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鳥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14 23:09: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珍珠鳥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珍珠鳥教案

篇1

    師:(映示雛鳥圖)看,這就是那只新生的小珍珠鳥。如果你用手捧著這個小家伙,會有什么感覺?

    生:這個小家伙又小又圓,像個小絨球,很好玩。

    生:這只小珍珠鳥全身毛絨絨的,摸上去肯定滑溜溜的。

    生:這只小鳥那么小那么嫩,捧著它可得小心翼翼的。

    生:小珍珠鳥真漂亮,紅嘴紅腳,像它父母。

    師:你們都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珍珠鳥羽色艷麗,體形嬌小玲瓏,叫聲細柔,特別是身上有珍珠狀的白色斑點,故名“珍珠鳥”。看來同學們都喜歡上了這只小珍珠鳥,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評析】教學伊始,我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先引導學生走近小珍珠鳥,借助圖畫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助燃學生情感的火花,小鳥肥嫩可愛的樣子讓學生忍俊不禁,喜愛之情油然而生。同時,學生在老師點拔下結合圖文讀懂了珍珠鳥名稱的由來,減少繁瑣的講解,提高了教學效率。

    【片段二】演鳥,由境激情

    師:小珍珠鳥的膽子漸漸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先是離我較遠,見我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頭來喝茶,再偏過臉瞧瞧我的反應。它到底是怎樣喝茶并瞧我的呢?誰能表演一下那只小珍珠鳥?(師讀句子,學生表演)

    師:小鳥并不是轉過頭,而是把臉微微側過來叫,你們都讀懂了“偏”這個字。小珍珠鳥,你偏過臉在想什么呢?

    生:這杯子里的水是什么味道呀,真怪。

    生:主人,我喝你的水,你會生氣嗎?

    生:我就要看看,你會不會趕我走。

    師:原來,你這只小珍珠鳥膽子挺大的,在故意試探我。

    師:后來,這只小珍珠鳥膽子更大了,索性用嘴啄我的筆尖、手指。小家伙怎么啄的呢?作者有怎樣的感受呢?現在,我們換個角色,我來演小鳥,你們是作者。(師用右手做出鳥喙的樣子,去啄學生的手指、筆尖)

    生:我很高興,小珍珠鳥用這種特別的方式來表達它對我的喜愛。

    生:它離我那么近,卻不擔心我傷害它,它是多么信任我,使我很感動。

    生:我感覺很舒服,它輕輕地啄我的手指,把我當作了朋友。

    師:此時,作者充滿了驚喜,因為小珍珠鳥再也不提防作者了,而且對作者越來越信任。

    【評析】課文第4自然段是教學重點段,通過師生扮演珍珠鳥,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走進小鳥的內心,體會小鳥逐步信任作者的過程。先讓學生扮演小珍珠鳥,感悟“偏”字用詞精妙,感受小鳥的淘氣可愛及試探作者的微妙心理。再由教師表演小鳥“啄”筆尖、手指的情景,讓學生換位體驗“啄”這一動作背后所包含的信任。就這樣,學生在情趣盎然的表演中,在與小鳥、作者的對話中,激情被點燃,思維被激活。

    【片段三】寫鳥,以情啟智

    師:小珍珠鳥在這個溫暖的家里快樂地生活著,我們的信任在一天天加深。終于有一天,奇跡發生了。你能展開想象,描繪小珍珠鳥趴在作者肩上入睡的情景嗎?

    生:小珍珠鳥依偎在作者肩頭,小嘴不停地咂著,好像在說:“這兒真舒服。”

    生:小珍珠鳥緊閉雙眼,睡得好香,小臉上寫滿了幸福。

    生:小珍珠鳥把作者的肩膀當作搖籃,進入了甜甜的夢鄉,仿佛夢見自己和作者在樹林里歡快地嬉戲。

    師:作者也在靜靜地享受著這份幸福。這溫馨的畫面你看到了嗎?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第6自然段。(生讀)

    師:看著這可愛的小家伙,作者不由自主地發出了一聲呼喚(出示: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生齊讀)

    師:這呼喚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話,可飽含著作者對小鳥深深的喜愛之情,對“人鳥相依”和諧畫面的眷戀,對“彼此信賴”美好境界的向往。同學們,此時,你想對小鳥說些什么呢?你對“信賴”又有怎樣的理解呢?請把感受寫在書上插圖邊。(生寫后交流)

