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申請書范文

時間:2023-04-08 18:46: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美術申請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美術申請書

篇1

美術作品著作權需要到當地版權局版權行政管理處進行申請,登記需要攜帶身份證、工作證、以及填寫自愿登記手續申請書

著作權過去稱為版權。版權最初的涵義是copyright(版和權),也就是復制權。此乃因過去印刷術的不普及,當時社會認為附隨于著作物最重要之權利莫過于將之印刷出版之權,故有此稱呼。不過隨著時代演進及科技的進步,著作的種類逐漸增加。世界上第一部版權法英國《安娜法令》開始保護作者的權利,而不僅僅是出版者的權利。1791年,法國頒布了《表演權法》,開始重視保護作者的表演權利。1793年又頒布了《作者權法》,作者的精神權利得到了進一步的重視。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尊敬的老師:

我系辯論隊為提高同學們的思辨能力,豐富課余生活,訓練口才,培養團隊精神,配合學校素質教育基地建設工作,決定與10月10—25日組織全系性循環辯論賽,此活動是本學期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該項目已經開展了近四年,在院系有一定的知名度。為了能順利開展此活動,特向老師申請用多媒體教室(時間:10月12、14日地點:多媒體教室、201、301)。懇請老師批準

此致

敬禮

申請人:倪克洲

篇3

關鍵詞:美術教學;審美情趣;感受美;創作美

初中美術教師要引導學生尋找和感受色彩,學會欣賞大自然的美、感受社會生活的美、體驗各種藝術作品的美,遵循教育規律,了解和把握學生的認知特征,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一、融入自然感受美

大自然中蘊藏著豐富的美的元素,青山綠水、藍天白云、旭日斜陽、椰風海韻;午夜的霓虹、閃爍的繁星;節日的盛裝,色香味俱全的佳肴,這些五彩斑斕的色調帶給人們美的享受。例如,《抒情與寫意――中國花鳥畫》的教學,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名家名畫,感受花鳥畫的藝術美,體味不同作家的繪畫風格,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欣賞鄭板橋的《墨竹圖》時,帶領學生走進校園里的竹林,仔細觀察竹子挺拔堅韌的特點,體會水墨畫中干、濕、濃、淡、焦五彩,感受作者別出心裁的自上而下的構圖風格。美術教師要創設優美的環境,帶領學生欣賞美麗的色彩,激發學生美好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展示四季畫面,讓學生感受“春天的鳥語花香、夏天的椰風海韻、秋天碩果累累、冬天的白雪皚皚”。不同季節的色彩,帶給學生美的享受,教師帶領學生去大自然采風,讓學生體驗自然界景物的千變萬化,陶冶學生的性情,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二、活動中創造美

初中美術教學以審美教育為核心,通過繪畫、工藝、欣賞,使學生初步掌握美術知識和技能,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滲透審美情感,初中美術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知水平,采取豐富多樣的形式,挖掘學生自身的創造潛能,引導學生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從藝術作品中欣賞美,從實踐中創造美,培養他們積極快樂的生活態度,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把生動有趣的生活素材引入課堂教學,為學生創造融洽、寬松的教學氣氛,引導學生在玩中思考,在活動中探究,變單調為豐富,變刻板為生動,變機械為靈活,在富有趣味的實踐活動中表現美。

總之,色彩和線條比語言文字更易于小學生接受,教師要善于抓住細節,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對美的感受力,初中美術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融入自然感受美,在寫寫畫畫中創造美,提升審美情趣。

篇4

【關鍵詞】小學美術 審美情趣 審美理想 審美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7-0213-01

小學美術教育不同于專業美術教育,它為發展學生整體素質服務:以學生發展為本,注重培養發展學生審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現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養創新精神,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新教育調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合作互動學習,調情感體驗,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跨學科的綜合學習,改變傳統教法和學法。通過美術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終身受益。在教學中,我采用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

一、寓教于情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情境教學法是目前廣泛運用的一種美術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是根據美術課的特點,將學生引導到與課程相應的情境之中,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體會、感受現實生活中的美。如在教學茶杯靜物寫生時,教師找來生產瓷器的照片,以及歷代精美瓷器的照片。學生通過欣賞這些照片,了解了瓷器的美以及創造這種美的勞動,從而不但學習了靜物寫生,還受到了一次藝術美的教育。再如,風景寫生時,教師可將學生領到寫生的現場,指導學生仔細用心去觀看校園中的花草樹木,引導他們如何欣賞風景美,以及如何保護好環境,使面前美麗的風景能夠變成心中的想象圖,提高學生的繪畫興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了學生的情感。青山常在、綠水長流。學生不僅在風景區中感受到了美,心靈上得到了一次美的滋潤,還受到了次環保教育。

二、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趣味教學旨在通過生動有趣的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讓我學”轉變到“我要學“的積極學習狀態上來。趣味教學法就是針對小學生易于被新鮮事物所吸引這‘特點,將生動有趣的繪畫對象引人課堂,提升小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之在有趣的活動中受到更多的審美教育。記得在一節美術課上《動畫事物》的講解中,其中有一個班我運用了電腦等現代技術教學,用課件、影音動畫、圖片等現代技術為學生展示了孫悟空、阿頭目、哪吒等學生所喜歡的動畫形象。學生的繪畫興趣非常的濃,畫出的動畫形象非常漂亮。而另一個班,我只用圖片講解,效果與前者比較大有差距,用多媒體上課的學生,整節課全神貫注的聽,把我講的每一個繪畫技巧都記得清清楚楚,而且繪畫作品完成質量也非常高。例如,教學《中國畫―金魚》一課時,首先,課前布置學生了解中國畫的用筆用墨的方法,在教學中再向學生講授了中國畫的用筆和用墨的方法和步驟,然后引導學生仔細觀看各種魚的圖片,并讓學生說出這些魚的可愛之處。驚喜之余,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滿意的答案:金魚的顏色艷麗,比目魚的眼睛出奇,鯉魚的鱗漂亮,鯽魚的形狀美麗等等。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學生參與的興趣特別高漲,在了解魚的過程中學生們感受到了美。

三、回歸自然本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篇5

關鍵詞: 中學生 美術教學 審美情趣 培養策略

一、審美情趣與美術教育

美術教育的本質是審美教育。中國近代美學家、教育家先生曾說:“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冶感情為目的者也。”現代美術教育中所追求的是一種適合人文傾向的藝術教育,它所提倡的是將“由技入道”和“由理入道”兩種教育方式結合起來的綜合性教育,是一種以學生為主的思想教育。美術教育的終極目的不是培養學生的美術專業技能,使學生都成為大畫家,而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掌握必要的審美知識,提高藝術鑒賞力,提升人文精神。只有形成正確的審美情趣,才能有深刻的審美體驗、主動的審美意識、正確的審美評價,進而形成創造美的個體。

審美情趣是審美教育的基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要使學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的培養是中學美術教學的重要內容。初中階段的美術課主要引導學生多角度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從美術中獲得廣泛的文化情境,以提升鑒賞能力,豐富審美經驗,從而提高個人的生活情趣和品位。

二、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策略

在中學美術教材中選擇了許多古今中外著名藝術家的代表作品,也有許多學生的優秀習作,這為我們提供了培養審美情趣的有利條件。教師應充分發揮教材優勢以做好這項工作。許多老師在這方面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如:創設教學環境;用多媒體設備豐富學生的直觀感受;利用校園活動組織學生參加設計制作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用評比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美術教學活動……但是,也有一些老師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還停留在較淺的層次。我就自身教學實踐談談認識。

(一)激發興趣,在好奇中領悟美。

審美情趣的培養始終伴隨著審美興趣與審美情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堂成功的美術課,應該使學生對新知識具有濃厚的興趣、極大的熱情和強烈的好奇。中學美術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視覺文化”教育,我在美術課中多從審美的角度去引導啟發學生,讓學生進行體驗性學習,使學生在好奇中領悟美,在積極的體驗中發現美、升華美。如“多彩的學習生活”是對校園環境、人物和校園內各種活動的繪畫表現,加深對校園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的體驗;“教室壁報的編排設計”是對校園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的熱愛,培養同學之間相互團結、密切合作的人際關系,是對共同合作獲得的成功與快樂的體驗;“生活用品”是對日常用品的材質、款式、造型、色彩結構、功能、氣味、特性的體驗;“環境藝術――雕塑”是對不同材料可塑性的體驗;“校園規劃”,“閃亮的星空”,“藝術欣賞”,“椅子設計”,“網頁設計”,是對合作學習的體驗。學生在生活中不斷發現美的事物,不斷投入到審美活動中去,這既是一種享受,又是一種陶冶教育,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審美,更將一堂平淡的美術課化為神奇,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體驗中培養審美情趣。

