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們失去的青春范文
時間:2023-04-11 05:14: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致我們失去的青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那時有多少天真,有多少爛漫;那時有多少歡樂,有多少感嘆!欣喜地夙夜的無眠的感覺,仿佛就在昨天。明明就是孩童的時間,明明就是無顧忌的語言,卻為何再也看不見。
哭了,是懷念;累了,是無眠;笑了,是心愿,流淚的是誰的眼,苦痛充斥了誰的心田,無語相逢阻塞了誰的從前,看著漸行漸遠,模糊的是誰的視線。
懷念無忌的愛戀,只是多少會堅持到底的。青春無所謂的永恒,所謂的誓言只是一句宣言,口號不會不變,更何況掛在嘴邊徘徊到永遠。青春的感情沒有黑白,不在誰的對與錯,匆忙間仿若過客,有多少“無情”的人玩得過火。留下的是你我,只是面目全非的帶過……
苦恨短,亦思難,抓不住的有誰看。若問那時何須嘆,又會有誰無忌童言與共歡。對錯各一半,致命的依舊是糾纏,凄涼間,海水卻是比天藍。霧茫茫,路漫漫,一路走來所謂羈絆,不精多了幾分“璀璨”,是無言,落幕瀟瀟散……
孤獨不是終老,蒼天向我微笑。若不伸出手掌,誰會帶我奔跑。
你說老是無力的蒼白,會有誰記得曾經的可愛。兒時是記不住的空白,回憶是否感到悲哀。我說沿途一路數不清的花開,又會有誰駐足賞賚。攀折的是“笑的最開懷”,再閃耀的花朵也是會腐壞。
篇2
那些年,我們瘋狂的追逐四大天王,我們迷戀幾米、喜歡張小嫻,我們故作深沉而憂郁的整天發呆,偷偷喜歡著自己心里的那個他(她),深夜里寫著自己的青澀……
那個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已經懂得了人生,看透了世事。
曾幾何時,我們也學會了妥協,學會了圓滑,學會了奉承,學會了偽裝,我們不再真正的快樂,卻為了真正的生活而打拼著,堅持著……
這就是生活,這就是人生。
篇3
六月,初夏。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落一地的回憶。又是一年畢業季,又有一群青年,在這個時節準備離開校園、告別同窗與師長。
美劇《絕望主婦》終于在第八季完結了,大云的QQ簽名更新為:Goodbye美景鎮的主婦們。當這些可愛的人陪伴我們從大一新生也變身成為主婦才恍然意識到,我們已經畢業4年了。好懷念大學時姐兒幾個群居在一起每天吐嚕每天看主婦的時光,一切仿佛昨天,一切近在眼前。仿佛阿光那句“以后一定要像Lynette Scavo一樣多生娃,至少仨”的豪言壯語剛剛在耳邊飄過,而時光卻迅速把我們從女孩變成了女人,一幕幕的場景就像一張張絢爛的剪貼畫,串連成一部即將謝幕的電影,播放著曾經的快樂和憂傷,記錄著曾經的青春和過往,gaby說,我會非常非常想念這一切,非常非常想念你們。我們又何嘗不是呢?阿光說她前不久回學校了,輔導員蔣老師已經不在文傳系了,四食堂的雞肉塊依然就給那么幾塊,北門的米線店停業了,榮鵬糊餅依然爆滿排隊……還清晰的記得大學開學的那天滿懷期待的心情,可惜的是,那段時光再也回不去了,只能在記憶中追尋。
大學,在攫取知識的同時,也讓我們收獲頗多,比如友誼,比如愛情。畢業季,校園里,總是彌漫著溫馨而傷感的離別氣息。在你焦頭爛額地發簡歷,惴惴不安地等待用人單位的回應,在烈日下奔命尋求一個飯碗的時候,你是否也同樣得面對這樣一個難題:“畢業了,我們的愛情怎么辦?”
