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應急管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7 06:33:4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檔案應急管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檔案應急管理

檔案局應急管理工作要點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中全會、三中全會、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市委七屆五次全會及縣五屆四次黨代會、縣五屆三次人代會精神,緊緊圍繞市政府應急管理工作安排部署,結合全縣實際,堅持“預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工作思路,以“制度建設、規范管理”為切入點,著力夯實應急基層基礎,全力推進應急管理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建設。

二、目標任務

(一)強化突發事件預防管理

1.抓應急預案建設。清理應急預案編制情況,查漏補缺,編印成冊,對應編制應急預案操作手冊,繪制突發事件應對處置“作戰圖”。

2.抓隱患排查整治。督導各類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建立完善管理臺賬,明確防范防控整治責任,制定防范防控整治措施,完善風險隱患突發事件應對處置準備。

查看全文

檔案局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意見

加強應急管理,是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是各級政府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重要體現。根據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國發[20*]24號)和省《關于切實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冀政〔20*〕62號),為全面加強我市應急管理工作,進一步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現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貫徹落實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充分依靠法制、科技和人民群眾,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根本,以落實和完善應急預案為基礎,以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能力為重點,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和損失,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工作目標。在“十一五”期間,基本建成覆蓋全市各縣(市)區、各行業和各單位的應急預案體系;健全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建立黨委領導下的行政領導責任制,加強應急管理機構和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構建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建設符合國家標準的應急綜合信息平臺和專業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應急保障體系,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應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加快構建應急管理的規劃和制度體系

(一)編制《*市“十一五”期間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十一五”期間是我市應急體系建設的關鍵時期,要在國家和省《“十一五”期間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的指導下,由市發改委和市政府應急辦牽頭,組織市民政局、農業局、林業局、水務局、地震局、氣象局、衛生局、國土資源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等有關部門,抓緊編制《*市“十一五”期間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規劃編制要本著量力而行的原則,區別輕重緩急,把建設項目安排到最急需、最薄弱的地方,防止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努力實現應急資源的優化配置。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各有關部門要嚴密組織,嚴格程序,認真進行研究論證,加強協調與溝通,要把應急管理體系建設規劃納入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切實做好與國家和省應急體系專項規劃重點項目的銜接工作。

查看全文

檔案局應急管理工作意見

加強應急管理,是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是各級政府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重要體現。根據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和省《關于切實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為全面加強我市應急管理工作,進一步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現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貫徹落實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充分依靠法制、科技和人民群眾,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根本,以落實和完善應急預案為基礎,以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能力為重點,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和損失,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工作目標。在“*”期間,基本建成覆蓋全市各縣(市)區、各行業和各單位的應急預案體系;健全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建立黨委領導下的行政領導責任制,加強應急管理機構和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構建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建設符合國家標準的應急綜合信息平臺和專業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應急保障體系,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應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加快構建應急管理的規劃和制度體系

(一)編制《*市“*”期間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期間是我市應急體系建設的關鍵時期,要在國家和省《“*”期間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的指導下,由市發改委和市政府應急辦牽頭,組織市民政局、農業局、林業局、水務局、地震局、氣象局、衛生局、國土資源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等有關部門,抓緊編制《*市“*”期間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規劃編制要本著量力而行的原則,區別輕重緩急,把建設項目安排到最急需、最薄弱的地方,防止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努力實現應急資源的優化配置。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各有關部門要嚴密組織,嚴格程序,認真進行研究論證,加強協調與溝通,要把應急管理體系建設規劃納入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切實做好與國家和省應急體系專項規劃重點項目的銜接工作。

查看全文

電子檔案突發事件預防與應急處理研究

摘要:各地勘單位的改革和發展處于探索階段,檔案管理和突發事件的預防與應急處置能力有待提高。受公共突發事件的影響,機密檔案資料遺失,或在突發事件面前,檔案的信息共享和利用價值沒有充分體現,這些都不利于檔案事業的持續發展。為此,地勘單位應高度重視檔案管理工作,尤其應建立電子檔案突發事件預防機制和應急處理機制,在保障電子檔案安全的前提下,為社會治理做出應有貢獻。

