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中小學大班額問題工作意見

時間:2022-04-09 08:18:00

導語:處理中小學大班額問題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處理中小學大班額問題工作意見

為進一步深化我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深入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結合我區實際,經區人民政府研究,現就解決我區中小學大班問題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思想認識

近年來,由于中央實施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隨城就讀的惠民政策,加上區域經濟快速發展,我區學校生源以每年近3000人的速度快速增長,而學校新建、擴建的步伐無法跟上生源增長的速度,導致我區學校特別是小學出現大班額問題。大班額問題嚴重影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損害師生的身心健康,成為中小學校的一大安全隱患。要充分認識大班額問題的危害性,增強解決大班額問題的緊迫性和責任感,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積極化解大班額問題,為廣大師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工作環境。

二、明確工作目標

總體目標:

堅持“均衡發展,促進公平,統籌規劃,標本兼治”的工作思路,按照“起始年級從嚴控制、其他年級逐年化解”的方針,以消除特大班額為重點,在3年內基本解決全區中小學大班額問題,建立健全控制大班額的長效機制。

具體目標:

1.從年秋季起,中小學起始年級班額人數原則上不超過國家和省規定的標準(小學45人、中學50人)。

2.用年、年兩年時間,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包括必要的過渡方式消化),消除60人以上的特大班額。

3.力爭到年底全區中小學平均班額控制在50人以內。

三、強化工作措施

(一)加強學校建設和教育資源配置,改善辦學條件

根據工作責任,發改、財政、教育、規劃、建設、國土、人事和編制等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學校規劃與建設工作,確保學校用地、建設資金、教學人員編制等落到實處。

1.加快學校布局調整,改善辦學條件

根據城市建設發展規劃和人口增加的新趨勢,把中小學建設納入城市化發展的總體規劃,堅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配套建設、方便學生就近入學的原則,科學制定和調整中小學校發展規劃和建設計劃,及時新建和改擴建中小學校,提供足額的學位。落實住宅開發配套建設中小學、幼兒園政策,統籌安排好各種項目資金,把校安工程、新校建設等項目與學校布局調整、學校擴容結合起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薄弱學校提質改造,縮小校際差距,提高整體辦學水平,為每一個孩子提供優質、便利的就學條件。

2.完善隊伍管理機制,優化師資配置

建立教師隊伍正常補充和科學平衡的長效機制,保持適應生源需求的教師隊伍規模。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大力推進校長和教師交流,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樹立“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意識,積極推進課程改革,改革教育評價制度,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區域教學質量。

(二)加強學校招生工作的管理和監督,規范辦學行為

1.嚴格學校招生管理

區教育局按照義務教育“就近入學”的原則制訂招生計劃,堅持劃區域招生,明確界定各中小學校生源范圍和在校生規模,防止學校超過校舍、師資等辦學條件的承受能力盲目擴大招生規模和跨區域招生,有效化解大班額問題。

(1)明確學校招生范圍。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招生范圍為區教育局劃定區域內的適齡兒童與少年,學校按片區招生。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得招收擇校生。

(2)嚴格控制起始班額。從年秋季開始,全區所有中小學校起始班額不得突破國家和省規定的標準。確因服務區范圍內生源因素突破招生限額的,報區教育局審批,并通過“擴班不擴額”的方式予以解決。

(3)加強學籍管理。建立和完善中小學生學籍信息化管理體系,嚴格學籍管理制度,規范學生轉學行為。學生轉學必須按規定到區教育局辦理轉學手續,區教育局要從嚴控制區內轉學,學校不得擅自接收轉學生,禁止隨意轉學插班。

(4)統籌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問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嚴格按市、區教育局有關規定,以定點學校接收為主,其他公辦學校接收為輔。

(5)各街道、鄉、鎮、村(社區)不得指令或者利用其影響迫使學校超額接收學生。社區、村內居民出租房屋產生的生源,由社區、村向學校申報學位,區教育局根據學位情況進行調劑解決。違章建筑出租房生源不予安排。

2.規范學校辦學行為

(1)城區小學要遵照國家、省、市有關規定,不得占用校內資源舉辦幼兒園和學前班。涉農街道、鄉、鎮學校附設的幼兒園或學前班要控制辦學規模,逐步縮減班數和人數,騰出教育資源滿足義務教育需求。要確保招生范圍內的小學適齡兒童全部入學,確保起始班級班額符合國家和省、市要求。

(2)中小學舉辦寄宿制、白托班要以方便離校較遠的學生上學和留守學生特殊需要為原則,根據住校學生的需要,配套建設必需的生活用房,不能擠占教學用房和功能用房,不能盲目接受學生住校或托管。

3.加強學校安全工作

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進一步加強學校安全管理,在解決大班額問題的過渡時期,尤其要高度重視并制定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要會同有關部門定期對學校校舍及電器、電線、通風和消防設施設備等進行安全檢查,及時排除安全隱患。要加強對學生集中的樓道通道和集體活動場所的管理,安排人員進行值守,做好學生安全疏散的引導工作。同時,加強衛生防疫工作和安全教育,開展應急演練,確保師生生命安全。

(三)加大督導檢查和責任追究力度,增強工作實效

1.建立班額情況定期報告制度。學校對本地存在的大班額情況要及時如實報告區教育局和所在的街道、鄉、鎮。每學期開學15天內,學校填寫《區中小學班額情況統計表》交區教育局,區教育局據實向區人民政府報告大班額情況,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

2.建立督導檢查制度。區教育局要將解決大班額問題的工作列入督導工作的重要內容,定期進行督導檢查,將督導檢查結果作為學校和各街道、鄉、鎮年度績效考核依據。

3.建立預警機制。建立和完善大班額問題的指標監測體系,形成預警機制。學校及所在街道(鄉鎮)應對生源增長情況及時預測、掌握信息,并報告區教育局;區教育局應及時作出應對,并報告區政府。

4.建立責任追究制。建立和完善解決中小學大班額問題的責任追究制度,對因工作不力、造成大班額問題不能及時解決的,將實行行政問責,對由此引發安全穩定等嚴重事故的,將按有關法律法規追究有關單位和個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