永遠都忘不了為了閨蜜NaNa在深夜的籃球場嚎啕大哭的畫面,當時的男友一直暴躁不厭其煩地追問我是為了什么?他那些所謂“不值得為了朋友怎樣”的安慰對我一點效果都沒有,他永遠都不懂女人之間的友誼也可以如烈酒般爽烈,他永遠都不知道我是多么恨透了那個深深傷害了閨蜜而我卻毫無辦法的苦悶與委屈。也是那一次,證明了我和他是多么的不合適。青春年少時,你或許一見楊過而誤終身?又或許你尋尋覓覓的良人還不曾出現。很多東西,例如青春,似乎本來就是會失去的,失去了便不是災難。
也許你曾經把最好的青春都灌溉在某個男孩身上,用盡了笑和淚,讓愛萌芽,雖然最終也沒開出一朵花,可是這又有什么關系,即使沒有他們,我們的青春也不會永垂不朽。正如故鄉是用來懷念的,青春就是用來追憶的,當你懷揣著它時,它一文不值,只有在將它耗盡后,再回過頭看,一切才有了意義——愛過我們的人和傷害過我們的人,都是我們青春存在的意義。
篇4
一段光陰就此沉淀
昨日,不知道為什么?突然打開那塵封已久的木箱。翻開!恍然大悟。幾張泛黃的照片安靜地躺在那里
照片的情景至今還記憶猶新!拿起一張,感傷地回憶了一下,才發現這里包含太多的情感,有苦澀,有快
樂,有憂愁。還有很多很多。我急切地坐下,吹吹灰塵。望著照片,眸子里不禁充滿琉璃星光。凝眸在了
篇5
——觀《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有感
撥開一層又一層的水汽,我所找到的唯有年華來過與走后的足跡。于是我急了,隔著水汽向未知的前方呼喊:青春,你要去向何方?
當趙薇的處女作《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在全國熱映時,我也緊跟大部分人的步伐前去“捧場”。開始,我只是單純地為了消遣時光而看,但隨著表盤上的分針和著清越的滴答聲而轉動時,我逐漸與這部影片所彰顯的主旨產生共鳴,與此同時,我也想起了許多……
時光荏苒,無形之中我已跨越9年,由一個懵懂無知的小學生成長為年少輕狂的初中生,今年八月份,我邁進高中的校門,成為萬千高中學子中的一個。如今的我,感覺自己用教科書造了一座監獄,把自己囚禁于其中,囚禁在無邊無際的題海之中,如今的我,僅僅眷戀于原始的、童話般的寧靜,而不似從前那樣朝氣蓬勃了;如今的我,不再執著于三毛的散文,也不再為戴望舒和顧城的詩所傾倒所感傷了。我的心靈自留地上的“植物”品類明顯減少,這并非我“見異思遷”,因為我并不是不喜歡“三毛們”“戴望舒們”和“顧城們”了,而是無暇去顧及,因為高中課程的繁重讓我不可能品嘗“零食”——去顧及那些教科書中未要求的范圍。就這樣,這些曾經的喜好如流星一般從我心中劃過,僅留下淡淡的痕跡,除此之外,再無其它!
回過頭來再想想趙薇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那些大學生們雖然在大學時代享受著青春,但這只是青春在離別時的前奏,就像古人所說的“青春難永駐”一樣,它們都是同一個道理,而且,青春也有點像聽小曲,當小曲末了的時候,誰還會因為無聲的死一般的寂靜而停駐在那兒呢?其實,曲終人散早已是注定的事。
雖然現實是如此的不盡人意,但尼采說過,“你望向深淵,深淵也在望向你。”所以,我告誡自己:不能因為頹廢而跌入深淵,不能用呆滯浮夸流年,也不能待夢醒花凋才覺前塵過往。
青澀的年華,應有不悔的追求,似箭的光陰,絕不能揮霍虛擲,因為《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我開始看懂生活:其實,當課業繁重時,我們依然可以忙中偷閑與三毛對語與戴望舒懇談與顧城交流,讓自己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心靈自留地;當挫折襲來時,我們能做的,不僅僅是去抵擋,更重要的是要讓自己心靈自留地蔥郁不荒蕪。
大家都知道韶光易逝,青春難駐,如此想來,我也就大可不必為青春消逝而感傷了吧!致我終將逝去的青春,盡管青春終會湮滅于輪回之中,但我仍會有一塊屬于自己的蒼郁茂盛的心靈自留地。
篇6
“青春”是最近大熱的流行詞語。從《致青春》到《中國合伙人》再到《小時代》,從沒有哪一年的夏天像今年這樣青春逼人,這樣熱血澎湃,全民都浸透在青春的鮮氣兒里不能自拔,仿佛一夜間,大家都感動、勵志、回顧往昔、心潮起伏,女生的小情緒,男生的大情懷,滿屏都是雞血打過量后難以自持的興奮或者逆流成河的悲傷。
“青春”是一個如此華麗又如此憂傷的詞語。作為成長必經的一段最美好的年華,從起航到怒放到散場,我們都曾經或者正在青春歲月里一步一步跋涉,一步步走向青春的終點。那么,對于所有處于青春的過去時、現在時、將來時的人們來說,青春究竟是什么?