(二)運用聯想,在審美中感受美。

審美情趣始終伴隨著形象,要用形象來思維,這種形象思維的培養離不開聯想。而審美活動是以審美需要和動機為動力,以審美經驗為基礎的欣賞和創作過程。在審美過程中,由于審美者面對的是富有吸引力、啟發性的美的形象,會自然地喚起對事物的種種聯想和想象。這些聯想和想象是在對審美對象有所感受、有所理解的基礎上產生的,反過來又會加深感受和理解。因此,我在美術教學中注重運用聯想的教學方法來引發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感受生活中的美,激發對美好事物的想象,從而豐富內心情感世界,使審美活動不斷升級,獲得對美的更深刻、更鮮明的理解。讓學生在觀察生活時去體驗和創造性地表現生活中的美,提高審美情趣。如:在教《花圃》一課時,我不僅要了解花圃的一些美術專業知識,還要比較好地運用圖案制作技法來實現自己的設計方案,體現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增強設計意圖,主張學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廢品”做“花圃”。課前我從操場上撿了幾片楓葉,拿到教室去做花圃,然后問學生由楓葉的造型,你會想到什么,我們還可以把它變成什么形狀的花圃?學生當時就興奮起來,拿出廢卡紙、報紙等材料,開始演變制作。在制作中,我用花瓣引導學生展開聯想,激發想象思維,在聯想中學會欣賞美、創造美,從而提高審美情趣。在我的指導下,學生的制作興趣很濃厚,最后制作了精美的花圃作品,送給同學或老師。這樣的美術手工課不但培養了學生動手的能力,而且激發了學生從觀察生活到聯想設計的欲望,給學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間。學生經過這樣的實踐,自信心提高了,對美的認識也有了進一步的升華。

(三)運用比較,在比較中選擇美。

審美情趣是在審美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心理定勢,它以喜愛和不喜愛為情感評價形式,決定對事物的取舍和對事物的感受、認識,通過這種感受和認識,使其形成個人獨特的生活品味。每個學生對美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出內心所思所想,在比較中選擇美,畫出心里最美的畫面。在教學《向日葵》用色彩表達自己的情感時,我讓他們欣賞凡?高不同色調的向日葵,問他們喜歡哪一個向日葵,有的學生回答說喜歡金黃色調的向日葵,因為金黃色代表收獲;有的學生說喜歡灰暗色,因為它代表滄桑……每個學生的“答案”都不同,畫作都不一樣,我被這些或靈動、或天真、或豪放的畫作所吸引,因為它們是孩子們最真實的聲音,具有當代中學生特有的朝氣和個性,怎能不讓人為之感動?

(四)學習本土藝術,引導學生發現美創造美。

新課程改革的亮點之一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也體現在美術課堂中。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的載體之一,教師要善于運用美術的形式去教育與傳遞美的因素,從而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去品味美術給予的魅力。有的學生為了追求時尚而不喜歡中國本土的東西,認為中國的東西很“土”、西方的東西很“洋”。所以,在美術課教學中,我呈現傳統藝術的內容及示范品,如:無錫惠山泥人、濰坊風箏、陜北剪紙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本土藝術,引導學生認識古老而神秘的中國傳統文化。比如,在教學中將欣賞中國傳統的年畫與欣賞西方現代的卡通畫相結合,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藝術與西方現代藝術的區別,讓學生明白傳統與現代的,中國與世界的,以潛移默化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發現美、創造美,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

朗費羅曾說:“有所嘗試,便有所作為。”美術教育工作在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拓展生活經驗,使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知識的學習形成一種雙向助益的關系,以此提高生活情趣,培養發現美的眼睛,使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篇6

明清園林是我國造園藝術發展的鼎盛時期。以其擁有者的不同,可分為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明清時期江南私家園林在中國園林藝術史上的地位更為重要,因為皇家園林雖以體量龐大、氣勢磅礴著稱,但它的設計技法依然模仿江南私家園林。計成曾在《園冶》中指出園林設計“三分匠人,七分主人”。作為私家園林設計的重要參與者,主人的文化修養與審美情趣對園林設計的影響“入木三分”[1]32,他們把園林建筑上升至藝術的高度。明清時期私家園林的主要擁有者集中在文人士大夫群體,他們的教育背景、社交環境、生活方式以及他們對自我身份的認同,都為明清園林打上了文人氣質的烙印,并在園林風格、裝飾與功能的設計之中清晰顯露。有鑒于此,本文所討論的明清園林審美情趣也主要基于該一群體大力參與設計的私家園林。

一、明清園林中的文人審美情趣

園林藝術是一種藉由造園來表達精神的產物,中國文人園林的出現,為自然山川和自身人格價值體系構建出某種更為直接的聯系,它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狀況以及人們的精神需求”[2]16。在明朝后期經濟發展與文化繁榮的影響下,園林藝術迅速興起,且盛極一時,作為明清園林的主要參與設計者, 文人“雅”、“逸”、“狷”、“婉約”的審美情趣在園林設計中得到了生動的體現。

(一) 園林之雅

園林之雅在園林藝術中體現為“優雅”、“雅靜”、“別致”。世道野蠻,文人自當以優雅與之抗衡。他們遠離政治,寄情于優雅的文人活動。除了焚香、鼓琴、弈棋之外,他們亦沉湎于花木山石。園中亭臺樓榭的坐榻隱幾往往是他們“鼓琴以舒其思”或“書畫以舒其情”之處,建筑的通透性也可使園主及其朋友隨時領略布局格調獨具匠心的花木與山石。他們把對花木山石的迷戀納入生活范圍,把它們當成一種寄托于生命的閑隱生活狀態,文人們也以此自我標榜對世俗文化的抗爭;世情喧囂,文人自會尋求靜境。《滄浪靜吟》詩:“獨繞虛庭步石?M,靜中情味世無雙。山蟬帶響穿疏戶,野蔓盤青入破窗”[3]12,這種雅靜之境同樣使人回味不已;世風浮艷,文人轉而尋求雅致。明代文人李日華追求的書齋環境為:“在溪山紆曲處擇書屋,結構只三間,上加層樓,以觀云物。四旁修竹百竿,以招清風;南面長松一株,可掛明月;老梅寒蹇,低枝入窗,芳草縟苔,周于砌下……”該句反映這一時期文人對美的一種追求,它不在于過多的裝飾,而在于一種樸實無華以及與自然景色的巧妙融合,方為別致。比如拙政園的涵青亭倚墻而立、臨水而建,該亭四個發戧橫空出挑形似鳳凰展翅,當紅日西斜,背面粉墻即會出現建筑與湖石的剪影,給本來平直、單調的墻體增添出一抹飛舞的動勢,結合湖水的水波瀲滟形成一幅濃淡相宜的水墨畫,為整體空間帶來無窮的意蘊。再如該園的梧竹幽居亭,設計者在它四周白墻上分別開具了圓形門洞,于不同角度可看到或重疊、或交錯的分圈、套圈、連圈等景觀,身處亭中的不同方位往門洞外眺望則可以看到不同景色,或是身后長廊的花窗,或是代表夏季的湖景,或是春季的翠竹,或是秋季的梧桐、松樹,一步一景,構思巧妙、極為別致。

(二)園林之逸

“逸”的本義是逃跑,直至何晏《集解》中的“逸民者,節行超逸也”[4]4,“逸”字遂逐漸失去本意而指代人格上一種超塵脫俗的生活形態和精神境界。在藝術領域中,人之逸也逐漸演化成藝之逸。在宋初黃休復編撰的《益州名畫錄》里,“逸品”甚至被列為中國畫品評標準中的最高品格,至此“逸”的審美品格最終得以形成。[5]37這里的“逸”要求畫家更側重于書畫的傳神寫意,以“簡”、“淡”、“清”、“遠”的筆墨展現自然天成、妙手偶得的意蘊,并以此傳情。

