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動物標語范文

時間:2023-04-06 18:21: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保護動物標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保護動物標語

篇1

1、是鳥先消失還是蛋先消失,你知道,我知道,只有鳥不知道。

2、動物是人類親密的朋友,人類是動物信賴的伙伴。

3、地球上沒有動物,那是一個沒有活力的世界。

4、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只能在博物館里才見到今天的動物。

5、保護動物,與自然和諧。

6、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7、保護野生動物,人與自然共存。

8、是先有鳥還是先有蛋,你不知道,我不知道,只有鳥知道;

9、為了美好的明天,請節約用水、愛護小動物、保護森林大自然。

10、保護野生動物,就是關愛人類自己。

11、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保護動物,也是保護人類共同的家園。

12、保護動物就是保護我們的同類。

13、關注候鳥保護環境。

14、愛護動物光榮,虐待動物可恥!

15、保護動物維護生態平衡。

16、保護野生動物,維護生態安全!

17、提高環境意識,愛護花草樹木,保護野生動物,維護公共設施,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18、同在藍天下人鳥共家園。

19、保護野生動物,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20、愛鳥護鳥是人類的美德。

21、關愛野生動物,保護美好家園!

篇2

韓美權威三年級敘事作文 :保護動物節_400字,更多三年級敘事作文 :保護動物節_400字相關信息請訪問韓美。 我認為在3月15日至20日應該設立一個保護動物節,因為我在新聞上看到有許多人濫意捕殺動物,使得好多動物死于非命,所以我想設立這個節日。

在這個節日里,每一個人都不能捕殺動物,即使他是依靠捕殺動物來維持生計的,也不能違反規定,不過,國家會給予他們相應的補貼。而且如果看到有動物遇難,我們絕對不能袖手旁觀,見死不救。大家還要在森林里尋找捕獵的人,并且還要制止他們。如果抓到違反規定的人,可以上報警察叔叔,讓他們來處置,獎罰分明,來激勵更多的人參加這項活動,使得我們可以更好的保護動物。

我作為一名青少年,會組織同學們一起,穿上模仿動物的服裝,走上街頭,貼上保護動物人人有責的標語,讓更多的人來一起保護動物。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有了保護動物節,不但可以挽救許多瀕危動物,使得它們的物種得以延續,而且生物鏈也不會受破壞,所以我們要鼓勵更多的人參與保護動物。

三年級:汪靖霖

篇3

到了第二天,我們搬到了草原,看見一只很漂亮的兔子。等她走來時,才發現她有幾根毛掉了。我便湊上前問:“你叫什么?怎么身上有些地方的毛沒了?”她見我是蛇,害怕說道:“別抓我!”我說:“別怕,我不會傷害你。”她聽了我的話,便說:“我叫娜娜,我吃的草是被人類排放的污水污染過的。”我聽了這話,心想:看來這里也被污染了。我又決定,再次搬家。

這次搬到河邊,看見一只三只腳的青蛙。我上前問:“你怎么斷腳了?“青蛙說:”我之所以斷腳,是因為人類把垃圾扔進河里,捕捉青蛙。“我聽,問道:”這里的樹呢?“青蛙嘆了口氣,說道:“這里的樹被人類瘋狂地砍伐了。”我聽了,萬分難過,這里也不適合我們一家生活。

就在這時,一位動物保護員發現了我,看了我身上的花紋,“這可是珍稀動物啊!“他說道,”應該反她和她的兒女帶回去保護起來。“(因為他看我是條母蛇)他隨著我爬來的痕跡,找到了我的蛇寶寶,把它們和我一起帶回野生動物保護區。等我醒來時,發現墻上貼著”保護動物“、”保護植物“等標語,我就決定在這里住下來了。

篇4

夏日已到,驕陽似火。我高高興興地揣著五元錢零花錢去買冷飲。

很快,我就來到了百貨商店,拿了一瓶冷飲,正要向老板交錢的時候,我聽見了一個叫賣聲:“賣青蛙了,賣青蛙了,一只青蛙五元錢,誰要來買呀?”這時,我心想:青蛙是益蟲,可以為人們捉害蟲,我們不可以捉青蛙。于是,我走到賣青蛙的小販面前,小販問我:“小朋友,要買青蛙嗎?”我又進入了沉思,是要買青蛙呢,還是要買冷飲?又想了一會兒,我終于做出了決定,說:“買一只吧!”把青蛙買下來之后,我又說:“叔叔,我勸你把青蛙放了吧!”你想:如果你賣青蛙,青蛙沒了,沒有青蛙幫我們捉害蟲,我們的莊稼被蟲子吃了,就沒有飯吃了。小販一聽,說:“天底下就只有這幾只青蛙嗎?別的青蛙哪里去了?”我反駁了一句:“如果天底下的人都像你一樣,再多的青蛙都會被你們捉完。”小販聽了,覺得無以言對,想:這下完了,我已經走投無路了,還是把青蛙放了吧。接著,小販和我一同來到河邊,把青蛙全都放了,我很高興,又做了一件好事。

在此,我寫了一個標語:保護動物,人與自然共存。

篇5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離不開互相溝通,同樣,學生學習的主陣地課堂也離不開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只有實現了有效溝通,才能真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語文課堂的有效溝通是指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努力達成相互理解、相互認同的思想或行為。語文課堂上,有時師生之間的溝通會遇到一些障礙,甚至無法實現。此時,就需要我們恰當地引導和鼓勵,使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形成一個立體的對話結構和平等融洽的課堂氛圍,這樣,課堂才能生發出一個個驚喜,實現語文課堂的有效溝通。

案例:《灰椋鳥》(蘇教版五年級)

課文通過描寫作者在林場的所見、所聞、所感,向人們傳遞著這樣一個信息: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森林是動物們的家,森林真是太重要了。學生通過朗讀課文,感悟到了保護動物、愛護森林的重要性。在課堂的結尾,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

師:同學們,假如森林公園有一扇大門,你們覺得設計一副什么對聯貼到門上,對增強人們保護動物、愛護樹木的意識比較合適呢?

(同學們都沉思不語,課堂氣氛沉悶)

師:(引導)同學們,你們平時從報刊、電視上見過類似的廣告嗎?

