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記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25 21:45: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釣魚記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迷路
上了爸爸同事的車,我是大開眼界,釣魚桿、魚漂、魚鉤、魚餌、魚線等等一應俱全。坐在副駕駛座上的叔叔告訴我,這是拋桿,釣胖頭魚要用上它;這是手釣桿,草魚、鯽魚不在話下;這是掛桿……儼然一個行家里手。
可是還沒到魚塘就出了問題,在羅涇地區,有許多斷頭路,這里修路那里造路的,原來的那條道走不通了。兜來兜去,還是找不到魚塘。正想打電話給魚塘老板,路邊的高壓線幫了大忙,在它的指引下,我們總算找到了魚塘。
開釣
到了魚塘,大家都擺開陣勢,各自準備起來。我抬頭一看,已有六七個垂釣者在魚塘邊上排開,有的人已經收獲了好幾條魚。我想:上次釣魚竟然一次也沒釣到,這次我一定要“零的突破”。
正迫不及待的時候,爸爸已經拿著桿開釣了。我趕緊跑過去,拿起另一只桿,好重啊!!!只好換一只短一點的桿了。裝上了魚餌,我像模像樣地放進了水里。心里默念著,魚兒魚兒快點來,我的魚餌最最香……
十分鐘以后……
怎么沒動靜呢?我抬起桿一看,魚餌沒了,我生氣地說:“討厭的小魚,把我的餌慢慢吃光了。”爸爸聽了哈哈大笑,說:“小傻瓜,這種魚餌過一會兒就化了,哪來什么小魚啊?我早就換了好幾次餌了。”我聽了恍然大悟,又加了點餌。可這回更慘,魚鉤剛剛碰到水就成了“光棍”,只好再加餌了。
武器升級
經過2個小時的努力,我終于釣到了0條魚。看著別人網里一條條魚活蹦亂跳的樣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正想著放棄,爸爸看出了我的意思,說:“網里怎么能沒魚呢?先‘借’給你一條。”“不要嘛,我要自己釣!”爸爸沒轍,突然,他給我一袋子的土說,那么給你一點好東西。一袋土是好東西?我抱著好奇的心理用手翻了翻,啊,是蚯蚓。哈哈,我的武器比你們強大,害怕打不過你?我頓時又信心百倍,繼續釣魚了。
意外收獲
中午,太陽的威力顯現出來。大家又熱又渴,個個饑腸轆轆。“開飯了”的聲音成了“救命稻草”。吃過午飯,爸爸和叔叔們在那里喝酒談天,我卻偷偷摸摸地來到魚塘,拿起魚桿躲在樹蔭底下繼續釣魚。紅色的魚漂和鱗鱗的水面都分外耀眼,讓人睜不開眼睛。就在這時,魚漂不見了。我趕緊拉起桿子,上鉤了。這不是一條小魚,我幾乎拉不動它。對拉了一會兒,我已經沒力氣了,只好無奈地看著桿子在一點一點往下滑。
還好就在這關鍵的時刻,一位叔叔來了。他看到我的樣子嚇了一跳,馬上跑過來拉住桿子。我就放開魚桿拿起了網兜。只見那魚拼命向東游,魚桿彎曲得厲害。叔叔用力一抬,魚跳出了水面。叔叔說:“這是一條草魚,也叫青魚,釣上這種魚以后要和它多拉一會兒,讓它喝上幾口水,再用網兜從頭部往后撈,這魚會自己往里面鉆。”
魚被拖近了岸邊,我伸長網兜去撈,魚一見網兜拼命地逃,轉眼間又到了10米開外了。叔叔剛想往左拉,魚一下子又竄到了右邊。魚桿更彎了,我真擔心它會斷掉。魚一用力,又潛入水中。叔叔再往上拉,魚被嗆了一口水。拉鋸戰仍在繼續,魚被嗆了好幾次,終于又拖過來了。我就勢一撈,魚上來了!