“神回復”戳中許多年輕人痛處
因為一系列與青春有關的電影,讓大家都在回憶青春時代,“青春”成為一個大熱的話題。
不久前,某節目以 “什么是青春”為主題進行街頭采訪的視頻在微博上走紅,面對記者拋來“你認為什么是青春”的問題,一位男生“長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像我們這種人就只有大學了”的一番言論,被眾網友稱為“神回復”。網友們紛紛感嘆“多么痛的領悟”。
因為電影中的大部分都在講述年輕人的愛情故事,恐怕很多人就把糾結分合聚散的感情與青春劃了等號。的確,相貌漂亮的人不管走到哪都會很顯眼很招人,所以相對于普通人來說會有更大的幾率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情,而這個“各種各樣的事情”就組成了青春。至于平平常常的人,大都會默默無聞淹沒在人海之中,身邊沒有那么多蜂蝶自然不會有那么多事情發生,所以青春也就這樣默默無聞的流逝了。現實的確就是這樣,大部分人也許沒有遇到過一個能督促自己學數學的沈佳宜,沒遇到過一個漂亮又死心塌地的阮莞,也沒遇到過一個能窮追猛打的鄭薇,更沒遇到過一個能白送來一次出國機會的曾毓。如果沒遇到這些的原因是因為長得不夠好看的話,那么長得不好看是不是就沒有青春?
所以,這個男生說的也不無道理,就像網友“害怕不孤單”所說:“他這話表現出了對‘好看’的重視,這和我們的一些實情契合。雖然很多人都說‘更重要的是內在美’,可‘好看’這一點確實有優勢。”而網友芷睿則坦言:“看到這個評論我豁然開朗了,我說我對大學生活怎么一點都不懷念呢,因為沒有戀愛、沒有失戀,一切都平淡無奇,一切都緣于貌不驚人呀?!边€有同學更是發出這樣的疑惑:“不知道別人的青春是什么樣子,但我的青春一定不是這個樣子,我不知道我是代表了普通大眾中的一員,還是茫茫人海中鳳毛麟角千年難遇的一棵廢柴?”
愛來愛去的,加幾句小資的對白,這就是青春的全部了嗎?《致青春》中阮莞最后奔去看演唱會,不幸出事。事發后,鄭薇說:“你就這點為愛情犧牲的出息?!边@個批評很到位。我們的同窗里,沒有霸氣的豪門二代,沒有孤傲自信有潔癖的高材生,沒有敢愛敢恨當眾表白的御姐,更沒有忠貞不朽的女神,有的只是一些平淡精致的面孔,但大家都努力和上進,單憑這一點,無論結果如何,在我們彼此看來,我們都已足夠優秀。而這些又何嘗不能成為青春里最珍貴的記憶呢?