(經提醒,學生們緊鎖的眉頭慢慢舒展開來,開始有學生舉起手來)

生:(有點膽怯)老師,我曾經在《鹽城晚報》“社會”版上看到這樣的標題:“關愛野生動物,保護美好家園。”

師:(鼓勵)你說得真好!你是一個愛讀報的孩子。

(經我這樣一表揚,舉手的學生多起來)

生:我在電視上看到過這樣的公益廣告:“同在藍天下,人鳥共家園?!?/p>

生:我在大街上看過這樣的標語:“留住千樹萬木,造福子孫后代。”

生:同一片天空,同一個家園。

生:保護動物,人人有責。

……

(學生們的話匣子打開了,他們列舉了很多保護動植物的廣告語)

師:同學們說得太棒了!你們能說說這些廣告語的特點嗎?

(學生們思考了片刻)

生:這些廣告語很簡潔。

生:很有教育意義,而且語言比較婉轉。

生:(手舉得高高的)這些廣告語上下聯對仗工整。

師:(高興)同學們真能干,不但留心觀察生活,還能看出這些廣告語的特點。

(同學們面帶微笑)

師:說了這么多的廣告語,現在,你們能再仿造著寫一寫森林公園大門上的對聯嗎?

(不一會兒,就有學生舉手了)

生:植樹造林個個爭先,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師:真好,上聯中的“個個”與下聯中的“人人”不重復。

生:(我我……)留下片片綠,增添款款情。

師:(欣喜)很有詩意。

(學生的創作熱情一發不可收拾,說出了許多精彩的對聯)

評析:

這堂課最后設計了對聯這個環節,起初氣氛很沉悶,師生之間的溝通基本處于無法實現的狀態。后來,在我恰當的引導下,學生們回憶起生活中所見到的一些廣告語,課堂氣氛開始活躍起來,然后我鼓勵他們想想這些廣告語的特點,再仿照創作出新的對聯。此時,師生之間的溝通已無任何障礙,學生的創作熱情得到了激發,創新思維得到了培養。在這個充分溝通的過程中,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推進,情感和思想也得到了陶冶,教學目標在有效的溝通中得以實現。

語文課堂如果缺少了溝通就缺失了課堂的生氣,就缺失了生命的靈動。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對語文課堂上師生的溝通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但很多課堂的“溝通”只是淺層次的,有的甚至是無效的。這顯然不是新課標的目的,現代教育理念下的溝通應該是一種積極的、真實有效的課堂溝通。

如何進行語文課堂的有效溝通?當師生溝通產生障礙時,除了教師引導、鼓勵外,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 創設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

民主、和諧、適宜的課堂氛圍能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溝通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情緒高漲,智力活動呈現出最佳的狀態。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精心設計導語、活動內容,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足夠的興趣,從而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此外,教師需巧妙、適時地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認真讀課文,認真思考,積極發言,從而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二、 給更多學生表達的機會

現在很多學校班級的學生數比較多,一堂課上教師無法和每一個學生單獨互動,一些學生沒有機會和老師、同學溝通,長此以往,這些學生逐漸被邊緣化,學習需要和教學實施之間形成了沖突,久而久之,問題生就這樣產生了。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想盡一切辦法給更多的學生表達的機會,否則,教學對這一部分學生可能是無效的。

三、加強師生、生生間的合作

合作是語文課堂有效溝通的必由之路。語文課堂上的合作包括師生合作和生生合作。師生的合作,在教師與學生互動中溝通;生生的合作,在交流中溝通。有時,當學生的學習進程到了一個關鍵點的時候,教師要敏銳地把握課堂,組織不同形式的合作,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去思考、探究、解決問題。

四、 教師需不斷提高溝通的水平

語文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有語言溝通和非語言溝通兩種。語言溝通主要指教師通過講述、談話、提問等方式,使師生雙方達成相互理解、相互認同,從而在學習目標、學習方式上互相協商,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非語言溝通,主要指教師上課時的體態、面部表情等語言。在一些教學環節中,教師巧妙地創設情境,通過豐富的面部表情、多樣的肢體動作,適時地與學生溝通,不僅能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還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知道語文和生活是密切相關的,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語文就在我們身邊。

篇6

英語新課標要求我們英語教師要有“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理念,遵循“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了就用”的原則,實施開放的和探究性的教育,提倡英語課堂教學要注重有效性。這就決定了英語課堂教學要立足文本,又要跳出文本,注重拓展。拓展要有度,要在老師深度備課的基礎上,要把握文章的主旨,要緊緊圍繞目標,要為理解文本、發展思維、提高英語能力及達成目標服務,要拓之有據,拓之有度,拓之有擇,落在“實”處。

一、英語拓展要落在教學“實需”處

教師應在使用教材時,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適當拓展教材內容。當學生的認知水平與所需理解的文本內涵的理解存在差距時,教師應選擇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重點和突破教學難點的障礙點、發展點進行拓展。

1.在學生疑惑處拓展

Go for it中某些單元在介紹相關知識點時不夠系統或信息量少,再加上中學英語課堂教學重“精”輕“泛”的現象,可理解性語言和知識信息的輸入量十分有限,嚴重制約了學生語言能力及其他技能的發展。如:七年級下冊Unit2中介紹了There be 句型,教材中介紹這一重點句型的實例較少,而學生往往分不清何時該用There be 句型,何時用have(has),容易混淆。教師可在教授這一句型前,利用圖片或自設情景并補充幾個活動步驟來操練這一句型,以降低知識點的難度。

2.在學生認識不全時拓展

Go for it教材中有些文本所提及的內容,如西方習俗等與學生有著巨大的時空差距,使學生無法理解文本的內涵。如教八年級下冊 Unit7 Reading關于外國禮儀時,課文背景與學生的經驗水平相差甚遠。這時教師完全有必要補充一些有關西方禮節的常識,并進行中西文化的對比;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把跨文化意識滲透到教學中,并鼓勵學生收集相關資料,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傳統習慣和生活方式等,提高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鑒別力,培養學生初步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英語拓展應落在學生“實際”水平上

任務型教學設計原則之一就是要求語言、情景真實。教師在拓展語言的交際功能時要遵循主體原則,拓展的內容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與生活經歷,應該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水平。

1.拓展要立足學生“認知”實際

如九年級unit5在教學了目標語言:Whose book is this? It must/might/could/can’t belong to… 后設計了這樣的活動“Find the owner(我的主人在哪里)”活動,以真實的場景來引導學生學習和使用目標語言,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整個語言活動都圍繞Helping to find out the owners”展開,使學生能快速地用目標語言來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拓展教學,讓學生在輕松學習教材的同時,使得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進一步得到體驗與升華。

2.拓展立足學生“生活”實際

教師設計活動時要體現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讓活動回歸生活實際,讓學生能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表達自己的感受,學以致用。

一位教師在執教話題為“Travel Tips and Advice”的閱讀課時,讓學生觀看一段錄像(關于外出旅行前的對話),然后發現問題并提出建議。以下是學生的回答:

S1: Don’t take so many things.

