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安全事故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22 05:33:00

導語:學校安全事故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安全事故調研報告

學校安全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構建和諧教育、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學校安全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安全事故輕則擾亂學校的正常工作,重則危及學生的人身安全,給家庭和社會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和無法撫平的創傷。因此,加強學校安全教育工作不容忽視,刻不容緩。

近年來,學校安全事故起數、傷亡人數雖呈逐年下降趨勢,但不同程度傷害的安全事故仍時有發生,有的還特別嚴重。據公安部治安局統計,2005年至20*年上半年,共接報涉及中小學生安全的各類案件200起,其中針對學生的殺人、綁架、強奸等惡性刑事案件103起,造成43人死亡、100人受傷。

一、學校安全事故類型及原因分析

從學校近年來發生的安全事故原因來看,大約有以下十余種情況:

一是游玩誤傷。學生特別是小學生在課余時間相互追逐、嬉戲、玩鬧等活動時,掌握不好分寸和方式方法,使用石子、小刀、玩具等器械造成的傷害,如2005年5月13日,海南文昌市第二中學一名初一女生在宿舍被4名同年級女同學輪流抽打200多耳光,導致其左耳外傷性鼓膜破裂,聽力受到嚴重損傷。

二是擠壓踩踏。校舍安全防護設施不齊不全,樓道、門口等狹窄,出入通道燈具設置不規范或未安裝路燈,課間、放學等學生出入高峰期時極容易互相爭先而造成的擠壓、踐踏等事故。

三是道路交通事故。學校安全教育不深入,學生缺乏交通知識和忽視交通規則:不走人行過道、隨意橫穿馬路、強行搶道、高速騎車等造成的交通事故;部分學生為圖省事、省錢而乘座貨車或超載車輛而造成車翻人傷亡的事故;部分駕駛員超速行駛,致學生避讓不及而遭車禍。

四是網絡迷戀。由于部分家長引導無方或放任自流,再加上一些學校偏重教育質量,片面追求升學率,一些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自己的愿望,特別是無法實現自己成績、表現“雙優”的理想,成為老師、學校認定的“雙差生”,在現實中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就尋求另外一種方式,于是就沉迷于虛擬世界,在網絡游戲之中找到發泄的平臺,并將在虛擬世界,尤其是暴力電影中獲得現實生活中無法獲得快感和刺激,又應用于現實之中,遂發生一些失去理智、讓人不可思議的事件,如出現殺人、放火等行為,結果釀成了無法挽回的悲劇。

五是活動損傷。在體育活動或體育課上,在勞動或社會實踐中,因老師安排不當,對事件估計不足,監管不周或學生本人不遵守紀律、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隨意,對體育器械使用不當或操作錯誤而造成的傷害。

六是因特殊疾病、特殊身體素質、異常心理狀態受到意外沖擊而造成的傷害。如20*年9月30日,湖南郴州市臨武縣廣宜中心小學有精神病史的小學老師劉紅文因精神病發作,在校園內持菜刀瘋狂亂砍,其中一年級和二年級的4個孩子被砍死,12個孩子被砍傷(其中多名重傷),另有4名教師受傷。

七是地質災害。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弱,自護自救能力差,遇到暴風雨、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無法有效防衛造成的傷害。

八是溺水事故。在上、放學路上,特別是山區縣農村中小學,一些學生對所過河流水情掌握不清,估計不足,冒然涉水或游泳,造成傷亡事故。

十是食品氣體中毒。近年來,學校中毒事件呈上升趨勢。據統計,自20*年9月4日至18日的短短半月內,山西連續發生7起中小學生集體食物中毒事件,殃及600多名學生。衛生部20*年7月的情況通報顯示,從4月起,山東、安徽、廣東、寧夏四省分別發生重特大中毒事故,中毒人數近700人。

十一是危房事故。部分地方財力貧乏,投入危房改造資金不足且資金分配不平衡,學校危房改造特別是西部地區農村中小學進度緩慢,有的學校勉為其難,將就使用,結果釀成事故。

十二是消防事故。一些學校電力線路敷設不規范,鍋爐安裝位置不當,學生消防意識淡漠,致使屢屢發生火災和爆炸事故。據公安部公布,從2005年6月至20*年3月,全國共發生火災417起,造成死亡3人。

二、學校安全工作存在的誤區

思想認識上的誤區:一是放任自流型。認為學校只是教書育人的場所,法律并未賦予學校相應的執法權力,權責不一致,即使出了事學校也管不了,處理不好。那么,學校安全工作也就是政府部門的事,發生事故與學校無關。二是單重安全型。部分學校認為學校只要安全工作抓好了,就萬事大吉了,至于學生思想工作、教學水平等都無所謂。三是學校全責型。許多家長認為,將子女送到學校,發生了事故,不管是在校區,還是在其他地方,學校都逃脫不干系。

安全管理上的誤區:學校安全管理就是制造大場面,有轟動效應就行。相關部門、單位組成龐大的宣講團,深入學校組織全校學生,每期集中培訓一次就是安全管理,滿足電視上有聲音,臺上有影像,報紙上有文字,板報上有圖片就可以了。