青春是時光平等的恩賜
電影《致青春》中,除去“長得好看”的主角們, 鄭愷飾演的富二代許開陽, 包貝爾飾演的張開和劉雅瑟飾演的朱小北,他們也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青春。張開空有文采卻始終不得志,朱小北背負著信仰卻總被人欺負。導演趙薇在接受采訪時就曾表示:“所謂致青春,就是形形不同人的青春,青春不屬于某一種人,而屬于所有人?!?/p>
再好比《小時代》里被調侃為配得上有青春的四位女主角,觀眾透過她們各自不同的青春,看見的是所有人的世界。
林蕭是最接近現實平凡的角色,擁有尋常女生的經歷和悲喜,不管是男友的背叛還是在《M.E》雜志社受委屈,她永遠都以善良而干凈的姿勢立在那里,經歷著不斷學習、長大的青春。理智冷靜的顧里,不光貌美,還是個如假包換的富二代,她始終以一種一貫不近人情的冷漠和高貴出現在觀眾的視野里,在無數次難以忍受的悲傷里,始終對一切拿捏得那么好。南湘,在這個現實的電影里成為了一個異類。為了愛而不斷受傷又不斷隱忍,這種對愛的堅持是南湘的青春。神經大條的唐宛如,在電影里既不屬于長得好看的,也沒有什么家世背景,卻讓人看到了一個單純天真的勇敢追求愛情的小女生形象,她也一樣擁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青春。
電影可以將青春具象化,但青春卻沒有單一的定義。如果所有人的青春都一樣,就沒有必要拿出來回憶了。所以,無所謂把青春定義成什么樣,只要你認為你應該記住或是懷念的一切,都應該算在這個范疇內。狹義一點的青春就是年輕時的那幾年,廣義一點的青春就是年輕那幾年發生的事,而青春就泛指那時候的記憶。青春是時光平等的恩賜,無關于長得好不好看,有沒有錢,我們都一樣沐浴著青春的陽光雨露,同樣要接受“刀刀催人老”的歲月剝蝕。只要有過經歷,就有了青春。
好的青春讓我們變得更好
青春之于生活的關系究竟應該怎樣?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段青春,所以各自都有各自的看法。有人認為,好的青春應該是擁有健康的體魄,美麗的容顏,充沛的精力,這一切都成為享受青春的資本。要趁年輕好好玩,把青春裹進花前月下的柔情里,揮灑在旋轉的舞步里;也有人認為為理想奮斗是人生永遠的主旋律,讓青春選擇為夢想奮斗,去經歷伴隨著奮斗的孤單、汗水、吶喊、激情以及狂喜的青春。但無論如何,與瘋狂、叛逆、迷茫、愛情、奮斗緊密相關的還是成長。
“我們最終都要成為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边@是《致青春》里觸動許多人神經的一句臺詞。原話是這么說的:“長大成人這件事最恐怖的地方之一在于你或許會變成自己曾經最看不起的那種人?!笔堑模欠N不求上進的生活,渾渾噩噩的人生是所有在年輕歲月的人們最瞧不起的,但是大部分人卻不經意地一步步成了過去自己最討厭的人。時間能夠給你足夠的自由,也給你與之對等的冷漠與殘酷。無論你選擇《致青春》里為了愛情奮不顧身的勇氣,還是《中國合伙人》里為了事業而百折不撓的堅持。當青春逝去時,回望過去,你可以選擇擁有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的快意人生,也可以只是默默地為自己的青春唱一曲愛的哀歌。
篇7
【關鍵詞】《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青春;陣痛
引 言
自2012年《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開拍以來,影片好評如潮,受到了觀眾廣泛的關注與喜愛。而在2013年,該影片在日本上映后,也是好評不斷。影片受到如此多的關注與喜愛,除了商業宣傳之外這個原因之外,主要是因為緊湊的故事情節以及時代脈絡。隨著《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在國內外的的走紅,這部小說也被推上了閱讀的榜首。本文從主要圍繞青春與陣痛出發,解讀《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故事情節、以及受到好評的原因。
一、青春的激情