S2: She should take a credit card.

S3: Don’t exchange money in the street.

S4: Don’t take the passport in the hand.

S5: The trip is so short. Three days is not enough.

錄像模擬并再現真實生活中的場景,學生通過觀察自主發現問題,互動交流,運用語言。

三、英語拓展要落在能體現英語“實質”上

無論何時,英語拓展是為了更好地學習英語,必須有利于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提升。所以,英語拓展應緊扣英語教學目標,堅守“英語”本色。

1.讓拓展提升學生“語用”能力

英語課堂拓展并非憑空想象或隨意抓取現實生活實例來讓學生進行拓展練習,而是通過學生完成現實任務來完成對英語目標語言的掌握,即達到“學了就用”的目的。如教學了詞組miss\be afraid of\used to\have to\worry about后,設計了填詞練習。采取比賽的形式能使填詞練習更具趣味性,而且能促使學生拓寬思路。學生若能將幾個詞連接成通順的小語篇還能加倍得分。長期進行這種組詞成句、組句成篇的訓練,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篇組織能力。

2.讓拓展提升文本價值

英語新課標要求教師不僅要考慮如何落實知識目標,更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而學生學習的課文都是經過精選的優秀作品,作品中往往包含著許多“不確定”與“空白”,即文本語言的空白點。教師要借助教學文本,把握契機,在文本的空白處適時追問,引領學生發掘文本,促成拓展延伸,提升文本價值,讓學生在課堂結尾處再形成一次思維,體現出“課已終,情猶存,意更深”的課堂教學意境。

例如,一位教師在執教話題為“We need to protect animals.”的聽說課時,在拓展運用環節,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動物遇到的危險,以及人類該如何去保護它們?通過“動物保護”這一話題引導學生關心生活熱點,關心環境變化,關注社會發展。

另一位教師在執教同一課題時,用課件呈現了下面一些文字:When the buying stops, the killing can, too. Our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worse and worse.讓學生了解到因為經濟利益才導致對動物的無情殺戮,從而教育學生要保護動物,保護環境。

篇7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設計;案例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八年級英語Unit 3 Amazing Animal 《lesson 21 Fun at the zoo》,本課主要通過Danny、Jenny and Brian三位朋友瀏覽動物園。教學內容是同學們比較感興趣的動物園,同學們也都很向往,所以口語交流氣氛很熱烈,大大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提高了保護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意識。本課主要以趣味性為主來設計。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掌握詞匯、短語danger surprisemad lazy nearly make friends with take photo ofall kind of……; 在動物園的警示語以及生活中其它提示語的用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口語表達能力。

(二)過程方法。單詞部分以多媒體圖片為主,以加深學生印象,全篇課文以學生自讀和對話為主,逐步深入解決學生的各項問題。

(三)情感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愛護動物,及去動物園的各種規則,從而樹立環保意思,保持生態平衡。

三、教學重、難點

四、教學方法

本課主要以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增加了直觀性和趣味性,達到了教學目的。本節課以口語訓練為主線,實際應用為目的,所以應多給時間讓學生自由對話,扮演角色,學生糾正等。

五、學法指導

學生自主學習,自讀課文,老師指導學生自己找出知識點,多找幾名同學補充,提問過程應該兼顧優、中、差學生,簡單的問題由后進生回答,并適當用鼓勵性評價,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六、教學過程

Step 1. Lead-in:

活動1. Warming up

T: Ask some students to read their favourite animals.

T: Do you like animals?

S:Yes, We do.

T: Good, now we play a game about animals.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英語寫作的能力,以及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并且為下一環節做好銜接過渡,起到以舊帶新的作用。

活動2. Guessing game

T: Work in pair and guess what animal it is?

S1: What animal is number one?

S2: Is it a panda/tiger/elephant/…?

S1: Yes, it is./No, it isn’t.

設計意圖:以一個動物園游戲導入本課,由學生喜愛的動物引入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鍛練學生的記憶力,為下一步教學的展開做好鋪墊。讓學生很快融入到英語學習的氛圍中。

Step 2. New words

Show the new words with some picture.

設計意圖:用圖片學習新單詞,能直觀、形象地讓學生學習新單詞,并牢固記憶。詞匯與圖片的匹配,一是鞏固了單詞,二是為聽力掃清障礙。

1.I don’t make the bear ____(發怒的).

2.He often gets up late. He is very _____(懶惰的).

3.It’s ____(將近) 5:00. let’s go home.

設計意圖:將詞匯綜合起來構成聯系,鞏固剛剛掌握的詞匯用法,鍛煉綜合語用能力。

Step 3. Self-learning

Self-learning Guide 1: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questions:

設計意圖:讓同學們聽課文,并回答問題,以全局把握,聽力活動是輸入的過程,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目的是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有的放矢,有效地捕捉信息,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Listen and answer

1、Can they take photos? Why?

2、Can Danny give donuts to a bear?

Self-learning Guide 2: Read and Answer

設計意圖:讓同學們讀課文,并回答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目的是讓學生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提取信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Read and answer

1、When do they arrive at the zoo?

2、What time is the zoo open?

Self-learning Guide 3: Groupwork

探究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Read the text and fill in the blanks.

Brain, Jenny and Danny_______ at the zoo at a quarter to eleven. When they go____ the entrance, they see a ___ . It says “No ________”.Brain says it will surprise the animals if people________ photos there. Then they come to the bear_____.

