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制企業黨建實踐思考

時間:2022-09-22 04:31:00

導語:有制企業黨建實踐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有制企業黨建實踐思考

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是適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形勢,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迫切需要。相城區建區五年來,我鎮的非公有制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但非公有制企業的黨建工作卻仍然是我們黨建工作的一個薄弱環節。**年9月,中組部印發了《關于在個體和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加強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試行)》,對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加強黨建工作作出了具體部署。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的建設,企業黨組織要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引導和監督企業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領導工會和共青團等群眾組織,團結凝聚職工群眾,維護各方的合法權益,促進企業健康發展。”鎮黨委根據省、市、區關于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意見,積極落實貫徹精神,圍繞我鎮非公有制企業的實際情況,就非公有制企業的黨建工作做了實踐和探索。

一、我鎮非公有制企業黨建的基本情況

黨的十五大以后,我鎮的非公有制經濟進入了較快的發展時期,特別是撤市設區以后,潘陽工業園區的成功開發,到**年底,我鎮私營企業共有540家,從業人員3370人,其中外來人員2500人,注冊資金據統計,**年底以前,在全鎮的私營企業中,黨員數431人,這些黨員的來源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退休的、離職的、退伍的和借調的等。

按非公有制企業注冊方式的不同,我鎮的非公有制企業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由公有制企業改制為的非公有制企業;另一類是自然人登記注冊的非公有制企業。由公有制企業轉制而成的非公有制企業,黨的組織及活動都比較正常,基本保留沿襲了轉制前的組織機構和工作機構,并且針對企業轉制后出現的新情況和問題,對黨的工作及活動進行了創新和發展。比較突出的是江蘇江南高纖股份有限公司。這個公司是**年改制的,現有職工3000名,正式黨員135名,預備黨員11名。轉為私營企業后,公司黨委進一步加強了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體現在通過必要制度和形式,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和干部參與決策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體現在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中,體現在企業先進文化的創新上,體現在增強基層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上。

由自然人登記注冊的非公有制企業,目前已有蘇州逸康達電器有限公司等33家成立了黨支部;蘇州衛星絲綢印染有限公司的黨員人數達到8名,并能正常開展黨的建設工作,黨組織工作活動開展得比較積極和正常。這一類企業中的法人代表,當選為村支部書記的有3位,蘇德化工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共產黨員朱金德不僅發展企業,致富不忘回報社會,為村里修路,捐助孤寡老人,貧困學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年,當選為上浜村黨支部書記。

二、我鎮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基本做法

根據相城區委關于加強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文件精神,結合我鎮的實際情況,與時俱進,創新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新機制。

(一)組織建設網絡化,進一步完善了黨建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鎮黨委成立了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領導小組,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統籌協助指導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分散在村里的非公有制企業由各村黨支部協助管理,從而形成上下貫通、職責明確、覆蓋全鎮的組織網絡。與此同時,建立了黨建工作激勵機制,將非公有制企業的黨建工作納入到整個鎮的黨建工作中,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

(二)隊伍建設專業化,優化黨建工作干部隊伍

我們加強了企業黨建指導員隊伍建設,非公有制企業黨建指導員的選派率達到了100%,53家還沒有發展黨員或還沒有成立黨組織的非公有制企業均選派了黨建指導員,采用了一人一企、一人多企的不同方法,從鄉鎮街道,村黨支部選派政治業務素質較高的黨員干部,擔任非公有制企業黨建指導員,在黨員隊伍建設上,廣泛開展把生產技術骨干培養或黨員,把黨員培養成生產技術骨干,把黨員技術骨干培養成企業管理人員的活動,使一批政治文化素質高、工作責任心強、懂經濟、會管理的黨員成為非公有制企業的中堅力量。我鎮青龍村主任張建偉同志,自擔任永固金屬制品有限公司黨建工作指導員以來,發展了2名中共產黨員,培養了2名入黨積極分子,有4名員工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維護了職工利益,促進了企業的發展,其公司品牌“干將”獲得國際發明專利技術新產品博覽會金獎,為今后開展黨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黨建工作指導員還認真記好工作臺帳。