魚撈上來不意味著“人魚戰斗”結束。魚還在那里又蹦又跳,魚鉤卡在很里面出不出來了。怎么辦呢?叔叔果然經驗豐富,用一塊布蒙住魚眼,魚立刻安靜了許多。可是魚鉤在魚嘴里。叔叔的手指很粗,塞不進去;我的手指雖然細,但還不會退鉤。正當我們一籌莫展的時候,叔叔突然眼睛一亮——網兜上有個退鉤器!他取下退鉤器,三下五除二地就OK了。
重新裝上蚯蚓,把餌拋得遠遠的,心里正樂著呢,叔叔突然說:“小伙子,快拉啊!”小伙子?!,我心里一下子沒明白。啊!果然有一條鯽魚上鉤了。我真是太粗心了。猛得一拉,心里一激靈,呀!魚跑了;鉤子也拉直了。就在這時,我邊上有魚跳動的聲音。奇怪,我扭頭一看,哈!真是“高難度動作”。原來我用力太猛,魚把魚鉤拉直了,脫了鉤的魚自己卻飛到了岸上。我和叔叔頓時都捧腹大笑。
魚兒大爆發
下午,爸爸他們結束了談天說地繼續釣魚來了。這還真怪了,爸爸一連釣了6條草魚;一位叔叔一連釣了6條胖頭魚;另一位叔叔一連釣了6條鯽魚,而我一條也沒釣著。轉眼間該回去了,我們數了數。4個人釣了11條胖頭魚,11條草魚,16條鯽魚,1條黑魚。最重的一條有9斤重。我雖然只釣到了2條魚,但我喜歡上了這個地方。
在汽車的轟鳴聲中,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這個充滿歡樂的地方。
篇2
釣魚記
記得有一次,我在老家的灣里釣魚。那里是一個陽光燦爛的地方,灣像一面鏡子,岸邊魚苗成群,大魚在深處打水花,我和弟弟一起釣魚。
我們先捉了條蚯蚓,我一下子弄了一大塊蚯蚓,掛在魚鉤上,往水里一投,過了好久沒上來,我忍不住了,往上一提,一開蚯蚓沒了,原來狡猾的小雨把蚯蚓吃了,弟弟的蚯蚓也被小魚吃了,我說:“弟弟,咱們把蚯蚓弄小點。”我又扔了一次,一會兒魚浮往下沉了,我迫不及待的拉了線,結果一條好大好大的一條鯽魚上了鉤,弟弟那一邊還沒動靜,我激動的跑回家,放下了魚,因為這是我今生第一次釣到魚,弟弟好羨慕我,于是也撕了一小塊,扔進水里,魚浮往下沉了一點,弟弟沉不住氣了,一拉,結果魚跑啦,我對弟弟說:“做事要有耐心,不然一無所獲。”
這是我第一次釣到魚,第一次那么激動的一天。
篇3
這里的風景可美啦!屋子是兩層的小洋樓,門前是一個魚塘,魚塘四周是一片果園,想吃水果就自己摘。別看我表面上挺喜歡這兒的風景,其實我是看中了那個魚塘。因為我早就想跟爸爸學釣魚了。
不一會兒,爸爸他們就準備出發了,我連忙央求他教我釣魚,沒想到爸爸竟然爽快地答應了。
我們選好了一個位置,爸爸就開始教我怎樣釣魚了:“首先要上好魚餌,然后扔向水中,如果魚漂在動,就表示魚來了,但是這時不能提魚竿,因為魚還沒有吃,只是試探一下。如果魚漂沉下去或者浮起來,表示魚已經吃鉤了,這時就可以提竿了。好了,你自己釣吧!”說完,爸爸便甩給我一根魚竿,走了。“我一定釣一條大魚讓你們看看!”我上好魚餌,扔進水中,魚漂站了起來。剛開始,我還挺有耐心,盯著魚漂一動不動,過了一會兒,我就不耐煩了,眼睛移向了別處。就這樣過了十幾分鐘后,我提起魚竿,魚餌沒了,可半條魚也沒看見。
這次,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耐心地等待著。不一會兒,魚漂開始動了,我心中別提多激動了,可還是馬上靜下心來,看著魚漂。這時,魚漂開始往下沉,漸漸沒有了,我見狀,忙提起魚竿,好大的一條魚啊!我高興地大叫起來:“我釣了一條大魚!我釣的!”
篇4
童琦
一個陰天的早晨,天空中突然露出一道刺眼的陽光,我和朋友迎著習習涼風去河邊釣魚.
可是我很沒耐心,見魚不上鉤就發起火來.我不管朋友會不會釣到魚,拿出兩個茶杯大的魚雷,點燃導火線,扔進水里,只聽見"撲通"的聲音,歡呼聲響成一片。隨著一陣"轟轟"爆破聲,雷管化為灰燼.接著,大家又垂頭喪氣起來。
原來我們釣桿的釣鉤都被魚雷給炸斷了.大家紛紛指責我魯莽,害得他們釣不成魚了。正當大家職責我的時候,河水漸漸變干凈了,我們突然看見河里的魚都死了,大家拿起魚網紛紛下水撈魚.
我說:“你們還職責我,就是因為我的魯莽,才讓你們輕輕松松地捕魚.我們高興地捕著魚,很快就把魚給抓完了.
篇5
調查時間: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
調查對象:
調查目的:國家教育部頒布《關于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十項規定》之后,小學生課業負擔總體上已有所減輕。那么,我校小學生的家庭作業有了哪些改進,還存在著哪些問題?學生對語文家庭作業又有哪些新意見和建議呢?為了解上述情況,五月份,對我校各年級學生的家庭作業進行調查。
二、調查內容、結果及原因分析
(一)調查內容
調查問卷包括三個方面:
1、你想做作業嗎?作業值得做嗎?為什么要做呢?
2、你認為作業是根據你的興趣、特點、能力來安排的嗎?
3、你認為作業的數量和難度恰當嗎?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你想做作業嗎?作業值得做嗎?為什么要做?
2、你認為作業是根據你的興趣、特點、能力來安排的嗎?