設計意圖:讓同學們通過再讀課文,并提取文章信息,并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課文內容,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探究二.語言點導學

1. Look at the signs and find out the key points.

設計意圖:讓同學們看標語,并自己歸納、總結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警示語并能自己總結出結構:即No + n/v-ing 表示禁止。用形象生動的圖片來引出新的詞匯及本課要掌握的句型,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

2.Why can’t we take photos 意思是:__________.

Eg: Why don’t you go with us?=__________ with us?

設計意圖:利用已學過的內容進行知識的再生成過程,通過自己和小組之間的合作精神,并自己總結發現規律,讓學生開動腦筋,學會與他人合作,探索,發現學習規律,培養習慣,為后面的閱讀掃清障礙。

設計意圖:在能夠對課文內容進行一定的復述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對動物的喜好不同的差異,將自己喜愛的動物寫出來,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利用有效工具搜索有用的信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習慣。

七.教學反思:

本課主要以動物園為話題,根據這個話題開展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參與感,也有助于教學的開展。新課程標準要求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的角色應該從“演員”轉變為“主持人”,把舞臺還給學生,由學生當演員,唱主角,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效率。

篇8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 愛的教育 實施

教育學家別林斯基說:“有許多種的教育與發展,而且其中每一種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過道德教育在它們當中應該首屈?!币虼嗽谡n堂教學中實施愛的教育正是素質教育的體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保證。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挖掘教材中愛的因素,讓學生在情景中,親自動手實踐體驗,設身處地感知情景里角色的身份和遭遇,激起情感上的共鳴與契合,在情景巨大導引效應中將感知對象的喜怒哀樂潛移默化地轉化為自己的真摯情感。啟發學生關愛家人,關心同學,關懷弱勢群體的內容。

一、愛的教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必要性

1.小學英語語言學習與愛的教育的關系?!缎W英語新課程標準》實現課程功能是:(1)改變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2)強調主動學習的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和成為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3)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4)關注學生學會做人的發展;(5)培養學生具有社會責任感,健全的人格,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質和環境意識??梢娢覀兊恼Z言學習不是單純為了語言字面的表層意思,而是為了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了解世界的文化差異、形成健康的人生觀和愛國主義精神及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愛的教育是語言學習的升華。

2.小學生的情感特點。蘇霍姆林斯基把學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學生的智力比作種籽,他認為:“只關心種籽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種籽喂麻雀?!毙睦韺W研究結果表明,一個人在一般情況下只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充分激勵后可發揮到80%—90%。人們在受到某種激發和鼓勵的情況下,可產生趨向目標的內在動力,驅使人們自覺地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地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奮發進取,直達目標。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態度,反映著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需要是情感產生的基礎。積極豐富的情感能促進認識過程、意志過程,使個性品質得到全面發展。由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情感必然成為影響學生學習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愛的教育能夠使得師生之間建立起一種相互理解、信賴的關系。教師在平常課堂教學中,日常相處中,關愛學生,關心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態,幫助學生樹立健全的人格。

3.愛的教育比懲罰更有效果。德國教育家茅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與激勵,喚醒和鼓舞?!痹薪處熥鲞^一個實驗:對108名四,五年級的學生作了難度相同的對話操練,分四組進行。其中一組為控制組,只操練不予評論,其余三組,甲組為受表揚組,每天由主試宣布受表揚的兒童的名字,乙組為訓斥組,丙組為受忽視組,只讓他們聽其他兩組的表揚和訓斥。結果表明受表揚組成績明顯提高,(興趣倍增,口語能力強),受訓斥組其次,控制組成績不僅沒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從這一實驗中,我們不難看出,鼓勵和表揚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憾比懲罰更強烈?!痹谟⒄Z的課堂教學中,有些學生比較膽小羞怯,緊張,自信不足。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不敢和同學或老師交流,或是怕出現口誤,遭到別人笑話,得到鍛煉的機會越少,表現越不好,成績不佳,最后還很可能導致惡性循環。如果教師能理解、尊重這些學生,多給與他們鼓勵,自我展示的機會,同時教育其他同學進行愛的幫助。對于同學的過失或是出錯,采取的態度是寬容,理解和鼓勵,而不應是譏笑或埋怨。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幫助每一位學生,要用愛的力量去感化每一位學生,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愛的力量,進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提高自己,努力做一個會愛的人。

二、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愛的教育策略

教育是愛的事業。愛學生就應該教給學生知識、智慧、能力。因此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施愛的教育策略:

1.營造愛的學習氛圍

(1)創設班級愛的環境?!缎W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充分提供有趣的與小學生有關的素材,以營造一個和諧的英語氛圍。設置語言環境場所,比如:LOVE,CLEAN, LOVE TREE,GOOD NEWS等不同內容的標語貼在學生設計的墻面,張貼學生自己制作的簡報、圖片等,另外在班級的圖書柜里添加一部分圖文并茂、貼近生活的英語簡易讀物。學生可以用英語信息相互學習,進行交流,達到了教師雖不在場,卻仍能通過視覺接受英語信息的目的。

(2)塑造教師的人格魅力。英國教育家羅素說過:“愛是一縷金色的陽光,盡管教育缺乏有的地方,無論學生的品格還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發揮或自由地展?!苯逃灿趷?,尊重學生、熱愛學生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師自身修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努力營造一個平等、和諧、融恰的氣氛。教師文明的舉止、期待鼓勵的目光、親切和藹的表情,這些無聲勝有聲的愛的教育方式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2.挖掘教材中愛的教育因素。語言學家克魯姆說過:“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該是創造更多的情景,讓學生有機會用自己已學到的語言材料”。新標準英語課本就是不錯的教材,挖掘其中蘊含的愛的教育因素,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得到愛的教育。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英語》(新標準)(一年級起始用)學生用書第十冊為例。

愛的教育之一:學會愛自己

學生學會愛自己才會懂得去愛別人。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英語》(新標準)(一年級起始用)學生用書第十冊,第九模塊第二單元That will be fun.讓學生動手排列食物的“金字塔”:food pyramid(食物金字塔) (一):cereal(谷物類)包括bread、rice、pasta;(二)vegetables and fruits(果蔬類);(三): meat and dairy food (肉類和乳制品);(四):fats(油脂類)。再讓學生說出愛活動的項目:swimming, running, basketball,football,pingpong and skipping 。然后分析課文中這個男孩如何搭配一天的飲食與活動才是對自己最好,才是愛自己的表現。同時讓學生進行反思:yesterday,now,tomorrow在不同的階段你如何做最好的自己。學會照顧自己,同時也學會照顧自己的家人,為自己的家人合理地安排一天的飲食與活動。