責任認定上的誤區:凡在學校發生安全事故,責任一定就有學校的一份,學校是永遠的被告,出了事,學生家長就可以去找學校的麻煩。

三、對策與建議

有關數據顯示,每年我國有1.6萬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4人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和其他安全事故。排除那些不可預見的自然災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外,約有80%的非正常死亡是可以通過預防措施和應急處理得以避免的。學生是組成學校、社會的特殊群體,關系到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抓好學校安全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抓好學生的安全工作。學校、社會、家庭應互相配合,密切聯系,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重點好安全教育、制度建設、投入保障、安全管理四篇文章。

對策之一:加強教育,強化宣傳,建立健全學校安全宣教體系

要確保學校安全,必須抓好學校安全教育,全面提高學生安全意識、自我防范和自護自救能力。安全教育雖非一蹴而就,非一朝一夕之功,但為治本之策。學校安全教育要立足于細、小、嚴、長,從細處著眼,從小處抓起,從嚴落實,建立長效機制,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做到安全警鐘長鳴,常抓不懈。

一是上好安全教育課。教育部門要將安全課法定化,規范化,學校要將安全教育排進課表,進入課堂。從幼兒園開始,從小培養良好的安全習慣,繼而延伸到小學、中學和大學,形成健康、有序的安全教育體系。落實專職或兼職老師,組織學生學習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及相關文件,講解安全自我防范要領和基本知識。從并充分利用教室每面墻壁,張貼通俗易懂的安全宣傳畫,營造濃厚的教室安全文化,使學生在輕松欣賞中受到了教育。。

二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努力提升安全氛圍。利用班會活動、活動課、學科滲透等途徑,通過講解、演示和訓練,對學生開展安全預防教育,使學生接受比較系統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觸電、防食物中毒、防病、防體育運動傷害、防火、防盜、防震、防騙、防煤氣中毒等安全知識和技能教育。還利用學校廣播、黑板報、懸掛橫幅、張貼標語等宣傳工具及舉行主題班會、講座、安全征文與知識競賽等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學校積極推行一周安全提醒,學校利用周前會議和周一升旗活動時間,小結上周安全工作,強調安全事項。通過“加強節假日對子女監護”的公開信,增強家長的安全意識。通過教育提高廣大學生的安全意識、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

三是學校要主動、積極與公安、衛生、綜合治理等部門通力合作,做好學校安全保衛工作,學校組織開展一系列道德、法制教育活動,如聘請當地派出所所長任法制校長,定期舉行法制教育報告會;聘請交警隊員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培訓;聘請衛生防疫部門的工作人員對學生進行了食品衛生安全教育等。

四是提倡走讀學生步行或從公交車上學,實行結對子上下學。對學生騎車上學情況進行清查,嚴禁學生騎“三無”(無剎車、無鈴、無牌照)自行車上學。

五是建立留守學生專檔。充分發動學校老師和優秀學生干部的作用,開展“一幫一”的結對幫扶活動,主動與留守學生交流、溝通,及時掌握留守學生心理動態,多給他們慰藉,給他們溫暖,讓他們不感到孤獨,加強安全教育,讓他們充當家庭安全員。

六是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咨詢和疏導工作。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的配備、心理輔導室的建設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開設等相關工作,大力開展珍惜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心理健康咨詢、輔導、跟蹤、干預等機制。近年來,發生的學校事故,追根溯源,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學生心理不健康造成的,又大部分是留守學生。學校要高度重視,認真做好心理有障礙學生的排查摸底和疏導工作,建立檔案,對心理疾患的學生要逐個分析研究,提出針對性教育、防范措施、落實工作責任人,以避免不測事件的發生。學校要引導學生塑造健康的心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激發學生強有力的安全需要,使其產生安全、珍愛生命的原動力,讓他們明白生命的教訓不要再用生命去驗證。

七是關注新生、畢業生的思想動態。學生中特別是來自農村的大部分新生,對城市中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加上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弱,經受不住網絡世界的誘惑。學校應加強對新生的管理,隨時掌握新生的心理動態。臨近畢業,可以說是學校安全事故的易發期、高發期,很多問題都暴露出來,學生出走、滋事生非等問題突出。學校要高度重視,密切關注,及時做好疏導工作,將事故消除在萌芽之中。同時要努力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和心理負擔,幫助學生克服各種心理壓力;要把學生珍惜生命教育列入德育內容,教育學生體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走好人生之路。

