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文化大發展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20 11:55:00
導語:交通文化大發展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從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出發,站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戰略高度,強調加強文化建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極端重要性,為文化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交通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交通文化建設,對于交通行業樹立共同目標、弘揚行業精神、強化團隊意識,滿足交通職工精神文化需求,增強交通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交通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交通行業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從而促進*交通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充分認識推動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大意義
黨的*強調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人民群眾的熱切愿望。交通行業作為一個社會公共服務系統,交通文化的戰略定位要從市場中服務文化、管理中的服務文化和企業中的服務文化來思考,認識到交通文化是交通行業倡導并實踐的價值理念,是交通事業發展的重要成果體現,是現代交通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推動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黨的*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手段,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動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發展的重要標志。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有文化的繁榮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由于多種原因,現階段*交通文化發展的總全水平還不高,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目標和進程還不相適應,交通文化體制機制與日益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形勢還不相適應,交通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數量、質量、品種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相適應,交通文化產品的競爭力還不強。這就迫切需要我們在推動交通發展的同時,大力推動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斷增強交通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使交通先進文化成為交通改革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源泉。
(二)推動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增強交通行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是一個行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文化的力量,充分發揮文化在行業競爭中的重要作用,必須不斷增強文化的競爭力。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實現這一目的的重要途徑,對交通行業來說,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搶占文化發展的制高點,提高交通文化的綜合實力,把交通行業文化“礦藏”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可以激發交通行業的創新活力,培育創新意識,倡導創新精神,完善創新機制,營造創新氛圍,培養創新人才,促使交通文化軟實力進一步轉化為推動交通發展的強大動力。同時,通過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可以進一步建立起與*交通發展相適應的知識體系、價值理念和行為規范,形成推動交通發展的精神價值和力量,激發交通人開拓創新的能力和奮發圖強的拼搏精神,切實推動*交通又好又快發展。
(三)推動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推動文化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交通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近年來,圍繞交通部《交通文化建設實施綱要》精神,將交通文化建設納入交通發展的整體規劃,初步完成了交通征稽文化研究報告、文化專著、文化手冊、形象識別系統四個成果,基本建立起具有鮮明行業特點的交通文化體系,進一步增強交通行業凝聚力和影響力。但制約交通文化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交通文化發展水平并不樂觀。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要以新的觀念引領交通文化的發展,以新的理念推動交通文化資源的深度開發,以新的方式促進交通文化事業長足發展和交通文化產業加快成長,以新的載體促進交通文化平臺更加多樣和交通文化形象充分彰顯,把交通文化創新貫穿于文化強交的全過程,沖破一切束縛文化發展的觀念、做法和體制弊端,使交通文化的資源優勢充分轉化為發展優勢,使豐厚的文化資源轉化為優秀的精神產品,使交通文化及其產業在推動交通又好又快發展中的貢獻進一步加大,使交通文化成為促進交通改革發展的重要支撐。
二、推動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近年來,隨著中央和省委對文化建設的重視,交通文化發展迎來了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交通文化建設高潮迭起,欣欣向榮,為推動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一)搶抓機遇,掀起交通文化建設新高潮。首先,是國家和*文化發展戰略為推動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了政策支持。中央和省委制定了關于文化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發展戰略,充分說明黨和政府對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也為推動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政策依據;其次,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推動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了動力支持。富裕起來的人們全面發展的自覺性增強,對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求知求美求樂的愿望更加強烈,對文化產品內容和形式的要求越來越多樣。人們對內容生動健康、形式新穎多樣、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優秀文化產品的強烈需求,為推動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了廣闊空間和強大動力;第三,交通又好又快發展為推動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了環境支持。目前,全省高速公路“人字骨架、九橫九環”基本成型,“五縱七橫”國道主干線全面建成,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通了公路。大運高速公路被省政府和交通部聯合命名為“千里文明高速路”,*交通跨入了全國交通系統文明行業行列。全省交通的跨越式發展為交通文化在資金、政策、制度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也為推動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氛圍;第四,高科技手段的應用和發展為推動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了技術支持。高新技術在文化領域從內容到形式、從生產方式到傳播方式都得到廣泛運用,不僅改變了文化藝術的生產方式和生存方式,還極大地促進了文化的發展和創新。高新技術特別是數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應用,為加快形成文化創造力、推動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二)正視挑戰,積極破解交通文化建設的難題。雖然,推動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面臨極好地機遇,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嚴峻挑戰。一是觀念認識存在誤區。個別人對交通文化的理解尚存在許多片面狹隘的觀念。認為“文化是虛的,只有經濟才是實的”,沒有充分認識到交通文化在行業競爭力中的突出作用;認為發展文化主要靠投入,沒有錢辦不了文化;認為交通發展還比較滯后,應該先發展交通后發展文化。這些錯誤的文化觀念對推動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造成了一定阻力。二是體制機制還不完善。推動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有一套與交通文化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體制機制,交通體制機制還不夠靈活,交通文化產業投入嚴重不足,交通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交通文化體制機制方面存在的問題成為阻礙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一個瓶頸。三是政策措施不夠到位。推動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離不開完善的政策法規支持。相對而言,與交通文化相關的法規建設也比較薄弱,交通文化的管理還主要依靠政策號召和行政措施,交通文化政策法規的“缺位”是推動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四是交通文化人才嚴重短缺。人才是事業之本,推動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更需要高素質的綜合人力。目前,交通文化人才儲備和培養明顯滯后,交通文化管理與經營人才的短缺與交通文化蓬勃發展之間的巨大矛盾日益凸顯。人才短缺問題已成為推動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