愛的教育之二:感恩的心

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英語》(新標準)(一年級起始用)學生用書第十冊,第一模塊第一單元She was a driver before.提到職業的學習,通過在這些句型“What was he before? What did he do? What is he now? ”的學習中讓學生明白自己親人從事不同的職業,而且因為各種原因經常會換工作。讓學生進行討論,如何看待自己父母的職業,不同的職業需要哪些能力?然后再讓學生進行自己的夢想職業表演,學生們積極參加列舉了許多特點,同時懂得“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狀元”的道理。古人云:“言為心聲”,鼓勵學生經常用英語對父母說說體貼或感激的話,若父母不懂得英語,可以同時翻譯給他們聽。如“Thank you, Dad!”“Sorry, Mum! I love you.”等讓父母感受自己的感恩之情,每個同學都用公開的方式把自己的感恩之情表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懂得表達感恩之情,英語書面表達的能力也加強了。

愛的教育之三:關心他人

“愛使世界運轉”,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集萬千寵愛于一身,自我意識較強,他們往往不懂得關心別人、愛護別人。跟同學的相處中做事情總是先為自己考慮,不會顧及到別人的感受。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英語》(新標準)(一年級起始用)學生用書第十冊,第八模塊第一單元 Will you help me?在課堂中,讓學生用“help”進行造句“What is help?”Help is love. Help is cleaning the floor. Help is giving.學生集思廣益說出很多句子,再讓他們進行助人情景表演。表演完了,讓學生分享感受,加深對助人的概念,懂得多一份關心,多一份友誼。如此種種,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交際能力和想象力,而且還促進他們形成尊敬師長,關愛他人的情感品質及對美好事物的認知情感。使他們真正懂得因為有愛,世界才會運轉。

愛的教育之四:愛護動物,保護環境——I love animals.

保護動物,愛護環境的話題日益重要,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可是受到的待遇卻是很不好,讓學生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了解人類與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英語》(新標準)(一年級起始用)學生用書第十冊,第五模塊第二單元的chant 學習中,句中展現了許多動物,描述這些動物的特征,適時地進行愛的教育。根據課文,制作 PPT 讓學生辨別出各種動物。先是讓學生聽各種動物的聲音來猜動物,然后再次通過不一樣的成品來猜動物,由于很多動物被殘害制成了各種東西,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得出深層的領悟,因為人的自私就可以殘害動物嗎?激起了學生們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強烈愿望。請學生用英語簡單的說一說怎么保護動物?What can you do for our friends,animals?這樣既創設了情境,激起了學生的參與欲,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達到了寓愛的教育于英語教學的目的。做到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

三、課外延伸,布置愛心作業

好家長勝過好老師,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無聲的老師,對孩子有著強大的潛移默化作用。父母對學生愛的教育的影響更加直接和深刻。加強家校聯系,根據平常英語的活動內容,聯系家長一起來完成。比如:Father’s Day and Mother’s Day, Teachers’ Day, Spring Festival 等其他傳統節日,讓我們學生跟家長一起完成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可以是做問卷調查、動手制作禮物、捐贈東西、參觀訪問等多種形式,教育學生要懂得孝敬長輩,關愛他人,同時拉近親子之間的關系。父母把愛直接傳遞給我們的學生,學生也能用心地接受,這樣對學生的內心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適當的愛心作業布置,是課堂有效補充和延續,使得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構成了有效教學的完整體系。又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全面提升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

利用好英語教材中的潛在的愛的教育因素,開發利用好英語課外資源,在合適的場合或時機在學生的心底播種愛的教育種子,讓學生用愛心去感受世間的親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關愛、支持和援助時,給他人以回報,不要只圖索取和享受。教育學生要有一顆感恩之心,懂得分享,懂得關心他人,懂得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懂得愛護環境,善待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讓學生對待萬事萬物都有愛的理念人,并將表達這種心情的“Thank you”成為最常用的詞。

參考文獻:

[1]李元卿.對學生的感恩教育不能少[J].光明日報.2003.

[2]何廣鏗.英語教學研究方法[M].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2000.

篇9

一、扎實開展法制宣傳培訓

按照今年的工作要求和安排部署,我局結合工作實際,對法制宣傳和普法教育培訓工作進行了安排,一是認真落省工商局關于“七五普法規劃”的要求,制定年度實施計劃,并認真加以落實。二是利用窗口受理業務、日常檢查、專項執法行動等機會,多種形式開展法制宣傳活動。今年共接受群眾法律法規咨詢500余人次。三是結合“3.15”、“4.26”、“12.4”等重要節日時點,開展法律法規宣傳和咨詢活動,發放《反不正當競爭法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等法律法規宣傳資料3000余份,使工商相關法律法規在群眾中得到廣泛宣傳。四是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加強學法用法陣地建設,制作宣傳欄、電子顯示屏,懸掛法治工商標語,在門戶網站開設普法宣傳欄,營造學法良好氛圍。運用新媒體開展宣傳,通過短信、QQ群、瓊海工商微信公眾平臺宣傳法律法規,定期推送消費維權法律知識、典型案例、消費提示相關知識,營造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五是認真開展業務培訓工作,提高執法人員的業務素質和依法行政的能力。今年以來我局共舉辦各類法治業務培訓7場,參訓人次650人次,并堅持逢訓必考制度,做到培訓有成效。同時,根據本局實際,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等為內容的企業登記、執法辦案等各類學習、宣傳和培訓活動,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執法人員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高。