這項的調查結果最令人擔憂,90%的同學認為,作業教師統一安排的,老師讓做什么就做什么,和我們愛不愛做沒有什么關系,只有10%的學生認為有時教師給特好的同學或特差的同學布置不同的作業。
3、你認為作業的數量和難度合適嗎?
80%的同學認為數量和難度比較適當,但也有20%的同學認為作業較多,而且重復機械的作業較多,而且這些作業都不能在課堂上完成,只有利用休息時間、晚上時間完成。
從調查情況看,小學生語文家庭作業在形式方面問題較多。主要表現為小學語文家庭作業形式單調,內容機械,應試色彩濃。具體表現為:
1、語文家庭作業現成內容多,實際編寫少。課文中的生字新詞、重點段落,課后的練習作業,以及教輔資料上的題目,構成了小學生語文家庭作業的主要內容。教師很少根據本班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編擬一些適合學生完成的家庭作業。在接受調查的班級中,只有三次作業屬于教師自編。
2、語文家庭作業知識鞏固多,應用實踐少。語文教師布置家庭作業時大多著眼于鞏固學過的知識,因此,要求學生大量抄寫生字新詞,進行形近字比較組詞,以及重復練習課文后面的作業題,甚至讓學生大量完成教學輔助資料上的題目。而要求學生將學過的知識應用于社會生活,發展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則相對較少。3、語文家庭作業書面作業多,口頭作業少。教師習慣于讓學生書面完成家庭作業,因為這種作業便于教師、家長了解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也易于家長配合教師的教學,在人們的眼光中,口頭作業其實算不得作業,因此,要求學生完成的也就少了。4、語文家庭作業統一任務多,自主選擇少。調查表明,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班級,在抄寫生字新詞一項,教師有時允許學生有選擇地抄寫,學生認為已經掌握的可以不抄。但其他作業,教師仍要求學生一樣地完成。
5、教師布置的家庭作業與學生喜愛的作業不完全相同。教師日常教學工作中,考慮較多的是如何鞏固知識,提高學生的成績,因而總是根據試卷上的題型布置學生的家庭作業,作業形式相對固定,靈活性少,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不高。據統計,抄寫、作文(日記)、課文后面的練習題、預習新課、教學輔助資料上的題目名列教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前幾位。
三、思考與建議
針對這些現狀,我提出以下幾點思考,以期能盡早改變現狀。
1、把自主設計在家庭作業中。
現代教學以人的發展為最高準則,呼喚學習者主體性的張揚,積極性、創造性能量的釋放。要求教學中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更強調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其自我教育能力,從而逐步實現由依賴性學習向獨立性學習、由他主學習向自主學習的過渡。自主應當成為小學生語文家庭作業設計的重要原則。
(1)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作業的內容和形式。教師考慮家庭作業時,要針對學生的差異,設計多梯級的作業,給學生留有自主選擇的空間,發揮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
(2)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作業的數量和完成方法。一刀切的作業往往導致好的學生吃不飽,差的學生吃不了,必然加重后進學生的課業負擔。如果讓學生自己選擇作業,就可以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作業的針對性,把學業負擔停留在適當的位置上。
對于家庭作業,過去片面強調獨立思考,沒有把合作作為必要的素質來培養。自主性的作業應當允許學生選擇完成的方式,可以在與爸爸媽媽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
2、把生活設計在家庭作業中。
語文學習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語文學習的天地很廣闊,語文學習的觸角伸向小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學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營養。把家庭作業設計與社會生活相聯系,使學生在社會實踐、家庭生活中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創新能力。
(1)用生活豐富家庭作業。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將生活充實到學生的家庭作業中,就為語文家庭作業注入了新的內涵,賦予作業新的生命。
(2)將學科知識與語文作業結合起來。用語文的手段,鞏固、深化學科知識,能夠更好地發揮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3、把興趣設計在家庭作業中。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人的內心有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發現、研究、探索者。作為語文教學工作者,一定要發現、鼓勵、發展學生的這種需求,讓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篇6
【關鍵詞】問卷調查;就業指導;期望值;多元化
為了解職業學院學生擇業就業前的準備情況、就業意愿及對就業指導工作的建議等,也為今后更好地開展就業指導和教學工作提供依據,2007年9月我們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本文就此次問卷調查結果進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應建議。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以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系二年級學生為對象。面對三年級的頂崗實習,他們急需確定自己的就業方向,了解人才市場的供求狀況。因此,了解他們在就業選擇上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很有必要。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書面問卷形式,結合本校實際情況,自行設計了調查問卷。問卷針對學生對就業形勢的看法、就業意愿、確定工作單位的首選因素等問題,共設計了13道選擇題和一道開放題。另外,還采取了訪談、個案研究等方法收集有關有效信息。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52份,回收450份,有效回收率99.6%,較好地保證了問卷質量。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學生普遍認為就業形勢嚴峻,但對就業前景持有樂觀態度
