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網民網絡聯盟調查報告

時間:2022-05-03 07:38:00

導語:青年網民網絡聯盟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年網民網絡聯盟調查報告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依托網絡自發成立的青年組織不斷涌現,對青年的學習、生活、娛樂等方面產生較大的影響,也給新時期的共青團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機遇和挑戰。為進一步加強對網民網絡青年組織的吸引和凝聚,發揮網絡青年組織的積極作用,團區委于2012年5月發起成立了由全區36個網絡青年組織、6000余名青年網民加盟的“天翼網絡聯盟”(下稱“網盟”),建立了“五四青年公館”等29家活動基地。“網盟”成立以來,開展了青年網民大會、青年網民運動會、青年網絡文化節和優秀網絡組織(網民)評選等一系列活動,受到包括杭州、寧波等地青年網民的熱烈追捧,青年網民參與人次達38000余人次。團中央、團省委網站多次刊登“網盟”相關信息,《日報》、《晚報》、《廣播電視報》等媒體也對“網盟”活動進行了較大篇幅報道。

一、主要做法

(一)主動出擊,贏得青年信賴

2011年10月,團區委對全區各類網絡青年組織情況開展了摸底調查,掌握了網絡青年組織的第一手資料。為贏得信賴,通過電話溝通、QQ交流、茶話會“面對面”交流等多種形式,積極主動與各組織加強聯系,與青年網民交朋友,打消網絡青年組織和青年網民的疑慮,并進一步加強磋商,就組建“天翼網絡聯盟”的設想征求意見,基本形成了“網盟”的初步方案。

(二)建立網盟,規范內部運作

通過前期的宣傳、籌建,全區36個網絡青年組織全部加入“網盟”,青年網民達6000余人。2012年5月4日,團區委召開了全區青年網民大會,正式成立了“天翼網絡聯盟”。為確保“網盟”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成立了“網盟”自我管理機構——“網盟”指導服務中心,由團區委工作人員和網絡組織內網民代表組成,具體負責對“網盟”及下屬各自組織工作的指導、服務和協調。同時,制定并實施了《“網盟”章程》、《“網盟”活動立項管理辦法(試行)》等運作制度和辦法,規范了“網盟”的運行和各項工作的開展。“網盟”采用社會化運作模式,由中國電信分公司冠名“天翼網絡聯盟”,提供贊助經費7.5萬元。

(三)建立公館,強化場地支持

團區委于2012年5月4日,正式揭牌成立“網盟”基地——區“五四”青年公館,將公館作為各網絡組織召開日常工作會議、舉辦青年座談會、舉行青年交友聯誼的活動基地,同時,在公館內開辟“網盟”和各成員組織展示平臺,制作各成員組織的展板,展示成員的發展歷史、組織概況、活動項目及其獨具特色的系列資料等,促進“網盟”成員間的了解和交流。團區委還充分利用各鄉鎮、街道團組織資源,在全區各鄉鎮、街道建立了29個“網盟”活動基地,為“網盟”開展活動提供充分的場地支持。

(四)全面服務,加強組織引導

團區委從網絡組織的實際困難和需求出發,通過“網盟”對成員組織的全面服務來加強引導,促進“網盟”健康發展。一是開展立項資助。通過設立“網盟”專項基金,對各組織開展的有益青年身心和社會文明、進步、和諧的文體、公益類活動進行立項資助,目前共資助活動5項,經費達16000余元。二是給予組織協調。發揮共青團資源優勢,為各組織開展活動提供切實有效的組織協調服務,如項目策劃、政府公關、場地聯系、媒體宣傳等。三是提供信息服務。利用“青年網”、“網盟”QQ群、短信群發系統、“網盟”網站、“青春部落”社區等信息載體,為各組織免費提供論壇版塊、形象展示、日常交流以及信息傳達等服務。