關鍵詞:信息化;地勘單位;電子檔案;突發事件;應急處理

突發事件可以由三方面原因造成:自然原因、人為原因、兩者綜合作用的原因[1]。

1電子檔案突發事件中存在的問題

1.1對突發事件預防意識淡薄

隨著近些年地勘行業的興起,地勘單位在地質找礦工作過程中形成了大量的紙質及電子類檔案,檔案工作人員的歸檔工作任務繁重,對電子檔案安全管理意識相對薄弱,這些珍貴的地質檔案資料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將會對地勘單位造成巨大的損失,后果不堪設想。

查看全文

檔案局突發事件應急方案

第一條為有效預防、及時處理和解決檔案工作中的突發事件,確保國家檔案資源的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及有關法律、規章,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突發事件,是指由人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突發性危及或可能危及檔案安全和嚴重干擾檔案工作秩序,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以應對的事件。

第三條本辦法適用于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各級國家檔案館、中央和國家機關檔案部門應急處置其轄內突發事件。企事業單位檔案部門、軍隊系統檔案部門及其他檔案機構可參照執行。

第四條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應貫徹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及時反應、果斷決策、合作互助的原則。

第五條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各級國家檔案館、中央和國家機關檔案部門應建立嚴格的突發事件防范和應急處置責任制,制定相關工作預案,切實履行各自職責,保證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有序進行。

第六條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查看全文

檔案局自然災害應急預案

為提高我縣檔案館(以下簡稱檔案館)應對各種突發險情的應急求援能力,建立健全應對自然災害緊急處置機制,最大限度地防止或減少災害對檔案造成損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云南省檔案條例》等相關規定,結合我縣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

一、工作原則

(一)以人為原則。發生災害,面臨人員生命安全和檔案

安全選擇時,采取相應措施最大程度地保證人員生命安全。

(二)檔案優先原則。面臨其他財產損失的檔案安全的

選擇時,要把保障檔案的安全作為災害緊急處置的首要任務,在確保人員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對檔案信息的損害和影響。

查看全文

檔案館建筑安全風險評估研究

檔案館建筑安全風險評估體系概念解析

檔案館建筑安全風險評估體系是指從風險管理角度,即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運用相關技術和手段,系統地分析檔案館建筑所面臨的風險,評估災難事件一旦發生可能對檔案館造成破壞的范圍、規模、強度等,提出有針對性的防災對策和應對措施,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程度。自然災害自古以來就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隨著認識的加深及對防災減災課題研究的深入,探討和關注“風險”問題已形成一種明顯趨勢。人們發現,原先側重于災后應對以及災后救助的災害管理機制,缺乏對災害以及災害所帶來的風險進行前瞻性預測,使社會對災害只能進行被動式反應,具有很大盲目性;而帶有前瞻性、宏觀性和多樣性的災害風險管理機制,因為更多考慮災害動態發展過程而不是只注重災害最終結果,所以能更好地對災害的發生及災害造成的破壞進行有效預測和預防,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障社會可持續發展。因此,人們的觀念也從“減輕災害”逐漸轉移到“減輕災害風險”,風險評估也就成為采取成功減災政策和措施的必要步驟和基礎環節。

檔案館建筑安全風險評估體系的重要性

1.是檔案安全體系建設的起點和基礎工作大部分檔案館建筑都或多或少存在安全風險,如部分老舊檔案館建筑采用的是磚木、磚石結構等墻體承重體系,抗拉抗剪強度較差,延性差,抗變形能力小,容易造成結構破壞;部分檔案館建筑在雨水、日照、風化等自然因素侵襲下,結構出現老化和損壞情況,抵抗自然災害能力下降;部分新建和已建檔案館建筑因為節約成本或改擴建等方面原因,構造標準在設防烈度以下,安全存在重大隱患;部分檔案館建筑的災害應急系統不足,缺乏對檔案庫房等重要部位的保護機制;部分檔案人員缺乏災害應急知識,災害應急能力不足等。由此可見,檔案館建筑安全應該是檔案安全的基礎。2.是實現檔案館建筑安全持續性和動態性的保證風險評估貫穿檔案館安全體系整個生命周期,從規劃、設計、實施、維護直至廢止,都要保證安全的持續性。同時,由于各階段安全需求不同,使得風險評估結論和對策也有所不同,實現安全的動態性。因此一切安全建設和管理維護工作都必須建立在科學的風險評估基礎之上。3.是正確評估檔案館建筑各種風險的前提通過建立檔案館建筑安全風險評估體系,明確評估標準,規范評估程序,能有效地改變憑主觀印象隨意評估的現象,從而實現對風險進行客觀評估,對風險的影響進行科學預測,動態地反映內控措施與風險隱患的關系,有利于采取最適當的控制措施,使風險降到最低。4.是確保檔案館建筑安全適度保護的需要所有建筑安全風險都是客觀存在的,風險評估根據相應的安全等級、存在的風險做出科學判斷,并采取相應安全保護技術措施,從而既不會出現保障不力,也不會造成過度保護。5.是強調檔案館建筑安全管理與安全技術并重的要求檔案館建筑安全風險評估是安全管理的一種科學方法,只有安全管理與安全技術相結合,才可以建立真正的安全體系。