延伸至園林藝術,“逸品”的審美意義集中體現為“野趣”、“生趣”。中國古典園林代表――明清江南園林大量借鑒了山水畫中寫意的創作手法以展現園林的自然形態。造園過程中園主盡量提取大自然中的“自然”元素建造園林,以示他們對大自然的親近之意,但這種自然元素的提取并非是對自然景物的全盤照搬,而是一種對自然“精髓”的提取,以土石營造“一峰山則太華千尋,一勺水則江湖萬里”的園景,構筑出“以小見大、咫尺山林”的文人園林空間形態。少勝多、簡化繁的“簡”、“淡”空間構筑手法,為有限的“雅”、“趣”園林環境提供了最大限度的空間概念,是園主胸中意氣之抒發以及對自然山水神韻之再現。例如蘇州獅子林以假山著稱,園東部疊山全部以湖石堆砌,其山洞的處理并不完全以自然山洞為藍本,而是采用迷宮式的設計創意,假山造型也以佛經獅子座為原型進行了抽象與夸張,這種融禪宗之理、園林之樂于一體的園林設計出自明清園林設計師源于自然且高于自然地提煉與創新,是園林藝術“逸”的體現。

(三) 園林之狷

《論語?子路》中有“狷者,有所不為也”一句,這里狷者的字面意義指的是退縮而不敢作為的人,正與“狂”相反。“狷”與“狂”這兩種人格在儒家思想中看似兩個極端,但都具有一定的正面意義。看似偏頗的行為是他們對現實不滿的一種行為態度,“狂者進取,意欲改變、創新;狷者退縮,意在矢志不渝、不隨波逐流” [5]25-26,不論?取何種處世方式,他們對理想的堅持是一致的。受社會環境的影響或限制,狷者的人格是被迫形成的。他們雖選擇或隱于山林,或隱于鬧市來逃避世俗的喧囂,表現出輕視功名與利祿的態度,但其淡泊內心還是會被隱藏于深處的儒家濟世情懷和憂患意識所困擾,這種在儒家和道家思想間的躊躇,導致了狷介一詞的出現,而此詞正是對狷者獨有的耿直、不肯同流合污品格的高度概括。

明清園林建造中對自然美的追求無疑也是一種美的堅守,它的設計更多體現出對大自然的順應,正如“狷”在經典儒家中所表達的,雖有來自外界的斧鑿,但對自然的敬畏和感激才是明清園林真正秉承的。園林設計者對身外之物不多加干涉,對山水地勢采用遵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6]36的自然創作思想,在園林布局上強調自由曲折,追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效果;在造園設計理念上講究“宜簡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7]36的設計原則,順應自然本性進行創作表現。

(四)園林之婉約

“婉”有柔美、婉曲的概念,“約”有纏束的含義,具體引申為精練、隱約、微妙[8]76。“婉”“約”兩字實際都有“美”“曲”之意。“ 婉約”源于文人性格上的溫婉、恬靜,是一種性情上的內斂與矜持。

在明清園林的藝術創作中,“婉約”的審美情趣均以含蓄的手法進行表現。這種含蓄或在表現形式上給人以“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但與先抑后揚的設計手法結合,最終給人以“柳暗花明”的震撼。在江南園林建筑、景色的藝術處理過程中,設計者也常使用該表現手法,比如建筑大門的外觀往往比較簡潔、狹小,入口處還有影壁用以遮擋視線,所以即使大門敞開,外人對宅內的形態也一無所知,這種適當的遮掩以及由小及大的視線變化過程使得人們進入園林后產生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既增加了住宅氣勢,又很好地烘托了園林的氛圍。

假山、怪石常作為這種“障景法”的主要實現工具,可起到對園中美景的遮擋作用,這使得園景不會一覽無余地呈現在游人的面前,引導人們探尋假山和怪石背面與眾不同的風景。當然,江南園林中曲廊、曲橋、曲蹊的布局與設計亦是含蓄表現手法的一種再現。曲線在藝術的表現手法中常給人以柔和、動態的審美感受,在曲徑中行走,宛如步入國畫中的多視點構圖,一步一景、以小見大。因而江南園林在選地和布局時就充分考慮了曲折蜿蜒路徑的預留,它是園林“婉約”意境不可或缺的表達部分。正如計成所提出的,“廊基未立,地局先留,或余屋之前后,漸通林許。躡山腰,落水面,任高低曲折,自然斷續蜿蜒,園林中不可少斯一斷境界”[9]17-18。

二、明清園林于文人審美情趣下的空間布局

幾段獨具匠心、有著新奇立意的文字可使整篇文章增色,同樣,構思精巧的巧筑異構也能使園林景色豐富、立體。明清造園師們在“疊石理水”、“移步換景”、“樓閣依倚”、“花木掩映”等方面殫思竭慮的設計思考,是其園林藝術審美情趣的生動體現。

(一) 疊石理水

我國把山水作為審美對象的傳統由來已久,秦漢的“一池三山”即為后代帝王御苑之濫觴,同時它也開創了中國園林疊石理水的先河。山水中的水是流動的、溫婉的,而山則是固定的、穩重的,流動與固定之間鮮明的對比使園景因變化而生動。明鄒迪光《愚公谷乘》曰:“園林之勝,惟是山與水二物。無論二者俱無,與有山無水、有水無山不足稱勝。”由此可見山水在園林藝術審美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并且山與水這兩者間往往相生相立,互為有無。

江南地勢多一馬平川,但又河流密布,山巒丘陵相對少見,且由于自然山體占地面積過大,它們并不是造園的最佳選擇。這促使了江南園林多采用疊石造山的藝術加工手法來彌補其地形變化的不足。這種疊山往往追求“色彩”、“造型”、以及“材質”上的匠心獨具。在色彩的藝術處理上,明清園林的園主和能工巧匠常會追求“青苔”的藝術效果,以滄桑舊色來獲取古意;在造型的設計上,疊山的原意是出于對自然的模仿,追求山體的層次感與嵯峨之氣勢,發展至后來逐漸成為一種對抽象美的追求;在材質的應用上,除了以土、石為材料的“筑土為山”、“疊石為山”,其構山形式還被另辟蹊徑,出現了以木代山或泥塑山形之類的作品。在木構假山之外,清《揚州畫舫錄》中甚至曾記載有“有色瓷山”,如揚州大鹽商江春所建東園:“堂后廣廈五楹,左有小室,四圍鑿曲尺池,池中置瓷山,別青、碧、黃、綠四色。”

明清園林在理水上的巧筑異構集中表現為水面的聚、分,水情的動、靜,水體的曲、直。“水曲因岸,水隔因堤”[10]24,園中水面在岸堤的分割下打破了水面的單調,形成水景的層次性;園中水體通過集中與分散這兩種布局形式分別帶有或開朗寧靜、沉穩大氣,或隱約迷離、無可窮盡的感覺。此外,江南園林中的水體多為自然的曲線形態,岸邊駁石高低錯落、虛虛實實,以順應自然的手法營造富于變化的自然形態。

(二) 移步換景

受占地面積所限,一般私家園林的設計要求在豐富景色的同時也能給人帶來空間擴大的錯覺,這可通過“地勢起伏”、“分隔”與“滲透”等空間處理手法得以實現。此設計手法打破了空間的固有格局,高低起伏、相互滲透的空間形式為觀賞者帶來了散點透視的視覺效果,并隨著觀賞者的移動,移步換景。