在影片的開頭,映入觀眾視角的就是典型的青春畫面。女主人公鄭微只身一人來到南方的這一所大學,只是為了追逐年少時期她向往嫁給的那個少年,雖然這位少年僅僅是把她看作小妹妹一樣保護。故事發生在夏天,因為所有大學幾乎都是九月份開學,這是故事本身的情節需要,也是因為用夏天的炎熱來表達大學生青春的張揚與激情。這一段開端,不僅介紹了故事的女主人公以及她的個性特點,也引出了影片的其他角色,將大學生內心的欲望和真實想法都表現出來。
通過對女主人公鄭微的情感歷程分析得出,在當代大學生的內心中,有不怕困難、敢于重新開始的激情。鄭微在大學中尋林靜無果后,心情極度低沉的她與她的三個室友:朱小北、阮莞、黎維娟以及老張之間的深厚友誼。在這種友誼的支撐和自身的性格特征驅動下,女主人公鄭微開始重新生活,并在開始新生活之后,遭到了富家公子許開陽的猛烈追求。然而處于青春中的鄭微面對喜歡自己的人視而不見,卻對表面冷淡、內心善良的陳孝正慢慢產生好感。在偶然的機會中,鄭微認識了老張的室友陳孝正,并結為死對頭,在一次次的沖突中,鄭微發覺到了自己對他的愛意,并開始對他展開死纏爛打的追求。女主人公鄭微的這段感情經歷,正是處于青春中的年少者具有的輕狂、執著和激情,這段百折不饒以及刻骨銘心的的情感經歷正照應了女主人公鄭微的性格特征。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影片中描繪主人公之間的愛情經歷時,用極其細膩的手法描繪了主人公的內心獨白以展示他們的情感世界和心理斗爭,也將青春時期的大學生對愛情的向往、生活的激情充分的展現出來,跟觀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進而產生一種青春無悔的激情。
二、青春的成長
青春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具有豐富的成長經歷以及夢想、愛情,這一段階段也具有一個人最敏感和柔軟的回憶。在《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影片采用了類似敘述的方式描述人物的性格,對青春時期的無助、歡喜、躁動、不安進行了深刻的描述。影片通過這種描述的方式,反映出男女主人公以及其他角色在經歷青春期的成長之后,每個人都將走向成熟。
透過《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這部影片的片名來看,“致青春”是獻給觀眾的一種主觀感受,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回憶了自己的那些青春歲月,進而引發觀眾的共鳴。但是“終將逝去的青春”又將觀眾拉回了青春已經逝去的殘酷現實,在那些充滿激情的歲月中,夢想、愛情與成長都已經逝去了,曾經鮮活平淡的日子和存在于我們記憶中的人再一次通過影片觸動著觀眾的內心。
通過《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我們可以感受到男女主人公那些苦澀甜蜜的愛情,正是這些苦澀和甜蜜給青春留下了最敏感的回憶與印記。影片中,有對愛情執著追求的鄭微,也有表面冷淡內心豐富的陳孝正,有冷靜面對男友出軌的女神,也有將愛深埋心底的執著者……不管是哪一種人,其實他們的心中都有對愛情的渴望,在青春期的這些人都有對擁有浪漫、唯美愛情的渴求,但是現實又一次次將這些幻想長相廝守愛情的年輕人以沉重打擊。當青春逝去,再回首卻發現,一切都是原來的模樣,青春即使實實在在的來過,在無意間觸碰到那個敏感的地方,又會引發無限的遐想。
三、青春的陣痛
影片中,因槌灤⒄選擇了出國而放棄了鄭微,或許這就是青春中我們必須要經歷的一場疼痛,年少的鄭微因為無法相信這個現實而恨著他,這就是青春的現實。但是當青梅竹馬的那個少年林靜和昔日愛人陳孝正雙雙出現在眼前的時候,鄭微在正視自己青春與回憶的過程中,經歷的又是一場怎樣的疼痛。
在經歷過青春的一場場陣痛之后,才會褪去青春的稚嫩與幻想,將自己一步一步的逼入到現實中。觀眾透過鄭微這一條主線,將自己的整個青春加以回憶,能夠再次體會到曾經的那場親切感和疼痛感。觀眾透過故事情節的發展領會影片角色的內心世界,從而對影片的后續發展進行深刻的思考,在這一段過程中,每個人回憶的都是年少時刻的愛與痛。
在影片即將結束的時候,鄭微對于愛情的理解不再那么單純美好,也不在完全根據自己的內心去做選擇。放棄了當初拋棄自己選擇出國的陳孝正,而抓住了一直守護自己的林靜,這種改變就是在經歷青春的陣痛之后做出的選擇。當青春從自己身邊經過,當歲月從自己臉上爬過,感受得除了難以忍受的煎熬之外,還有成熟與成長。若干年之后,再回憶青春的這段過往,現實再一次沖擊你的內心,你又會被逼著成熟,而青春確實也該成熟了。