三、推動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思路和對策
(一)要在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樹立新的交通文化發展理念上下功夫。推動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就要不斷破除不便時宜的觀念和意識,與時俱進地確立新的文化發展理念。具體地說,就是要確立以人為本的文化理念,充分認識到人民群眾既是文化的創造者也是文化的享有者,重視打造交通文化精品,更加重視把精品推向大眾,努力滿足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需要;要確立文化統籌發展的理念,注重社會文化與行業文化發展的統籌,注重區域與區域文化發展的統籌,注重行業文化與行業文化的統籌,實現交通文化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要確立以改革促發展、促繁榮的理念。深入推進體制改革,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增強創新活力,健全交通文化體系,依法加強管理,充分調動廣大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更好地發揮先進文化啟迪思想、陶冶情操、傳授知識、鼓舞人心的積極作用。
(二)要在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遵循交通文化建設的規律上下功夫。規律是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內在的必然聯系,它決定著事物的發展趨勢,推動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交通文化建設自身的客觀規律。首先,交通文化的發展是以漸進的積累的方式進行的。個人素質的提高和全面發展需要長期的教育、培養和熏陶才能實現。推動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一定要防止和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從黨和國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從中國特色社會的基本國情出發,從*交通的現實出發,扎扎實實地推進。其次,文化來源于社會實踐,是社會實踐積累的反映。推動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一定要自覺投身交通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緊跟實踐發展的步伐,敏銳把握時代潮流,不斷從交通實踐中汲取靈感與動力,使交通文化發展更符合當代中國的實際,符合*交通建設的實際。再次,推動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要符合精神文明建設的規律。要符合社會先進文化的要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把推動交通改革發展放在首位,實現交通文化效益最大化。
(三)要在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提高交通文化自主創新的能力上下功夫。要按照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著力提高交通文化自主創新的能力,增強交通文化發展活力,提高創造力和競爭力。首先,要繼續深入推進交通文化體制改革。通過體制改革這一制度性框架和規則性平臺,形成完善的文化創新體系,進而推動交通文化觀念、內容、形式和技術的全面進步。其次,要培育一批有自主創新能力、自主知名產權的文化品牌。近年來,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大力開展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培育,培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不屈不撓、無私奉獻”的“太舊精神”,創育了“與時俱進、講求科學、勇于奉獻、爭創一流”的“大運精神”,塑造了頗具特色的“和”文化與“路”文化。要繼續發揮品牌的帶動輻射作用,激發創新活力,創新文化產品,打造知名品牌;再次,要積極推動交通文化與現代高科技融合,建立科技創新機制。積極運用電子、網絡傳輸、數字技術,改造傳統交通文化創作、生產和傳播模式,推進交通文化產業升級,加快建設大容量數字化交通文化資源庫,積極拓展交通文化科技項目,學習借鑒行業內外最新的文化成果和管理經驗,大幅度提高交通文化產業科技水平,促進自主創新能力提高。
(四)要在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提高交通文化服務的能力上下功夫。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方針,不斷開創“文明和諧行業人人共建、文明和諧成果社會共享”的新局面。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極開展創建文明農村公路、文明農村客運班車的活動;關注關愛下崗職工、困難職工、離退休干部職工,滿腔熱情地為他們解決工作、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積極參加當地政府職能部門組織的幫困助學、扶弱助殘等各種捐助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以及當地的文明和諧城市、文明和諧村鎮、文明和諧社區等創建活動,使交通行業精神文明建設覆蓋全行業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和發展的全過程;開展聯企幫困送溫暖活動,在每年重大節日進行慰問,把黨的溫暖送到廣大困難職工心中,樹立交通行業的良好社會形象。
(五)要在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提高文化管理的能力上下功夫。要積極探索、努力形成既符合先進文化發展要求,又符合文化發展規律,有效引導精神產品生產和流通的文化管理新體制。要加強和改進交通文化領域宏觀管理,按照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健全完善黨委領導、單位管理、個人自律、依法運營的文化管理體制,建立職責明確、反應靈敏、運轉有序、統一高效的宏觀調控體系。要按照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的要求,進一步健全交通文化資產管理制度,完善協調機制,提出交通文化經營、考核分配的具體辦法,確保交通文化資產的保值增值。要積極探索依法參與管理交通文化事業,特別是直接參與基層文化服務機構管理的方式和方法,為創新交通文化管理模式拓開廣闊空間。
(六)要在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營造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環境上下功夫。要按照現代化建設“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優化交通文化繁榮發展的環境。要提高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視,認真抓好全省“十一五”發展規劃的貫徹落實。要加強交通文化領域重大問題的研究,明確目標,理清思路,用新的辦法、新的舉措推進交通文化建設。要注重完善政策保障,完善支持交通文化事業發展的政策,不斷優化創業環境。要建立與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要求相適應的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造就一大批在行業乃至全國有影響的拔尖人才,一大批掌握交通文化生產力的創新人才。要充分發揮干部職工在推進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的主體作用,進一步激發人們的創造潛能,使交通文化建設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要充分調動交通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營造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設立不同能別和類型的榮譽制度,表彰有杰出貢獻的工作者,使各類文化人才的才華得以充分展示,創造成果得以承認,創造貢獻得到尊重。要采取有效措施,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支持參與交通文化建設,讓交通文化創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交通文化創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讓一切有志于交通文化創造的建設者的積極性得以充分發揮,推動交通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 上一篇:黨的基層組織教育調研報告
- 下一篇:交通廳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講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