在“您認為目前高職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怎樣?”的選擇中,48.9%的同學認為十分嚴峻,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34.2%的同學認為“有點嚴峻”,這兩者的比例高達83.1%,這表明大多數學生都能清楚地認識到就業形勢的嚴峻。學生對近幾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了解甚多,能準確地預測到自己的就業前景,具有憂患意識,對學生將來的就業很有幫助。當問到“你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持何種態度”時,選擇樂觀的同學占53.6%,一般的占27.7%,不樂觀的占12.7%,不清楚的占6%。表明大多數學生對自己就業充滿信心,對就業前景基本持樂觀態度。但仍有近1/5的學生心理壓力較大,面對就業,有些不知所措。這就需要我們加大就業指導的力度,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就業形勢,分析利弊,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樹立信心。
從專業來看,工商管理專業對就業前景的樂觀程度較高,會計電算化專業則相對較低。這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不同專業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的不同境遇,提醒我們要對某些專業的學生給予特別關注,要采取措施引導他們增強適應性,拓寬就業面。同時,也應引起我們在專業設置上的深刻思考,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和專業設置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基點,加速專業結構的調整,脫離市場的專業必然導致就業不暢。
(二)學生渴望專門的就業指導與服務
學生非常重視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94%的學生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課開設得十分必要。學生希望從就業指導中獲得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尤其集中在“求職指導”和“反饋就業信息”上。因此今后的就業指導要特別重視“求職指導”和“反饋就業信息”兩項工作。
學院堅持以就業為導向,近幾年的畢業生就業工作成績斐然,學校就業指導部門已成為學生獲得就業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學生就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當問到“你準備通過什么方式確定你的就業單位”時,選擇“學校招聘會”和“學校推薦”的學生分別為77.1%和34.9%,這足以說明學院的就業工作卓有成效。但另一方面,也表明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很少通過社會、家庭、朋友等其他渠道,對學校推薦存在很大的依賴心理,存在著“等、靠”的現象,主動就業、積極參與就業市場競爭的意識不強,缺乏擇業的主動性。這就要求在今后的就業指導工作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合理而有效地利用社會資源,積極主動地搜集就業信息,為就業廣開門路。
(三)學生不再苛求專業對口,更加注重自身長遠發展
近幾年高校畢業生所從事的工作與專業不對口現象較為普遍。本次調查顯示,對于專業與工作的不對口現象,有63.1%的同學認為會給就業造成一定困難,但可以克服。12%的同學認為這種現象很普遍,很容易適應。而選擇專業與工作不對口,根本無法就業的只有1人。這說明我院學生在擇業方面正在淡化專業觀念,能夠正視工作與專業不對口現象,對于不對口造成的困難,也有信心克服。事實上,高職教育只是基礎教育的延伸,學生所掌握的只是本專業最基本的內容。大學生應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面,注重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要主動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不斷拓寬自己的就業領域,確立“寬口徑”就業觀念。就業指導也必須及時跟進,應教育學生在求職時尋求興趣與職業的最佳結合點。
為了調查對就業的影響因素的認識,設計了問題“你認為找工作中哪些因素最重要(多選)”,有76.4%的同學認為是所學專業,這說明他們雖然不求專業對口,但所學專業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就業。另有66.2%的同學選擇各類等級證書,56.7%的同學選擇交往能力,52.4%的同學選擇求職面試的方法技巧。這表明學生很看重自己的綜合能力。這也是企業所重視的,美國通用電氣塑料中國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經理單偉航說,他們在招聘人才時最看重的是綜合能力而不完全是專業知識。
當問到“你確定工作單位時對下列因素的重視程度如何”時,學生重視程度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個人成長與發展,同事關系與友愛程度,晉升的機會。最不重視的選項依次為:招聘廣告的吸引力,招聘會的規模和聲勢,工作能否與個性相配。多數學生擇業時比較看重個人的發展機會,并不是一味追求物質利益,而是看重職業所能提供的發展環境和機會,學生的就業觀念更加成熟。
(四)就業期望值偏高
任何一個大學生都會有一個擇業期望。擇業期望影響著大學生的自我定位及求職態度。學生的擇業觀念也通過其就業期望值體現出來。國有單位相對穩定,待遇好,它們深深地吸引著學生,而集體、民營和三資企業則成為學生就業的第二選擇。這一方面表明學生的就業觀念在單位性質的選擇上相對陳舊,還未完全與市場和高職高專教育接軌,期望值偏高;另一方面也說明,學生在專業對口的問題上適應了時代變化,但在就業單位性質上又觀念落后,深刻揭示了他們在就業問題上的矛盾心理。而由于受被調查學生專業所限,69.8%的學生選擇了工商企業,表明擇業目標相對單一保守。