結論
青春是一段跌跌撞撞的旅程,每個人都將走向成熟,但是青春又是一個極其敏感的字眼,是人的一生中具有強勁生命力的一段時光。青春能讓人體會到成長過程中的種種激情、痛苦、煎熬、美好,在感受成長最本質的特質之后,成就一番一去不復返的時光。《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透露著青春是一個充滿激情與夢想的階段,也是經歷陣痛的時期。這部影片不僅告訴我們青春的成長是以夢想實現為代價,青春是整個夢想的主題,也教會了我們青春是陣痛的,這份陣痛撥動著每一個走過青春的人的心弦。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青春、現實、辛夷塢、人物形象、刻畫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4)01-0000-01
伴隨著趙薇導演的處女作《致青春》票房的成功,青春校園類題材電影再一次引發收視狂潮。而該電影改編于辛夷塢的同名小說《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作者對于人物形象刻畫的深刻飽滿,使讀者能夠對號入座,引起共鳴。整部小說用鄭薇的愛情線索闡述了青春的含義,正如辛夷塢所說:“故鄉是用來懷念的,青春就是用來追憶的,當你懷揣它時,它一文不值,只有將它耗盡后,再回過頭來看,一切才有了意義?!毙≌f的社會篇寫的更加深刻有內涵,步入社會之后,不管是鄭微的成長,對陳孝正以及林靜的感情變化,都寫得循序漸進且不拖沓,此間穿插各種旁線詳略得當卻都富有深意,而且感悟與對話都很生活哲理。“這部電影中關于錢的焦慮就非常真切。電影是在今天市場化完成時,主流白領緬懷失落的單純?!北本┐髮W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頤武贊賞道。
鄭微的經歷就是一部女性的成長史。兒時的她性格急躁喜歡耍小聰明,多虧了鄰居大哥哥林靜一家的悉心照料。大學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林靜出國后,鄭微用其窮追不舍、狂轟亂炸、苦情示愛手段終于追到陳孝正,兩人相伴度過整個大學時光。到了畢業季,學校到美國的公派名額也少不了品學兼優的陳孝正,他在前途和愛情之間猶豫不決,最后內心的自卑母親的鞭策迫使他選擇去美國拼一個將來,而和鄭薇的愛情也不得不走到了盡頭。鄭薇一人踽踽獨行進了面試的公司,時間的磨礪使她從剛畢業的小丫頭蛻變成辦事嚴謹的鄭秘書,而此時卻在阮莞的訂婚宴上遇到了檢察官林靜,陳孝正也從美國回來進了同一家公司。社會現狀的殘忍夾著青春和兒時美好的回憶,編織了新的故事。然而在鄭薇的人生中經歷過生離死別才真正的明白,原來愛情并沒有那么偉大,自己所需要的也不過是個歸宿。就像書里寫道“曾經我們都以為自己可以為愛情死,其實愛情死不了人,它只會在最疼的地方扎上一針,然后我們欲哭無淚,我們輾轉反側,我們久病成醫,我們百煉成鋼。你不是風兒,我也不是沙,再纏綿也到不了天涯,擦干了淚,明天早上,我們都要上班?!?/p>
(一)鄭薇,一個渾身都洋溢著青春的活力的都市女孩,自稱“玉面小飛龍”。作者對主人公行為刻畫的非常細致。比如得知林靜不辭而別的消息之后的她在公交車上大哭,不顧全車人訝異的眼光,也要把心里的難過、壓抑、失望和委屈通過這種方式歇斯底里地宣泄出來,一個在象牙塔里從未受到傷害的年輕女生的形象就這樣被勾勒了出來。作者用幽默的語言描寫來體現她充滿朝氣的自信,她也曾驕傲的斷言:“總有一天會在他的心中插上我的五星紅旗!”鄭薇對于愛情表現出了足夠的勇敢,有人會說鄭薇太過于張揚,女生的自尊在她身上蕩然無存,可我恰恰覺得這樣的率真女孩子是難得的品質。失戀后她對自己說:“如果挽不回我的愛,尊嚴能讓我不那么悲傷?”對于喜歡的就勇敢去爭取,那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是最彌足珍貴的,年輕的她相信只要努力爭取,這個世界就沒有她得不到的東西。愛一個人愛的坦坦蕩蕩,在追求陳孝正的路途中,面對一路的磕磕絆絆和陳孝正冷漠的態度,鄭薇的堅持和隱忍不可謂是一種難得。工作后的鄭薇不得不改掉了往日毛毛躁躁的脾氣,受傷后的她面對愛情一再的逃避,太多事情使她寒心,看著鏡子中的自己也只能欲哭無淚,曾經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飛龍”早已消失在身后。