以蘇州暢園為例,進門即是前院,穿過前院的桐華書屋進入院子的主體部分。該主體院落是一個封閉形空間,面積不大,但隨著順勢而筑的回廊在園中的高低起伏與蜿蜒曲折,既豐富了游人的行動路線,又分別為園區帶來“仰借”、“俯借”、“互借”等借景效果,使得身處不同地理位置的游人產生不一樣的景色,別有情趣。具體而言,曲橋與回廊把園區不著痕跡地分隔為若干個不規則區域,其中回廊的一側雖然是圍墻,但另一側的欄桿又使其具備一定開敞性,從而達到了園景之間的滲透,這種適當的分隔與滲透使得園林空間具有一定的層次性。提到“滲透”,我們不得不提到園林中對洞門、空窗、漏窗的處理。園林的私密性常借圍墻的圍合以達成,一般江南私家園林的建筑面積較小,圍合后的空間會因其密閉性而顯得更加局促,從而為住戶或游人帶來壓抑感。各種形態以及排列形式的洞門、空窗、漏窗、景窗、圍欄等建筑構件起到了戶內外景色聯系的紐帶作用,它們使得各個空間得以相互延伸、相互滲透,進而產生虛實相間、層次豐富、園中有園這種具有變化的景觀效果,隨著游客沿著行進路線前行,景隨人動。

(三) 樓閣依倚

中國園林建筑需要兼顧得景和成景兩個方面。以得景為主的建筑通常多建在景界開闊和便于觀賞景致的觀賞線路之上,用來觀賞風景;以成景為主的建筑則建立于景觀區域之中且與景觀相輔相成,它們的造型各異、形態多樣,為園林景觀平添一抹亮色。園林建筑和一般建筑的區別即在于成景建筑的巧思異構,它們往往采用非對稱式布局,師法自然。作為園林的“線景”,廊、橋等建筑在園林景觀中或迂回曲折,或參差錯落,起到了聯系和劃分空間的作用。比如園中的爬山廊多順應園中地勢,高低起伏、蜿蜒曲折。長且婉轉的爬山廊靈活地把園景規劃為不同區域,“透”、“漏”的柱中間隙也為穿行于其中的游客帶來似隔非隔的觀景效果。園區內拱橋則勢若飛虹落水,凌駕于水面之上,起到了良好承接普通園景與水景的作用。作為景觀的“點景”,亭、臺、樓、閣更因豐富的造型與獨特的形態為園景起到畫龍點睛的裝飾作用。以亭為例,亭有圓亭、扇亭、四方亭、六角亭等,這些豐富多變的造型,適用于不同類型空間。它們檐角部位的曲線雖然形態各異,但皆生動流麗,呈現出一定的動態之美。同時這些形態優美的建筑在文人的生花妙筆下,為游客展現了園林景觀獨特的意境。比如蘇州耦園的主體建筑名為“城曲草堂”,取唐李賀《石城曉》“女牛渡天河,柳煙滿城曲”之意,抒發園主不羨慕城中華堂錦幄,甘愿清苦貧居的平民意愿;園中的“聽櫓樓”和“魁星閣”,一樓一閣,互相依偎,恰似一對佳偶,與“藕”合意。

(四)花木掩映

花木于優美環境的構成,宜人氛圍的渲染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比如拙政園的雪香云蔚亭,在寒冬季節會有盛開的梅花與積雪相互映襯,梅紅、雪白組成一場視覺盛宴;聽雨軒,在多雨季節常有雨水打在成片的芭蕉葉上,“大珠小珠落玉盤”,富有節奏的雨聲可使院內的人們感受別樣的雨天氛圍;而遠香堂則在炎熱的夏季散出清淡的荷香而使人心曠神怡。古人云:“山借樹而為衣,樹借山而為骨,樹不可繁,要見山之秀麗,山不可亂,須顯樹之光輝。”[11]89從文中山與樹互為倚借的關系上看,配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園景中如果缺少花草樹木的掩映,建筑、山水就會因此成為孤景而顯得孤寡冷清。

在花木的配置上,古典私家園林主要采用點種與叢植兩種形式。“點種”多用于小型園林空間。如果園林空間極小,孤植即可以其獨特的造型“獨木成景”,它們以優美的姿態和曼妙的外觀吸引游客注目。稍大點的空間布局則可以通過點種方式,栽植喬木三兩棵。此時喬木的布局需要注意它們的均衡性,方能與環境相稱。例如獅子林古五松園平面呈“凸”字形,園中有桂花、柏樹各一株,一據院北,一據東南,大小不一且形態各異的喬木打破了園中的平衡,具有觀賞性。隨著庭院空間的進一步擴大,點種往往需配合叢植搭配種植,兩者之間的主從差異以及疏密對比構建出一幅無比協調的畫面。當然花木除了具有很好的裝飾作用,它們在文人眼中還有著深遠的含義。文人騷客常借花木抒情,傳達他們高遠的情懷。如拙政園中聽松風的松,倚玉軒、玲瓏館的竹,雪香云蔚亭的梅,遠香堂的荷和玉蘭堂的玉蘭,無一不具美好的寓意。其中的松、竹、梅自不必多說,“歲寒三友”的稱號來自于這三者的經冬不凋,松樹象征長青不老,竹子象征君子之道,梅花象征鐵骨冰心。除此以外,荷花、玉蘭也有高潔品質的寓意。

三、明清園林于文人審美情趣下的裝飾手法

裝飾是最早的藝術形式之一,有著廣泛的內容和形式,穿插于人們生活的繪畫、建筑、家具、雕刻等領域[12]116,它對被裝飾的物體表面加以美化從而達到設計師的審美要求。

(一)門窗雕飾

門窗具備隔熱、保溫、增加私密性的功能。當閣增加了窗體,即被稱為暖閣,這正是因窗子的功能性而得名。然而明清的文人雅士并不滿足于這種簡單的功能性,他們對洞門、空窗、漏窗的優雅造型或是漏窗、景窗內部的精雕細刻俱有文化底蘊的要求,并賦予門窗造型或戶??紋樣以一定的文化內涵。計成的《園冶》中曾有關于戶??的介紹:“古之戶??,多于方眼而菱花者,后人減為柳花??,俗稱不了窗也。”[13]87這種簡單疏朗的線條紋樣極受清雅的文人所喜愛。當然門窗圖式還包括有其他具有文化內涵的紋樣。例如冰裂紋取冰裂效果,這種自然現象的紋樣不具規則性,極具多變。“冰”在古文中寓意為冰清玉潔、堅韌不可侵犯,正如王昌齡詩句“一片冰心在玉玉壺”中所描述的一樣,作者本人內心像雪一樣澄凈,不受外界流言蜚語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冰裂還表示冰雪融化,大地回春的自然現象,傳達了一切不如意即將過去,美好即將來臨的美好愿望。有基于文人雅士興趣愛好下所形成的獨有的文人符號,例如“書條紋”、“四藝紋”、“折扇紋”等。“四藝”通常指的是琴、棋、書、畫,琴能端正人心、修身養性,棋能體現文人的聰明智慧和風度氣韻,書、畫則寓意書香傳代,都是一般文人的追求與愛好。有反映文人在特定時期精神追求的紋樣。明清時期,由于對社會時局的不滿和擔憂,文人士大夫形成了獨有的“隱逸思想”,即個人的精神寄托于道教、佛教或回歸田園、隱逸于山水之間以尋求內心慰藉。[14]這種個人精神狀態反映在窗芯紋樣中以宗教的符號形式出現,比如常見貝葉紋、寶瓶紋、荷花紋、寶相花紋等佛教紋樣,以及八卦紋、葫蘆紋、靈芝花紋等道教紋樣。

(二) 鋪地圖案

園林鋪地亦是園林小品之一,它和其他園林要素一樣可傳達設計者的設計意圖。按材質分有純磚瓦鋪地、不同石材鋪地或廣泛用材鋪地。純磚鋪地常仄砌,式樣有人字、席紋、間方、斗紋等[15]72,由于用材單一,組成紋樣被稱為“素面紋樣”。它們能帶來柔和的光影效果,有清遠寧靜的意境,深受文人青睞,在明清園林中常用來鋪裝庭院、直道與走廊等處,為整個庭院平添清幽之感。石材鋪裝的特征是樸拙、大方,這類材料的粗糙性與耐磨性使得它們常被用于山地等空間,并與疊石相呼應。廣泛用材的材料形式比較多樣,它有磚瓦、瓷片等人造材料,還有鵝卵石、雨花石等天然石料進行組合鋪地,以提煉出的紋樣或多種紋樣的組合來反映園主的思想初衷。比如白鷺和蓮花的組合圖案、花瓶和三支戟的組合圖案,它們分別代表了文人科舉進爵的心愿,即“一路連科”以及“平升三級”之意。再如蘇州拙政園“玲瓏館”內懸掛的匾額“玉壺冰”,取鮑照詩“清如玉壺冰”,意為玉潔冰清。圍繞這個主題,館內地面鋪設紋飾亦采用冰紋圖案, 在大片地面中以一個個三角形巧妙交叉成紋,用這種冰裂的形態呼應主題。

