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黨員干部作風要防好“冷熱病”
時間:2022-02-26 10:46:00
導語:改進黨員干部作風要防好“冷熱病”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幾年來,各級黨委高度重視和加強黨員干部的作風建設,廣大黨員干部的工作、生活、思想作風有了明顯的好轉。但是,還有少數地方、少數部門和少數黨員干部在開展轉變作風活動時就抓一下,在上級督促檢查時就緊一陣,在作風建設中患冷熱病,嚴重地影響了黨員干部的整體形象,阻礙了作風建設的進程。因此,要保持黨員干部的良好作風,應重點防治好作風“冷熱病”。
一、“查找病因”---找準問題根源
要找準黨員干部患作風“冷熱病”的癥結,必須深入剖析問題根源。從實踐來看,黨員干部作風問題的根源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思想認識不高。少數黨員干部認為作風問題是一種“隱性”現象,只要自己不說,別人也不曉。因而,從思想認識上就沒有把改進作風當作一件大事來抓,上面開展黨員干部整風運動,隨便應付一下,一旦運動結束,作風問題依舊“原形畢露”。二是對改進作風理解不深。有的黨員干部對改進作風理解不深,認為改進作風就是深入基層,就是搞搞調查研究,搞搞形式主義,導致形式與內容脫節,形式與效果脫節,背離了改進作風的宗旨目標。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只是改進作風的一種形式。作風改進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改善黨員干部對工作、對群眾的態度,增強黨員干部的工作責任心等等。但是,在少數地方,有少數黨員干部對待本職工作都不能做到盡職盡責、認認真真地去完成,雖然經常深入基層,卻不能幫助基層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都是作風改進不力的表現。三是自我要求不嚴。不少黨員干部在作風問題上存有一種僥幸心理,認為自己“雖然小錯誤不斷,但大錯誤沒犯”,吃吃喝喝那只不過是生活小節問題,既上不了綱,也上不了線,只要自己不貪不挪不坑不占,作風壞也壞不到哪里去,因而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正是這三種“癥結”的存在,導致了少數黨員干部作風始終難以徹底改善,良好作風難以持久地保持。
二、“對癥下藥”---強化整改措施
要徹底改進黨員干部作風,就必須要針對黨員干部作風問題的“癥結”對癥下藥,強化整改措施。一是要注重正面引導。要從正面兩方面加強黨員干部對改進作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要使他們知道良好的作風是一個人良好素質的體現,是為人之本、為官之道、為政之要,從而增強他們改進作風的內在動力。二是要加強教育轉化。要經常性地組織黨員干部學習正反典型。一方面,認真開展好向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等先進典型的學習活動,以正面典型激發黨員干部改進作風的熱情。另一方面,也要經常性地組織黨員、干部從胡長清、成克杰等反面典型中吸取教訓,切實增強黨員干部改進作風的緊迫感。通過教育轉化,使黨員干部自覺對照典型查找自身問題,主動改進自身作風。三是加大懲處力度。當黨員干部在作風上出現“苗頭性”問題時,要及時對其進行預警談話,將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當黨員干部在作風上出現“實質性”問題時,要本著對黨、對人民、對黨員干部本人負責的態度及時查處,嚴懲不怠,決不能姑息遷就,要維護好作風的嚴肅性。通過對癥下藥,真正在黨員干部隊伍中營造一種自覺改進作風的良好氛圍。
三、“鞏固療效”---建立長效機制
防治黨員干部作風上的“冷熱病”,關鍵在于“鞏固療效”,建立起改進黨員干部作風的長效機制。一是要完善民主生活會制度。各級黨的組織要經常性地召開民主生活會,組織黨員干部針對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作風問題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做到“警鐘長鳴”。二是要建立健全民主監督制度。針對黨員干部的作風問題,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人民群眾、基層黨組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作用,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建立黨員干部作風問題立體監督網絡。三是要制定舉報查處制度。設立黨員干部作風問題舉報電話和黨員干部作風問題投訴信箱,成立黨員干部作風督查小組,對群眾舉報有關黨員干部作風的問題要及時開展調查核實,對確有問題的及時移交相關部門進行查處,確保黨員干部作風得到持續地改善,長久地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