(五)開展活動,推動網盟發展

自2012年5月以來,團區委與“網盟”聯合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青年喜聞樂見的活動,活躍了“網盟”工作,增強了“網盟”的凝聚力和影響力。一是召開了青年網民大會。團區委召集了“網盟”36個網絡青年組織的代表和200名網民代表參加大會,和網民一起共商“網事”,就如何推動“網盟”發展壯大、倡導和諧網絡文化開展交流討論。二是舉辦了青年網民運動會。采用“網盟”主辦、下屬組織承辦、團區委項目資助的方式,舉辦區首屆“青年網民運動會”,開展了青年網民排球、籃球、羽毛球邀請賽和野外素質拓展等,受到網絡組織的熱烈歡迎,并吸引了來自杭州、寧波等地的網絡青年組織慕名參加,青年網民參與總數達4000余人次。三是舉辦了網絡文化節。向全區所有網民發出“陽光、綠色”網絡行動倡議,開展網絡輿情大排查活動、“文明辦網、文明上網”大討論和青年網絡K歌大賽等活動,充分激發了青年網民的參與熱情,據統計,網絡文化節舉辦以來,各類活動青年網民參與總數達33800余人次。四是開展了“優秀網絡組織、優秀網民”評選。聯合“千島論壇”,面向全區網絡青年組織和青年網民開展了評選活動,發起“優秀網絡組織、優秀網民”網上大討論,通過網上自薦、網民推選、網上公示和網絡投票一系列活動環節,提升“網盟”社會關注度,營造和諧健康的網絡氛圍。

二、工作成效

(一)擴大了共青團組織覆蓋

通過“網盟”這一平臺,吸引了全區36個青年網絡組織及6000多名青年網民聚集到了團組織周圍,延伸了團組織工作觸角,擴大了團組織對青年的覆蓋,增強了共青團在團員青年當中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二)密切了團組織和青年的關系

通過“網盟”,團組織與網絡組織“交朋友”,團干部與網絡組織骨干“交朋友”,促進了基層團干部與普通青年網民的溝通、交流,拉近了團組織和青年之間的距離,密切了團組織和青年的關系。

(三)初步實現了網民跟著共青團走

通過引導,許多網絡組織申報團區委的工作項目,并按照團區委的有關要求開展活動,既取得了雙贏的效果,又增強了網民對團組織的認同感和追隨感,初步實現了青年網民跟共青團走的目標。

(四)創新了群團工作動員方式

“網盟”通過QQ、網絡、論壇等網絡的方式聯系青年,傾聽青年訴求,組織開展各類活動,創新了共青團的組織動員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強了共青團活動對青年的吸引力。

(五)促進了民間組織自我完善

網絡青年組織作為民間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存在制度缺失、管理薄弱、人員流動頻繁等客觀問題,借助“網盟”及指導服務中心的一系列嚴謹的規章、制度等,推動了網絡組織之間的學習和交流,加強了網絡組織的制度化、規范化建設,促進了民間組織的自我完善。

(六)助推了網絡文化的健康發展

當前網絡存在監管不嚴、發展無序,部分青年網友思想偏激的問題,借助“網盟”開展的各項網絡文化活動和優秀網絡組織(網民)評選等,引導和規范網絡青年組織以及成員的行為,促進了網絡文化的健康發展。

三、基本經驗

強化服務是前提。團組織只有強化“服務”理念,放下架子,以寬容理解的心態看待網絡青年組織的蓬勃發展,尊重網絡青年組織的獨立性,主動出擊,加強與網絡青年組織的聯系和溝通,與青年網民交朋友,才能贏得組織和青年的信賴。

組織認同是關鍵。團組織只有準確把握網絡時代青年及青年工作的新特點,實現組織意圖和網絡民意的統一,才能獲得青年網民對團組織的認同,從而逐步增強團組織在網絡上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價值引導是根本。建立“網盟”最終是要加強對青年的引導,只有用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共青團先進的組織文化去影響網絡青年組織及成員,促使網絡青年組織及成員朝著先進的、積極的方向發展,才能使“網盟”不流于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