二、認真做好案件核審等法制工作。

加強法制工作力度,認真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切實加強各項法制業務工作。一是嚴格案件核審程序,確保案件質量。各辦案機構認真貫徹執行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嚴格程序,正確行使自由裁量權,統一行政處罰文書的制作與使用,尤其是對案件終結報告和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制作,嚴格按照“說理性”要求予以規范。另外,嚴格按照要求,按時上報執法案件統計報表及有關材料。截止本月底,全局共核審案件97件,罰沒款合計34.91萬元,做到一般程序案件核審率100%,行政處罰做到合法有效,無一行政過錯責任。案件核審中,建議辦案機構修改定性不準,適用依據錯誤,處罰不當的案件2件;建議辦案機構補正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案件1件;建議辦案機構糾正程序不合法的案件13件;建議辦案機構撤銷違法事實不成立的案件1件。

全局在行政案件辦理過程采取行政強制措施有合法的事實根據,有法律法規依據,向當事人出具文書合乎規范,無違法采取行政強制措施的情形,沒有超過法定的期限,扣留物資保管妥善,罰沒物資的處置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全年所查處全部案件無一例引起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屬聽證范圍的案件共有15宗,各辦案機構均按要求送達聽證告知書,但當事人沒有提出聽證要求,故而沒有發生聽證案件。

三、加強行政處罰信息公示工作

(一)高度重視,明確要求。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信息公示暫行規定》的要求以及今年上半年國家工商總局關于檢查行政處罰信息公示情況的要求,我局制定落實相關規定,強化組織領導、強化思想認識、強化宣傳引導、強化責任分工、強化日常推進、強化考核問責等六項工作措施,在新業務系統上線期間,頂住壓力,全力做好今年以來所有行政處罰一般程序案件的公示工作,圓滿完成了省局交辦的各項任務目標。

(二)加強監督檢查,工作成效良好。我局法制室針對今年以來所有辦結的一般程序案件,認真統計,將所有案件按辦案機構以及違法主體類型分別歸類,并逐個認真排查,分別在內網信息系統和外網企業信息公示系統認真核對,檢查全局所有行政處罰案件錄入、公示情況,收集匯報數據,擬定工作簡報,督促全市工商系統及時完成行政處罰案件的錄入公示工作。

四、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制度

為進一步理清各項行政權力和部門責任,規范行政行為,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形成權責清晰、分工合理、權責一致、運轉高效、法治保障的政府職能體系,今年,我局結合工作職能,明確權責清單清理的清理范圍、主要任務、工作方法和步驟,制定了強有力的工作措施,依照“職權法定、權責一致、簡政放權、公開透明”的原則,根據行政權力清單制度有關文件和現行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等材料,結合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將本局行政權利按照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檢查等10類進行清理和規范,對現有行政權力事項進行認真細致梳理,逐筆逐項分類登記,不擅自增加、擴大或遺漏、隱瞞項目,確保行政權力和責任事項全面、真實、合法、有效,使權責事項管理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全面履行“行政權力進清單、清單之外無權力”。     

按照 “應減盡減”原則,對行政職權清單進行了五次重新調整規范,將行政職權精減到94項,其中:行政許可類事項清單4 項,行政處罰類事項清單46 項,行政強制類事項清單15 項,行政檢查類事項清單11項,行政確認類事項清單2項,行政裁決類事項清單2項,行政其他類事項清單14項,同時對職權的名稱,特別是合并后職權的名稱、承辦機構、職權依據法條引用等內容逐項進行了重新規范。在對行政權力清單、流程圖梳理和優化的基礎上,按照權責一致原則,依據法律法規等文件規定,逐一梳理并厘清與擬保留的行政職權相對應的責任事項,認真編制了責任清單,對每項行政職權的每個環節行政機關及工作人員應履行的義務進行了具體描述,填寫了引用的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依據。對梳理出來的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在經過市法制辦審核通過后,將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方法向社會公布,自覺接受公眾監督。

五、轉變執法理念,提高執法效率。

為貫徹國家工商總局、省局關于推廣隨機抽查,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精神,我局自覺轉變監管理念,創新監管方式,推廣隨機抽查,強化信用監管,認真組織有關隨機抽查工作,在全力推動“寬進”的同時,深入落實以隨機抽查為主要手段的“嚴管”措施。我局結合本地區實際,按照“隨機抽取被檢查對象、隨機選派檢查人員”的要求,于2014年底積極探索建立本地區市場主體“雙隨機”抽查機制,取得了很好的經驗。我局在“雙隨機”抽查工作中,立足被檢查對象與檢查人員雙向互盲的原則,規范檢查流程,保證了市場主體和被監督對象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促進陽光監督和執法,降低了基層履職風險,得到了被檢查對象的認同和肯定。

六、開展專項整治,打擊監管重點。

結合我局在市場監管中發現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我局開展了多項有針對性的專項集中整治行動,確保了各項工作任務的有效落實。一是開展旅游市場綜合整治活動,對全市旅游景點、旅游購物點、海鮮排擋、賓館酒店等重點場所進行了檢查,整治了各類失信違法違規行為,重點查處景區景點、旅游購物點通過向旅行社、導游或司機支付高額回扣獲取非法利益的商業賄賂行為及各類旅游經營者無照經營行為。約談了嘉積城區、博鰲、潭門地區的部分接待酒店代表和旅游經營戶。對存在嚴重違法違規行為,損害瓊海形象影響國際旅游島建設的經營戶一律依法予以嚴處。二是嚴格開展海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大力整治非法銷售國家野生保護動物及其制品的行為,并一直把這項工作作為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長期以來對我市轄區賓館、酒店、集貿市場非法宰殺、出售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產品等違法行為進行全面清理,對全市工藝品商行及海港碼頭進行了反復檢查,對市場主體采取了行政指導和行政處罰相結合的方式,大力宣傳保護野生水生保護動物的重要意義,今年以來,我局共查處非法出售野生動物及其制品案件49件,罰沒款合計89295元,沒收野生動物制品560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下一步,我局將進一步規范和完善行政執法辦案、行政許可、行政管理的操作制度和規程,按照法治工商建設的要求,落實各項法制工作的任務、目標、責任、獎懲辦法,推動我局法制機制的健全、完善,充分發揮法制工作的綜合協調,執法監督和法律保障作用,為構建瓊海法治工商、和諧工商作出努力。 

篇10

《2011版義務教育階英語課程標準》一級目標要求學生們能說出簡單的英語歌謠;能在圖片和動作的幫助下聽懂和讀懂簡單的小故事;能做簡單的角色表演;能看懂語言簡單的英語動畫,在學習中樂于模仿,敢于表達,對英語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并使學生對接觸的外國文化習俗感興趣。

