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疾病防控若干意見
時間:2022-03-20 08:48:00
導語:學校疾病防控若干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貫徹落實《傳染病防治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省中小學生健康體檢管理實施辦法》等文件精神,全面提高我市各中小學校傳染病、學生常見病防治水平及應對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保護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維護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特制定本工作意見。
一、加強領導,建立健全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責任制。
(一)各衛生單位要把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納入本轄區傳染病防治的總體規劃和計劃,與教育部門和各中小學經常進行信息交流和工作配合,掌握轄區傳染病防治的基本情況,了解學校傳染病疫情動態,加強對學校衛生室的業務指導和行業管理,對學校醫務人員要定期培訓,逐步提高校醫隊伍的整體素質。
(二)各教育部門要加強對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的領導,制定學校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預案,建立傳染病防治工作制度。各中小學要有專人負責傳染病防治和疫情報告工作,按照衛生部門制定的季節性傳染病防治計劃,抓好各項傳染病防治工作的落實。
(三)學校的疫情報告人要嚴格執行疫情報告制度,嚴格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卡》的填報工作,保證報告質量。一旦在學校內發現疫情,在積極組織學生就診的同時,要立即向衛生行政部門、教育行政部門和疾病控制機構報告,并協助衛生專業機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疫苗應急接種、疫點(區)消毒處理等工作。
(四)要嚴格執行兒童疫苗接種、接種證查驗及補種工作。按照《省入托、入學兒童預防接種證查驗及補種工作實施方案》和《省入托、入學兒童預防接種證查驗及補種活動月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及時開展新入學(托)兒童接種證查驗工作,各學校應在新生報名須知中明確注明“必須攜帶預防接種證”,同時加強與當地衛生院、防保所的溝通與協作,做好疫苗補種工作,今后查驗和補種對象將逐步擴大到在校(托)兒童和大中專學生。查驗工作結束后,要及時填寫與統計登記報表,報當地衛生院(防保所)補種疫苗,補種情況留存備查。
對其他未納入免疫規劃的疫苗,應在學生自愿的基礎上,根據傳染病發病流行季節,適時對全市在校適齡學生開展預防接種。在腸道傳染病(腹瀉、痢疾等)流行季節前,應在4—6月份進行相關疫苗的接種,呼吸道傳染病(流感、水痘等)的接種應在9—11月份期間進行,通過預防接種使學校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降低傳染病暴發流行的可能。
(五)學校衛生室要認真做好消毒隔離工作,防止醫源性傳染病交叉感染的發生。
二、定期開展學生健康體檢,切實做好學生常見病防治工作。
定期開展學生健康體檢和衛生監測,是及時掌握學生生長發育情況和發現傳染病、常見病的重要手段,各學校要建立定期健康體檢制度,并結合實際制定學生常見病防治規劃,準確按時填報《學生常見病預防控制調查卡》。
(一)視力保護工作
各級各類學校要進一步改善教學衛生環境,達不到國家衛生標準的要限期改進;已配備可調試桌椅的學校,每學期應按學生身高變化、座位變更予以調整,提高學生桌椅配套率;要切實減輕課業負擔,保證學生足夠的課外活動時間;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不在強光和弱光下寫讀;避免收看強光電視,使用臺式燈具要合理;培養學生用眼衛生習慣;市疾病控制中心負責每學年對學校、幼兒園進行兩次視力檢測,指導學生使用切實有效的視力保健用品,確保學生視力健康,使視力低下發病率實現控制目標:小學,城區<40。農村<30;初中,城區<55%,農村<45%;高中控制在70%以下。
(二)常見腸道蠕蟲感染控制工作
繼續貫徹國家、省市《學生常見腸道蠕蟲感染防治方案》,為確保學生身體健康,實現國家級衛生城市蛔蟲感染率控制在3%以下的防治目標,全市各級各類學校要繼續認真做好驅蛔工作。具體工作安排如下:由市教體局和市疾病控制中心按照國家和市《學生常見腸道蠕蟲感染防治方案》的有關要求,統一標準、統一組織、統一用藥途徑、統一時間開展驅蛔工作(具體安排另行通知);市疾病控制中心要及時對服藥效果進行監測和總結上報工作。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私自采購相關藥品流入學校,堅決杜絕私自用藥和意外事故的發生。對違背上述要求,造成不良后果的要嚴肅追究當事人和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三)齲齒防治工作