另外,多數學生期望的就業地區主要集中在省會城市和地市級城市,比例達78.2%,這些城市能夠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具有良好的外部環境,能夠給個人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這充分表明了大學生已經意識到外部環境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縣級城市提供的待遇和發展空間都與省會城市和地市級城市有相當大的差距,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450人中僅2人愿到鄉鎮就業,而恰恰是內地中小城市及邊遠地區急需大量高素質建設人才,學生不愿下基層,出現有業不就現象,繼續上演著就業工作的結構性矛盾。
三、對策與建議
針對學生對專業、職業、就業問題上的認知與需求,結合時代、社會發展要求,對高職學院就業指導工作提出以下建議:
(一)建立就業指導工作的長效機制
畢業生是高校產出的最終“產品”,其就業率與就業層次的高低,是衡量一所高校辦學是否成功的重要標志,不僅關系到學校的聲譽和生源,也影響著在校學生的學習動力與學習情緒。就業教育應貫穿于學生在校學習的全過程,應以就業指導理論、就業制度與政策、就業形勢與市場、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渠道、擇業技能技巧、職業適應、職業發展方向等為內容,把它作為一個涉及多方面的全局性的系統工程來抓。就業指導工作應從大學一年級開始,根據大學人才培養的各個階段分年級逐步實施,為大學生的擇業、就業、創業提供全方位的指導與服務。若只在學生即將離校前才開始進行就業指導,會導致很多學生對自己定位不準確,在選擇單位時更多地表現出一種盲從心理,不清楚自己是否適合所選擇的工作崗位。
(二)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擇業觀
大學生擇業觀是指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對選擇某種社會職業的認識、評價、方法和心理傾向等基本觀點,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就業上的反映。目前高職學院大學生擇業觀的積極方面是主要的,但同時也表現出很多消極的方面,需要我們在就業指導過程中慎重對待。
1.調整就業期望值。大部分學生選擇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作為自己的理想就業地區,在理想就業單位性質上選擇國有企事業單位,這表明他們都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注重個人發展,但同時也忽視了國家和社會的需求。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希望得到一個收益好且能滿足自身發展需要并有利于自身發展需要的工作是可以理解的,但較少考慮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素質,過分追求經濟條件好、生活環境舒適、工資收入高的發達地區,這不但縮小了擇業的選擇余地,而且導致擇業價值觀的扭曲,反而不利于人生價值的實現。
2.樹立多元化就業觀念。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大學生的就業模式更趨多元化。因此,應教育學生在考慮就業問題時,要樹立靈活就業的思想,淡化捧“鐵飯碗”的觀念,不斷拓寬就業視野,拓展就業渠道,實現多形式多方式的就業。在就業的途徑和方式上,要教育學生擺脫“等、靠、要”的依賴心理,培養主動擇業的競爭意識,努力通過多種途徑就業。
(三)重視創業精神的傳承和創業能力的培養
從社會提供的各種職業中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職業是一種非常傳統的就業觀念,作為一個現代的大學生,不僅要有多次擇業的心理準備,還要樹立自主擇業的觀念:即職業不僅是可以選擇的,而且是可以創造的。要把學生由求職者變為創造者,由尋找職位到創造職位,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從現階段就業形勢看,國家宏觀政策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也為廣大畢業生的自主創業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從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的情況來看,學生創業一直是學院就業工作的一大亮點,迄今為止,已有很多畢業生先后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其中大多數運營情況良好。在目前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形勢下,學校要多管齊下,積極支持學生創業,大力開展創業教育,重視創業精神的傳承,要使廣大學生認識到,要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就必須強化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要通過宣傳我院畢業生中涌現出的自主創業先進典型,引導在校生增強創業的信心和勇氣,鼓勵和扶持更多具備自主創業條件的學生脫穎而出。為此,既要教育和引導學生全面理解自主創業的深刻內涵,又要對他們進行創業的準備與創業風險防范的教育。要將這種教育理念植根于學生的教育中,在競爭與機會并存的今天,引導學生順應時代潮流,改變過去將就業停留在謀生這一功利層面的觀念,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努力施展遠大的抱負,盡情編織美好的夢想。
篇7
My father likes fishing。 He always goes fishing with his friends in Autumn。
One day, he took me to fish, too。 In autumn, fish have grown up。 It is the best season to fish。 First, we chose a good place。 Then my father helped me put an earthworm onto the fishhook。 Afterwards, I threw the fishhook into the river。 I waited for a long time。 Suddenly, I saw the float sink。 I was very happy。 I pulled it out of the water but I only saw half of the earthworm。 The fish played a trick on me。 I was very angry。 But my father said to me, “it takes time。 You need to be more patient。” I tried again。 A few minutes later, I caught a big fish and I showed it to my father。 My father praised me, “what a good angler you are!”