檔案館建筑安全風險評估體系的技術指標

目前公共建筑的安全防災體系建設已逐漸成為國內建筑發展的新熱點,汶川地震后,國家出臺了新的《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目前國內不少地區已開始對不符合新的防災設計標準的檔案館進行風險評估和改造,如天津市檔案館進行的消防系統改造項目、保定市檔案館進行的抗震達標改造工程。2000年國家檔案局與原建設部聯合修改、頒布的強制性標準《(JGJ25—2000)檔案館建筑設計規范》規定:“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地區應按基本烈度設防,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區重要城市的檔案館庫區建筑可按七度設防”,同時要求“檔案館建筑設計除應符合本規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強制性標準的規定。”《(GB50223—2004)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規定:“建筑應根據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為甲類、乙類、丙類、丁類四個抗震設防類別……大型博物館,存放國家一級文物的博物館,特級、甲級檔案館,抗震設防類別應劃為乙類。”“特級檔案館為國家級檔案館,甲級檔案館為省、自治區、直轄市檔案館,其使用年限要求在100年以上。”乙類建筑應屬于地震時使用功能不能中斷或需盡快恢復的建筑。《(GB50413——2007)城市抗震防災規劃標準》,把城市抗震防災規劃中的抗震設防標準、城市用地評價與選擇、抗震防災措施應根據城市的防御目標、抗震設防烈度和《(GB5011——2200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等國家現行標準確定,列為強制性條文。

查看全文

危險貨物道路運輸企業安全檢查問題探討

摘要:為切實加強道路運輸危險貨物安全管理,消除事故隱患,遏制危險貨物道路運輸事故頻發勢頭,文中圍繞企業經營范圍及人員從業資格,安全生產基礎,從業人員管理,車輛、設施與設備管理、運輸過程監管與應急處置,以及事故報告與處理等危險貨物道路運輸企業安全檢查項目,整理分析了我國危險貨物道路運輸企業安全檢查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建議,為行業管理部門的安全監管、企業日常的自查自糾提供參考。

關鍵詞:道路運輸;危險貨物;安全檢查

危險貨物道路運輸企業(以下簡稱“企業”)安全檢查就是對系統的各要素,生產過程中潛在安全問題進行詳細檢查,識別所存在的危險性,并提出改正措施,以達到促進安全生產的目的。圍繞危險貨物道路運輸企業安全檢查項目,本文梳理企業經營范圍及人員從業資格、安全生產基礎、從業人員管理、車輛、設施與設備管理、運輸過程監管與應急處置,以及事故報告與處理等方面檢查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建議。

1企業安全檢查

企業安全檢查的目的是為了及時發現和糾正人的不安全行為、及時發現物的不安全狀態、及時發現和彌補管理缺陷、及時發現潛在危險和危害因素、及時培育并推廣安全生產先進理念與文化、宣傳貫徹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條例。通常企業安全檢查內容可歸結為企業經營范圍及人員從業資格,安全生產基礎,從業人員管理,車輛、設施與設備管理,運輸過程監管與應急處理,以及事故報告與處理等6個方面,也就是,“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查隱患、查落實”,如表1所示。

