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文明村經驗交流
時間:2022-05-19 04:49:00
導語:自治區文明村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創建“新組織”;創立“新基金”;培育“新農民”;共建“新農村”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通過召開村民大會,選出村長等村領導班子成員,還制定了各種議事制度、在自然村成立了黨支部,選出了支部書記、**村按一定比例從**度假村每年的收益中支出一定資金組建一個公益基金,用于救助村里的困難戶、維護園林綠化網、衛生保潔以及開展各項文藝體育活動、圍繞培育新型農民這一目標,**村黨支部及村領導班子注重對村民的技能培訓和思想政治教育、當地群眾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金桔等水果種植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我縣最富裕的自然村——××鎮**村以“四新創建”為載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取得了明顯成效,2009年該村被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評為“自治區文明村”。
一是創建“新組織”。為了加強對村務及村民自建休閑山莊——**度假村的管理,在自然村成立了黨支部,選出了支部書記。并通過召開村民大會,選出村長等村領導班子成員,還制定了各種議事制度,如度假村的重大事項的決策要經過黨支部、村領導班子以及度假村領導班子的集體討論,表決通過后才能付諸實施,這些都有力地加強了村務及度假村的經營管理。由于管理方法科學有效,目前度假村發展勢頭良好,效益喜人。
二是創立“新基金”。**村按一定比例從**度假村每年的收益中支出一定資金組建一個公益基金,用于救助村里的困難戶、維護園林綠化網、衛生保潔以及開展各項文藝體育活動。公益基金為**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提供了物資保障。
三是培育“新農民”。圍繞培育新型農民這一目標,**村黨支部及村領導班子注重對村民的技能培訓和思想政治教育。他們定期組織各類農技、法律、創業、旅游服務等知識培訓,還通過多方籌資新建了文化室、籃球場,并添置了一大批文體設施,組建了業余樂隊和文藝隊,在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的同時加強對村民的思想教育。目前,一支有文化、懂市場、守法律、積極奮進的新型農民隊伍正逐漸成長起來,他們的典型經驗還被廣西電視臺《八桂新農村》欄目拍攝成專題片進行宣傳報道。
四是共建“新農村”。**村地處丘陵地帶,田少山地多。當地群眾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金桔等水果種植。目前全村共有果園348畝,其中金桔267畝,人均擁有果園近2畝。另外,該村大理石儲藏豐富,全村從事大理石開采加工的有39戶,僅大理石開采每年給全村帶來的收入達150萬元,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8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富而思進,**人沒有滿足,他們由黨員帶頭,村民一起投資,共建了一個休閑度假村——**度假村。目前,該度假村已經創收并給村民分紅。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個富裕的、生態的、文明和諧的新農村正逐步建成,目前他們又有了新目標——爭創“全國文明村’!
- 上一篇:區委學習貫徹廉政準則方案
- 下一篇:工商局黨建創新經驗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