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新農村建設工作方案

時間:2022-04-01 05:46:00

導語:促進新農村建設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促進新農村建設工作方案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統籌城鄉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根據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建設和諧富裕新安”的宏偉目標,結合我場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切實貫徹“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以發展農業,富裕農民為中心,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政府補助為手段,以提高農民文明衛生素質為抓手,大力推進農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協調發展,把我場建設成為環境友好、社會和諧、人民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本著從實際出發,不搞齊步走,一刀切,不強求一律。

2、堅持統籌規劃,逐步推進。防止一哄而起,急于求成,搞形式主義。既要堅持規劃先行,把發展果業、花卉苗木和蛋雞養殖作為增加農民收入,加速我場新農村總體規劃的主要內容,又要從經濟條件好、群眾積極性高的村組抓起,分步實施,逐步推進。

3、堅持依靠群眾,量力而行。要尊重農民意愿,不搞強迫命令,注重引導扶持,切實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維護好農民利益,使農民真正得到實惠。

4、堅持講究科學,突出特色。尊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自然規律,注重體現農村自然風光特色,傳承地方優秀歷史文化,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三、目標任務

1、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要求。到年完成全場自然村規劃偏制。經過10—15年的努力,逐步使全場實現發展新產業,形成新機制,建設新村鎮,樹立新風尚,培育新農民,創建好班子的“五好一新”目標。

2、圍繞新農村建設做好農業和農村工作。今年糧食總產達到650噸,果業產量達到10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300元,達到3357元。各項具體目標為:

⑴糧食種植面積與產量:糧食播種總面積1350畝,總產量650噸,其中一分場890畝,產量430噸,二分場460畝,產量220噸;

⑵商品蔬菜生產:面積300,主要以農業科技示范為主,面積為200畝,一分場50畝,二分場50畝;

⑶果業生產:果品總產量2530噸,其中一分場2000噸,二分場530噸,新發展早熟梨100畝,由一分場組織實施;

⑷畜牧業生產:生豬出欄570頭,其中:一分場260頭,二分場310頭;家禽出籠8萬羽,其中一分場1萬羽,二分場7萬羽;

⑸水產養殖:養殖面積260畝,產量40噸,其中:一分場養殖面積130畝,產量20噸,二分場養殖面積130畝,產量20噸;

⑹林業生產:新造林撫育共760.5畝,其中一分場600畝;二分場160.5;工業原料林200畝,由一分場組織實施。

四、具體要求

建立“村莊自愿申請,鄉鎮審核批準,縣級統一備案”的自然村建設申報制度,科學抓好村鎮規劃。對納入編制的自然村莊,切實抓好“六改”:改房,做到房屋整潔,村容整齊;改欄,做到人畜分離,有條件的地方提倡發展畜牧小區;改水,做到逐步飲用衛生安全的自來水;改廁,大力推廣水沖廁;改路,做到村內主要道路硬化;改環境,大力開展清淤泥,清垃圾、清污水,清路障活動,做到環境優美,村容整潔,逐步推行“五普及”:普及沼氣,推行“豬—沼—果”等生態模式,今年力爭修建沼氣池10個;普及有線電視,力爭有線電視網絡覆蓋全場,入戶率爭取達到70%;普及太陽能,積極發展清潔能源;普及電話,提高電話普及率,力爭達到80%以上;普及庭院經濟,做到林果成蔭。在建設步驟上采取先選擇條件較好,工作基礎扎實,農民積極性較高的村莊進行試點,并逐年推進,爭取在10年內全場各自然村都達到新農村的建設標準要求,今年要確保完成一個村莊的新農村建設工作。

五、措施方法

1、提高科技服務水平。大力實施“科技興農”富民戰略,扎實搞好“科技入戶”工程,努力辦好場科普夜校,開展各種類型的實用技術培訓,采取分散與集中,課堂與實地相結合的培訓方法,定期為果農印發生產技術資料。努力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大力培養種果、種苗(花卉)、養殖能手,并使他們發揮積極的示范帶頭作用。

2、強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基礎設施建設。按照“希望在山、潛力在水、重點在田、后勁在畜、出路在人”的思想和葉縣長在我場視察工作時提出的“爭取項目、引進外資、鞏固果業、主攻苗木”的要求。我場年的農業生產工作重點是:一是繼續穩定糧棉生產,大力推廣良種良法,提高科學種田水平;二是著力鞏固現有果園,提高果品產量,提升品質;三是大力發展蛋雞、小山竹、早熟梨、蠶桑等特色產業,年蛋雞養殖規模保8萬羽,爭10萬羽,早熟梨確保新增100畝,小山竹100畝,力爭種桑面積有突破;四是做大做強花卉苗木特色產業,要充分發揮我場花卉苗木生產的技術優勢,使我場的花卉苗木生產總面積達2000畝;五是加大無公害果品生產基地和無公害柑桔的申報工作,努力打造柑桔品牌;六是加強小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提高農業生產的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力爭完成4座小型水利的改造;七是加強農村通信、廣播、電視網絡建設,打造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力爭今年完成有線電視的普及;八是加快農村道路建設,確保馬屋李家1.5公里道路硬化和爭取通岑家道路的硬化工程。

3、認真落實新農村建設的扶持政策。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4號]文件對加強新農村建設的各項獎勵扶持政策。

⑴對當年新發展早熟梨集中連片50畝以上的,無償提供樹苗;

⑵對當年新栽小山竹集中連片50畝以上的,每畝獎勵50元;

⑶對新建水庫容量超過1萬立方米的,按每萬方1500元給予獎勵,庫容量小于1萬方的,獎勵600元;

⑷農村公路建設,除國家補助款外,縣政府將按每公里水泥路補助2萬元;

⑸為促進蛋雞產業的發展,今年縣政府將對新建雞舍新增規模養殖蛋雞給予適當補助;對蛋雞養殖的公共服務體系給予適當補助。

縣政府將被列為重點示范村莊建設的采取適當補助,具體政策是“二補二免一簡化”,即對改善自然村通過村委會所在中心村和自然村內道路通行條件,給予適當補助;對農戶改水、改廁、建沼氣池,給予適當補助。免費提供村莊規劃圖和農戶住房設計圖紙。簡化審批手續,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方便、快捷、規范的服務。

4、加快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廣泛動員、精心部署、大張旗鼓地對新農村進行宣傳,形成人人關心新農村建設,人人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濃厚氛圍,要以提高農民文明衛生素質為抓手,積極開展文明村、組,和諧家庭等形式多樣的創評活動。開展群眾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各種形式的文體活動,滿足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積極組織農民開展破除封建迷信,革除生活陋習,掃除黃、賭、毒,掃除“文盲”四除活動,樹立勇創家業的理念,倡導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形式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新風尚。

六、組織保障

1、建立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機構。成立以場長為組長的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副書記袁先鋒同志兼任主任,負責新農村建設的具體工作。

2、進一步推進村民自治。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需要建設長效管理機制。要逐步健全黨組織領導,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組建村民理事會,讓群眾去做群眾的工作,群眾去辦群眾自己的事情,使村民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體,要搞好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完善“一事一議”制度,健全農民自主籌資投勞的機制。要強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建立健全村規民的,監督制度,門前“三包”責任制以及共同保護環境,愛護衛生的責任機制和約束機制。

3、建立科學嚴格的考核體系。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制定出考評方案,把新農村建設工作納入分場的年終考核重要內容,實行獎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