我爸爸喜歡釣魚。他總是和他的朋友們在秋天去釣魚。
一天,他帶我去釣魚,太。在秋天,魚長大了。這是最好的季節魚。首先,我們選擇了一個好地方。然后爸爸幫我把魚鉤上的蚯蚓。后來,我把魚鉤到河里。我等待了很長一段時間。突然,我看到了浮沉。我很高興。我把它從水里拔了出來,但我只看見了一半的蚯蚓。那條魚在我身上起了個圈套。我很生氣。但我父親對我說:“這需要時間。你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幾分鐘后,我釣到一條大魚,我把它拿給我爸爸看。我父親表揚了我,“什么是一個好的釣魚者你!“
篇8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課外作業;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1-0171-03
一、概念界定
本研究中所指的“課外作業”可理解為:教師根據教學的目標設計和布置的、由學生在正常上課時間之外進行的練習和活動,是課堂教學的繼續。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次調查對象為甘谷縣的農村小學教師,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去該縣50所小學的200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同時隨機抽去10名教師進行訪談。在調研的過程中,從不同的學校隨機對學生進行訪談,了解作業設計的情況,訪談學生20名。
三、調查結果及其原因分析
本次調查主要包括以下緯度:語文教師對課外作業設計的時間、作業設計的形式、作業設計的內容、作業的批改情況。具體結果如下。
1.教師對語文作業設計的時間定位.表1顯示:有37.5%的教師認為合理的小學語文課外作業的時間是20~30分鐘,有51.67%的教師布置的語文課外作業的時間在60~90分鐘之內,所以大多教師布置的作業學生需要60~90分鐘才能完成。從對學生的訪談中得知,教師布置的作業時間很長,大量的作業是重復的抄寫,很少設計訓練兒童思維能力的作業。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小學兒童正處在具體運算階段,這一時期是兒童邏輯思維初步發展階段,對兒童的邏輯思維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1]因此這段時間要重視兒童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布置作業時不能只注重作業的量而忽視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另外小學兒童的注意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一項研究表明:“5~7歲的兒童注意力能集中到某事物的平均時間是15分鐘左右;7~10歲的是20分鐘左右;12歲以后的30分鐘左右。”[1]可見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注意的穩定性不斷提高。注意的穩定性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所以,教師布置課外作業時,一定要控制好作業的時間,不宜過長。
2.教師設計語文課外作業的形式.這次問卷調查共涉及兩種不同的課外作業設計形式,一種是教師按學生不同能力水平設計的;另一種是教師讓學生自己設計的。盡管“語文作業設計要趣味化、情景化、系列化、層次化”[2],教師應該設計開放性和實踐性的作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其次還要設計多層次性作業,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3]但是,從本次調查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有43.75%的教師從來沒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過不同的課外作業,有15.63%的教師按學生個體差異設計作業的次數較多。學生自己設計的課外作業方面,有7.29%的教師有多次讓學生自己設計課外作業,有64.58%的教師從來沒有讓學生自己設計過課外作業。
由表2可知:目前甘谷縣農村教師總體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不夠,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自主性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對學生的訪談得知:大多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作業,而是從教材以及配套練習書中摘取題目,這僅是試題的搬家,沒有搞清楚此題設計的目的意圖,統一的作業標準,使一部分學生厭倦了當前的作業類型,很難發揮他們的特長。筆者在訪談時,幾位四年級的同學是這樣說的:“簡單的生字詞都抄了三遍了,我們早都會默寫了,還要抄;有些老師布置的作業我們都能猜到,翻來覆去就那幾樣,沒新意,興趣也不大。”這樣的練是讓學生處于被動地位,不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更不會讓每個學生都有所進步。而是相反,隨意、重復、煩瑣枯燥,已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習興趣。
3.教師設計語文課外作業的內容.語文作業的主旋律是語文能力的培養,應具有啟發性,避免機械操練,抑制學生的創造性;應形式多樣,開發學生智力;應份量適當,避免學生過重輔導;應具有彈性,使各個層面的學生均能得到提高。”[4]然而,調查和訪談的結果顯示:該縣教師設計的語文課外作業的內容脫離實際,滲透不廣,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嚴重割裂。小學語文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和前提,與其他學科有著難以割斷的聯系。正因為如此,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5]但是目前的課外作業脫離實際,滲透不廣,將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割裂開來,忽視了各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并且課外作業的目標不全面。筆者在訪談中了解到,出現以上現狀的主要原因有:“大多數農村教師缺乏對語文學科性質的了解,在他們看來語文僅僅是一門學科,沒有認識到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基礎性。其次教師對作業布置的目標認識單一并缺乏科學性。”因此,布置作業應有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并使兩者有機結合。[6]應依據教學大綱、某一單元、具體課文、章節來確定。這樣,有利于學生學到扎實的基礎知識,讓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體系中去。
4.課外作業的批改情況.調查顯示:75%的教師在批改作業時采用全批的方式;有10.75%的教師會采用面批的方式;有4.25%的教師會組織學生互批。說明該縣教師能夠認真負責的及時批改學生的作業,他們是很敬業的!同時在看待學生互批作業的問題上有58.33%的教師認為組織學生互批是學生尋找錯誤并建立正確答案的過程,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人格。在課外作業的批語方面有18.95%的教師采用語言總結,有21.87%的教師采用等級評價;有54.18%的教師二者兼用;只有5.2%的教師兩者都沒用過。對批改后的作業處理如下表所示:
由表3我們可以看到只有56.25%的教師經常會留下表揚激勵的語言,有27.08%的教師會對學生的作業做批改記錄。簡短的批語,不僅可以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而且可以起到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作用,有助于學生養成認真作業的良好習慣。