(三)匾額與楹聯布置

江南園林的匾額楹聯涉及文學、哲學、繪畫、書法、雕刻等諸多領域,是造園者或園主的藝術想象及其文化修養的直接展示,它們的存在為園林景觀增添了陣陣書卷墨香,起到了對園林景觀藝術升華的作用。其中匾額多懸掛于園林入口或亭、臺、閣、榭等建筑物的檐下,在園林中多為景點名稱或體現為對景色的稱頌。如文中所提及的拙政園“遠香堂”,堂北荷花池中的荷花盛放于夏季,在微風的吹拂下清香滿堂,故名“遠香堂”,它是一種對園中景色稱頌的表達形式,該匾額文字的出處可追尋自北宋周敦頤《愛蓮說》中的“香遠益清”之意,以荷香喻品格,抒發園主高潔的處世情懷。楹聯往往與匾額相配,懸掛于檐柱或步柱之上,按內容可分為詠物抒情聯、詠物喻志聯、敘事聯。網師園看松讀畫軒的一副對聯“滿地綠蔭飛燕子,一簾晴雪卷梅花”,上聯描述的是綠蔭滿地、燕子翩飛的場景,下聯則形容了天晴后猶如積雪般的醉人梅景,該對聯既有對春天一派生機的景色描述,又有對冬季臘雪寒梅景色的向往,它更多體現的是一種對景色的歌詠。拙政園得真亭隸書楹聯曰:松柏有本性,金石見盟心。上聯取自漢劉禎《贈從弟》詩:“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5]26歌頌松柏不畏嚴寒堅忍不屈的高尚情操,下聯“金石見盟心”則體現了園主人重信守諾的君子德行,是一種以物言志的情感表達。網師園看松讀畫軒的另一副對聯“風風雨雨暖暖寒寒處處尋尋覓覓,鶯鶯燕燕花花葉葉卿卿暮暮朝朝”,全聯以十四對疊字組成,上聯講述了一年四季明媚秀麗的風光,下聯則以戲劇愛情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來描述男女歡愛之情,是典型的敘事聯。匾額楹聯的裝飾使得古典園林更見立體與靈氣,為有限的空間賦予了詩情畫意。

(四)琴棋書畫點綴

古典私家園林采用以小見大的手法把“詩情畫意”的自然風景搬入園中,彼時園主或造園師的胸中溝壑使得園林建筑、山水、植被之間穿插有度、井井有條,湖光山色盡顯名士風流。 “寸山多致,片石生情”,可見,山、石等元素除了造景,亦能引發人們聯想,使得游客在觀看園中風景的過程中嘆為觀止,流連忘返。然而古典私家園林的功用除了觀景以外,還與文人的藝術活動發生關聯。崇尚隱逸的園主把琴棋書畫當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廣邀友人于風景宜人的園內飲酒彈琴、吟詩作畫,只因此情此景可使他們忘卻煩擾與紛爭。古有聞弦音而知雅意,指代知音人聽到對方一曲,即知他心里想的什么,或者他是個怎樣的人,由此可見古人對琴的珍視,古典園林中也常有放置琴臺的建筑,多為面水琴房。例如如皋水繪園的鏡閣是古人面水撫琴、聽音之處,當年的董小宛常置琴于一黏土燒制的中空琴臺之上,臨水撫琴,琴音在周邊水體的映射下格外清越動人、心曠神怡。琴棋書畫古人又稱雅人四好,它既有動詞技藝一說,又可指代名詞這類藝術性文物。這些藝術品不僅可修身養性,亦可烘托氛圍。蘇州耦園藏書樓名曰“鰈硯廬”,儲書數萬卷,名重一時。園主沈秉成自題對聯有“萬卷圖書傳世富,雙雛嬉戲志懷寬”之句,還收藏著名碑帖如《淳熙秘閣帖》等。以書畫會友,更見園主的審美品位。

篇7

【關鍵詞】小學美術欣賞;培養與激發;學生;審美情操;審美能力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推進,美術教育越來越受到小學教育的重視。審美教育是學生全面發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學生心靈感應作用的一種審美教育。小學階段,學生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在接受新觀念、新知識的欣賞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審美教育的獨特作用。那么,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操審美能力呢?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探索、實踐、摸索出以下幾方面:

一、主動參與,體驗氛圍,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

每件美術作品都有它最突出的美點,有的側重于藝術家奇特而巧妙的構思;有的側重于形象的空間組合和畫面構圖;有的側重于造型材料質地的表現力;有的側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聯想;有的側重于對整體空間和自然環境的關照等等。在欣賞中,我著重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并對作品中的重點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創新。遵循審美規律,我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進行比較;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課堂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教學中,我時常準備教學資料,如圖片、生活片段的錄像等,在教學六年級《剪紙中的古老記憶》一課時,我準備了我國民間剪紙作品和故事片段等資料,讓學生在作品和視頻中體會到我國民間剪紙的繼承和發揚,學生得到感悟,激發了審美興趣,學生的美術思維更加活躍、合理了。同時我又選擇感受再現的形式,以回憶、觀察、想象等,培養學生的寫生能力和豐富的再造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思維能力。又如在欣賞有關色彩方面的作品時,我讓學生從情感入手,讓他們結合一些生活實例,了解色彩的情緒;在欣賞手工課時,我突出學生的靈活性,培養學生的手、眼、腦協調能力、造型能力和創造力,使學生的審美思維無限地得到延伸。

二、創設情境,以畫育情,引發學生的審美情趣

小學生好動好奇,自制力差。要想讓學生有興趣地集中注意力地去觀察美術作品,我采用多種指導欣賞方法去創設情境,鼓勵學生動用各種感官去體驗,把欣賞活動寓于形象、生動的情境中。日本教育家高獲保治指出“創造教學應確保學生在自由自在的氣氛里,表達內在感受,作為教師就要注意為學生創設一個賞心悅目的環境,設計輕松愉快的藝術活動,讓學生進入一種課雖止而境未盡、情未斷的境地,讓更多的‘頓悟’和‘靈感’涌來”。我在課前精心設計教學情境,以喚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熱切期望,讓他們欣賞和理解畫面中的美。如在欣賞中國畫時,我課前先搜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近代、現代的中國畫圖片,上正課前把它們掛在教室周圍,把教室裝扮成小展廳,學生一進教室馬上置身于其中,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三、音樂輔助,畫樂同賞,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和審美能力

音樂也是人類表達情感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手段,在美術欣賞課中有機地把音樂和美術結合起來,能取得圖音并茂、聲色俱全的效果。德國美學家費歇爾說過:“人的各個感官不是孤立的,它是一個感官的分枝,多少能相互代替,一個感官響了,另一個感官作為回憶、作為和聲、作為看不見的象征,也就是共鳴。”音樂與美術都是創作者情感的表達,都是為了涵養人的性靈和心智。它們所要詮釋的情感、思想是相近。而音樂的情緒感染作用是極其強烈的,它能調動人的情緒反映,在美術欣賞課中我巧妙地引用音樂教育輔助欣賞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審和美能力。例如:在欣賞小學五年級《在快樂的節日里》一課時,讓學生結合課本和影視欣賞全國人民慶賀各種節日的場面:人們身著紅衣綠褲舞動著鑼鼓,踏著豐沃的中國地,扭動著幸福和富裕的身軀......滿眼的紅、黃、藍、綠;滿耳的激亢嘹亮;滿心的激動與充實,所有的所有,都為學生營造了一種身臨其境的喜慶氛圍。

