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反腐倡廉情況匯報
時間:2022-04-06 03:57:00
導語:學校反腐倡廉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從事的是太陽底下最神圣的事業。學校向來被人們視為“清水衙門”,表面看來,學校似乎是一方“凈土”,與當前全黨正在加強的反腐倡廉工作無關或關系不大。但隨著近年來,學校規模的不斷擴大,學校的改革和發展出現了新情況。由于社會不正之風及其它因素的影響,學校也出現了一些腐敗現象和違紀違法案件,學校已不再是一方“凈土”,“清水衙門”水不再清,或多或少地涌進了污濁之流。突出表現在學校的黨政領導干部:有的無視黨紀國法,貪污受賄;有的追求奢侈享樂;有的獨斷專行,任人唯親;有的借口“以校養校”搞活經濟,亂收亂攤學生費用。這些現象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視,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力度,學校將失去人民群眾的信任,將會使教育事業和學校的發展遭受更大的損失。
防治腐敗,施教于先。如何理性認識新時期學校腐敗現象產生的原因,從而找到科學的治理腐敗的對策,是學校紀檢監察工作需要研究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一、幾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1.思想認識不到位。有時,學校用文件落實文件,以通知貫徹通知,有的學校把教育當作“軟任務”,只管耕耘,不問收獲,“廣種薄收”,湊任務數;有的為了應付考核做些表面文章,結果是轟轟烈烈走過場,匆匆忙忙就收兵,教育者如此,受教育者更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這邊耳朵進,那邊耳朵出,很少觸及自己的思想實際,更不要講從靈魂深處筑起反腐倡廉的防線,這樣的教育效果就很難達到預期目的。
2.教育方法不得力。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這兩種傾向:一是領導不敢批評下級,因為一年一度的考核要大家畫圈,怕丟選票。因此,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對有些不良現象睜只眼閉只眼,讓大家自己去“對照檢查”,既是批評也是戴高帽子,“相信同志們是有覺悟的”,羞羞答答點到為止。二是下級不敢監督上級。雖然,領導很民主,大家就是“沒有意見”,“批評與自我批評”成了“表揚與自我表揚”,很嚴肅的黨風廉政就以這樣的方式“提高”了認識。
3.在思想教育、制度建設和管理監督工作中仍存在薄弱環節。學校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夠重視,一崗雙責不到位,有些學校領導以抓業務工作來代替抓黨風廉政建設,從而在工作中陷入“片面強調抓業務,忽視黨風廉政建設”的誤區,學校領導抓業務工作敢作敢為,抓黨風廉政建設首鼠兩端。
4.學校財務管理不規范。(1)存在私設“小金庫”、亂收亂支、坐收坐支現象,違反了財經紀律。“小金庫”問題一直是各級領導所強調杜絕的,單位私設“小金庫”,學校的領導干部就會給群眾留下口舌。“小金庫”是干部犯錯誤的根源。(2)教育亂收費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學校違規收取補課費、早晚自習費等。(3)有的學校領導,以所謂的“校長負責制”為借口,獨攬財政經濟收支大權,連書記和工會主席也不得過問;有的選配一個膽小怕事、唯領導之命是從,所謂“保密性”強的人作會計,嚴守學校財務收支狀況的秘密,從不向教職工公布或公布一些摻有水份的假帳;有的向家長收取借讀費、贊助費時,指使出納人員開假收據,收多開少甚至不入帳。(4)學校辦學行為不夠規范。以各種方式變相搞重點班、實驗班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學校對不屬于本片區的學生,不管其家庭經濟承受能力而隨意收取大額的選校費、贊助費,這些行為不僅造成學校財務管理上的混亂,而且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了家長的心理壓力和經濟負擔,甚至迫使一些學生輟學、流失,更為個別領導貪污腐化提供了土壤,創造了條件。
5.校務不公開、決策不民主現象依然存在。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有的學校領導干部個人意識、名利意識、本位意識增強了;集體觀念、黨性觀念、大局觀念變弱了。在“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錯誤思想的指導下,不認真執行或堅持民主集中制,重大決策不提出來集體討論,而是搞“一言堂”,個人說了算,或者把集體領導當陪襯,集體討論當形式,遇事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導致領導班子不團結,不齊心,工作開展不起來,重大決策失誤率大增。工作中有了麻煩或者發生嚴重問題就明哲保身,相互扯皮,推卸責任,而且缺乏必要的監督,無法追究具體責任人的瀆職責任。這些現象的存在,為一些領導干部的權力腐敗、行為腐敗提供了滋生的溫床和遮掩的屏障。
