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化素質交流
時間:2022-11-29 05:26:00
導語:知識化素質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十六大產生的黨的新一屆領導集體在全世界面前亮相時,有一個現象令人矚目:九名政治局常委全都有工程師職稱,24名政治局委員中有16人具有工程師職稱。外界普遍認為,這是中國多年來大力推進干部知識化的一個結果,也是中國將進一步推進干部知識化的一個強烈信號。
在昨天召開的北京市組織工作會議上,也傳來干部隊伍知識化建設的喜人消息:今年,北京市將選拔100多名具有研究生學歷或高級職稱的高素質人才,充實到區縣局級領導干部隊伍之中,一些熟悉金融、法律、現代經濟管理、國際貿易規則、現代服務業等方面工作的專業人才,也將進入各級領導班子,以提高領導層科學決策、宏觀管理和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為適應改革開放的要求,“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四化”方針成為選拔任用領導干部的一個相對量化的標準。“革命化”是思想政治素質標準,是干部隊伍建設的一個基本前提,“年輕化”是干部隊伍代際更替的大勢所趨,“知識化”、“專業化”則被視為提高干部素質的有效途徑,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其中“專業化”突出強調了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專業化”也可以看成是“知識化”的一部分。
說到領導干部的知識化,人們也許會聯想到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格局中的“學而優則仕”。以前我們對科舉制度幾乎全盤否定,認為是封建專制王朝鉗制思想學術發展、扼殺人才創造活力的工具,但近來年國內外的大量研究發現,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造就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官僚結構,為西方現代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資源。雖然科舉考試培養選拔出來的官員,不乏那種“平日袖手談心性,臨難一死報君王”的書呆子,但它畢竟為許許多多既飽讀經史子集,又身懷經世濟民之術的知識分子開辟了一條報效國家、服務社會的通道,堪稱中國傳統文化對世界政治文明的一個貢獻。今天我們強調干部隊伍的知識化方向,吸收了中國科舉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髓,反映了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建設和制度建設對知識型、技術型領導人才的現實需求。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任務,迫切需要的則是大批知識型領導干部。知識型領導干部具有講求實效、辦事條理清晰、尊重科學、注重研究并解決具體問題的實干精神,又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背景、面向世界的眼光和銳意創新的魄力,完全可以成為引領時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知識化是提高干部素質、優化干部隊伍人才結構的必由之路。堅持不懈地加強干部隊伍的知識化建設,中國的政治生活必將出現新的亮色。
- 上一篇:依法治國思考
- 下一篇:干部思想素質考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