(二)、陳孝正,出身貧寒清苦心懷理想,遺腹子的他從小生活在母親嚴厲的教育之下,被時刻提醒要出人頭地,同時也被他母親病態的偏執提醒著他從來就是個貧,貧無幸福。他只關心自己的學業是否有成,厭惡一切虛度關心的生活方式,對于“眾星捧月”的鄭薇更是毫無興趣。所以作者在塑造陳孝正寡言冷語的形象時采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面對鄭薇百折不撓的追求,他覺得自己是可悲的:“世界上任何一個智者在遇到勇者的時候都是可悲的,他更能接受的版本是,世界上任何一個正常人遇到一個不正常人通常都是可悲的?!泵鑼戧愋⒄疃嗟脑~語就是冷淡自持,直到他終于被鄭薇的快樂感染,所有的少年老成轉變成了無休止的抓狂,這種變化潛移默化的滲透到了他的生命中,多年以后驀然回首,自己不得不承認當年的鄭薇就是他最大的財富。陳孝正有一句經典名言概括了他大學時期的小心翼翼:“我的人生是一棟只能建造一次的樓房,我必須讓它精確無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所以,我太緊張,害怕行差步錯。”然而鄭薇卻回應道:“我不就是你那一厘米的差錯?任何一棟大樓都允許存在合理范圍內的誤差,我這一厘米不足以讓你的大樓坍塌?!弊髡咴谒茉於说某砷L背景用了大量的反差,導致二人在處理矛盾和問題時的方法也是相反的。這種文化背景的差異和自身性格的反差讓讀者好奇故事的結局。留學歸來的陳孝正阻止不了即將結婚的鄭薇,曾經那個孤傲的少年竟然會如此低聲下氣的懇求,猶如他的一顆心,終于學會了低到塵土里。對陳孝正內心的刻畫,原本的孤僻和涼薄在步入職場后更添加了幾分圓滑,這些描寫都成功的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內心世界。
(三)林靜的形象前半部分是通過側面描寫來展現的,作者主要是通過大學時期的鄭薇來描寫她記憶力的林靜,時隔七年后才迎來了林靜的正面出場。時間讓林靜從最親近的人變成了一個正氣凜然的檢察官,肩膀寬厚眼神銳利,盡管看上去那么氣宇非凡,風度翩然,可是她再也找不到昔日的貼心和依戀。林靜面對不了鄭薇的母親拆散了自己完美的家庭選擇出國:“誰是圣人,誰沒有面對不了想要逃避的時候。我曾以為我的父母是最幸福的一對,甚至為我的家庭能給你帶來溫暖而感到驕傲,原來都是假象。”一出場的林靜就有著勝券在握的自信,這與陳孝正在掙扎中放棄更是形成了對比。林靜最大的性格特點便是氣場強大,作者通過正面描寫陳孝正的嫉妒而側面體現這一點,他的自信而篤定,看著鄭薇的時候還有淡淡的溫情,這些都是陳孝正午夜夢回時嫉妒和失落的根源,是他渴望而不能擁有的一種本質,他的這些表現更突出了林靜自信的特質。那種舍我其誰的天經地義讓陳孝正無處遁形,面對敵人不留絲毫的顏面,他們在鄭薇家的樓梯里相遇出現了這樣的情景:“陳孝正不會忘記,當自己在某個午夜,看著這個男人懷抱著貓一步步走下她家的樓梯,然后笑著說:‘聽說陳助理地任命就要下來了,貴公司歐陽總經理對你厚望有加,你是聰明人,這個時候,為誰風露立中宵?’”林靜一語毀了陳孝正多年的努力的結果,這時的陳孝正已經知道自己的手中沒有了任何籌碼。正如辛夷塢所說:“每一個男人曾經都是陳孝正,當他終于成熟,就變成了林靜。”
小說中并沒有大是大非,唯一的錯就是那時太年輕,年輕到我們來不及體驗就失去。《致青春》并不是一出悲劇,按照尼采悲劇美的觀點,悲劇“用一種形而上的慰藉來解脫我們,不管現象如何變化,事物基礎中的生命仍是堅不可摧和充滿歡樂的?!边@樣的青春也終將逝去,看著書中的人映出自己年少的倒影,一并愛恨,一并幸福,一并悲傷。想起鄭薇她們402畢業時的散伙飯上,朱小北大聲念蘇軾的詞:“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不用訴離觴……”
青春就是這樣,抬頭挺胸無所畏懼,即使言不由衷也不低頭。每個人的青春都一樣,一半用來揮霍,一半用來回憶,但青春不為任何人停留,終將逝去。
參考文獻
[1] 辛夷塢.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M].北京:朝華出版社.
