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景的散文范文
時間:2023-03-26 19:41: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寫景的散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難老泉》,作者 :吳伯蕭;
2、《荷塘月色》,作者 :朱自清;
3、《白楊禮贊》,作者 :茅盾;
4、《春》,作者 :朱自清;
5、《海燕》,作者 :高爾基;
6、《土地》,作者 :秦牧 ;
7、《背影》,作者 :朱自清;
8、《秋天的懷念》,作者 :史鐵生;
9、《一日的春光》,作者 :冰心;
篇2
關鍵詞:景物描寫;散文寫作;藝術處理
散文分為抒情性散文、敘事性散文和議論性散文。在散文寫作中,對于抒情性散文更注重意境的創設,而敘事和議論性散文則更貼近生活。不管哪種類型的散文,景物描寫或多或少都存在。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散文的主要作用在于表情達意,因此,景物描寫是散文寫作表情達意的重要方式。
但是,在散文寫作中很多人因為景物描寫不夠精細或者是景物選取不夠細致等原因,沒有抓住景物本身的特點,難以將景物融入散文中,顯得很生硬。本文為讀者們提供一些景物描寫在散文寫作中的藝術處理方法供參考、借鑒。
一、景物描寫的基本內涵
景物描寫是指對自然和社會環境中的風景和物體的描述。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然景物描寫,這也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的景物描寫的范疇;另一種則是針對生活環境中的物體,比如一座建筑,一件衣物等等。不同類型的景物描寫在不同的散文寫作中的處理方法也不同。景物描寫的主要作用在于讓讀者能夠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引起讀者的共鳴。
二、景物描寫在散文寫作中的藝術處理探析
景物描寫分為幾個部分,從景物的選取到景物描寫在文中的位置以及景物描寫的方法都需要考慮,散文寫作是一個整體,景物描寫既要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同時又要將景物描寫的內容融入文章整體中,要具有和諧性,文章要有整體的美感。因此,散文寫作中的景物描寫是一個“工程”中的一部分。
1.從文章本意出發選取景物
散文寫作和小說、戲劇詩歌不同,散文中的景物描寫主要通過適當的、動人的景物描寫給讀者以真實的感受,從而產生豐富的聯想。因此散文寫作的景物選取并不是隨意的,比如,在抒發對自然的喜愛或者崇敬之情時,我們就不能隨便使用高樓大廈,當然如果作者能夠將兩者形成有機的聯系是除外的。本文的探討基于一般的寫作思路。選取的景物必須符合上述目的,幫助讀者產生身臨其境之感,產生諸多的想象和聯想。
如,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一文中,抓住父親過月臺時周圍的天色、周圍的環境烘托出了一種悲傷和感動的氛圍,讀來讓人不自覺地進入到那個火車站月臺,仿佛讀者已經變成了這個事情的另一
個旁觀者。這種景物的選取是成功的,對主題的表達有較好的
作用。
2.景物描寫的手法多樣
散文寫作中對于景物描寫經常有多種手法,比如,運用排比、比喻、擬人等常用的修辭手法,也可以運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通過多種手法的運用將零散的景物匯聚成一幅畫,成功創設畫面。如《春》那篇文章中,作者連續運用排比、比喻、擬人的手法將春天里百花爭艷、萬花競放的美景組成了一幅春景圖,有動有靜,讓人讀來有賞心悅目之感,這就是寫作手法在散文寫作中景物描寫的藝術處理方法。
當然并不是單純地用某一種手法,多種手法的有機結合會帶來更好的藝術效果。修辭手法和寫作方法的有機結合是景物描寫成功的重要保證。在真實的情感基礎上運用手法無疑是錦上添花之筆。如,《荷塘月色》中關于荷葉、月光等景物的描寫,“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有裊娜的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些優美的語句中有動有靜、將月光下荷塘中的景色描繪成了一幅動人的畫卷,其間穿插了各種修辭手法,月光和荷葉以及荷花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3.選擇適當的位置
景物描寫并不是隨意地放在散文的任一部分,它必須和文章的整體有機地結合才能達到較好的寫作效果,更好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簡單來說,我們在散文寫作中既要“言之有物”,也要“言之有序”。比如,在文章的開頭通過景物的描寫給讀者打下一個總體的環境基調,又如,在結尾結合文章的寫作順序,給讀者以美的感受和賞心悅目之感。同時在寫作過程中抓住散文寫作內容結合景物描寫讓讀者更容易產生共鳴。
散文寫作中的景物描寫一直是散文寫作的重要部分,也是作者表達能力的體現。對于學習者來說更重要的也是對于這一部分的學習,而對于寫作者來說,對景物的適當描寫是散文成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方樂.在生活的“矛盾”中把握美的真諦:《散步》一文對散文寫作的啟示[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7(03):83-84.
[2]陳妲.初中語文課堂:在散文教學中實施美感教育:以初中語文教材《山中訪友》為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11):146-147.