本教學設計的內容為PEP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C 部分的Story time,整體教學思路設計如下圖: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單元以動物為話題,重點是描述動物的體貌特征,通過設計的教學任務來訓練Look at the… It’s … It has…句型的使用。 這個單元的教學內容與三年級上冊Unit 4 We love animals.認識小動物有緊密的聯系,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部分動物的詞匯。這個話題貼近學生生活,他們對描述小動物的體態特征比較熟悉且感興趣,教學活動比較容易開展,可以在讓學生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適當進行拓展,以豐富學生知識。本課是第三單元的故事課,通過聽說使學生掌握并運用與動物有關的目標詞匯及介紹動物的常用句型。

Part C部分是故事課教學,是在學習完AB 部分關于描述小動物體態特征的形容詞thin, fat, tall, short…以及語句Look at the… It’s … It has…的語言基礎上而進行的文本閱讀。本故事通過兩個主要人物Zoom和Zip比賽認識動物,重現了已學的部分動物單詞和形容詞,并拓展了新的動物單詞lion, fox, wolf, zebra, gorilla and horse.以及句型: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目的是想通過這樣一個較為有意義的語篇,增加學生們語言的輸入,使得學生逐步適應文本的閱讀,培養學生在實際情景中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從兩個方面來分析學生的情況:自然情況及學生的已知起點。

1.自然情況

本班學生總數40人,年齡在9-10歲左右。

約75%的學生當堂能接受新授課的內容,15%的學生需要課下向同伴請教才能理解新知識,還有10%的學生需要老師親自指導才能理解新知識。英語學習習慣較好,能堅持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可以達到約60%。根據以上情況,將全班學生分為A,B兩層,A層水平的學生理解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較強,課堂積極參與,有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B層水平的學生理解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較差,學過的知識不能靈活運用,沒有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2. 已知起點

(1)話題方面:

本單元談論的話題是動物。這個話題貼近學生生活,他們對動物介紹比較熟悉且感興趣,教學活動比較容易開展,可以在讓學生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適當進行拓展,以豐富學生知識。

(2)知識方面:

學生此前已經學過Look at the… It’s … It has…的句型,具有了學習本單元知識的認知前提。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進行引導。

(3)技能方面:

多數學生能夠熟練介紹自己身邊的小動物,能在視聽時抓住細節信息。

(4)態度方面:

多數學生喜愛并重視英語。

三、教學目標分析

經過對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認真分析,按照《2011版小學英語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制定的本單元的教學總體目標為:

(一)語言技能目標

全體學生能夠用本單元所學目標詞匯及句型熟練并正確地用英語描述小動物的體貌特征。B級的學生能夠介紹動物的名稱。A級學生能夠通過動物的體貌特征用英語進行描述與交流。

(二)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力。在課堂交流中,注意傾聽,認真思考,積極運用所學英語進行表達和交流。遇到問題主動向老師或同學請教,積極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學生通過主動認知與動物相關的語言知識和合作學習,表達自己對動物的關愛,更加珍惜身邊的動物,培養學生們的內省智能和邏輯表達能力。

在以上的總體教學目標指導下,可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細化為以下幾方面:

1.語言知識目標

(1) 能夠在圖片、實物或動作的幫助下,聽說、認讀動物類單詞lion, tiger, fox, wolf, zebra, horse, gorilla, monkey.

(2) 學生能在圖片、動作、老師的幫助下讀懂故事的大意。

(3) 能夠根據具體的情境與同伴之間運用語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進行交流。

(4)能在日常生活中學會使用功能性語言: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

2. 語言技能目標

(1) 聽:能聽懂故事大意。

(2) 說:能利用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與同伴進行交流,介紹小動物。能使用功能性語言: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

(3) 讀:能讀懂故事,并從故事中快速找到相關信息。

(4) 演:能為故事配音。

3. 情感態度目標:培養學生具有熱愛動物和保護動物的意識。

4. 文化意識目標:使學生了解主要英語國家的象征性動物。

四、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一)教學重點

有關動物的詞匯;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在具體情境中的應用;以及使用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

(二)教學難點

根據圖片或動畫復述故事,給故事配音。

五、教學過程設計

Step 1. Warming up and leading in

1. Free talk

設計意圖:師生間的日常會話交流,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做好課前預熱。

2. Let’s chant(播放三年級上冊第39頁的歌謠)

文本如下:

Look at the cat, it is fat.

Look at the pig, it is big.

Look at the dog, it’s on the log.

Look at the duck, it’s in the truck.

Look at the bear, it’s on the pear.

設計意圖:通過播放三年級上冊以動物為主題的歌謠導入,為學生復習部分動物的名稱以及本單元學習的形容詞fat, big和語句Look at…,歌謠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簡單易懂,節奏感強,瑯瑯上口,迎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同時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迅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將已學知識進行復習。

3. Puzzle

為學生們講述“懶羊羊”尋找食物的故事,從而引出單詞apple, nine, ice, milk, arm, leg,并讓學生們根據圖片所代表單詞的首字母,組成核心詞:animal。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的“懶羊羊尋找食物”的故事,使這些單詞能具備故事間的相互聯系。故事情境的創設,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們猜謎的興趣和參與的熱情,將其六個單詞的首字母組成“新單詞”animal。 核心詞的引出,使師生之間擁有交際的話題: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Step 2. Revision and presentation

1. 目標詞匯的引入

引導學生說出動物類名稱。筆者預設了兩種情況:一種是學生能夠說出已學的動物類單詞,如:cat, dog, duck, monkey等,不能說出本課的目標詞匯,如:gorilla, lion, zebra等。學生可通過觀看動畫,進行有意義的語言輸入,使學生逐步適應文本閱讀,在語篇中學習新詞匯。第二種情況是,B類學生能夠說出已學的動物類單詞,A類學生通過自主預習能夠說出故事中部分動物名稱,此時要抓住學生自己所構建的文本信息,對新單詞先行輸入。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說出所認知的動物名稱,和學生共同建構本課的文本信息,改變了傳統教學的直接呈現新知,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積極思考的能力。在必要時予以點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學生們回答完自己所知道的所有小動物的名稱之后,老師用自己的肢體語言為學生們表演其它動物來補充學生們的答案。根據師生的“合作”,數一數所知的所有小動物的種類,在具體情境中使用語句:I know all the animals.