6.部分教師廉潔意識不強,搞有償家教。
二、推進反腐倡廉工作的幾點思考
1.從更新觀念入手,增強教育的前瞻性。教育會對黨員干部的思想觀念起著“滲透”作用。腐敗行為發生與否,往往取決于行為主體思想的因素,而凈化人的思想就必須靠長期的思想教育。我們從眾多腐敗分子沉痛的懺悔中不難發現,盡管他們走向罪惡深淵的軌跡有所不同,但起點幾乎是一致的,那就是忽視學習,忽視接受教育,忽視世界觀改造。所以要認識到疏于教育的危害,認識到抓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丟掉思想政治工作這個“法寶”,時刻注意加強思想教育,提高黨員干部的“自控”能力,用正確的觀念去占領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陣地,使廣大黨員干部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地位觀,樹立廉榮腐恥的觀念,使正氣上場,邪氣收斂,達到有效抑制腐敗目的。
2.抓主題實踐深化,增強教育的針對性。任何事物的產生和發展都是多樣性的,廉政教育也有其內在規律。這就是通過對腐敗問題發生的時間、地點及表現的分析,突出主題,對癥下藥。采取相應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一要緊密結合當前干部的思想實際,深入細致地分析黨員干部的思想現狀、社會背景及影響,幫助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干部犯錯誤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心理變化和發展也有其特定的軌跡,不論其原因千變萬化,追根溯源還是在人生觀和世界觀上出了問題。而凈化思想,必須依靠教育。每學期集中一段時間開展反腐倡廉主題教育,如讀一套廉政書籍,講一堂廉政黨課,組織一次廉潔教育知識測試,觀看一組反腐倡廉電教片等。一次一個主題,什么問題比較突出就進行什么樣的教育;二要堅持集中教育與自學相結合,專題學習、群眾評議與改進工作,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傳統教育與創新教育相結合。要研究廉政教育的效果。通過教育,使教育者增強防腐拒變能力,強化廉潔自律意識,明確可為和不可為的行為界限,自覺地遠離腐敗。
3.實行多層次全方位的黨內外監督。實踐證明:導致腐敗的重要原因是監督不力,權力失衡,在學校中也是如此。科學的監督機制,規范嚴格的管理是權力運行機制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在學校中要逐步建立健全上級組織監督、班子內部相互監督、黨內民主監督的程序和制度,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確保監督到位。
首先,在黨內監督方面,執行民主評議領導干部制度,保障黨員充分行使民主監督的權利;發揮民主生活會的功能。加強領導班子內部的監督;還要充分發揮教代會和工會的監督以及輿論的監督作用。
其次,積極穩妥地推行校務公開,形成多層次、多方位的監督體系,形成監督合力。實行校務公開,可以規范學校的行政行為,提高權力運行的透明度,使權力由“暗箱操作”變為“陽光行動”,有利于及時發現和糾正濫用權力的行為,使依法治校、廉潔行政有一個可資借鑒的標準。目前,校務公開的內容大體上還停留在公開辦事制度、公開辦事程序上,這只是校務公開的第一步,最主要的要公開教師關心的焦點、熱點問題,如職稱評定、評優評先等。把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該通報的通報,該公示的公示,該征求意見的征求意見。凡涉及學校重大決策、重大項目的工作,要在廣泛聽取教職工意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教職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作用。
再次,學校紀檢監察部門要重點加大對易發部位和環節的監管,強化監督約束機制,積極參與招生考試、職稱評審、項目招投標、財務管理、物資采購、干部任用、人事改革工作的全過程監督。重點是要建立健全內部約束機制,保證權力的正確行使。同時,還應防止不作為和失職瀆職行為。在參與中監督,在監督中服務。
4.建立和健全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要落實反腐倡廉工作,就必須堅持把民主集中制決策和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會監督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黨政職能作用,形成反腐倡廉的合力。