篇3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居民的生活消費水平日益提高,一種能夠滿足新興消費需求的空調產品也在逐步走進我們的生活。1999年,業內首次清晰的提出家用中央空調的概念;家用中央空調能夠同時滿足60至600平方米的各種戶型多個房間的要求,目前,在歐美、日本等國的公寓、住宅、別墅已經普遍使用,美國使用率超過70%,在日本超過50%,而我國家用中央空調的使用率僅占空調行業的5%左右。據國內一項調查表明,約有26%的消費者表示愿意安裝家用中央空調。 同時區別于傳統家用空調來看,國內家用中央空調行業的利潤率也普遍達到了30%以上。
家用中央空調未來巨大的市場容量以及較高利潤率也吸引了眾多著名家電企業的進入。美的、格力、海爾、新科、奧克斯、TCL、春蘭、三菱重工等國內外品牌紛紛涉足其中,一時間,家用中央空調成為中國空調業新的競爭焦點。事實上,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無數的廠商才紛紛涌入這個大“熔爐”去“淘金”。
伴隨著傳統空調企業的介入,大量的經銷商、商也紛紛進入這個行業內來分一杯羹,目前家用中央空調大體上有四個銷售渠道:1、經銷商營銷;2、廠家直接招標營銷;3、大型家電連鎖與專賣店直銷;4、以家用中央空調安裝公司等銷售,這四個渠道的銷售情況各有不同。
1、 經銷商營銷;是家用中央空調零售的主要陣地。很多以前經銷傳統家用空調的商家為了緊跟潮流,也紛紛經銷起了家用中央空調。但他們在銷售方法上,還是沿用以前經銷傳統空調的一套辦法,除價格競爭外,對家用中央空調的專業知識卻知之甚少。例如,家用中央空調和傳統家用空調相比,有什么優點?風管機、 冷水機組、多聯機有什么區別?如果對這些家用中央空調基本知識都缺乏了解,顧客如何信任及選購?幾萬元一套的家用中央空調的生意就難做了。有些商家不重視銷售人員素質的提高,沒有對銷售人員培訓家用中央空調的一些基本知識,因此大大制約了家用中央空調的零售業務。
2、 廠家直接招標營銷;而對于生產家用中央空調的企業來說,一般看中的是房產業招投標來獲取整個樓盤的家用中央空調工程項目,對于零售則通過自己的銷售網絡、專賣店、特約經銷商進行,這些生產企業重視對銷售人員的專業培訓,有些自己還擁有設計安裝施工隊伍,因此在銷售時能為顧客出謀劃策,根據不同的房型做出相應的方案,成為零售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但由于銷售成本及管理難度等原因,目前在市場上還難以成為主流。
3、 大型家電連鎖與專賣店; 營業員都接受過專業的培訓,對家用中央空調的性能都比較熟悉,對于顧客的疑問都能如數道來。有些商家甚至還擁有家用中央空調實際安裝施工調試隊伍,對家用中央空調從銷售到安裝調試都得心應手,因此能博得顧客的歡心,但是由于大型家電連鎖一般處于大中城市,市場覆蓋率存在一定問題,更關鍵由于是被動銷售且顧客認為中央空調需要更專業安裝設計隊伍,導致大型連鎖家電專賣店市場分額一直偏低。
4、 已獲得專業資質的中央空調安裝公司:能提供從銷售到安裝施工的“一條龍”服務,使用戶省卻了許多麻煩,在銷售時具有很大優勢,但目前這部分的銷售業績一般不在統計之列,因為主動營銷能力偏弱,還是側重在售中的安裝調試階段;
因此,目前,經銷商營銷是主要的生力軍,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障礙,影響了家用中央空調的普及,如何跨越并超越是當務之急。
二、經銷商目前在營銷上面臨的檻尬
1、 用傳統家電的營銷模式來銷售家用中央空調是不合時機的
由于家用中央空調是工程項目的特點,較高技術含量且金額偏高,需要非常高專業技術的項目團隊來執行的,不能靠原有夫妻老婆店的模式來拓展,而是需要有技術專長的銷售顧問+ 售前方案設計的工程師+技術研發性的技術專家+現場實施團隊來共同完成的。
經銷商進軍中央空調,必須對其傳統營銷方式進行轉型,這也將成為企業拓展中央空調市場的一大挑戰。(對比圖如下:)
2、 缺乏營銷策略的規劃、過多依賴廠家的政策與價格砝碼
某些經銷商在市場推廣方面過度依賴廠家的支持,甚至錯誤地認為“市場是廠家的,應該由廠家來投入”。俗話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想建立真正意義上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就要先從自身做起。只有廠商認為這家經銷商具有了一定的實力和能力,才會給予政策保護加以扶植和培養;否則,廠家也不愿意把一塊市場白白的浪費掉;價格是保護多方利潤的一個提前,如何避開價格的競爭,提升產品及服務的含金量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家用中央空調的行業就會非常快的過渡到家電行業了。
在近期,對杭州地區經銷商希望得到廠家具體支持的比例(如圖)更能說明這一點。
《中央空調資訊》
3、 缺乏專業的營銷團隊
因為經銷商的制經過了近10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數量。從商的發展現狀,我們總結出經銷商如下的發展特點。
(1) 年銷售額在0.1億~0.5億元的經銷商在行業里已經具有相當數量,但年銷售額在0.5億~1億元的經銷商為數不多,而2億元以上的經銷商更是屈指可數。
(2) 大多數經銷商的品牌還比較混亂,只有極少數外資品牌的經銷商能夠達到區域獨家;大多數經銷商多個品牌的產品,這其中有一部分的產品是互補型的,不有競爭性的同類產品;另外相當數量的經銷商互有競爭性的同類產品。
所以,經銷商的規模比較小,銷售金額也不大,品牌的忠誠度也不高,導致他們也不可能有專業的營銷團隊,從協助客戶導購開始,為客戶提供量身裁衣的設計,提供合理化的建議,嚴格的監理,專業的安裝人員,完善的售后服務等,而這一切都是需要經銷商有長遠的眼光,化一個投入來營造的專業的團隊,其實,行業內的經銷商比較少。