    生:小珍珠鳥,你淘氣可愛,給我帶來了歡樂,還讓我明白了:信賴,可以讓人和動物和諧相處。

    生:小珍珠鳥,你是只可愛又聰明的小鳥,你與作者彼此信任,竟成了好朋友,其實,人與人之間有了信賴,也會多一份寬容與理解。

篇2

用心傾聽,更多的是心靈的敞開與吸納,靜心聆聽對方心中的聲音,豎起心靈的耳朵才能抵達言辭不斷延伸的世界。然而,曾幾何時,這樣的理想境界被慷慨激昂的陳詞、滔滔不絕的交流、激情四射的表演所替代。于是,靜悄悄的思考沒有了,溫文爾雅的討論沒有了,認真聆聽的姿態消失了。如此課堂,缺少的是那份彼此傾聽的安靜,充斥的是壹不鮮的“偽傾聽”現象。

(一)拒絕傾聽,漠視生命

課堂上,為了“節約時間”完成預定任務,教師總在潛意識中希望課堂一馬平川。因此,常常有意無意地拒絕傾聽學生的言說,或對其置之不理,或對其粗暴打斷。

毋庸置疑,在老師一次次的“拒聽”中,學生的求知欲被抑制了,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泯滅了,教學也離學生的內心世界愈來愈遠了。

(二)虛假傾聽,形同擺設

課堂上,面對學生的發言,有的教師雖擺出了傾聽的姿態,實則心不在焉,沒有真正傾聽。一會兒目光游移,一會兒若有所思,抑或干脆在學生言說時干起自己的“私活”,或補寫板書,或翻看教案……更有甚者,強勢用自己的觀點來考慮學生的言辭,片面傾聽自己“需要”的聲音,對其他聲音充耳不聞。

這樣的傾聽,教師看似打開了一只耳朵,用來接納學生的聲音,但這些聲音又從他另一只耳朵悄然流出,并未在其內心激起漣漪,也沒使其態度和言行發生改變。

(三)錯誤傾聽,綁架課堂

常看到當學生的回答與教師的預設背道而馳時,立刻招來一番數落。如此傾聽,老師連一只耳朵也未向學生打開,其傾聽學生是假,傾聽自我是真,他顧及的是自己下一步的預設如何演繹完美。這些教師內心認為自己在課堂上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將課堂束縛成了一個容器,學生的言說只是陪襯與裝飾。試問,如此錯誤傾聽,會帶給學生多大的心靈傷害?

探尋:于心靈傾聽中造就潤澤的課堂

傾聽,不僅是一種教學技巧,更是一種教學藝術。傾聽里凝聚著無限的教育智慧,傾聽里有開放的理念、民主的態度、尊重的姿態……學會傾聽,造就潤澤的課堂,是每位教師的追求。

(一)欣賞,讓每個想法都獲得傾吐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第斯多惠)教學中,教師若能真正尊重學生,以“平等者中的首席”走近學生,蹲下身來,真正在內心深處把其當作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引導者”的組織和引領作用,就能真正傾聽到每個孩子的心聲。

這是教學《灰椋鳥》(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自然段時出現的情景。

師:讀完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

(當學生談到環境的幽靜、作者盼鳥歸林的驚喜后,我正準備進入預設的下一個環節時,突然,一只小手舉得特高……)

生:課文寫灰椋鳥歸來時用了一個“移”字,我覺得用得不好。難道灰椋鳥歸林的速度慢得像螞蟻一樣“移動”嗎?

師:哦?有道理,你覺得應該把“移”換成什么詞語?

生:可以用“飛”……哦,用“趕”更好!

師:了不起!

(很多學生也微笑著表示贊同)

師:大家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我覺得“移”字用得特好,不該改!

師:哦?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生:因為這時的灰椋鳥離作者還很遠,我從“翹首遙望”“黑點”這幾個詞語體會到。既然很遠,灰椋鳥哪怕飛得很快,我們也感覺像在“移動”。就像我們平時看天上的飛機,感覺它飛得很慢,像在頭頂移動,其實它的速度比火車還要快好多倍呢!

師:太精彩了!你不光表達流暢,還能聯系生活闡述,了不起!

生:我也同意。課文中這個“移”字用得真是絕!從這里我還體會到了作者想馬上看到灰椋鳥的急切心情!灰椋鳥歸林,速度一定很快。而作者還覺得它們飛得太慢了,可見當時他多么迫切地想馬上看到這小精靈!

師:太棒了!我們感謝甲同學給大家帶來的快樂和精彩!甲同學,你覺得大家的意見合理嗎?(該生一個勁兒點頭)

“傾聽代表了對對方觀點的關注、同情、同感與共鳴。”(佐藤學)面對這個看似普通的“移”字,也許作者、編者乃至教者都沒注意到它的精妙之處,可因為一次真誠又帶有欣賞的傾聽,竟被學生演繹得如此精彩!