(三)制度建設規范化,建立健全黨建工作規章制度

建立了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例會制度,每1~2月召開一次會議,交流經驗,溝通情況,推動工作。每個支部基本都有“制度”,有支部書記、委員職責,發展黨員程度,使得黨建工作有規劃,有目標,有重點。

三、我鎮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基本經驗

(一)意識創新:進一步強化了“大黨建”的全局意識

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黨建是整個黨建工作的重要組織部分。鎮黨委牢固樹立黨建工作“一盤棋”的思想,將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黨建與農村黨建、機關黨建、企事業單位相結合,做到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統一要求,加強協調、服務和指導,使非公經濟黨建從“單一型”向“復合型”轉變,從“封閉式”向“開放式”轉變。

針對非公有經濟組織黨建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企業人員復雜,已住分散流動性大,隨著我鎮發展速度的加快,大量外來務工人員的涌入,也帶來了各地文化的碰撞、民族信宗教信仰的沖突,給黨建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鎮黨委迎難而上,整合黨建工作的力量,相互配合,齊抓共管。鎮黨委定期舉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專項會議,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擺上重要日程。專門成立了黃埭鎮非公有經濟組織黨支部,有一名鎮黨委委員任書記,組織干事、非公有經濟組織中的先進黨支部書記任黨總支委員。非公有經濟黨總支定期研究工作目標、階段任務和推進措施,提出解決難點問題的具體辦法,加強對黨建工作的跟蹤督查,做到一季度一分析,半年督查一次,全年考核一次。

強化“大黨建”的全局意識,我們的基本經驗是:非公有經濟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發揮,必須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指導思想。非公有經濟黨組織應樹立“有為才有位”的思想觀念。非公有經濟組織的黨建工作是一個有待進一步探索的領域,非公有經濟黨組織黨建工作天地很廣,大有作為。

(二)理念創新: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貴在“指導”

黃埭鎮黨委認真貫徹中共蘇州相城區委《關于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意見》以及《關于選派非公企業專職黨務干部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對黃埭鎮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進行了調查摸底,發現不少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無黨員或有黨員、無黨組織,黨的力量薄弱,部分黨組織作用發揮不夠明顯,認識到,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不僅有利于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也有利于密切黨同群眾的聯系,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生產經營和發展。黃埭鎮黨委向還沒有黨員或有黨員無黨組織的53家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選派了53名講政治、懂經濟的黨建指導員。選派黨建指導員的重要原則是促進企業的發展,加強黨建工作。不少村由村黨支部委員擔任村里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黨建指導員,熟悉廠情,有利于工作;青龍村的黨建指導員均有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的黨員法人代表擔任,摸索了一條黨建工作和發展企業雙肩挑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之路。

黨建工作指導員要派得進、敢指導、會指導,受到非公制經濟組織的歡迎,我們的經驗是,黨建工作指導員貴在“指導”。

1、指導是服務。黨建工作指導員十分明確非公有制經濟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建設和諧社會,進一步加快城市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本著服務的意識、服務的心態來到企業,企業容易接受、認可和歡迎。黨建工作指導員的服務是為企業的發展服務,包括為企業排憂解難。為企業營造良好的投資氛圍,提供供銷信息,提供發展平臺是為企業最大的服務。我鎮長涇村、青龍村等非公有制經濟組織較多的村,關鍵是做好了為企業服務的工作,把黨的方針、政策、宣傳下去,把企業和職工的想法反映上來,上下溝通,起到了橋梁和紐帶作用。