4、 銷售人員專業能力不足,深入客戶關系難
因為中央空調這個工程項目因為有5個特征:1.項目成交周期較長,需多次溝通才能解決問題; 2.項目銷售金額偏大,客戶選廠家非常慎重; 3.非常重視售后服務,; 4.客戶購貨非常小心,考慮的因素及決策流程較長;5.很多客戶在考慮購買時更多依靠可信任的銷售人員推薦,這個五個特征中人比產品來得更重要,說明銷售人員面對客戶往往不是簡單的介紹產品,而要有意識地引導客戶來購買,了解了產品需要設計安裝,然而廠家的同質化現象比較明顯,為什么需要買你的空調,而不買其他人,其中客戶關系的融洽,信任感是尤為重要的;
三、提升經銷商營銷能力—三段法
經銷商販賣家用中央空調,我們認為,不應該按照傳統家電銷售的模式,重點是運用工程項目的營銷模式來提升銷售人員的專業度,在售前咨詢階段,給客戶專業的形象,建立良好的客戶關系,從而營造良好的信任感;在售中實施階段,給客戶提供專業顧問的安裝咨詢,充分與客戶及時溝通,了解客戶的想法,給客戶提供專業的建議,確保每一個工程項目都是一個樣板;在售后階段,定期回訪,及時維修,形成良好的口碑,為銷售的下一個循環做好鋪墊。所以,根據對國內大部分廠家(海爾、TCL)及外資企業(開利、大金)的培訓與咨詢,我們認為客戶需要的專業顧問,應該是以技術為基礎的銷售工程師,而不要像鸚鵡學舌會說話的經銷商。下面,針對專業的顧問,我們提出了三段法,拋磚引玉,給各位分享。
1.售前----建立信任感為基石的咨詢建議: 客戶咨詢、采購分析、個性設計、樣板工程
在客戶咨詢環節,給客戶合理的建議,提供相對真實的信息,讓客戶理性選擇;
在采購環節,將所有的安裝材料及費用列成清單,讓用戶明明白白消費;
在個性設計環節,給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專家顧問性的設計方案;
在樣板工程環節,給客戶提供足夠的信心,從而以見證來營造信任的氛圍;
2.售中--提供專業顧問式的安裝咨詢:專業安裝,嚴格監理,客戶驗收
由于中央空調有“三分空調,七分安裝”的特殊性,所以,服務將成為國內企業制勝的一個重要法寶。
在安裝環節,由 中央空調的安裝工程師專門負責,其目標是“管理標準化”。象海爾中央空調的安裝人員統一著裝,并在工地現場設立看板,規范施工,現場協調,對整個安裝進度進行全程跟蹤,保證了施工規范性和專業性;
在監理環節,由海爾中央空調的專業監理師專門負責,其目標是“監理專業化”。海爾推出國內首家廠家監理,實現一對一服務;
在客戶驗收環節,給予客戶一些合理的建議,那些方面需要注意的,那些使用是不被應許的,確保客戶驗收后對未來的使用中存在的問題非常清晰;
3.售后---- 提供標準化的客戶回訪:定期回訪,維保及時
在定期回訪環節,需要建立客戶檔案,明確客戶基本信息,7天(安裝人員)-15天(廠家人員)-30天(安裝服務公司的經理)-60天(廠家主管)-1年(售后維修人員)是正常定期回訪的時間段,以確保及時發現客戶的問題,提供定期的回訪,感受廠家與經銷商的關懷;
在維保及時環節,像由海爾中央空調的VIP維護師專門負責,其目標是“維保標準化”。為用戶提供三年免費維護保養服務,在每年空調旺季到來之前為用戶上門免費維保,讓用戶的使用更加安心,在報修過程中,回電與回訪需要及時。這種定期維護與及時維修是幫助客戶解決問題,同時也是下一個銷售的開始。
篇4
寫景記游的抒情散文是最常見的一種散文,它的語言力求如詩如畫,力求收到情景交融的表達效果。寫這類散文時,既要寫景,又要言情,正如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說的那樣,要做到“一切景語皆情語”。在這里,景物是客觀的,而寫景之人則是有情的。
古今中外,自然之景,千姿萬態,人類對它們的描摹不知已有多少,但流傳至今的名句卻少有雷同,其原因就在于作者筆下的“景”傳達出的是作者個人的“情”。自然景物雖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但我們筆下的景乃是眼中之景,沒有寄托感情的景物只不過是蒼白美麗的“軀殼”,難以感人;其實,觀察、描摹景物的過程本身也是作者主觀感受的過程。因此,在寫景的過程中,要滲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體。在描繪客觀景物的同時,要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等思想感情融入到作品中去,與讀者產生共鳴,進而給讀者帶來愉悅之情,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獲得美的享受。
比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作者通過對花、草、風、雨的大量描寫,營造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文中既有繪畫的色彩美,又有詩歌的韻味美。作家把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融于字里行間,因此,幾多詩意,幾許春色,便從一幅流動的、立體的圖畫中表現了出來。
再如著名作家孫犁在他的名篇《荷花淀》中寫道:“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吧。”而楊萬里筆下的荷花則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孫犁筆下的荷花英姿勃發,楊萬里描述的荷花絢爛熱烈。為什么會有這種見仁見智的分別呢?這就是因為作者寫景時是“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散文中的景物,是浸透了作者情感的景物;作者的情感,是附著于景物之中而升華的情感。所以,在散文中,“情”與“景”總是交融在一起,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情景交融”。
