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促外向型經濟發展意見

時間:2022-04-24 03:15:00

導語:市政府促外向型經濟發展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政府促外向型經濟發展意見

各區(市)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大企業:

為加快推動外貿轉型升級,擴大對外貿易總量,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推進城市轉型,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外貿轉方式調結構為工作重點,以產業區域聚集、產業鏈延伸拓展為基礎,大力推動外貿轉型升級,堅持“四抓一突破”的外貿工作方針,優化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提高外貿運行質量與水平,全面提升我市企業國際市場競爭力,提高我市經濟外向度,推動“幸福新”建設。

(二)發展目標(2015年)。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20億美元以上;出口基地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基地產品出口額占全部出口總額的比重達50%以上;出口品牌建設加快推進,自主品牌數量顯著增加,國家級國際知名品牌和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建設實現突破,省級國際知名品牌達到10個以上;對外貿易促進體系更加完善,外貿發展環境更加優良。

二、實施外貿“四大工程”,促進出口突破發展

(一)抓出口基地建設工程,促進出口產業聚集化、集群化發展。

加快外貿出口基地培育,建設一批優勢產品出口基地和科技興貿創新基地。鞏固現有出口產業基礎,以各類出口基地為核心,依托產業聚集區、開發區等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和扶持政策,引導資金、技術、人才向基地集中,提高產業配套能力,拉長產業鏈,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逐步建設完善基地內研發設計、試驗檢測、展示培訓等各類公共服務平臺,促進提升產品技術含量。結合產業上下游情況,為實施外貿產業招商和鏈條式招商“筑好巢,鋪好路”。到“十二五”末,全市建成紡織服裝、機床機械、煤化工、農副產品、鋰電新能源、新型建材、水處理產品、玩具八大出口產品基地,基地產品出口額在2011年的基礎上實現翻番。

(二)抓品牌建設工程,提升出口產品質量檔次,增強出口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

大力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到“十二五”末,培育一批國家級和省級、具有較高知名度和龍頭帶動作用的國際知名品牌。

1.加快境外商標注冊,做好國際認證工作。推進出口企業開展境外商標注冊工作。尚未注冊境外商標的出口企業要加快注冊步伐,已有注冊商標的企業要擴大注冊國別、增加注冊類別。鼓勵企業采用國際標準組織生產,提高出口產品質量檔次。引導企業建立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推動更多企業獲得國際市場質量許可和認證。建立品牌信息數據庫系統,掌握出口企業境內外商標注冊情況,提供商標注冊、使用、防范等多種信息服務。

2.加快技術創新,培育自主出口品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導鼓勵企業利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增強企業消化吸收和創新能力,提高出口產品科技含量與附加值。優先推薦品牌企業申報各級出口產品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項目和技術研發項目。

3.建立品牌推廣體系,擴大品牌產品出口。用足用好國家和省、市有關政策,加大對國際知名品牌的宣傳投入,鼓勵和支持企業利用國內外媒體投放宣傳廣告,不斷擴大名牌產品的知名度。加強品牌展示和推介,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國內外知名展會,支持重點企業在主要展會上設立品牌展位。引導品牌企業深度開發國際市場,促進品牌產品銷售。

(三)抓市場開拓工程,優化出口市場結構。

1.深度開拓出口市場。充分發揮各類出口基地的整體優勢和國際知名品牌的帶動作用,鞏固并深度挖掘美國、歐盟、日本等傳統市場,大力開拓東盟、非洲、南美、俄羅斯、印度和中東新興市場。到“十二五”末,全市貿易額1億美元以上的國家和地區在2011年基礎上增加到5個以上,市場多元化戰略進一步深化。

2.搭建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有效平臺。繼續開展“百展市場開拓年”活動,充分發揮各類展覽交易平臺作用,推動更多企業積極參加各類境內外展會。支持企業通過對外投資、跨國并購等多種途徑在境外設立國際貿易網絡,直接進入國際市場。加快推進外貿領域電子商務應用工作,鼓勵企業開展網上進出口貿易。

(四)抓大企業培育工程,進一步做大做強龍頭企業。

精心培植大型骨干進出口企業,切實做到“扶優支強”。在資金、服務、貿易便利化等各方面向骨干企業傾斜。力爭到“十二五”末在全市培植3至5家年進出口額1億美元以上的外貿企業,并發揮龍頭企業帶動效應,形成出口產業集群。拓展外貿領域,千方百計吸引大的國內外大型外貿流通企業、跨國公司國際物流分撥中心和銷售中心來投資,以大外貿企業迅速拉動我市進出口總量的擴大。加大外向型大項目招商力度,積極吸引外向型大型制造業企業落戶。

三、鼓勵和支持政策

(一)市級外經貿發展資金的使用重點向支持外貿轉型升級傾斜,優先扶持出口基地建設、國際市場開拓、國際知名品牌培育、貿易領域的拓展以及外貿人才培訓等。

(二)對出口基地和重點企業,優先賦予重要商品進出口配額和經營資質,優先使用國家和省、市對外貿易促進資金,優先安排“廣交會”、“華交會”等重點展會展位,優先支持開展網上國際貿易。對機電產品、高新技術、農副產品深加工產品和加工貿易等產品的出口,給予企業出口信用擔保、出口退稅、出口結匯、口岸通關和信息服務等全方位支持。對流通型外貿企業,進出口數額達到一定規模的,在出口信用擔保、流動資金貸款等方面給予支持,按新增出口數額的一定比例給予獎勵。

(三)市政府對超額完成年度外貿進出口任務的區(市)和拉動我市進出口總量作用巨大的生產型、流通型企業給予獎勵。

上述各類財政扶持和獎勵政策具體實施辦法另行制定。

四、優化外貿公共服務

(一)加強外貿工作的組織協調。建立由市政府有關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加強部門間的協作配合,研究協調解決涉及全市外貿發展的重大問題,加強對外貿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動向的動態監測和分析,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問題及時予以解決,對突出問題進行現場辦公。建立重點企業聯系機制,實行分類指導,搞好跟蹤服務。

(二)全面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繼續開展信貿、檢貿、稅貿、關貿、銀貿“五個對接”活動,強化部門合作,加快出口退稅進度,提高檢驗檢疫效率,簡化外匯核銷手續,在投保、報檢、通關、退稅、融資等方面為外經貿企業提供優質便利的服務。

(三)抓好外貿人才培訓工作。根據全市對外貿人才的需求,以人力資源建設為主要內容,以人才培訓為主要措施,實施“外貿人才培訓”工程,著力打造一支適應國際市場競爭的外貿人才隊伍。以跨國經營管理、國際商務營銷、國際經貿法律、國際標準化、國際商務談判、國際經貿分析和研究等六類高級國際化人才為重點,從人才管理、配置、培養、引進、使用等環節,整體推進外貿人才隊伍建設。

(四)建立外貿工作考核激勵機制。市里將出臺對外貿易綜合評價及獎勵辦法,對區(市)進出口規模、質量和結構等指標進行科學評價,對發展外貿業績突出的區(市)和服務外貿貢獻突出的職能部門給予獎勵,全面調動全市發展外貿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