四、對策
1.設計實踐性作業,讓語文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生活是語文課外作業的源泉,教師應讓學生走進生活,實踐生活,使作業從“寫”的單一形式中走出來,讓聽、說、讀、寫、演、唱、畫、制作等學生喜歡的形式巧妙結合。例如,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實踐能力,可組織學生參觀當地的集貿市場、超市等,要求學生按照先概括后具體的寫法,做口頭介紹,這樣提高了學生口語表達和交際能力。
2.分層布置語文課外作業,使每個學生都有所提高。不同的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發展水平和個性特長有較大的不同,讓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也勢必會造成一些學生會瞧不起,而一些學生不會做。如果這樣的話,學生學習的語文的興趣就會遏制。所以教師就應根據所學內容,把作業分成幾個層次,分別布置給不同層次的學生,這樣學生就能在適合自己的作業中各有所得,特別是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不再會產生反感的情緒,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時間長了自然會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逐漸提高學習成績。
3.作業設計應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常言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名語文老師要讓學生愛上語文,就應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語文課外作業設計要涉及面廣,拓寬學生語文學習的領域。
總之,希望每個老師從學習的內容出發,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精心設計語文作業,讓每個學生喜歡語文學科。
參考文獻:
[1]伍新春.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柴忠華.新課程理念下語文作業設計[J].教學與管理,2003,(6):66-67.
[3]秦翠延.提高農村小學語文作業有效性的思考[J].考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29):109.
[4]于漪.于漪文集(第六卷)·教師自我修養自我發展[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218.
[5]巢宗祺,雷實,陸志平.語文課程標準[M].湖北:湖北大學出版社,2002:121-125.
篇9
一、構建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的實際意義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著比較多的問題,其中包含著課時緊張和任務較重等,教師的教學思想也容易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學計劃在設計的時候往往會受到一定阻礙,無法真正的向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而小組合作學習是對小班化上課形式的模擬,學生由原本的聽講者轉變為學習的參與者,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能夠發表自身的意見,有效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學生受到新思想的引導,能夠在實踐活動的基礎上感受知識的魅力。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包含著的人數比較少,防止學生在課堂中出現答錯而產生的尷尬心理,為學生提供比較輕松愉悅的學習空間,有效緩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緊張心理。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也能夠發揮自己的價值,更好的明確自己的責任,充分展示出自我價值。
二、高效化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策略
(一)激發小組合作學習積極性的策略
高效化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開展的時候,需要充分調動小組成員的學習積極主動性,使得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學習知識內容,在小組組建和課堂交流及課后學習情況分析等基礎上確定必要措施,促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得以有效調動,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的過程中。
(二)激發小組合作學習積極性的方式
小學生本身具有比較強的好勝心理,引入競爭機制,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競爭方式的基礎上開展小組活動,使得學習小組構建的過程中能夠體現出競爭意識,從而獲取較好的學習效果。
(三)激發小組合作學習積極性的措施
首先組建學習小組的原則與方式,在學習小組組建的時候,需要明確“量”和“質”因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在人員數目方面,小組規模不能過大,通常將學生分為六人一組,如果學生的班級數量比較大,也包含著8-10個人一組,但是在大組中需要劃分更多的小組,如果另個人作為小組,就需要實施組內互助。在人員質量方面,成員構成不僅需要明確學習成績不同層次的搭配,也要明確學生性格和情感特征等非智力因素對人員的影響,小組劃分的方式具有多樣化特點,但是在對小組劃分的時候需要遵循一個原則,也就是有助于小組成員積極主動參與到課程學習的過程中,采取“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均衡互補的劃分方式,從而在小組間的競爭中充分促使學生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使得學生能夠公平競爭。其次學習小組課堂討論和交流及展評的激勵機制,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所設置的教學環節及教學問題等都需要能夠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學習,使得學生對課堂問題有效討論,在交流展評的基礎上對學生的表現評分,由各個小組記分員對各個小組成員的得分記錄處理,語文課代表記載各小組的得分。
(四)在小組合作中感受學習樂趣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找到學習目標和學習樂趣,對于學生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學生在合作和幫助等過程中進行課文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采取小組成員排練課本劇的方式進行教學,小組不同成員扮演者不同的角色,使得學生能夠深刻體會課文中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動,不僅能夠使得表演者對課文學習的積極性提升,也能夠提升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記憶程度,在學生夸張的表演和生動有趣的展示中,使得課堂教學氛圍更加活躍,讓學生在單調乏味的小學生活中得到壓力緩解,幫助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讓學生認識到語文知識內容學習的樂趣。
篇10