在景與情的關系上,情是第一位的。學生要學會根據情感抒發的需要去選景、寫景,而不是根據寫景的需要去抒情。面對相同的景物,因為抒發的情感不同,描寫出來的景物特征就不同。這種不同主要表現在運用不同情感色彩的字、詞、句去寫景,讓“景”中含“情”。比如,同樣是寫雨景,我們可以根據文章的情感基調、情節發展和人物形象寫成飽含喜悅之情的“喜雨”,也可寫成滿懷憂傷的“淚雨”。
寫人敘事的抒情散文往往也少不了景物描寫。只是這類文章中的寫景,除了上面所述以外,還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要么是為了烘托人物性格,表現人物心情;要么是為了交代環境,揭示背景;要么是為了為后文作鋪墊,推動情節發展;要么是為了揭示中心,深化主題,升華情感。目的不同,用語不同,寫法也不同。
其次,要注意景物描寫與全文的聯系,不能只是為了寫景而寫景,使對景物的描寫游離于全篇之外,寫景必須與全文有機結合在一起。
再次,在景物描寫的方法上,必須明確:景物描寫往往不是寫作的目的,尤其是在寫人敘事的抒情散文中,作者描寫山、描寫水、描寫花等,往往是為塑造人物形象或為敘述事件服務的。所以在寫人敘事的抒情散文中的景物描寫,應該經過慎重考慮,要有所寓意,要“別有用心”,這就叫“借景抒情”。
第四,寫人敘事的抒情散文中的景物描寫大多是粗略的,而且大多要有人。因為有了人,景物才會有靈性;而要想讓讀者被你所描寫的景物吸引,你必須要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讓自己所寫之景帶有你的個性體悟。所以寫人敘事的抒情散文中的景物描寫,要講求“恰到好處”,在其應該出現的地方出現,在其應該停止的地方停止。
第五,寫人敘事的抒情散文大多借助細節來抒發真情。要知道,表達激越的情感,不一定非得濃墨重彩,也不一定非得連連驚呼感嘆,有時使用細膩的筆觸,把整個心力傾注于細節中,同樣也能夠收到強烈的反響。在這類散文中,借助敘事抒發真情,并不是重于敘事、捎帶著抒情,而是把濃郁的情感融于對事件的敘述中。這也需要學生在寫作時對細節的處理下一番工夫。
篇5
婉約派詩詞特點:內容側重于兒女風情與狀物繪景,結構深細嚴謹,重視音律諧婉,語言圓潤典雅,清新綺麗,具有柔婉之美。散文寫作教學要求理解學生散文形散神聚的內核,能夠運用合適的敘述結構寫景敘事,注重語言美,音律美,格式美。二者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一、散文寫作教學特點
相對于記敘文和議論文,高中散文寫作教學一直是難上難。議論文注重于邏輯清晰,結構謹嚴,事例正確而有力;記敘文講究事件完整,能夠抓住細節描寫刻畫人物肖像與環境,能夠合理安排結構。而散文寫作的形散,即線索安排處理是學生頭疼之處,更難于上青天的是狀物描景抒情的文字營造,實在是煞費苦心,寫出的文字淡如白開水,品之無味。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偏重于方法指導,授之以漁,但是何處有魚,各位教師理解不一,有的從語文必修科目中名家名篇中尋找底蘊,有的從課外讀物中尋找資源,但是緣木求魚的事總是發生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守著寶山而不見,婉約詩詞中浩瀚如明珠的佳作不但值得散文寫作教學學習,更值得去借鑒,去師法。一言以概之,高中散文寫作教學只注重寫作實踐,輕視文本研讀,由于缺乏詞句章法的積累,寫出的文字猶如沙灘上的城堡,無根基可言。
二、散文寫作教學的探索
將婉約詞鑒賞與散文寫作結合起來,探索嘗試出一條全新的教學之路,有助于語文教學的改革。
1.虛實相生的情境
晏幾道的詞句堪稱婉約細膩之大成者,這里不說晏詞“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的特性,單說構思之精巧。上闋以回憶視角,勾勒出當初相會時分恣意歡笑,淋漓精致的情境,此乃虛寫;下闋以現實視角,重在寫此時此刻再度重逢,猶然害怕是夢境一場,此為實寫。虛實相生,將別后思念,再逢相見的百種滋味宣泄得酣暢自然,令讀者噓唏不已,情難自禁。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在詩詞中,尤其是婉約詞中俯拾皆是。
而我們的散文教學中,老師告知學生,散文要言之有物,務必“真情實感”,這自然是真理。但是曲解真理,往往是謬誤。學生對于真情實感的把握便是寫真人真事,至于真人真事如何躍然紙上,力透紙背,他們未曾思考,老師也極少指導。
若是能創設情境,巧妙設置虛境實景,平淡處有奇景!如朱自清的《背影》,實寫父親翻攀月臺的背影是經典情境,而結尾處“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卻是虛寫兼有感嘆,對父親的懷思如水傾瀉而下。
在散文寫作中,學生要理解并運用以下虛實概念:眼前親見為實,想象臆測為虛;景物為實,情感為虛;形象為實,抽象為虛;有限為實,無限為虛。
一言以概之,婉約詞中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與佳句,對于指導學生散文構思,安排段落結構,創設情與境有莫大的益處!
2.柔美細膩的詞句
現代散文重要構成要素就是狀物繪景。學生在遣詞造句時,詞匯枯竭,由此,若想寫出細致可觀的散文,堪稱蜀道難!老師在指導學生散文創作時,涉及詞匯環節時,要么提供名家名篇,要么是學生佳作,要么一句話,多讀多看多思多寫,至于讀什么,思什么,寫什么卻語焉不詳!
