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信息化工作調研報告

時間:2022-01-22 09:13:00

導語:審計信息化工作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審計信息化工作調研報告

在這種發展的大形勢下,xx審計信息化建設,可以說順應了信息化時代的新潮流。回顧我局信息化的發展,還得從從2003年說起。

當時碰到的幾件具體事對我們審計人員觸動很大。一件是2003年對縣人民醫院的審計中,該單位的財務核算全部實行了計算機記帳,而我們不僅沒有相應的審計軟件,就連能熟練操作計算機的人也沒有,只好一遍一遍地要求財務人員給他們打印有關的會計資料,不僅工作效率非常低,而且事事受制于人,審計質量明顯受到影響。第二件是對縣地稅系統審計中,由于地稅局上下已經聯網,有關重要資料全都存在計算機內,而審計人員由于不懂計算機審計技術,無法進入網絡系統獲取重要數據,只能對會計報表、帳簿進行外圍審計,審不深、查不透,束手無策。第三件是2003年6月,縣委、縣政府將全縣重點工程項目的審計任務交給我們,由于工作項目多、投資額大、技術復雜,僅靠傳統的手工審計方法,根本無法按時完成任務。

痛之深則思之切。我們深深地認識到,經濟信息化成為時代主流,過去以算盤、帳簿為主要工具的審計方法已完全適應不了新形勢發展的需要。適逢全國審計系統開始部署審計信息化——金審工程建設,為我們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于是,從2004年1月開始,我們著手展開金審工程建設。現在回想起來,在那種條件下,下決心搞金審工程建設的一幕幕,至今仍歷歷在目。

首先,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錢的問題。當時縣財政資金比較緊張,沒有安排金審工程專批款,我們只有找上級主管部門爭取資金。為了盡快落實建設資金,局長柏一秀帶領一班人多次跑省廳、訪市局,哪怕有一點希望都不放棄。有時為了節省差旅費,早晨六點從xx出發,晚上11、12點從長沙趕回xx,餓了在車上吃點餅干,渴了喝口礦泉水,艱辛的努力終于得到了應有的回報。當年省廳給予解決建設資金30萬元,市局5萬元。從2004年1月到12月,整整一年時間,我們共投入資金60多萬元,不僅對原辦公樓進行了裝修,而且購置了19臺電腦,其中手提電腦7臺,達到每個股室1臺,臺式電腦12臺,達到每個辦公室1臺,配置了網絡服務器、交換機、防火墻、掃描儀、投影儀和激光打印機、復印機等較先進的硬件設備,建成了微機房和多功能的教學室,組建了局域網,實現了全局計算機的互聯互通。

硬件完工了,但接下來的問題是技術問題。為了盡快發揮局域網的功能,在市審計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先后走訪了全省審計信息化建設先進縣——懷化麻陽縣和益陽市審計局,充分利用他們的技術和經驗。在軟件的配置上,采取“拿來主義”的做法,積極引進國家審計署開發的ao、oa系統軟件,為管理審計業務和實施現場審計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證。在此基礎上,我們建立了審計法規、審計對象、審計文書等資料庫,便于各業務股室資源共享、成果互用,互相探討、互相交流。

最后一道難關是如何操作運用的問題。為保證全局上下能熟練掌握并運用審計信息化技術,我們采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辦法,先后請省廳、市局審計信息化專家來局授課,講解技術上的難題,并深入實際現場指導。2005年對縣勞動社保系統審計中,省廳熊志明副處長親臨現場,邊講解,邊操作,邊指導。到2005年底,全局所有審計人員先后參加國家審計署和省審計廳舉辦的計算機審計培訓班。通過學習培訓,大大地提高了全局干部職工計算機審計的業務能力和水平。

一年多的努力沒有白費。金審工程的順利完工,局域網的建成使用,使我們的辦公條件“鳥槍換炮”,審計手段、審計方法實現了質的飛躍。自2004年以來,凡是有條件進行計算機輔助審計的項目,各業務股室都盡量運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收到了明顯效果,審計效率、審計質量、審計執法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五年來,我們借助計算機輔助審計,累計審計重點工程31項,審計工程造價16594萬元,核減工程造價831萬元。如2006年對縣人民醫院二住院樓基建工程審計中,充分利用計算機審核各類基建費用,核減工程造價220萬元,核減率為19.4%,深受院方好評。

幾年來審計工作實踐已經證明:沒有審計信息化,沒有金審工程,就沒有今天審計發展的新局面。可以說,審計信息化建設為我縣審計事業快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2004年12月30日,永州市審計系統信息化建設現場會在xx召開。全市各縣區審計局局長及辦公室主任、市局全體班子人員和各科室主要負責人、省審計廳副廳長胡吉祥及省廳計算機管理處正副處長與會。這次會議的召開,標志著永州市審計信息化建設拉開了序幕。

審計信息化是時展進步的產物。20世紀80年代,隨著會計信息電子化的發展,以查賬為主要手段的審計職業遇到了計算機技術的挑戰。金融、財政、海關、稅務等部門,民航、鐵路、電力、石化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開始廣泛運用計算機、數據庫、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管理,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會計電算化趨向普及。在此情況下,只具有傳統檢查手段的審計人員,無法揭露電子化條件下的經濟犯罪和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審計面臨著失去監督資格的巨大行業風險。因此,2002年7月,國家發改委批復了金審工程一期項目。同年8月,中辦、國辦17號文件確定金審工程為國家電子政務重點啟動的12個重要業務系統之一。2005年11月,金審工程一期項目通過國家發改委驗收。2006年,金審工程二期項目進入立項審查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