根據近幾年我市幼兒、小學生體檢結果顯示,我市目前學生齲齒患病率仍高居不下,防齲效果不明顯,按照《全國學生齲齒與牙周病綜合防治方案和技術規范》的有關要求,需繼續開展學生口腔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在廣泛提高學生對齲齒、牙周病衛生知識知曉率和防病意識的基礎上,盡最大努力改善、提高防齲技術。要實現的目標是:恒牙齲均控制在1.1以下,15歲學生牙齦炎患病率在以往的基礎上,城市下降20%、農村下降10%,中小學生齲齒填充率城市提高30%、農村提高15%。市疾病控制中心、市婦幼保健院應適時改進防齲技術以降低患齲率,做好世界“9.20”愛牙日健康宣傳活動。
(四)加強中、小學生、幼兒預防性健康體檢工作。
對學生實施預防性健康體檢,是國家《學校衛生工作條例》、衛生部第41號令《預防性健康檢查管理辦法》和衛醫發〔2008〕37號《中小學生健康體檢管理辦法》、《省中小學生健康體檢管理實施辦法》所規定的重要的工作內容,是衛生部門的一項艱巨任務。做好此項工作,監測學生健康狀況是掌握本地區學生生長發育和健康狀況、制定學生常見病、傳染病、地方病防治計劃的重要科學依據。各相關單位按照《市中小學生健康體檢管理實施方案》開展工作,加強學生體檢工作的質量,做好2010年學生體檢數據的統計、分析、評價工作,掌握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發現當前學生身體潛在的疾病,如近視、齲齒、肥胖、脊柱彎曲等學生常見病,使學生得到及時治療和生活方式的指導。
三、進一步完善“市學校因病缺課癥狀監測直報”工作。
進一步完善學校因病缺課癥狀監測網絡直報工作,保證信息通暢,預警處置及時到位,真正做到學校傳染病防控關口前移,有的放矢,從而有效避免學校傳染病大面積聚集病例的發生和擴大,對學生常見病、傷害也能實現動態監測。學校要建立晨(午)檢、缺課原因登記上報制度和追蹤制度,及時掌握因病缺課學生的情況,每天進行網絡直報,計算學校學生因病缺課率,特別是對呼吸道、腸道等傳染病應加強監測,通過晨(午)檢、專項調查等方式,做到及時發現異常及時報告,并在衛生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對密切接觸者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的蔓延。市疾病控制中心要加強對各學校的“市學校因病缺課癥狀監測直報”工作的業務培訓、督導,做好傳染病癥狀預警預測、病因追蹤和癥狀預警處置及匯總上報等工作。確保報告率達到90%以上。
四、依據教育部、衛生部、財政部印發的《國家學校體育衛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教體藝[2008]8號文件要求,學校要突出推動洗手設施、飲水設施、消毒設施和衛生廁所等基礎設施建設。今年開展對轄區內中小學校生活設施和衛生(保健)室設置,特別是農村學生洗手、飲水、無害化廁所等設施的數量和衛生條件本底資料情況調查,摸清情況,上報到有關部門,作為決策依據,提高學校傳染病防控水平(附表1)。
五、加強宣傳教育,形成濃厚的學校健康教育氛圍。
學校健康教育,是促使師生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提高防范各種疾病能力、培育健康身體和心理的重要手段。
(一)各學校要把健康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各中小學必須開設健康教育課,落實課時和教材,職業中學應開設健康教育選修課或講座,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衛生防病和心理健康教育。
(二)各學校要充分利用板報、專欄、校刊、廣播、網絡等宣傳載體,并通過主題班會、演講比賽等活動,強化衛生防病知識的宣傳教育,做好保護視力、口腔保健、營養、控制吸煙、預防意外傷害、預防艾滋病等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廣大師生預防各種疾病的能力,增強衛生防病意識。
(三)繼續做好“健康校園”創建活動。以控煙為重點繼續深入開展“健康生活方式”、“口腔衛生保健”、“心理衛生干預”進校園活動。繼續創建“無煙學校”、“無煙家庭”等控煙工作,努力提高學生預防控制吸煙和被動吸煙行為知識知曉率和行為形成率。
(四)各學校要把健康教育的實施效果進行定期評估。疾控中心要開展健康知識、健康行為和學生常見病預防控制情況調查。要力爭達到中小學健康教育實施率達100%、學生健康知識知曉率達80%和健康行為形成率達100%的目標。
- 上一篇:家居建材市場項目房屋征收決定
- 下一篇:城鄉建設管理局工作總結和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