婉約詞較之其他詩詞不同在于,婉約詞大美,美在詞句,詞章猶如江南仕女,婀娜綽約。相同的藝術表現手法,不同的表達效果,婉約詞求狀物之細致入微,寫人之纖毫必現。以此視角,觀摩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寫“月下荷塘”,有排比,有比喻,有擬人,有通感,綜合運用,描繪出一幅細膩可親,如臨其境的荷塘月色圖。
那么在我們的日常散文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靈活多變化用婉約詞句,活用婉約詞遣詞造句的藝術手法,如此,學生寫起散文將有新起色。
在這里厘清一個概念,學生學習婉約詞的綺麗溫婉的詞風,并非摒棄現代散文樸實無華創作理念,對于當下的高中生,更急需的是先將自己的文字打磨成珠圓玉潤,待文字和思想成熟之后,方是將文字洗盡鉛華的階段,否則學老舍、趙樹理的樸實不成,反而文字越發無趣和干癟了。
三、多姿多彩的抒情
婉約詞的抒情堪稱奇葩。
有抒情在先,奠定基調,譬如賀鑄的《鷓鴣天》起手句“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描述詞人對亡妻的追思;有寫景在先,抒情再后,譬如晏殊的《玉樓春》的結尾句“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刻畫思婦思念情郎的百結愁腸;亦有言盡意遠,以景結情,譬如張先的《碧牡丹》的結句“望極藍橋,但暮云千里,幾重山,幾重水”,寫出一個顛沛歌伎對故園熱土的翹望而不可及的惆悵。
篇6
關鍵詞:葉適;記體散文;藝術特色
中圖分類號:I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27—0010—01
葉適是南宋散文名家,千百年來備受稱贊。宋葉紹翁云:“水心先生之文,精詣處有韓、柳所不及,可謂集本朝文之大成者矣。”四庫館臣說:“適文章雄贍,才氣奔逸,在南渡卓然為一大宗。”其散文諸體兼備,涵括奏劄、奏議、表、書、序、記、墓志銘、祭文、銘、疏文等十幾種體裁樣式,許多名篇已成為中國散文史上的典范。考察歷來對葉適散文的探討,其奏劄、奏議、墓志銘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關注,而記體散文則似乎未予重視。本文擬就葉適記體散文之藝術特色略作論述。
葉適的記體散文,“藻思英發”,文采燁然。模山范水,狀景如畫,敘事議論且富含理趣。
葉適記體散文的特點之一,在于將敘事、描寫、議論、抒情熔為一爐,騰挪變化,涉筆成趣。北宋的記體散文,一般采用先敘事,再描寫,最后發議的“三段式”寫作模式。如王禹偁的《黃岡竹樓記》、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等,皆是如此。然而蘇軾并不肯蹈襲常式,其《超然臺記》、《凌虛臺記》等將敘事、描寫、議論穿插并用,靈活變化,使記體散文的面目為之一新,格局亦為之一變。葉適在記體散文創作中,繼承了蘇軾的這一筆法,靈活處理敘述、描寫、發議、抒情之間的關系。如其散文名作《湖州勝賞樓記》:
凡城邑據江海陂澤之勝,皆即以為賞,蓋物常聚于大矣。吳興三面切太湖,涉足稍峻偉,浸可幾席盡也。然四水會于霅溪,鏡波藍浪,梁梠動搖,而靚妝袨服之倒影,互為散合。眾流放于荷葉浦,沈清浮淥,鳧鵠棲止,而綺荷文蓼之羅生,無有際畔。特嶺聯互,巧石綿絡,頗抑湖之重勢而蔽遮其寒風,故其人意安而氣和。舸經舫緯,艇繪艓縷,細聲窈眇,豪唱激越,宛轉一州間,隨地而勝,隨勝而賞,無不得所求,具區雖大,不暇觀也。夫豈娛于耳目之狹者易徇,而迪于心志之廣者難親耶?亦其神靈爽異所獨鐘,彼雖大而此不小也。
本文為勝賞樓所作之記。文章描繪霅溪之鏡波藍浪,樓梁弄影;荷葉浦之淥水清波,鳧鵠棲息,荷蓼羅生;綿綿的山嶺與巧石,由近及遠地點染了勝賞樓外的湖光山色。進而由景發議,“頗抑湖之重勢而蔽遮其寒風,故其人意安而氣和”。至此,景物描寫似已結束。然而,葉適卻宕開一筆,描寫湖面上舸舫縱橫,嘯歌游賞的景致。文章景物描寫,色彩清晰,靜動相襯,文采斐然,別有一番韻味。文章以下部分轉入敘事,遙想名士的流風余韻,交代了作記的緣由。最后,作者談到治政與山水的關系:“政在平,平在久。加以不倦,瘠土可使沃,窮閻可使富。況蒲魚豐衍,明山媚水,素稱勝絕乎!”。整篇文章,敘事、描寫、議論靈活穿插,將優美的景物與深邃的哲思巧妙融合,意味雋永。錢基博先生謂其“隨筆曲注,情事都盡;而波有余渟,筆無滯機”,可謂一語中的。