(二)接納,讓每種心聲都獲得應和

學生在課堂上參與的熱情、言說的需求、學習的欲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傾聽的姿態。教師傾聽學生的發言,要用兒童的眼睛看世界,要把他們當成一個鮮活的生命,敞開心懷來接納,與他們產生共鳴,學生才會在課堂上舒展生命的活力。

這是我教學古詩《絕句》(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時的情景。

當學生讀完“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句詩時,忽有一個男生吹了聲口哨。此時,全班嘩然。我微笑著請他來談自己的看法。

他告訴大家:“當時杜甫在草堂看書,忽然聽到一聲清脆的鳴叫,情不自禁地望著窗外,只見兩只黃鸝正停在柳樹枝頭歡快地歌唱……見此情景,詩人邊學著叫了幾聲,邊寫下了這首詩。我學黃鸝吹口哨,是情不自禁的。”

說得多好,學得多投入!他的解讀,不僅幫助大家理解了杜甫寫詩的情景,更為理解這首詩奠定了基礎。全班學生向他投去了贊賞的目光。而此時,他明亮的眼睛正盯著我笑呢!

(三)融合,讓每種言說都獲得理解

傾聽,需要思維與情感的雙重投入。教師在傾聽的過程中,要努力進入學生心靈深處,去捕捉他們情感體驗的細微變化,去判斷他們知識能力的建構軌跡,并與學生的心弦產生共鳴,讓學生感受到被認可的愉悅。

曾聽一位老師執教《題西林壁》(人教版四年級上冊)。

師:“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學們是如何理解這兩句詩的?

生:這兩句詩就是說……就是那個……

(部分學生竊笑)

師:這名同學一定急于想表達自己的見解,一時激動又不知如何表達。讓我們給他一點兒鼓畎桑

(學生心領神會地鼓起了掌)

生:老師,我能請幾個同學來配合我演示一下嗎?

師:演示?好啊,誰愿意來配合這名同學演示?

(幾名學生一起走上講臺)

生:“橫看成嶺”就是說這樣――(幾名同學在該生的指揮下排成一橫排)

“側成峰”就是這樣――(幾名同學又被要求排成一列縱隊)

師:多有創意啊,你的演示真是太形象了。如果能聯系表演談談詩句的意思就更棒了,能試試嗎?

(在教師的點撥下,這名學生終于講明了詩句的意思)

(四)互長,讓每種認識都獲得提升

佐藤學把傾聽學生的發言比喻為“和學生玩棒球投球練習”。“把學生投過來的球準確地接住,投球的學生即便不對你說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教師如果能把學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準確地接住的話,學生后來就會奮起投出更好的球來。這樣的投球,我認為應當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基本。”

教學《珍珠鳥》(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時,課堂出現了這樣的情景。

師:受到了主人的精心照料,小珍珠鳥對主人很信任,很親近了。如果你是那只小珍珠鳥,想對主人說些什么呢?

生:“感謝主人”“想邀請朋友一起住這里”……

(此時課堂出現了不和諧之“音”)

一個男生說:“你可以放了我嗎?我想回樹林去,那兒才是我的家。”

(教室里一下子安靜了。很多孩子瞬間向他投去不屑、鄙夷的目光,而他已深深地埋下了頭)

(傾聽著他“出其不意”的聲音,我意識到“每個學生的理解和心得都是無可替代的”。于是,我微笑著說:“同學們不要小看XX的發言,這里面可有著學問呢。那你覺得小珍珠鳥是喜歡回到樹林,還是希望待在‘我’的身邊呢?”)

生:如果我是小珍珠鳥,我喜歡待在你身邊,因為你對我是那樣好,有溫暖的巢,有綠蔓。

篇3

良好的方法是正確解決問題的保證,是確保少走彎路的捷徑。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唯有特別注重方法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讀多做固然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樣去讀、怎樣去寫。對于這個‘怎樣’,如果沒能切實地去解答,就不能很好地算注重了方式方法。”在給學生日常授課和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明白他們要去讀的是什么,要有明確的方向感和指向性,目標要明確,還要明白怎么去讀,怎么去理解。對于不同題材的文章,它們有不同的體裁,有不同的語言風格,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有不同的行文脈絡。不同的作者在寫相同體裁的文章時也會因為個人文學修養、意趣愛好、側重習慣等的不一樣從而表現出不同的寫作習慣和突出的語言文字風格等。

