移支付補助資金18億元。

三、工作措施

(一)全力服務經濟發展,鞏固財政增收基礎

積極創新投資體制機制,充分發揮財政對經濟發展的調控職能,整合財政政策資源,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經濟社會建設投入力度。鼓勵商業信貸和社會參與,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進一步拓展融資空間。用好用活土地資源,強化成本控制和效益核算,力求總體平衡、滾動發展,推動項目如期建成發揮效益。重點支持工業園區建設,加快園區配套設施建設,增強園區發展的承載能力和發展能力。大力支持光伏和服裝產業發展,打造產業集群,盡快形成新的財源增長點。大力支持城鎮建設,積極推進城市東進、南拓、北擴,完善城市功能,增強城市發展的輻射能力。大力支持中小企業和微型企業發展,完善信用擔保機制,增強服務業發展活力,優化產業結構,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二)著力加強收入征管,壯大地方財政實力

依法加強財政收入征收管理,挖掘增收潛力,做到應收盡收。完善財政收入考核和激勵機制,制定《自治縣稅收管理目標任務和考核辦法》,切實增強各級各部門和企業的協稅意識,調動各級各部門組織收入的積極性。加強財、稅、銀等部門之間的聯動機制,加大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稅種等重點稅源的動態監管力度,大力培育政府投資平臺公司和文化體育建設等稅源,深入分析稅收收入的結構性變化,科學把握財稅增收趨勢。嚴格落實房地產稅收“一體化”征收的有關規定和程序,確保房地產稅收收入水平與我縣房地產開發同步增長。積極探索對財政投融資項目稅收的委托代征工作,創新財政收入征管方式,努力提高收入質量。加大稅務稽查力度,嚴厲打擊偷騙稅、假發票案件等違法行為,積極營造公平規范的稅收秩序,努力構建依法治稅的稅收征管環境。按照財政部關于“將所有非稅收入全部納入綜合預算管理”的規定,注重財政收入增長與可用財力增加的有機結合,完善非稅收入征管和統籌辦法,進一步加強政府非稅收入管理,協調、督促各級征收機構按照政策和規定嚴格執法,嚴格非稅收入征繳入庫管理,增強財政收入的穩定性、均衡性和可持續性,不斷壯大財政實力。

(三)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民生支出重點

統籌預算內外資金,調整和優化資金調度審批、撥付程序,嚴格預算約束,努力增強保障能力。積極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啟動未實行績效工資的其他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工作,開展“第三步”規范公務員津補貼、事業人員績效工資工作,建立干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大力支持農戶萬元增收工程,認真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加大涉農補貼力度,深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完善財政支農激勵機制,引導社會資本投資現代農業。培育發展農村新型金融組織,解決農村融資服務難題。堅持保壓相濟、增收節支原則,進一步完善財政新增財力重點投向民生的長效機制,深入推進“民生十條”,財政支出重點向民生傾斜,確保民生支出增長55%以上,讓廣大群眾共享發展改革成果。

(四)完善財政管理體制,提高財政資金績效

全力實施統收統支加激勵、輔之一般性轉移支付補助雙軌運行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著力增強鄉鎮財政保障能力。進一步完善公共財政預算,全面啟動國有資本收支經營預算、政府性債務預算和績效預算編制工作,增強預算的完整性、科學性和透明度,形成有機銜接、完整的政府預算體系;嚴格預算約束,積極推進標準預算、績效預算、責任預算,進一步促進公共財政服務均等化、財政資金安排績效化、財政資金支出責任化。完善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加強用款計劃管理,科學規范庫款調度,保障支付必需。加快金財工程和財政信息化大平臺建設步伐,推進財稅庫銀橫向聯網工作,建立預算執行動態監控機制。開發財稅綜合軟件平臺,共享財政、稅務、統計等相關部門信息,強化財稅工作的動態管理。深入推進國有資產管理改革,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規范國有資產處置行為,確保國有資產收益最大化。

(五)加強財政監督管理,規范財政資金管理

切實發揮財政監督的職能作用,認真開展部門預算編制與執行情況的抽查,注重對專項支出的過程監控,強化對重大支出項目的專項檢查。有效運用自查、檢查、重點調查等手段,重點加強對強農惠農、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民生資金的監督檢查,加強對重點部門、重點行業、重點資金的監督檢查,從立項招標、項目建設到結果審計,進行全程跟蹤問效。堅決查處各種違法違紀行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繼續下大力氣抓好“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建立健全防范“小金庫”的長效機制。充分發揮鄉鎮財政就地就近實施監管的優勢,全面強化鄉鎮財政建設。推行預算公開,自覺接受縣人大、審計等方面的監督。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防范財政風險,促進財政健康持續發展。加強融資平臺監管,健全完善政府舉債和融資平臺分類管理制度,積極推進聯合委派財務人員制度,強化融資平臺債務的動態監控,推行政府債務收支預算管理。嚴格按照《預算法》、《擔保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禁止違規提供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