葉適的記體散文,結構模式騰挪不羈,變化自如,即便是一段之中,也往往將諸多表現手法錯雜并用,極盡靈活變化之能事。如《白石凈慧院經藏記》首段。作者先寫游賞所覽:“山麓漫平,深泉衍流,多香草大木。陸地尤美”;次敘景中之人與事:黃、錢二家,累世不貧,以秀士自居;又有楊翁者,善種花;余曾講習于此,時與諸人賞花釣魚,暢游凈慧院;黃氏之子,終老不出戶;再抒心中之情:“見其能侃然自得于山谷之間,未嘗不嘆其風俗之淳,而記其泉石之美,既去而不能忘也”;最后議論作結:“蓋天下之俗,往往皆如是。使為上者知冒之以道,而不以偏駁之政亂之,則以余所聞于古人之治,何不可治之有哉!”寓景、事、情、理于文中,由景及事,由事生情,由情入理,層層推進,充分顯示了作者善于謀篇布局的筆力。
葉適記體散文的特點之二,是用山水游記的移步換形筆法來記亭樓藏院,既讓人如臨其境,又引起人們探勝索幽的興致。移步換形,是柳宗元山水游記的慣用筆法,葉適雖無山水游記,但他卻將山水游記的這一筆法運用到亭樓藏院記的創作中來,可謂新人耳目。如其《煙霏樓記》。文章從作者赴蘄州之任寫起,以游蹤為線索,描寫沿途所聞、所遇、所覽。先入蘄州境,極目“空堤絕岸,敗蘆衰莽”、“碎坡叢岫,靡迤連接”,渲染了一派荒疏之景;繼而行至蘄州,總寫蘄州風物與民情,“州無城堞,市無廛肆,屋無樓觀,佳卉良木不殖,公私一切簡陋”,這里的涵暉樓、見山樓與超然觀等遺跡,既凋敝又逼仄,“皆不足以處”。最后,作者來到了煙霏樓。煙霏樓,在通判廳之西,為一州風光佳境。面對如此美景,葉適興致盎然,展開了大量的景物描寫。他先點染煙霏樓下“不見甚陋”的情狀,再描寫鷗鷺雞犬,刻繪林樊晻靄,由低到高,由近及遠,動靜映襯,展現出一幅生動秀美、啟人遐思的畫卷。要之,全文在移步換形的過程中,又常見敘事成分,將游記的寫景手法與樓記的敘事藝術巧妙疊合,令人嘆服。
文辭俊麗橫肆、句式靈活多變是葉適記體散文的第三個特點。誠然,葉適強調“為文不能關教事,雖工無益”,但他并不因為重道而輕文,他曾編選過一部宋代散文集,名為《播芳集》,此書今佚,然序尚存。在序文中,他這樣闡述自己的選文標準:“取近世名公之文,擇其意趣之高遠,詞藻之佳麗者而集之。”又序《羅袁州文集》云“散語幽寂,有蘭芷之潔;合語華潤,有桃李之艷”,足見其對思想和藝術是并重的。
葉適“雄文博辯”,“筆力橫肆”,擅長言事論證。又“于歐公四六,暗誦如流,而所作亦甚似之”。于是,他將政論和四六慣用的對偶、比喻、排比等辭式移植到記體散文的寫景狀物中來。他的記體散文也表現出“橫肆”的特點。譬如《石洞書院記》:“土開谷明,俄若異境。稍復深入,臻于曠平,則石之高翔俯踞,而竹堅木瘦皆衣被于其上;水之飛湍瀑流,而蕉紅蒲綠皆浸灌于其下。潭澗之洼衍,阿嶺之嵌突,以亭以宇,可釣可奕,巧智所欲集,皆不謀而先成。”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句式工巧整飭,文筆俊麗雄贍。此外,葉適還好用四字句式,如《寶婺觀記》:“漫隴伏岡,林茂野蕃,若輊若軒,若萬馬縱牧于平原,錦出繡沒,不可控摶。兩溪廣長,會清合涼,匪厲伊方,徐納于江。南山綿綿,果蔬之區,柘桑之園,日月風雨,借其姿態,霧煙氛靄,相為吐吞。”成功運用了鋪排和比喻手法,由近及遠,由低到高,層層推移,一派千山秀色,盡攬繡囊。以大量四字句式展開鋪排,又使行文氣勢流走。葉適《觀文殿學士知樞密院事陳公文集序》稱“文欲肆”,此文即見其妙。葉適甚得韓柳之意,除了喜用四字句外,還注重句式的奇偶相錯,長短并用。如《沈氏萱竹堂記》:“沈君體仁始治園觀,廣池以接清流,累土以抗峻峰,繚其四旁,互為蔽隱,搜花揀石,綿日系月,衣食所余輒具焉。然后遲客有亭,延月有臺,蘚梅露藥草木之奇品,莫不貫序以先后。”句式整飭又不失變化,有參差錯落之妙。
要之,葉適的記體散文,打破傳統“三段論式”的寫作格局,將敘事、寫景、議論、抒情熔為一爐,結構靈活自如;在句式上,葉適既喜用四字句和對偶句來寫景狀物,又注重行文的駢散相間,錯落有致,使記文橫肆可觀。此外,他將游記中慣用的移步換形筆法用到亭樓藏院記的創作中來,不僅引起讀者探幽索奧的興致,而且增強了記文的文學色彩。朱迎平稱,“葉適是集乾、淳散文中興之大成的散文大家”,從這個意義上說,葉適記體散文的貢獻正是他“集散文之大成”所不可忽略的一個重要方面。
參考文獻:
[1]葉紹翁.四朝聞見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9:35.
[2]永瑢.四庫總目提要[M].萬有文庫本.
[3]脫脫等.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12889.
[4]黃震.黃氏日抄[M].王水照編.歷代文話[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854.
[5]錢基博.中國文學史[M].北京:中華書局,1993:649.
[6]孫詒讓.溫州經籍志[M].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刊本.
[7]黃震.黃氏日抄[M].王水照編.歷代文話[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870.
