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要重點解決思考

時間:2022-10-12 08:23:00

導語:黨建要重點解決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建要重點解決思考

一是黨員發展問題。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要求,把培養發展的重點放在生產經營一線員工中的優秀分子、科技人員中的積極分子、重點崗位和關鍵崗位上的先進分子、經營管理層中的骨干分子中,特別要做好在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組織負責人和高中層管理人員中發現和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工作,使非公經濟組織中的黨員既具有政治上的先進性,又具有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技術上的人才優勢,為黨組織合法參與企業決策,發揮政治核心作用打好組織和人才基礎。對那些與企業訂有較長期用工合同的入黨積極分子員工要優先發展,以保持黨員隊伍的相對穩定性。對那些與企業沒有穩定人事關系的入黨積極分子員工,不能簡單地加以拒絕,要注意征求其原單位或原籍所在地黨組織的意見,結合其在本企業的實際表現考慮是否吸收其入黨。要嚴格把握入黨標準和發展程序,通過培訓、公示、票決等公開程序,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切實保證新發展黨員的質量。

二是黨組織組建和隸屬管理關系問題。對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有合適黨支部書記人選,生產經營相對穩定的企業,建立獨立黨支部;對黨員人數較少,不具備單獨成立黨支部條件的企業,按照“行業相通、地域相鄰、便于管理”的原則,建立聯合黨支部,杜絕黨員游離于黨組織之外的現象。要明確黨組織隸屬管理關系,按照區域關系、資產關系和行業管理關系,實行以屬地和行業管理為主,以協會管理、條條管理、園區管理、部門管理、掛靠管理為輔的多種管理模式,防止黨員管理出現“兩頭懸空”和上下級脫節現象,做到“不遺漏、不重復”。在建立黨組織條件尚未成熟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應首先建立工會、共青團組織,通過群團組織工作為擴大黨的覆蓋面創造條件。

三是黨員教育管理和作用發揮問題。強化組織管理。針對一些流動黨員怕麻煩不愿接轉組織關系,怕非公企業主有看法不敢暴露黨員身份,以及有的黨組織坐等黨員找上門才管理的被動狀態,在企業注冊、招聘登記時,設置黨員情況登記欄目,黨組織應深入非公經濟組織為黨員接轉組織關系,安排黨員到所屬黨組織參加活動。突出黨性教育。要經常對黨員進行黨的宗旨、理想、黨員標準、黨的政策等教育,使黨員增強黨性觀念和責任意識,在任何環境、任何情況下,都能夠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始終體現先進性。決策層黨員要發揮好把關導向作用。在參與企業決策過程中,充分發揮個體智慧,宣傳落實黨和國家有關方針政策,使企業在決策中貫徹依法辦事、守法經營、依法維權的原則;管理層黨員要發揮好貫徹落實作用。通過上下溝通和組織實施,保證企業的各項決策在自己負責的車間、科室或承擔的項目中得到正確高效的貫徹執行;生產一線黨員要發揮好示范導向作用。通過身體力行、示范帶動,輻射和影響周圍員工,在企業中形成“人人爭先進,個個學黨員”的良好氛圍。

四是黨組織活動載體創新問題。要從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實際出發,把黨組織機構、黨組織活動和黨組織功能與非公經濟組織的治理機構、管理機制和經營目標相結合,緊緊圍繞企業生產經營創新活動載體,以小型、分散、業余、多樣、實用、靈活為主要方式開展黨的活動。具體講,就是努力實現六個結合:在活動時間上,做到工作時間和業余時間相結合、大塊時間與零星時間相結合。在活動空間上,做到企業內部和外部相結合,課堂與現場相結合。在活動形式上,做到理論講授與形象教育相結合,單向灌輸與雙向交流相結合。在活動組織上,做到黨組織負責人的積極性與廣大黨員積極性相結合。在活動導向的把握上,做到動機與效果相結合,形式與內容相統一。在活動具體要求上,做到繼承與創新相結合,著眼長遠效應和注重現實效果相結合,黨建目標與經營目標相結合。

五是引導機制問題。要按照“黨管人才”要求,加強對非公企業主、專業技術人才及黨員隊伍的教育培訓和引導,制定相關激勵措施,對重視非公黨建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的私營業主及企業黨組織大力宣傳和表彰,并加以重點扶持;對建立黨組織不積極、不支持的業主,要加強教育引導,拒不改正的,不推舉擔任社會公職,不推薦作為勞動模范、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人選。要建立向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指派黨建指導員和推薦黨務干部制度。根據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情況和工作需要,在黨委機關中選派一批熟悉黨建工作的黨員干部,作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兼職黨建指導員,幫助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建立黨組織,培養和發展黨員,指導開展黨的活動。同時,采取自愿報名、組織推薦、企業選擇的辦法,從機關、企事業單位選派一批黨員到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擔任黨務工作者,直接負責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健康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