四、運用多媒體手段,調動感官,激發學生審美情操和審美能力的實效性

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發揮多媒體技術的聲音、圖像、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使欣賞課從一門“老師講,學生看、聽、理解的灌輸過程”,變成一門“集聲音、圖像、動畫、電影等融于一體的視覺理解過程”,運用這種教學手段,達到更強的感官效果,大大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我認為小學美術欣賞課要真正提高學生的審美情操、審美能力培養與激發,不是教師在講臺上口干舌燥的講藝術作品的背景、作者生平等,而是應該通過多媒體的各種手段和方法,讓小學生對這些藝術作品產生審美認同,愿意去欣賞、會欣賞。

五、注重文化情境,培養學生審美情操和審美能力的人文意識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任何美術作品都不是孤立的,它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創作出來的。因此在美術教學時不能停留在單純的技能技巧的欣賞層面,而要把美術作品放到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認識到美術的特征、美術的表現形式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藝術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美術現象隨處可見。在美術教學時我將教材內容與校內外的活動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聯系起來。

總之,美術欣賞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美術素養。只有不斷深入的研究探討傳承民族文化的精髓,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心理健康,才能使學生對作品產生情感共鳴,成為美術欣賞教育教學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美術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篇8

【關鍵詞】小學美術;情感教育;情感滲透

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無法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在進行傳輸知識的同時,更應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筆者以小學美術教學為例,全面的闡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具體策略。在枯燥乏味的書本中滲透情感教育,提倡師生交流,嘗試各種教學模式,來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審美情趣。

一、情感教學

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在授課中,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還要傳輸情感。如名人所說:“教育別人應從規范自己做起”。要想達到理想效果,教師也應該具備豐富的情感,這樣才能在教學時帶動課堂的氣氛和學生的情感,從而感染學生。在我們美術課堂上,除了美感,情感也很重要,交相呼應,才是完美課堂。在介紹課堂內容時,教師可充滿激情的介紹,通過優美和緩或激情澎湃的語句來將同學們帶人繪畫中。如是山水畫,可盡情引用一些詩句來形容山水之美;如是人物畫,可選取幽默搞笑的人物事跡描繪五官的變幻;如是油畫,可拿出幾幅經典作品,以回憶的方式進行講解分析。這樣的內容介紹,能讓學生如臨其境,畫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

另一方面,學生在繪畫途中遇到各種問題和疑惑,教師都應該本著母親般的溫柔去關懷他們,細心的教導,從平日里的表現分析他們的心理,經常鼓勵他們,讓學生有足夠的自信。只有讓學生體會到這些細小的關心和鼓勵,他們才會用心去感受教師的用心良苦,用更端正的態度去完成老師布置的每一個任務,才會更加投入地去學習,這樣取得的效果也是事半功倍的。

二、情境教學

在課堂上,我們并不提倡“填鴨式”教學。單調呆板的教育方法激發不了學生的興趣,也無法讓他們帶著情感上課。那么,就需要教師采取特別的措施,提供一些情境式的課堂。以風景畫為例,樹和花,隨處可見,我們完全沒必要端坐在教室里苦思冥想它們的樣子,然后用想象畫出來。教師大可以組織學生到操場或公園或更自由舒適的場合去完成教學,讓學生看著實物進行繪畫,在繪畫過程中,教師可以跟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對他們進行一對一的輔導。這樣的環境、氣氛和方法,都能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并且印象深刻,難以忘懷,對自己的作品也會產生比較特殊的感情。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可以讓學生高效率的完成學習,更能增強保護環境意識,提高自身素質,這就是所謂的全面教育。

三、手工活動教學

手工在美術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促使小學生勤動腦,而且也能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在手工課上,同學們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用作品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在小學美術課中滲透情感教育是相當可行的戰略。例如,我曾經有一節課是這樣布置的,每個學生通過手工操作,將泥土捏成人臉。在學生操作之前,教師可適當給學生看一些圖片,或者鼓勵學生自由發揮,可以是生活中同學老師的臉,也可以是家里爸爸媽媽的臉,任由發揮,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去操作。最后,教師可將每一個學生的作品都一一排列,讓他們互相參觀,互相講解,主動向同學和教師介紹自己的作品和作品的由來,在這一過程中,既可以增加同學之間的交流,也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讓教師從生活中了解到平時課堂所不能了解的一面。這也就是達到將情感教育滲透到美術教育中的最佳狀態。

四、培養探究精神

教師永遠無法代替學生去學習,挖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很重要。教師在產地情感的同時,還要帶動學生積極參與到各種活動中來,用正確的方向引導他們用審美的眼光去觀察這個世界,引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在學生們的探究過程中, 教師應時刻引導他們用帶著發現美的眼睛去探索,善于發現美的事物,并且學會用記錄的方式來留下所有美的瞬間。然后教師可組織一次評比,將同學記錄下來的作品進行展覽和獎勵,讓同學們體會收獲和自我肯定的成就感。以此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精神。在親近自然的時候,也讓同學們多了一份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教育,更是增添了課堂趣味。

五、用作品表達情感

通過教師樹立情感榜樣,引領學生培養探究精神,學生的情感會隨著時間積淀。而如何將這份情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更進一步的提高自身水平?就需要教師再次進行正確的引導。我認為,教師可嘗試在特殊節日,給學生布置一個特別的作業。讓學生結合節日特點,來畫一幅表達內心情感的畫。例如教師節,教師可布置學生畫最難忘的課堂,或者喜愛的老師,母親節,教師可布置學生給自己的媽媽畫一幅專屬畫像,作為特別的母親節禮物送給自己的媽媽,或通過手工與美術結合,做出精致的賀卡,真誠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教師不僅可以用這種方式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還可以進行多樣化的融合,與其他學科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各個領域都大膽想象,盡情表達自己的情感。不管怎么樣,教師始終要秉承真誠的態度去對待每一個學生,真誠的用情感區感染學生,實現小學美術教育的理想目標,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素質。

六、結束語

為貫徹全新的教育體系,實行情感教育是對每一個學生負責,是提高學生在各個領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是提升教師教育水平的決定性因素,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大舉措。要將情感教育融入美術教育,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對美術的認識和學習。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合作,才能讓教育更有效地進行,達到高效率地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韓增嶺.淺談小學美術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12):218-218.

篇9

我們到美國留學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氛圍,同時可以結識到各種各樣的人,對將來的職業發展也會有利,去美國留學要準備好美國留學申請書。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1美國留學學生優秀申請書模板,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1美國留學學生優秀申請書I intend to continue the study of History at university.As a subject Ihave been interested in since childhood, I enjoy studying the past and how ithas shaped our future.The study of History allows us to view the mistakes andsuccesses of the past and employ them to the future.a??History is a guide tonavigation in perilous times.History is who we are and why we are the way weare.(McCullough) History allows society to form an identity and to advancethrough learned tolerance and understanding.Last year in AS History I studied heunification of Italy which was key in my understanding of history.It wasfascinating to explore how Italy came together as one country from severalstates and to discuss whether Italy would have formed alone or whether inrequired to push from those such as Garibaldi or Cavour.

Having spent many years studying modern history and decided to take it uponmyself to expand my knowledge into ancient history.Earlier this year I read abook called Cleopatra by Lucy Hughes- Hallet.It was interesting to read aboutsuch a famous and influential woman of history from another womans perspective.Often Cleopatra is portrayed as femme fatale- as in the portrait by John WilliamWaterhouse or Shakespeare who said a??other women cloy the appetites they feed:but she makes hungry, where most she satisfies.

She is often seen by historians as a seductive, potentially poisonoustemptress, however this is not necessarily how Hughes-Hallet interprets her; toher she is plainer, more ambitious and less cruel.I think it is difficult toseparate fact from fiction when it comes to ancient history and especially inthis case someone as constantly redesigned as Cleopatra.

History has taught me to make substantiated judgments and to interpret andanalyse external material as well as my own opinions.I find History intriguingbecause it gives me the opportunity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over a long-term.My inquisitive mind has further contributed to my enthusiasmfor the subject and I enjoy working independently.But all three of my subjectshave honed my writing skills, to be able to select and organise knowledge andcommunicate it coherently and concisely.More specifically, Sociology has beenhelpful in discerning social trends, and understanding something of the humanpsyche; and English Literature allows me to study works, in context.All theseskills will enable me to read History at university.