篇7
筆者在散文教學實踐中,總結了一些具體的方法:
一 抓“文眼”,悟情感。
文眼,顧名思義是指“文章的眼睛”,也就是文章中最能直接表現作者情感和主題思想的句子或詞語,它有時是文章的標題,有時是文章開頭或結尾的一個句子或字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文眼,從文眼中具體體悟作者的情感。
如我們在教學《散步》時,怎樣才能走進文本,讓學生懂得文章“珍惜親情,理解責任,明白一切情感都是源于對生命的熱愛”的主旨呢?我的做法是:抓文眼,悟感情。我抓住了最后一節的最后一句話,“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兩個人都不重,加起來卻是整個世界”。作者為什么有如此的感慨?一問激起千層浪。在熱烈的討論中,學生逐漸明白:內容上,“重”是物質,“不重”是精神,一個是身體的重量,一個是感情的重量。這一抒情議論句,體現了親情的力量,責任的可貴,生命的價值。如此,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內涵。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中心句的理解帶動了文章整體的理解。
二 品字詞,悟情感。
自古文人講究遣詞造句,揣摩語言,推敲文字。賈島“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盧延讓“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世人評價宋祁“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一“鬧”字境界全出,古人都認為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字比“滿”、“吹”等字用得好。在散文教學中,如能像分析詩歌一樣抓住一些重點字詞加以揣摩,一定能更好地體悟作者的情感。
教學《散步》第3節時,我讓學生咀嚼三個詞語,即“太遲,太遲”、“總算”、“熬過”。方法是從傳情達意中體悟,在調換詞語后比較。“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總算來了。”為什么兒子(作者)覺得春天“太遲,太遲”而慶幸“總算”來了?經過點撥,學生從“表情達意”的角度揣摩出:春天的到來,意味著母親的生命再次獲得了新生,這兩個詞語實則表達了兒子對母親熬過這個嚴冬的慶幸。這兩個關鍵詞語的理解,也讓學生明白了作者為什么帶母親散步的原因,同時也從這個原因的把握中理解到作者對母親的孝敬和母親對兒子的信任與依賴。因此,當我問“熬過”能否換成“度過”時,學生馬上回答“不能”,因為“熬過”是指要經歷一定的磨難,這更體現了母親度過冬天的艱難、下地散步的不易和與生命抗爭的可貴。
三 析手法,揭情感。
選入教材的散文盡管風格各異、地域有別、時代不同,但都是情意濃厚、語言優美的文章。這些文章重在抒寫作者的感受,表現作者的性靈,著重突出“自我”,但這種“自我”的展示是有所憑借的,作者往往通過精巧的構思,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在寫景、狀物、敘事中實現。其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比喻等表現手法將作品所描寫的事物和所要寄寓的情感聯系了起來。
例如,教學宗璞的《紫藤蘿瀑布》時,引導學生抓住對比和借景抒情這兩種手法,在鮮明的對比中,領悟文章的情感。十多年前的紫藤蘿伶仃、稀落,十多年后的紫藤蘿輝煌、茂盛;先前的作者焦慮、悲痛,遇到紫藤蘿之后寧靜喜悅。情感自然得出:不能讓昨天的不幸把人壓垮,每個人都應該像紫藤蘿的花朵一樣,以飽滿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長河中去。
四 巧借經驗,以情激情
對話理論認為,閱讀教學中存在多重對話關系,如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教師與文本的對話,教師與學生的對話,教師、學生與編者的對話等等。在這多重關系中,我們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獨立自主性,重視學生在閱讀中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重新建構文本的意義,教師只是學生閱讀活動的組織者、促進者、對話者。學生獨立自主理解散文的意義,把握散文的情感,就需要調動已有的經驗儲備,通過聯想、想像重構經驗體系,激發自身情感,從而更好地體會散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
教學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時,文中有一個環節是父親引導兒子走下懸崖,戰勝困難。我在教學時是這樣處理這個環節的:首先組內交流,討論文中父親的教育方法怎樣;然后讓學生舉身邊的例子,說說你的父親如何教育你,與文中的父親比,哪種方法好。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調動他們身邊的經驗。這樣,不僅加深了對文中父親高明的教育方法的理解,也讓學生懂得,遇到困難,不能依賴他人,學會把大困難化解成小困難,更主要的是讓我們的學生領悟到父愛的偉大,常懷一顆感恩的心。
五 朗讀吟詠,以聲傳情
抒情性強的散文教學要特別重視朗讀的作用,以有聲的語言傳遞情感。重點段落要反復讀;教師范讀要有感情,能渲染氣氛,引發學生共鳴。
張抗抗的《地下森林斷想》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大自然每一次劇烈的運動,總要破壞和毀滅一些什么,但也總有一些頑強的生命,不會屈服,絕不屈服啊!地下森林,我們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驕子,謝謝你的啟迪。”反復朗讀這一段文字,注意體味加點字的含義,作者滿懷激情地歌頌地下森林的頑強不屈的生命力,更感受到人類社會的發展也常常會墮入低谷,像大自然的風云變幻、地質變遷考驗森林、禽獸的生命適應性一樣,考驗人群的品質、適應性、耐力,鍛煉人群的意志、生命力。這樣,情感就較容易把握。
六 詩情畫意,由景入情
寫景狀物的散文中,對景物的描繪比比皆是,“一切景語皆情語”,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讀這類文章對繪景的句子固不可忽略;而寫人敘事散文中,看似漫不經心的幾處寫景句,亦耐人尋味。
篇8
散文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議論散文三種。
2、散文的特點是:
⑴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題材廣泛、寫法多樣,又指結構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貫穿全文的線索。
⑵意境深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
作者借助想象與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而虛的依次寫來,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實現物我的統一,展現出更深遠的思想,使讀者領會更深的道理。
篇9
2、散文格式:大體有紀實性(直抒式)、想象式、哲理式和象征式四大類。
3、紀實性(直抒式) 即“意在象表”,比較外露。比如寫景抒情、敘事抒情等。或者說是心靈感受外部世界基本上是原原本本的,是什么就在心靈投影什么,很少變化。直抒胸臆的散文詩通常用此種方式。
4、想象式,指的是散文詩作者感受外部世界時,往往浮想聯翩,由此及彼,由具像到抽象。
5、表述某一個哲理 這種散文詩和其他散文詩的區別是它有理性直接和間接地介入,以新的哲理發現和表述為特點。寫作是為了表述某一個哲理為目的。
篇10