篇9
青春中的人都有過叛逆的心理,我們中學生也不例外。叛逆的我們應該都做過同樣的事:喝酒,抽煙,染紅發,早戀寫滿厚厚的情書,穿奇裝異服,上可愛接話茬讓老師難堪,以和老師作對為樂。
但是你不知道,其實這是在浪費青春。青春是終將逝去的。青春是終將失去的。那為什么不為我們的青春做點有用的事呢?等悼念老是再拿來細細品味定有另一番滋味。
我們的青春沒有誰不會犯錯。
其實犯錯也沒什么,最重要的是要及時改正才對,那些叛逆期的女孩其實說她壞,她也不壞。其實那些壞是那個女孩最本真的一面,當她走過青春叛逆期,她依舊可以變成溫順、乖巧、美好的樣子。因此,在我的眼里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哪怕是一個人人都不喜歡的壞孩子。
青春的選擇也是很重要的,就像在火車路上行駛。選擇的車票不同,就代表她的人生過得不同,選錯了車票,也沒什么,是可以改的。你可以轉車在到達目的地。就像要學會轉彎一樣。
所有不珍惜青春的人都會在年老時嘆氣。我想嘆氣又有什么用呢?都怪自己當初沒有做對的事。沒有后悔藥賣的。
我決定了,為了不讓自己有什么惡果,有什么后悔。我愿為我的青春闖一闖,為我的夢想拼一拼。因為追夢是每個年輕人應有的權利。
我們的青春盡管說出口那么的驕傲,那么的囂張??伤緫撌沁@樣的,因為我們瘋狂過、堅持過、也執著過。最后怎么過都看你有沒有夢想過。青春是終將逝去的、終將失去的。為自己做一切有用的事,為我生命中的青春做一份努力。還有一句話“做自己所喜歡的事,為自己而活的精彩。”
我為了我而珍惜青春。
致我生命中終將逝去的青春于珍惜,致我生命中終將失去的青春于努力。
篇10
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候。它像一個夢,一個如水晶般純潔的夢。在這個夢里,我們不會苦于生計,也不會世故處事。因為我們連初入社會都不算,在父母的羽翼下慢慢懂得什么叫“心眼兒”,什么叫“是非”。幼稚是孩子的天性。幼稚就是我們因一顆糖果樂的屁顛屁顛;幼稚就是我們由于某個朋友或喜或悲。
提起幼稚,我的腦海里想起了這樣一幅畫面:有一高一矮兩個女孩結伴,在校園的一角埋下了共同的愿望——漂流瓶。讓樹兒做個見證,相約二十年后的那天,同回母校再見。你猜到了嗎?那個高一點的女孩是我,矮一點是我曾經的朋友。為什么說是曾經的朋友呢?因為誓言不再,友誼已逝。原因是我們都幼稚了,妄想一個瓶子來留住長久的友誼。她是我人生的一個過客,這是我最痛心的。用心交的朋友最終逃不過一句:“我們不適合做朋友!”
這樣的事很多,久了也就麻木了。但美好的曾經,它不是夢,是現實的,卻成為最美的風景。這看似矛盾,仔細想想就通了:面對失去的友誼,只有痛心,沒有恨,因為畢竟兩人曾經很美很美。之所以說麻木,只是事見多了,感慨不再深。但遇到下一個認為值得為之付出的人,還是會不顧一切地把真心真情留給她,繼續幼稚,不管幼稚的后果。
青春期是人生中最富激情的時候。這時我們很沖動,很容易相信。憑著自己青澀的經歷,初步與社會接軌,總是辦錯事,糊里糊涂招了這惹了那。經常受挫,卻有著“不死小強”的精神,滿懷活力,迎接下一挫折。盡管不知前方路如何,也要向前沖。沖動是我們的標志,糊涂是我們的共性。珍惜吧!沖動,糊涂,能到幾時呢!正如我朋友說的:“我們還有多少個16,17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