對策之二:加大投入,強化管理,進一步改善學校安全環境

一是要建立健全資金投入機制,鼓勵社會吸收資金,加大學校危房的改造力度,完善校內電、火、吃、住、通道等設施進行改造、改建,進一步改善學校安全環境,讓學生安心,家長放心,社會滿意。二是要調動全校師生開展校內校內安全大排查活動,對校內重點部位、重點時段進行拉網式排查,如開展食品衛生、校舍、消防設施等大檢查。學校應采取物質和精神獎勵相結合的辦法,鼓勵學生參與安全,發現隱患,報告隱患。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讓每一名學生樹立主人翁意識,變“要我做”為“我要做”、“我懂得做”、“我能做好”,增強學生自主管理意識,人人擔當安全員,做到防患于未然。三是建立健全學校安全隱患檔案。為使學校安全工作系統化、科學化、信息化、規范化,做到有據可查,及時整改,及時反饋。學校可以實行印制統一的安全檢查日記、食堂安全工作日記、班級工作日記、巡邏值班日記、重點部位安全檢查登記表、安全隱患排除報告單、集體外出活動安全工作預案、各類案件查處登記表等,由相關人員檢查后記錄,歸類建檔,裝訂成冊,實行安全隱患銷號制。發現一處,登記一處,整改一處,銷號一處。四是要開啟信息交流網絡,及時了解周邊環境的變化,實施動態管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學校要加強對周邊環境的了解,借勢謀事,充分利用周邊群眾,協助學校安全管理。不定時到學校周邊進行走訪,隨時了解學校周邊可能會出現的有礙學校發展的情況;定期走訪校園周邊退休的老教師,了解村民對學校看法,及時搜集可能影響學校安全的有關信息;暢通信息搜集渠道,鼓勵教師多了解校園周邊環境,多注意觀察校內外環境的變化。

對策之三:強化建設,建立健全學校安全制度網絡

一是各校要層層建立安全責任制度,簽定安全目標責任書,切實做到層層有目標、人人有責任、事事有人管。要進一步明確學校領導、班主任、任課教師和學生輔導員在學生安全管理和教育方面的職責,細化“誰主管,誰負責;誰在崗,誰負責”的要求,使全體教職員工共同承擔起校園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責任;要按照崗位要求,把教職工履行安全管理和教育責任的情況納入年度工作考核內容和作為責任追究的依據。

二是要建立完善學校安全工作安全常規管理制度。學校應對教育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提出安全要求,并對校內安全防范重點環節、重點區域和重點時段加強管理,預防和消除教育教學環節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建立和完善《學校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安全事故應急處理預案》、《寄宿生管理制度》、《門衛制度》、《值班制度》、《巡邏制度》、《學校安全工作檢查制度》等安全管理規章制度,使學校安全管理工作有制可依,有章可循,特別是要落實內部安全保衛制度,有條件的要配備專兼職保衛人員負責學校安全保衛工作。門衛和保衛人員必須由專職保安或能夠切實履行職責的人員擔任,按照學校規定查驗來訪人員身份證件,嚴格履行登記手續;防止非教學用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物品和管制刀具等危險品進入校園;開展校園巡邏,及時發現和制止違法犯罪活動。

三是要建立安全保衛工作領導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建立學校安全層級管理網絡,實行校長全面負責下的分管領導、處室負責人、班主任、任課老師能級管理機制,分工協作,密切配合。將安全保衛工作列入各有關處室、班級的目標考核內容,并進行認真考核,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度,對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嚴肅追究有關領導及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四是要嚴格實行安全工作報告制度。一是安全事故及時報告制度。發生安全事故,一定要按規定、按程序層層及時上報有關信息,決不允許瞞報、謊報或不及時上報,學校要本著“先控制、后處置、救人第一,減少損失”的原則,立即果斷處理,積極搶救,指導現場師生離開危險區域,保衛好學校貴重物品,維護現場秩序,做好事故現場保護工作,并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善后處理工作。二是外出活動的報批制度。必要的校外活動,對增長學生見識,陶冶情操,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提升獨立生活能力等大有好處,校外活動除了要堅持安全、就近、就地、徒步的原則外,還應向上級主管部門報批,并制訂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確定安全負責人。

五是要建立健全家校聯合管理機制。成立家校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學校包括安全在內的管理工作,聽取、接受、采納學生家長的意見或建議,延伸學生管理范圍,拓展管理層面。學校除了對學生在校期間的安全管理,還應與家長聯系,加強學生校外安全管理,隨時掌握學生動態,真正做到學生管理不斷檔、不空位、不脫節。

建議一:建立健全學校安全事故責任認定的法律法規體系。雖然一些地方出臺了學校安全事故責任的規定,但僅屬于地方性、部門性規定,對其他部門、行業法律約束力不強,且責任劃分不細、不清,操作性不強。學校安全工作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影響面大。國家和省級政府應迅速制定具有科學、規范、完備的學校安全事故責任認定法律法規,規范和完善各地責任認定體系,明確界定學校、家庭、社會分別承擔的責任,以利于裁量有據,有法可依。

建議二:建立健全學校安全教育教材體系。目前,學校安全教育教材來源渠道多,內容不豐富,適用性不強,更重要的是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沒有成套的、成體系的、完備的安全教育基本教材。凡上安全課的老師摸不著頭腦,今天這里找一段,明天那里選一截,不成章法,甚至有的地方干脆將安全課上成其他文化課。教育主管部門應組織力量編輯一套完整的安全教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