2、指導是引領。黨建工作指導員的引領一是非公有制經濟蓬勃發展的歷史和背景的引領,這是在黨的富民政策下,是在蘇州市、相城區“兩個率先”的目標下,是在打造和諧社會的既定方針下的發展和壯大,引領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飲水要思源,要懂得回報社會。二是引領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按企業發展規律辦事,按市場規律辦事,盡可能少走彎路,少受損失。虧損時要冷靜思考各個環節存在的管理的漏洞,順利時不要忘了“可持續發展”的道理。三是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文化的引領,企業文化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由于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滯后,在企業文化的打造方面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這正是黨建工作指導員的“有為之處,這文化應該是先進的文化,是符合企業發展成長的文化,是培養企業家的文化。總的來說,引領正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貫徹、落實。

3、指導是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們的黨建工作指導員都十分明確在當前和今后長期內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和長期性,不辱使命,不畏艱難,出色地完成了鎮黨委交給的黨建指導工作。

四、我鎮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們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經驗,但與迅速發展的非公有制經濟相比,非公有制企業黨的建設工作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與之遠遠不相適應,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非公有制企業黨的建設滯后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規模和速度,特別是自然人登記注冊的非公有制企業比較突出。全鎮非公有制企業中只有33家建立了黨的組織,以自然人登記注冊的非公有制企業只有6家。

(二)黨的力量比較薄弱。在非公經濟組織中黨員數量偏少,有的黨組織在黨員發展工作方面力度不大,加強黨的新生力量的培養、補充新鮮血液,解決后繼乏人的問題十分迫切。

(三)黨員職工的流動性和不穩定性,決定了對黨員的教育管理非常難,使得黨內組織生活和黨內活動開展有時不正常。非公有制企業里的部分黨員的復雜、懈怠心態,有“打工雇傭”傾向。很有黨員認為自己是臨時的,飯碗掌握在“老板”手里,隨時有“炒魷魚”的可能,難以行使黨員的權利和承擔黨員的義務,失去了黨員應有的作用。認為非公有制企業的黨組織理不直氣不壯,是企業的“配角”甚至“花瓶”。

(四)業主有顧慮,部分非公有制企業主擔心,成立了黨組織后,是否企業主的生產決策就要受到黨組織的領導;黨組織成立后,管理體制怎樣理順;企業怎樣處理與黨組織的關系等等。有的還有“排斥”思想,擔心在非公制經濟組織建立黨組織以后,開展黨的活動會員用生產經營時間,增加管理人員,加大營運成本。

五、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下一步的設想

針對我鎮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如下設想:

(一)提高思想認識,進一步增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隨著形勢的發展,各種形式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必將進一步快速發展和擴張。我鎮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外來打工人員已經遠遠超過本地長住居民。為了企業的健康成長,也為了“新黃埭人”的健康成長,必須進一步增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要進一步擴大黨建指導員隊伍,提升黨建指導員素養,充分發揮離退休員走黨員優秀、優秀黨員的作用。突破傳統黨建工作格局的影響,著力于黨建理念與工作思路的創新,因人制宜,因企業制宜。

(二)靈活開展黨建工作。堅持“為企業所需要、為業主所理解、為職工所擁護、為黨員所歡迎”的原則,圍繞企業改革和生產經營開展。在形式上,堅持相對集中與分散活動相結合,做到靈活多樣;在時間上,堅持脫產與業余相結合;在內容上,堅持思想政治工作與生活經營相結合。

(三)利用二到三年的時間,力爭做到,第一類轉制企業黨建工作再上新臺階,黨建帶團建,第二類非公有制企業60%建立黨組織,95%發展新黨員,80%建立團組織,爭取在我鎮規模較大和數量較多的三資企業中,選派黨建指導員,發展黨員,在部分企業成立黨團組織,為企業服務,維護職工的正當權益。

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黨建工作任重道遠,機遇與挑戰并存。今年五月,區第二次黨代會勝利召開,“十一五”的宏偉藍圖已經繪就,黃埭鎮與東橋鎮合并成新的黃埭鎮。面對新的發展機遇,我鎮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要緊緊圍繞區委、區政的工作目標,結合新黃埭鎮的實際情況,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探索新做法,總結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