I enjoy visiting museums and monuments of history when I have theopportunity.I particularly love the trench experience at the Imperial WarMuseum and more ancient history- such as the ancient human occupation of Britain- at the National History Museum.

I work well within a team, but also have the necessary attributes to leadif I am called upon, demonstrated in my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my school'sCharities Committee for the past six years, organising various charity eventsthroughout the school.My work as secretary of the Charities Committee allows meto represent the school in the community and has taught me management andorganisation skills.In school I have also been a keen participant in theorchestra in which I am lead violinist in school and also play for the borough.I have been involved in several school plays either back stage, in the orchestraor as part of the cast.I have also been involved in numerous school sportsteams, including the netball and athletics teams.I am a naturally cheerfulperson who has a positive outlook on life, but with the maturity necessary foruniversity, and as such, I feel that I am fully prepared for the academic stepup to degree level.I greatly anticipating the opportunity not only to go touniversity, but specifically to read History as I know it will provide me withvital life skills, as well as giving me access to a potentially wide and variedcareer within the specialty.

美國留學入境注意事項一、行前準備

行李的整理可以參考其他人的經驗,大家可以直接進行搜索,會有準留學生整理的清單,大家可以多查閱幾份,進行篩選和整合,列出清單在進行整理,能夠提高效率。

主要就包括個人的證件,如護照、簽證等;還有現金和銀行卡等,需要隨身帶好;生活用的床品、洗漱品、衣服等酌情攜帶;還要準備好自己的電腦和手機,以及轉換電流的插頭等。

此外大家還要保證提前三個小時抵達機場,辦理登機的相關事宜,需要換取登機牌,然后托運自己的行李,在整理的時候就應該分好隨身帶的東西和進行托運的東西,便于區分。

二、在飛機上

大家登機后要按照空乘人員的指示,放好行李系好安全帶,手機也需要調試好,等待飛行平穩后,才可以做其他的事情,如果有特殊要求,可以直接提出來,基本上都可以滿足。

還需要在飛機上填好入境卡,需要向工作人員索取,包括I—94卡和CF-6059申報單,都需要使用英語填寫,并且不能夠進行涂改,如果填錯了可以重新拿一張新的。

三、入境流程

大家下了飛機之后,要接受海外人士的入境檢查,出示本人護照、SEVISI-20或DS-2019表,以及在飛機上填好的I-94入境卡和CF-6059申報單,并且回答海關人員的問題。

目前除了材料和行李的檢查之外,還會對大家的電子產品進行檢查,大家在出國之前,應該對自己的社交軟件的記錄進行清理,手機的內存也要進行清理,防止出行不當言論和其他敏感信息。

所有的檢查都通過了之后,才可以去領取托運的行李,這時候可以聯系接機的人員,到達相應的地點進行等待,出發去學校或者住宿的地方。

美國留學衣食住行攻略一、衣

在本地買衣服和買鞋是比較簡單而且容易的,價格也不會很貴,所以大家出國的時候準備衣物只需要換洗的兩三套就夠了,不用增加自己的負擔,不過可以帶上正裝和禮服,正式場合需要穿。

而一般買衣服大家可以直接去商場,一些快銷品牌會經常打折,換季也會比較快,價格是比較劃算的,不過大家也不要買太多,因為更新會比較快,而且累積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二、食

這里的餐飲會偏西式一些,主食是面包面條等,此外三明治沙拉也很常見,肉類會以牛肉為主,在食堂內吃飯的話一般提供的是自助,菜色很多可以自選,從主食、飲料、甜點都齊全。

在外面吃飯的話,是需要支付小費的,而且所有的飲料都可以無限續杯;大家還可以定外賣,又很方便的APP Yelp和Pinterest;中餐也很容易獲取,不過價格稍貴,或者大家也可以自己做。

三、住

學生的住宿一般是學校的宿舍Dorm,一層樓有多個臥室,每層樓會有公共的衛生間和浴室,還有廚房和客廳,大家可以隨意使用所有的公共物品,不過衛生需要共同維護。

還可以租房子住,比較常見的是Apartment,提供Studio、1B1B到4B4B的戶型,前者是單人間,后者是一室一廳到多室多廳,一般面積會更大一些,大家可以享受更舒適的生活。

四、行

如果大家的學校是在交通比較方便的市區的話,可以直接坐公交地鐵,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辦卡之后會更劃算,交通路線也很完善,大家想去的地方能夠直達。

篇10

關鍵詞:瑤族民歌:音樂:審美藝術

引言

瑤族民歌是瑤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祖國文化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它的思想和藝術價值來自于瑤人遷徙的生活經歷和瑤人的生產、生活中。瑤族人民非常喜歡唱歌,并且擅于歌唱,常以這種歌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生活和愛情的歡快和悲哀。因此,在長期的生產、勞動、民間藝術活動中,他們創造了許許多多豐富多彩、風格獨特的民歌,民歌的內容、題材涉及到民族歷史、生產知識、社會禮儀,家庭倫理等,以及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同時,在創作的過程中糅合了敘事和抒情、綜合運用夸張和想象的手法來突出藝術的一種想象力,并在詩歌與唱詞的交融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審美方式,表達了瑤族人民特有的審美情趣和藝術造詣。

一、瑤族民歌的陽剛、婉約之美

瑤族民歌五彩斑斕,既有氣勢鎊礴的陽剛美,又有自然柔美的婉約美,曲目豐富且多姿多彩。陽剛處盡顯氣勢的力量,婉約處滿是柔情的溫暖。無論是哪種風格,都可以給人不一樣的美感享受,都能讓人領略到多重風格帶來多重的審美感受。從審美的主體來看,陽剛之美顯示了最易感知和引發激情的一面,顯示了豐富多樣的音樂形態。從審美的客體來看,陽剛強調通過音樂形態的特殊性將音樂各種藝術要素組成一個新結構的運行軌跡。比如:“香哩歌”傳布在廣西大瑤山稱之為“拉珈”的瑤族民歌里,而“香哩’是歌唱者稱呼對方的方式,是瑤語的譯音”,[2]“香哩歌”的首句和末句一般都常使用“香哩”作為尾音,所以得名為香哩歌。它在不同場合,“香哩”有不用含義。如:對朋友伙伴們唱,“香哩”即是朋友、伙伴等含義;對情人愛人唱,“香哩”即是阿妹、阿哥、情妹、情哥的含義。若某一首歌較長較久,為了增添感情的豐富,防止過于單調,歌中還會常夾用與“香哩”意義相同的稱呼語,例如“人噯”、“歲雅”、“堂巴”、“堂值”等等。“香哩歌”的句子長短不定,每首歌的行數也都不相等。意思表達完歌唱也終止,與自由詩非常相同。也不講宄押韻,但是很注重對偶和排比。“香哩歌”分為唱調、呼喊調這兩種方式。唱調輕柔委婉,呼喊調相比就是非常激昂豪放。唱調內容都較為廣泛,可以述說苦情,也可用為情事愛情,或者歌唱生活和勞動等:喊調則是以情愛和詼諧趣味為主要內容。“香哩歌”語言質樸,比喻形象生動,富含著山間地區的風味和瑤族獨有特色。又例如:《喇格哩》這一類平地瑤民歌,常都為二聲部(多聲部)民歌。其曲調為二句論,第一句為二十二聲的調式,第二句常都為二十聲的調式,表現出風格含蓄、悠揚。它在旋律1735中表現較多的變換,強調反復輪唱,顯得質樸、柔美,婉轉動人,音調悲慟連綿。在旋律中的最高音為1(多),最低音為3(咪),并以3(咪)音起頭,5(索)音結尾。它的音域較窄,常常都是在五度和六度之間,最寬的為八度^音階是1357,屬四部合聲音列五度調內。它的和聲音程是以三、四度為主,有時也會出現大二度結合。在演唱中常常會出現長時值的大二、大三度音程,然后高低起伏,旋環回轉到同一度音。演唱形式中:《喇格哩》有對唱、重唱或合唱,以及同聲二重唱。演唱人員的配置大都需要二男、二女以上,如果是合唱,最少要10人以上,演唱時聲音必須同時起同時收,即聲音和諧,拖音統一,音量大小一致,致使《喇格哩》整個曲調悠揚、綿長、委婉而具有彈性,讓人有一種情深、舒服、悅耳動聽、耐人尋味的感覺。它在歌詞里頻繁使用襯詞、襯句。特別是“喇格哩”與“呵哩”等這些字詞,幾乎每句都襯,而且,句句長襯。顯得整首歌曲抑揚頓挫,婉轉悠揚,美不勝收,有一種婉約之美,這就是它在中國瑤族的民歌中的獨特之處。又如平地瑤《斗牛歌》,氣量恢弘,富有氣勢:“像風,你撲我撲;像浪,你咬我咬;像電,你迅猛我也迅猛;像光,你閃耀我也閃耀。撲過來撲過去,咬住春光也咬住歡笑。”[3]歌曲一開始就直入人心,曲調振奮人心,歌詞震撼靈魂,讓人熱血沸騰。富有一種陽剛之美。

