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農民養老險問題調研報告
時間:2022-03-06 11:06:00
導語:失地農民養老險問題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土地乃農民的生活之本,是農民的“命脈”,大局部農民掉地后特別是老年人家庭大局部沒有固定的收入,招致他們今后生活沒有下落,60%以上的群體上訪事情都和他們有關。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金是參保人員日后養老的“活命錢’’,在實踐的運轉進程中要堅持起??顚S茫诨鸹I集、運作、監管等方面都應增強治理,我談談掉地農民養老保險金的交納及籌集等方面的問題僅供參考。
一、存在的基本問題
(一)、局部農民的繳費認識不高。征地農民對養老金的交納認識不高,局部農民以為“養兒防老”,有的把征地的賠償費交給后代,沒有按時交納養老金,招致損失勞動力后找后代要錢吃飯、看病就醫,后代有堅苦的惹起家庭內部矛盾后給縣政府部分帶來上訪等事情。
(二)、沒有不變的收入招致無法按期交納。一局部人拿錢走人自謀職業,因為沒有固定的工作,征地賠償費用完了又回來找縣政府處理基本生活問題。特別是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到來,這局部耕田無地、就業無崗、養老無著的城市邊緣人惹起上群體事情,招致社會的不不變。
(三)、關于40、50的人員,有的家庭的確堅苦,沒有交納基本養老金。局部人把征地賠償款作為家庭基本開支,用于日常生活開支,抱著“茍且偷生”的思想,啃著成本。招致養老無著,時間久了錢也花光了,今后越來越老,生活沒有下落。
(四)、還有局部人成天不肯意干事,拿到征地賠償款后沒有交納養老金。而是到休閑的當地文娛、賭錢,最后賠償款被揮霍光了之后,再去找村委會或縣政府民政部分要求處理低保,處理基本生活問題。
(五)、有的以為交納的時間長,至少是十五年。有的拿到錢后以為要交納基本養老金,要交的時間長,每年都交也很費事,把征地拆遷賠償等費用沒有實時交納養老金,形成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老大難”問題。
二、關于以上征地農民呈現的養老金交納問題,應該從以下方面獲得處理:
(一)、繳費基本養老金的準則。采取自己自愿、個人交納、縣政府補助、集體津貼一起出資相結合的準則,直接將征地安頓費、耕地賠償費轉換為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費,被征地農民參與養老保險的分分歧年齡段執行一次性繳費的方法,被征地農民以村(居)為單位參與基本養老保險,以個人名義參保的不予受理。比方:依據我縣2008年的相關文件關于女人到達55周歲,男性到達60周歲的可以一次性交納必然的養老保險金,次月即可領取。
(二)、掉地農民養老金的籌集方法。由縣政府、集體、被征地農民個人一起出資合理擔負。我建議:被征地農民按參保時上年度本縣農大家均純收入的20%,一次性交納15年養老保險費,其中個人交納局部為8%,村集體和縣縣政府津貼局部為12%;也可以經過新農保與養老金相結合的方法交納,個人出資100%,縣政府別的再賜與30%的補足交納。
(三)、資金的籌集起原。我縣是一個紕謬外開放的縣城,是湖北省的山區縣之一。財務資金嚴重,沒有大筆的撥款用于掉地農民的養老金交納,建議由:一是從征地進程中招商引資大型項目標土地征收土地收益、集體經濟組織(村委會)取得局部土地賠償費中按4-6%提取。二是可以從股權、租賃等收益中提取;比方集體發包的魚塘、村辦企業等。三是個人的局部起原首要有土地賠償款、安頓津貼費、青苗費等中籌取。
(四)、交納基本養老金的根據以及監管。依據本地人均收入,結合本地實踐,依據(國發【】28號)和國辦發〔〕29號的文件規則,參照本地人民縣政府的《養老金交納方法》的相關規則交納。首先必需由縣政府專職部分統一治理,堅持起財務??顚S茫坏门灿茫黄浯勿B老金采用“統籌結合”的方法,執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堅持征地農民的養老金個人賬戶,到達法定年齡即可領取。
(五)、交納時間的規則。我們應該思索到被征地農民收入不不變的非凡性,交納時間應該有必然的彈性,可以按月、按季、按年交納,為依據本人的收入來決定交納時間,但個人交納時間必需在15年以上才干享用社會養老金待遇;按請求人繳費未達15年的,可以參照廣東省沿海地域的做法:選擇一次性躉繳,為上年度全縣在崗職工月均勻工資及年遞增5%的幅度為基數一次性躉繳養老保險金,交納比例為本地個別工商戶和靈敏就業人員繳養老保險金的比例。
(六)、養老金賬戶的領取問題。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個人帳戶不得提早支取,到達法定年齡即可領??;被征地農民未享用養老保險待遇前滅亡的,向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承繼人一次性退還個人繳費局部貯存額;被征地農民在享用養老保險待遇時期滅亡的,向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承繼人一次性退還個人帳戶中個人繳費局部貯存額未付出完的余額;并結合本地實踐狀況,發給恰當喪葬撫恤費。
- 上一篇:干部春訓感想
- 下一篇:開展名師選舉工作通知
精品范文
1失地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