一、 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好的寫景作文,往往不取決于你在文章中寫了多少個景物,也不在于你選擇的景物能否引起讀者的興趣,關鍵在于文章中要有重點描寫的景物,而每個景物都非蜻蜓點水般地描寫。
二、 角度選好,印象深刻
寫景,就要突出景物的特征,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所謂“靜觀默察,爛熟于心”。在此基礎上,還要選好描寫景物的角度。描寫景物的感官角度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內心感受等;描寫景物的視角有仰視、俯視、平視、正視、側視、遠視、近視等。
一旦將自己融入對象,我們的感官和意識就會靈動起來,描寫也就水到渠成了。恰如葉圣陶先生所講,眼睛怎樣看就怎樣寫,耳朵怎樣聽就怎樣寫,內心有怎樣的感悟就怎樣寫。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運用了視覺描寫;“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運用了聽覺描寫;“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運用了嗅覺描寫;“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寫出了內心感悟。寫出了清雅幽僻、寧靜迷蒙的畫面。這與只用“美麗”、“壯觀”等空洞的詞比起來,效果有天壤之別。
總之,要做多角度、多側面的描寫。
三、手法恰當,魅力無窮
確定所寫的景物后,為了使筆下的景物具有獨特的魅力,我們要運用恰當的表現手法,對于寫景常用的表現手法有白描、細節、想象、聯想、虛實結合、動靜結合、移步換景、化用詩詞文等。
運用白描,最著名的莫過于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短短二十八字,一連推出九幅畫面: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刻畫出一幅非常真實生動的秋郊夕照圖。
運用細節,細節描寫就是對文章中細小的環節或情節進行生動細致的描繪,它具體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描寫之中。細節描寫在文章描寫中的地位看似閑筆或贅筆,信手拈來,無關緊要,可有可無,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設置和安排,不能隨意取代。它是最生動、最有表現力的手法。如《想北平》:“雨后,韭菜葉上還往往帶著雨時濺起的泥點。”“果子不少是從西山與北山運來……進了城還帶著一層白霜兒”。一枝一葉總關情,正是這樣的敘述與描寫表明了作者與北京的親密關系,他真正地融入了它的生活,深入到了它的血肉肌膚之中。如果老舍是個觀光客,即使再喜歡北京,也不可能有如此細致入微的體驗,當然更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文字。郁達夫描寫微雨寒村“說不出的悠閑境界”,先寫有了“河流邊三五人家聚在一個小村子里”的場景,再“點些精致進去”:“則門前可以泊一只烏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幾個喧嘩的酒客,天垂暮了,還可以加一味紅黃,在茅屋窗中畫上一圈暗示著燈光的月暈。”這些細節使“悠閑”具體而生動,真是“活像”。
運用想象,如《沁園春·雪》中想象雪后美景: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虛實結合,“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像、實事、實境,“虛”是聯想、想象或夢中的情景。二者互相聯系,互相滲透轉化,可以達到虛實相生的境界,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想象中美好的仙境,屬于“虛”的內容。再如《江南的冬景》:“若是冬天來了,春天也馬上會來。暮雨瀟瀟江上村。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五彩的文字:灰云、霜白、紅葉、雪白的桕子、赭色的草根邊帶綠意、青天碧落、白雨、淡墨背景、烏篷小船、紅黃的垂暮天。作者引用詩句、避實就虛的用意在于巧借詩句意境,并通過自己的品評將這個意境推到一個新的境界;雖則語句簡省洗練,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豐富。這是郁達夫散文常用的筆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舊詩,以彌補散文里沒有說盡的余意,沒有抒發的情愫,使文章在整個行文上顯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詩情畫意。
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如《沁園春·雪》中“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又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第三句描寫皓月當空,青松如蓋,這一句是靜景描寫,第四句山泉清冽,流瀉山石之上,這一句是動景描寫。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勢增大,從石上流過,淙淙有聲,以動襯靜,反襯出山中的寧靜。移步換景,從遠到近,從整體到局部抓住特點,準確描畫,再如《小石潭記》中第一段中發現小石潭就是移步換景。
四、修辭潤色,文辭優美
描寫景物需要繪形、繪色、繪聲,仿佛使人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這就需要盡可能選用那些生動形象的語言。所以,我們要對自己平淡的語言進行加工潤色。通常使用的方法就是恰當地運用我們熟悉的修辭手法、成語、形容詞等。如許俊文的《鄉村的風》:“每次從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個迎接我的便是風。我們雖然好多年沒見面了,但它一點兒也不生分,先是用頑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頭發弄亂,再在凈的皮鞋和西服上,隨意撒些塵土與細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風就像一只搖頭擺尾的小花狗,當我剛從汽車上走下來,視覺還沒來得及舒展開,它就從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氣味,親親熱熱地撲過來,伸出溫軟的小舌頭,一下一下舔我的手與腳踝,你趕也趕不走。如果是秋天,風里便有了果實發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個去鎮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灑了一路,惹人隱隱地有些陶醉。”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鄉村的風的可愛、溫馨。
五、巧用對比,突出景物
在《江南的冬景》中,作者將北方冬景、江南秋景、閩粵地區的冬景與江南的冬景對比,寫了江南的屋外,寫了植被,寫了江南的雨、雪,無雨無雪時冬郊的閑步。在比較中寫出了江南的溫潤晴暖優美。又如《想北平》,在文章中,作者聲稱自己“不能愛上海與天津”,又聯系自己豐富的親身經歷和感受,將北京和歐洲四大歷史都城相比較,從城市整體結構、建筑格局、環境氣氛、生活情趣等方面歷數北京的好處。
巴黎熱鬧?搖?搖?搖?搖北平安靜
巴黎的布局“比起北平來還差點兒”
美國的橘子?搖?搖?搖?搖北京的玉李
倫敦成天冒煙的工廠?搖?搖?搖?搖北平接近自然
六、情景交融,詩味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