首先,學校重大問題決策時,要堅持集體討論決定,要把重大問題擺上桌面,廣泛聽取群眾意見,集思廣益。這樣,領導者就容易更全面,更客觀、更理性的決策,使作出的決策更加具有科學性、可行性和創造性。
其次,結合領導決策,要制定出與決策實施相配套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學校黨政領導要把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制定、落實當作重大政治任務來抓,由黨支部書記和紀檢組長牽頭,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提高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實施意見,然后召開會議統一部署,將責任具體分解落實到分管領導,各個牽頭部門及有關責任部門并簽訂責任書。
再次,狠抓落實。成立以工會主席為組長,有黨員代表、群眾代表參加的責任制監督檢查小組,對決策及責任制的落實情況經常督促檢查。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責任制的落實考核。黨總支書記作為學校反腐倡廉工作的“一把手”,要督促監督小組嚴格兌現獎懲制度和責任追究。同時書記、校長就決策執行情況要向工會推出的職工代表述職,對疑難問題進行答解,接受教職工的民主評議。這樣,就能形成學校書記、校長負總責,各部門各負其責的領導機制,促進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一方面防止領導濫用職權或對決策執行講形式、走過場;另一方面又能在全校形成反腐倡廉的濃厚氛圍,發揮黨政工齊抓共管反腐敗的戰斗力。
5.實行學校財務公開制度。學校領導要克服怕群眾挑問題不愿公開,怕失去特權不敢公開的錯誤想法,大力宣傳實行財務公開的重要性,并建立以黨總支書記總負責,工會主席為組長,由堅持原則的教師代表至少三人以上組成學校財務管理監督小組,代表教職工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工作,制定全面推行財務公開的實施意見,確定必須公開的內容和重點,行使對財務公開的檢查、監督和對問題提出處理意見的權力。學校重大財務開支須經小組成員共同審查后才能入帳。學校應建立財務公開檔案,將每次公開的內容、數據、監督結果、存在的問題、解決措施等形成文字資料存檔,為監督提供依據,年終時對學校一年的財務收支情況在教代會上向教職工公布,讓教職工做明白人。
對財務人員應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培訓。財務上的腐敗同財務管理人員本身職業道德敗壞、業務水平不高有很大關系。有的財務管理人員不遵守財務制度,不敢堅持原則,對個別領導挪用、私吞公款、巧立名目、亂開發票報帳不予抵制,聽之任之,缺乏起碼的職業道德和正義感,有的財務人員自身還利用職務之便涂改票據、制造假帳,貪污公款。學校必須建立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完善財務管理要派業務能力強、素質高的人管理財務,并要經常對財務人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能力培養,使他們帳目清楚,在理財上嚴把“關口”,當好“管家”。對那些不合格的財務人員要立即從其崗位上撤換下來,對領導違反財務紀律規定和財務管理制度行為要及時上報主管部門。只有這樣,才能控制不合理的開支,保證學校財務工作的健康發展。
6.圍繞“廉潔教育進校園活動”,建立廉潔教育基地。學校與教職工簽訂《禁止有償家教協議書》,讓廣大黨員干部和教職工樹立廉潔從教意識,規范教學行為,不讓金錢蒙住雙眼,不讓學校這塊“教書育人”的神圣陣地充滿銅臭味,真正做到“讓孩子成才,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沒有規范的預防腐敗方面的措施,任何一個社會組織都會導致腐敗的滋生和蔓延。教育事業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教育系統的工作和行業風氣備受社會的關注。教育系統一旦出了問題,不僅會損害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而且會給學生成長帶來不良影響,還會影響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學校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必須常抓不懈。
- 上一篇:公共行政文化改革意義
- 下一篇:國土領域勤政廉潔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