2主要問題

查看全文

檔案安全體系建設問題及對策

摘要:檔案管理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信息保存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做好其安全體系建設工作對于保證檔案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做好檔案安全管理工作,可以保證檔案實體和信息安全,保證基礎設施及制度的完善。而檔案安全體系建設工作就是為了保證檔案的安全性,是一項系統的工程。為此,研究和探討檔案安全體系建設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從檔案安全體系建設的內涵出發,分析了目前影響檔案安全的問題及成因,基于此,重點的探討了確保檔案安全體系建設的有效對策。最后得出:只有不斷的創新檔案安全建設思路,將檔案安全體現建設列入重要的安全建設工作中,同時要求每一個檔案管理人員重視檔案安全管理工作,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將檔案安全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安全工作來抓,積極的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嚴格的規范管理方案,將檔案有效的進行歸檔,做好留存工作,保證每一份檔案都處于安全的管理體系中,讓檔案安全管理工作越來越規范,越來越好,以此保證檔案的安全性。

關鍵詞:檔案管理;安全管理;信息化;規范化

一、檔案安全體系概述

檔案安全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旨在確保檔案實體和信息安全具有完整的基礎架構,完整的系統和標準化的操作。檔案安全包括檔案安全政策和法規,材料保證,機構保證和機構保證,檔案建設,檔案救援和保護,對檔案工作緊急情況的應急響應,檔案信息安全管理以及合理的檔案公開使用。基礎設施是基礎,系統監管是關鍵,基礎業務是前提。檔案安全體系的建設包括三個層次:第一,確保檔案實體的安全,不被損壞或丟失。第二,確保檔案信息的安全性,不被泄露,不被泄露;第三,確保檔案的完整齊全并盡量延長檔案實體和信息的保存時限。

二、當前檔案安全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檔案安全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針對檔案庫房的設計方面,其規范性有待進一步提升;針對檔案裝具、防護設施方面,其完善性仍不夠;針對安全管理制度建設方面,其制度空泛、隨意性較大;針對檔案安全預案的建設方面,資料針對性不夠。(一)針對檔案庫房的設計方面,其規范性有待進一步提升。目前檔案庫房設計方面主要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選址不夠科學、設計不夠合理兩個方面。針對選址不科學方面,檔案管理部門在檔案庫的選址上要盡量避免容易發生自然災害的地段,同時關鍵要因地制宜的選擇檔案庫地址。(二)針對檔案裝具、防護設施方面,其完善性仍不夠。第一,檔案裝具品種種類過多,質量不能保證;第二,很多的檔案庫缺少防火、防盜報警系統,同時很多檔案庫沒有安裝監控系統,無法保證其安全;第三,地處雷電頻發地帶的檔案館,檔案庫房沒有防雷避雷裝置,容易遭受雷擊引發火災。(三)針對安全管理制度建設方面,其制度空泛、隨意性較大。檔案安全管理制度雖然已經編制,但存在不夠完善,執行力度不夠的情況,隨意性較大,需加大編制力度,保證制度的合理性,同時保證其能夠按照制度嚴格執行。(四)針對檔案安全預案的建設方面,資料針對性不夠。安全預案作為檔案安全管理的最后一環,是保證一旦出現安全事故盡可能減少損失的環節。所以其重要程度也很高。然而目前很多應急預案設計不合理,缺乏針對性,也缺乏相應的演練。

查看全文

市檔案局災害處理方案

為了有效保護檔案、最大限度地延長檔案的壽命,消除各種災害對檔案保護的各種不利影響,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檔案法實施辦法》、《*省檔案條例》,結合本區實際,制定本預案。

本預案所指災害是指因地震、潮濕、塵埃、高溫、光照、水淹、火災、盜竊、鼠害、蟲害、有害氣體、盜竊等引起的對檔案保護造成的危害。

災害應急工作應當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貫徹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反應及時、措施果斷、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原則。

一、災害應急指揮組織機構

(一)組織領導機構

區檔案局(館)成立檔案災害事故應急領導小組的基礎上,成立應急行動領導小組,負責緊急情況下的指揮調度工作。由局長(館長)任組長,親自抓、負總責,分管副局長(副館長)和科長任副組長,靠上抓,并堅決實行責任追究制,確保領導、措施、工作“三到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