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潛力發掘經驗交流

時間:2022-06-01 03:25:00

導語:大學生潛力發掘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潛力發掘經驗交流

2012年9月,縣共接收400名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目前,除22人離開工作崗位,其他378人仍在村任職,分布在16個鄉鎮及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的198個村。據統計,在這批“80后”村官中,團員青年是主體。大學生村官落戶農村,既為新農村建設投入了新的力量,也為全縣農村共青團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為抓好農村團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機遇。為此,團縣委通過聯系服務大學生村官作為重要抓手,借大學生村官力量強勢推進農村團建工作,取得了雙贏的效果,具體做法是:

一、深入調研,了解問題。為深入了解大學生村官思想動態和工作、生活現狀,我們采取走訪、發放調查問卷、召開座談會等形式,深入開展調研、了解情況。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大學生來到農村后容易產生以下困惑:一是容易產生“失落感”。工作生活條件差,相對于大多數習慣在城市生活的大學生來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鄉村偏僻、交通不便、辦公設施缺乏以及居住條件落后,因而表現出較多的不適應。另外,大學生思想解放、思維活躍,渴望在社會上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得到社會的認可,但是到了農村過了“新鮮勁”后,會感覺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失落感。二是容易產生“孤獨感”。大學生在到村工作以前過的是集體校園生活,大學生之間溝通學習生活相對比較容易,但到農村工作后,往往是遠離家鄉和同學,這本身就容易使他們產生“孤獨感”。同時,大學生正處于二十三、四歲的年齡,同樣會面臨著戀愛婚姻家庭生活的現實問題,電視劇《孽債》的情景雖然不會重演,但是他們在戀愛婚姻家庭上面臨的問題矛盾仍然無法回避。三是容易產生“無助感”。多數大學生村官在學校期間很少接觸社會,對社會“真實”的一面還缺乏了解,即便是家在農村的大學生也不例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黨團組織和黨員干部的“傳、幫、帶”,勢必會大大延長大學生村干部的角色轉換期,影響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由于大學生村官年紀輕,工作經驗不足,再加上與許多村民在思路上存在“代溝”,不能很好理解農村各種現象,因而要被村民接受仍有很大難度。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怎樣當好一個“官”,是大學生村官在工作上最需迫切解決的問題;觀念沖突、條件艱苦是他們當前最為苦惱的問題;而今后的出路和發展問題是他們最為關注的問題。而我們對于大學生村官的關注現在最重要的不應該是能否“長期扎根農村”的問題,而是在他們來到農村的短暫時間里能否真正給農村帶來變化,農村的短暫經歷能否使他們的得以歷練成熟、人生得以升華。認識到這個問題,我們就應該努力幫助大學生村官更快更好進入角色,服務新農村建設。著手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借大學生村官群體,強勢推進新農村建設。

二、開展活動,真情關懷。大學生村官群體是建設新農村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我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大背景下涌現出的新青年群體。反映這一批青年的意愿,促進他們更好服務新農村建設,是共青團組織責無旁待的任務。去年以來,團縣委在竭力為大學生村官做好服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加強了活動陣地建設,在鄉鎮普遍建立了功能齊備的青年團員之家,我們為青年團員之家統一制作上墻了團旗、團員的權利、義務等規章制度,配備了圖書、電腦、羽毛球、籃球、象棋等學習娛樂設施,重點解決大學生工作之余有出去的問題。二是加強了組織建設,以鄉鎮為單位建立了大學生村官團支部,挑選有熱心、肯付出、組織能力強的為支部書記,同時健全了班子各負其責,解決開展活動有人組織活動的問題。同時,我們通過建立青年QQ群、召開大學生村官聯誼會、開通共青團網站大學生村官專欄,加強大學生村官之間和大學生村官與主管部門的交流,隨時掌握他們的工作、學習、生活情況和思想狀況,在大學生村官面臨的生活、戀愛、出路等方面幫助他們答疑釋惑,努力給他們創造“家”的感覺。三是以活動為載體搭建平臺,豐富大學生的生活,增強大學生之間交流,促使大學生村官更好的發揮自身優勢,服務社會。去年12月,我們組織開展了“我的青春在這里”大學生村官演講比賽,大學生村官踴躍報名,積極參與,一絲不茍的準備,展現了大學生村官的良好精神風貌,活動不僅讓他們在走出校園后又一次感受到了青春激情的迸發,同時也增強了大學生當好村官、服務農村責任意識的培養;今年五四前,我們組織開展了大學生村官辯論賽,就社會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在大學生村官中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十八場辯論既增進了他們之間思想的交流又為他們搭建了友誼的平臺,也展現了共青團組織凝聚力量、朝氣蓬勃的一面。今年為紀念九十周年,我們組織開展了“星火傳承,青春閃亮”大型文藝演出,讓大學生村官走上舞臺抒發自己的豪邁感情,也讓社會對這一青年群體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各基層團組織也因地制宜,積極開展活動。組織帶領大學生村官與轄區內的貧困中小學生、留守兒童結成對子;圍繞黨政工作重心,在急難險重任務中開展各種志愿服務活動。開展活動是共青團的生命力,是共青團做好大學生村官工作的重要抓手,活動豐富了大學生村官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的內容,提供了鍛煉平臺,培養綜合能力,為他們贏得了老百姓的贊譽,為更好的開展農村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夯實基礎,增強活力。一是在服務大學生村官中,農村基層團建得到有效促進。長期以來,基層團組織不健全、團干部年齡偏大的問題較為突出。以大學生村官進駐農村為契機,吸收了部分優秀大學生村官進入了農村團的工作崗位,有效解決了農村團干部人才缺乏的問題,促進了鎮、村兩級團組織建設。二是在服務大學生村官中,共青團組織參與中心工作效果凸現。針對大學生村官,各部門推出的一系列活動,如大學生村官擔任法制宣傳員、科普宣傳員,開展專業培訓,建設村級團組織建設示范點,開展志愿服務、清潔家園我爭先等活動,讓大學生在農村有了用武之地,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共青團組織在農村的影響力,村里的老百姓對這群年輕的“村官”們豎起了大拇指。鎮6名法學專業的大學生村官組成的志愿者法律服務隊,義務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和援助服務,目前已為群眾提供咨詢百余次,解決問題糾紛15件;鎮三名教育專業的村官,與12名留守兒童建立起幫扶對子,當上了他們的“家長”,輔導學習,關心他們的生活,并陸續為其籌集幫扶資金1000余元,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鎮印制了“親民聯系卡”,村民只要按卡片上的電話撥打,就可咨詢到辦理證件、涉農政策、紅白喜事、計劃生育等業務的服務信息,極大方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三是在服務大學生村官中,我們認識到,人才是共青團工作的核心資源。因此,做好共青團工作,必須抓住團員青年這個中心,深入調研,想青年所想、急青年所需為出發點,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