在給學生授課和指導時,要引導學生精細閱讀,逐漸去發現這些差異和不同,以有針對性的進行不同分類,以提高其學習能力。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記敘文時,首先要引領學生整體把握文章主旨,重點去品味敘述部分和議論抒情敘述部分。一般來說,初中學段學生所接觸到的議論文,其論點往往出現在句首或句尾。但偶爾也有出現在句中的,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對待,不能因為一般性特征而湮沒了特殊性存在,亦不能一概而論。學習說明文時要仔細分析其課文內容,明確課文的說明對象,找出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并根據關鍵字詞句分析文章的語言特點。要引導學生根據不同體裁文章不同的知識點去進行有針對性的歸納練習,在練習過程中不斷總結新的知識點,以循序漸進式地提高現代文學習和閱讀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獨立分析能力是關鍵。

二、鼓勵學生適度擴大閱讀視野,涉獵課外美文,加大閱讀量,進行閱讀量的積累和閱讀分析

能力的有效訓練語文課程標準規定:“應鼓勵學生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課外讀物,課外閱讀總量應不少于260萬字”。語文這一門課程的特點是其閱讀量積累量是沒有限度的,是沒有上限的。從古自今,沒有哪一個大文學家敢說自己讀盡了天下書,識盡了天下字。閱讀是培養學生語感的關鍵,也是積淀學生文學素養的關鍵。閱讀是積累,是吸收,是消化,是把閱讀材料內化為自己閱讀能力的關鍵步驟和必須方法。我們應該鼓勵新生代學生放寬視野,不要做井底蛙、蜀地犬,在學好教材里面的課文之外,還要廣泛涉獵那些內容健康、思想性強、積極健康、陽光向上的讀物和文章。在選取閱讀材料時,要注意選擇那些符合初中學生年齡階段、心理特點和認知能力的讀物,尤其要注意思想情趣方面的精細選擇,要挑選出那些能激發學生正義感和有助于培養學生真善美特性的文章。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需要長期的積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

老子在《道德經》里面也說:“九層高臺,起于壘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量的長期積累才會有質的飛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課外閱讀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也起了強化和促進作用。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符合法度,顯然跟吸收密切相關。”無論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還是針對語文考試,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當今時代賦予當今語文教師語文教學工作的重任。

三、問題式教學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1.具體措施實施問題式教學法的首要任務是精心設疑,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只有發現問題,才能著手去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初中課本所選篇目都是著名作家作者的優秀作品,在詞語的使用、句子的把握上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此為學習的典范,帶著問題學習課文,在知識積累之余深化文意認知。比如,朱自清的《春》《背影》、老舍的《濟南的冬天》、馮驥才的《珍珠鳥》、汪曾祺的《端午的鴨蛋》等佳文中,詞句運用寫作技巧無一不蘊藏著作者無限寓意、深情,教師可在學生掌握字詞、句子的基礎上,設置與課文寫作背景、引申含義、留白手法等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逐一思考、解答,進行知識的拓展訓練。其次是逐步引導,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分析是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即教師在幫助學生分析問題時應作出具體的思路解析,對學生的優缺點要有所掌握,要結合學生自身特點加以引導,詳細說明該從哪些方面、哪些角度考慮,如何考慮以及注意事項等。再者是增進交流,指導學生解決問題。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分析,確定教學中應著力解決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去分析、探究,進而自己去解決問題。也就是說,學生在學習中,不僅要通過自主閱讀、合作探究等方法使自己發現的問題得到解決,還要對老師、同學提出的問題展開合作探究、共同解決。

2.注意事項據筆者教學經驗,建議采用上述以問題為基礎的互動式教學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提前計劃,即在計劃實施問題式教學法的基礎上,先行制定本季度或年度的工作規劃,并將該教學方法融入到整體教學計劃之中,從而妥善分配課時。二是設計新教案,即教師先要全面加強對此教學方法的學習,積極借鑒以往教學案例,并對此展開縱深層的研究、分析,學習相關教學技巧與經驗,在已有的教案基礎上創新。三是充分教課準備,即在課堂開始前,教師應大致介紹本堂課采用的教學法的概念、作用和意義,使學生能夠對問題式教學法有所了解。四是充分備課,即根據課標要求選擇應實施互動教學的章節,結合知識內容設計相應的問題,并于課后調查此種教學方法的實施效果。五是將課堂提問設置為開放性。語文學科并不像數學、物理,有固定的解題思路和既定的答案,所以,將語文問答設作開放性的答題方式,能讓學生自由發揮,使想象力和聯想力得以充分鍛煉。以筆者教學經驗總結,在解答開放性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通常會有更多嘗試性的思考,能緊扣文章主旨,進一步深化對文本內涵的認知。

3.效果分析采取問題式教學法,結果顯示,學生“睡覺不聽課、聽講但不互動、聽講且參與互動、積極提問與考試成績”等課堂指標調查結果均優于傳統教學法授課的學生,同時,對于語文能力的培養與學習興趣的調動有一定程度的積極作用,由此,說明了問題式教學法對學生課堂表現、提升學習成績等改善作用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