設計意圖:將小動物的名稱呈現于黑板上,并帶領學生一同數小動物的種類。在具體的情境中引出故事中的目標語句:I know all the animals!

2.真實情境的創設,對已知語言進行有效復習

為學生們創設了真實的情境:The animals live in a zoo.并用神奇的魔法,將其動物園的大門打開,出現了小動物panda, elephant和bear.并要求學生們用本單元所學語言知識Look at the… It’s … It has…對動物們進行描述。

設計意圖:通過描述小動物的體態特征,幫助學生們復習第三單元已學的語言知識,并為”故事中”的學習做好鋪墊。

3. 故事主要人物的巧妙引入

巧妙利用最后一只bear的出現,將“動物”轉變成了故事中的人物“Zoom”,開始“故事中”的教學。

設計意圖:由動物bear引出Zoom,再由Zoom引出Story time,這樣的設計很輕松的由“故事前”過渡到了“故事中”。而此時,詞匯輸入還未完成,還有待于學生自己在文本中發現。

4. 故事文本的呈現

接下來與故事文本進行鏈接,讓學生們帶著問題觀看故事的動畫,使學生們從視、聽、想等多角度對故事的內容進行了解,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啟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第三個問題的呈現: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se animals?使詞匯的輸入基本完成。

(1)問題的呈現

Question: How many animals can you see in the story? (Except Zoom and Zip)

(2)觀看動畫,初步感知

設計意圖:通過第一次觀看動畫,使學生們初步了解故事內容。先提出問題,能使學生們更積極的熟悉故事內容,進行思考。

(3)問題的升華

Does Zoom know all the animals?

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se animals?

(4)再觀動畫,完成目標詞匯的輸入

讓學生們帶著第二個問題,再次觀看故事動畫,并由此問題的呈現,使詞匯的輸入基本完成。

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給學生們功能性語言的使用。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學會使用功能性語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

幫助學生熟悉小動物的名稱,并在適當時運用句型:It’s … It has …來幫助學生熟悉動物的體態特征,在形貌相似的動物之間還可以讓學生模仿做動作,如:Act like a gorilla. /Act like a monkey…

設計意圖:此部分的設計突出了英語課堂的特色,讓學生們愿說、敢說、并有內容可說。給學生足夠語言可發展的空間,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Step3. Practice

1. 認讀單詞比賽

設計意圖:對于三年級的學生而言,為了提高他們的詞匯認讀能力,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開展一些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和想象力并具有一定挑戰性的活動或游戲,幫助學生提高單詞的認讀能力。于是筆者運用TPR全身反應法,設計了“認讀單詞”比賽的環節,此環節通過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孩子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加深對故事中出現的八種動物單詞的記憶。激烈的音樂,從聽覺上調動了學生們積極回答問題的熱情;快速出現的動物圖片,在視覺上激發孩子們積極思考和迅速認讀單詞的興趣。通過比賽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參與熱情,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

2. 跟讀、模仿

設計意圖:在故事文本的處理上,筆者進行了聽說、模仿的訓練,對學生進行聽力輸入,和語言的輸出,并巧妙地發揮了點讀筆的作用,方便了學生的跟讀、模仿,并及時強化了學生的語音、語調。使我的課堂改變了傳統課堂中“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實現了“人機交流”的操練,提高學生們的興趣。

3. 復述故事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對故事文本的三次聽說、模仿,實現讓學生對照板書進行語言的輸出,復述故事的內容。在看文字進行語言的輸出后, 對學生們的能力進行了強化性的訓練,看圖片復述故事,和看無聲的動畫進行配音。這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使用語言的真實環境,使學生在聽說訓練后,將所學知識直接運用于交際活動中。

Step 4. Production

Group Work

學生對故事文本內容進行了幾次輸入與輸出之后,為了使學生們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目標語言,與同伴進行交流,筆者設計了Group work的小組活動環節。活動中,主要以六人一小組為單位,運用老師給提供的動物玩具,和所提示的本單元和故事中的主要目標語言進行組內交流,活動時間大約為4―5分鐘?;顒又?,采用輪流扮演B同學的角色,與組內的其他成員進行介紹并描述小動物。

設計意圖:希望通過此環節的設計,能夠給予學生們充分發揮語言交流的空間,培養學生們與同伴進行合作的能力,體現出學生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Step 5. Extension

Good to know & Homework

設計意圖:學生們已經了解并簡單運用了所學的目標詞匯和句型,接著通過我對教材的整合,將第一單元所要介紹的一個文化背景,kangaroo, eagle, beaver, panda等動物所屬的國家放置Good to know部分,使其在動物教學單元更能拓寬學生們的眼界,培養學生們愛護并保護小動物的情感。最后,通過作業的布置,培養了學生們用英語表演小故事和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

六、教學評價設計

(一)評價內容

1. 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

整個教學設計以完成不同任務為導向,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活動的設計者和知識的引導者,在真實任務實施過程中,教師組織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整節課活動設計層次清晰,語言講解重難點突出。

2. 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

根據所預設的教學目標,所檢驗到的學生學習效果是:通過練習,95%的學生能夠在圖片、實物或動作的幫助下,聽說、認讀故事中的動物類單詞;80%的學生能夠根據具體的情境與同伴之間運用語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進行交流。100%的學生能會使用功能性語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75%的學生能夠根據圖片或動畫復述故事,給故事配音。

(二)評價方法

本節課采用了多種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1. 口頭表揚

課堂上教師不應吝嗇言語和時間給學生以口頭表揚。在口頭表揚時要注意語言的豐富性:Cool! Great! Super! Wonderful! So brave……這些簡單的語句無不鼓勵著學生樹立自信。

2. 體態語言

評價并非一定要通過語言。通過老師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安撫的動作就可以傳達對學生的贊賞和認可,給他們以成就感和愉悅感。

3. 獎勵制度

在教學中設立一些獎勵制度作為評價的方式,把表現出色的學生名字寫到圣誕樹上;給合作默契的小組貼上小星星;給進步飛快的學生敲上一個笑臉……以豐富的評價方式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主動參與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