二、瑤族民歌的韻律和諧、自然之美

韻律的和諧美主要是指多聲部的民歌,瑤族多聲部民歌就充滿了和諧之美,尤其是瑤民歌中的“盤王大歌”,被稱為“自然與和諧的典范”。盤王大歌的特點是“眾低獨高”,即由一人唱高音其他人唱低音,因此必得由三人或三人以上進行演唱。雖然聲調不一致,但在演唱時演唱者都會分工合作,把民歌演繹得美輪美奐。最重要的地方,顯現在歌曲后半的“拉嗓子”的部分,在這一部分里,要運用到長音方式組成的連續音。為突顯高音部的旋律,會在低音部的基礎上運用向上的支聲方式來進行變化演唱,一個人的變化演唱較為自由,且旋律容易變得清晰。[4]但是,很多人變化演唱的歌曲就有一定的難度,而越有難度的歌曲,經過長期嚴格的訓練唱出來的和諧就不同凡響。此外還有平地瑤民歌《挖地歌》也是一首和諧的多聲部民歌。演唱中有高音部和低音部,演唱時歌者的音質、唱法和音色上都高度統一聲部進出、銜接自然,而且音準極強,能從全局出發來協調聲音,所以整首民歌都顯得非常和諧統一。最初的瑤族民歌是在田間地頭勞作時產生的,一開始人們用自己的聲音模仿自然的聲音,如鳥鳴、竹林、流水等等。發展至今,人們不僅用自己發聲模仿自然的聲音,還用樂器來模仿自然的聲音,從而表現出對大自然的崇拜和熱愛。瑤族民歌也是如此,在歌曲里融進了大量的自然元素,因而聽起來都有一種和自然非常接近的感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如廣西富川平地瑤民歌《蝴蝶歌》的靈感就是來自于大自然,里面不僅有模擬飛舞、跳動的聲音,還有風吹茶.樹林的聲音,從而體現了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關系。這是一首真正的天籟之音,讓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間,置身于瑤寨的春雨風景中。例如廣西富川平地瑤民歌《蝴蝶歌》中的《山上茶花朵朵開》、《流水歡歌迎客來》,演唱者也能夠把花開、流水、風吹樹葉的聲音模仿得惟妙惟肖,原汁原味讓人聽起來心曠神怡。不僅如此,不少民間歌手同樣能模仿自然界的聲音,如廣西瑤族歌唱家盤繼紅、廣西瑤族歌手陳春燕、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廣西賽區選拔賽瑤族歌后蒙麗君,她們同樣能夠模仿自然界的聲音來唱出美妙的歌聲,久居都市的人們,聽到這樣的演唱都紛紛表示像聽到了“天籟之音”。無論是和諧美還是韻律美,在瑤族民歌中都是普遍存在的,這不是偶然,而是因為音樂家對瑤族民歌發展傳承和刻苦創新,以及對自然的細心觀察。而且瑤族民歌都是根植在瑤族人民的基礎上,所以瑤族歌唱家、歌手在演唱時,都會站在聽眾的角度上著想,表現得如此的自然,因此,瑤族民歌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

三、瑤族民歌的唱詞聲韻、意境之美

歌詞是歌曲的重要組成部分,旋律再優美,如果歌詞寫得不好也不是一首好的歌曲。好的歌詞應該是自然而流暢、簡潔而簡明、明白而深刻的。瑤族民歌的歌詞,除了內容好,最主要的是有聲韻美,即主要表現在語言的押韻和聲調上。瑤族民歌的歌詞講宄押韻,從而使歌詞充滿節奏感,不僅讀起來朗朗上口,好背好記,就像順水泛舟一樣,流暢無阻,聽起來也悅耳動聽,而且整首歌的歌詞也顯得精致。如:平地瑤民歌中的《農事歌》唱道:“正月春雷轟轟響,二月犁耙耕地忙,三月耙田撒谷種,四月芒種插禾秧,五月追肥耘田間,六月撒灰滅蟲忙,七月初見禾胎旺,八月得見禾花揚,九月禾熟垌垌黃,十月剪禾谷滿倉,十一月開倉送官糧,十二月舂米糯糍香”。[5]整首歌曲的韻味豐富,雖然無伴奏,但讀起來也充滿了音樂美。另外,還有《植樹歌》、《花生歌》、《砍柴》、《摘茶葉》、《養牛歌》等等。這類歌曲主要是在生產勞動時而唱,把生產知識融于歌里,交流勞動感情和生產經驗,表現了艱辛困苦的平地瑤勞動和對生活美好的追求憧憬。聲韻美的另一個表現是聲調。瑤族民歌的歌詞作者比較注重平聲和仄聲的交替運用,使歌曲的聲調呈現一種跳躍的感覺。例如平地瑤民歌《蝴蝶歌》:“山上茶花朵朵開,蝴蝶飛攏來。慈雌蝴蝶前面走,雄的蝴蝶跟后不分開。”讀起來有一種跳躍感,唱起來也流暢明爽。意境在我國作為傳統的美學思想,它是作者的主官情感和客觀互融而成的一種藝術思想,意境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特別是詩歌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現。而瑤族民歌的歌詞也繼承了傳統的美學思想,許多歌詞都朗朗上口,而且富有詩意的意境。瑤族民歌的歌詞以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或以物擬人、或托物言志,總之都富有一種詩的意境,不僅讓人的聽覺得到享受,這些優美的意境還使人們的思想得到升華,性情得到陶冶。如在平地瑤民歌《流水歡歌迎客來》,整首歌詞意境優美,充滿詩意,讓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間,歌詞一開始就寫到:“蠟燭結蕊燈結彩,百花爭春朵朵開,疊疊青山對笑臉,流水歡歌迎客來。”[5]聽見這歌詞,再加上優美的旋律,瞬間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就展現在眼前,它運用了比喻、通感的修辭手法,表達對客人的熱烈歡迎。更讓人感覺歌詞里的每一樣景物都是有生命的,充滿了朝氣蓬勃的氣息。在當今的社會,瑤族民歌已經滲透進人們的生活中,成為瑤族人們精神生活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同時,瑤族民歌也發揮著自身的審美娛樂作用和教育啟迪作用,瑤族人們在其中發現了美、創造了美、發展了美。瑤族民歌演唱風格多樣、演唱韻律順暢、演唱歌詞富有形象,因而能夠滿足廣大人民的審美需求,同時其獨特的地方韻味也向人們展示了瑤族人的審美習性和審美追求。

結語:

瑤族這個古老的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創作了許許多多的瑤族民歌,富有非常獨特的個性。瑤族民歌來自于瑤族的勞動生產實踐,具有樸素的生態美學成分,它將詩歌和唱詞融合為一體,結合抒情與敘事,形成了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統一,這無疑是一種美學創造,也是我國難得的一份原生態文化遺產。

參考文獻:

[1]劉以光,論歌詞的審美特征[J].廈門大學學報,1993年第3期

[2]麥瓊,藝術歌曲的概念和美學特征探討[J].爭鳴,42—44頁;

[3]王文俐,音樂藝術及其審美的美學特征[J].藝術學院院報,2003年第4期;

[4]宋巨瑤,論音樂藝術的審美特征[J].青海師專學報,2C07年第7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