關鍵詞: 體育學術期刊;體育學術期刊編輯;工作滿意度;激勵因素
中圖分類號: G80-0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 1007-3612(2011)05-0021-05
Research on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of the Editors of China's Sp orts Academic Journal
LI Yongqin1,YU Dawei2,ZHANG Xiaoyi2
(1.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2.Jilin Un iversity,Changchun 130012,Jilin China)
Abstract:The satisfactory degree of the editors of China's sports academic journal is c losely relate d to its own qualityAnd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is critical to the survival a nd development of the journalWith the method of documentation, questionnaire , mathematic statistic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to the edi ting work of the Chinese sports academic journal.It makes the following conclus ions.1) Its satisfactory degree is not very high.2) The competition to the e ditors will affect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but it is not the major factor.3)The basic factor is the expectation to make higher academic achievement.4) Theattention of the leader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s the external incenti ve.5) The challenge of the major and chance of promotion is the internal incen tive and it is also their motive in workFinally, it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 s1) A flexible compensation mechanism shall be set up2) A scientificand p roper professional title promotion system shall be established3) The expectat ion of the editors to achieve to higher professional level shall be strongly sup ported
Key words:sports academic journal; editor of the sports academic journa l; satisfactory degree; incentive factors
中文體育類學術期刊(以下簡稱體育期刊)是我國體育學術交流的重要園地,是傳播體 育科技成果的重要形式,為我國體育科學事業的發展和培養體育科技人才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中文體育類學術期刊編輯(以下簡稱體育期刊編輯)是體育期刊能夠成為有益傳播媒介的 關鍵環節,他們的工作直接影響著體育期刊的質量。而工作滿意度, 是診斷工作現狀最為重 要的“溫度計”,它既可以明確體育期刊編輯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也可以起到預防的作用。
國內對體育期刊編輯工作滿意度的調查十分有限,以往對編輯工作滿意度的相關研究 很少、相關文獻的時間也很早,特別是對體育期刊編輯工作滿意度的研究極其有限,這表現 出對體育期刊編輯工作滿意度研究時間上的滯后性和研究的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體 育期刊的發展空間。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發現,在缺乏激勵的環境中,人的 潛力只能發揮出一小部份,即20%~30%,但在良好的激勵環境中,同樣的人員卻可發揮出潛 力的80%~90%。[1]本次調查工作就是以體育期刊編輯為調查對象,意在了解體育 期刊編輯 的工作滿意度,以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潛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 所在期刊的質量。
1 研究方法
1.1 文獻資料法 搜集所有關于滿意度和編輯工作滿意度方面的論著、論文、報告等,了解關于編輯工作 滿意度研究的狀況,找出可以借鑒的前期成果和總結其中存在的問題,以對本研 究提供歷史起點和現實起點。
1.2 問卷調查法 參考國際知名的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自編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包括2個部分:第1部分 為被調查者個人基本情況,含性別、年齡、收入、學歷、婚姻狀況、職稱、職務、編齡等項 目;第2部分為問卷主體,主要從8個維度對工作滿意度進行測量,且被測量的每個維度都包 含2道題目,每個問題都采用Likert五分制量表進行測量, 其中1表示“非常不滿意”、2表 示“不滿意”、3表示“一般”、4表示“滿意”、5表示“非常滿意”。問卷通過了信度和 效度檢驗,采用不記名法。 將16個答題項目劃歸8個滿意度維度,以8個因子表示:F1“領導重視”、F2“報酬待遇 ”、F3“工作環境”、F4“人際關系”、F5“專業挑戰性”、F6“職稱的晉升機會”、F7“ 工作自主程度”、F8“專業深造愿望的實現”。每個因子所含項目用加權法匯總,各因子總 權重均為1。
作者于2009年7月下旬在山西中北大學召開的“第八次全國體育學術期刊編輯研討會及 第21屆全國體育院校學報研究會”上,向與會的中文體育學術期刊編輯進行了調研和訪談, 并發放了問卷72份,回收68份,有效問卷63份,有效回收率87.5%,進行了編輯工作滿意度 的調查。
1.3 數理統計法 對回收問卷的數據,運用Excel2003和SPSS17.0專業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采用Spe arman計算等級相關系數的方法進行檢驗。
2體育編輯工作特點及其工作滿意度對期刊的影響
2.1 體育期刊編輯的工作特點 現代體育運動的飛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體育期刊所傳播的體育科學理論與成果的運 用,體育期刊是反映體育教學、訓練與科研的陣地,是傳遞先進的體育科技理論與方法、發 現和培養體育科技人才、開辟新的學科分支的搖籃,是繁榮體育科學的重要載體,是反映我 國體育發展水平的窗口,也是國內外體育學術交流的重要工具。
編輯的工作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 文稿對作者來說是研究成果的成品, 而對于大眾來說 , 卻是半成品, 需要編輯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智慧才能傳播出去。因此編輯的創造性勞動是在 作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體育期刊編輯根據刊物定位及辦刊宗旨,通過對體育文 稿的審、編、增、刪、改的有形處理,使修改后的體育文稿更具有學術水平和研究價值,是 對體育學術研究的精神產品進行識別、篩選、加工、整理、優化的再創造過程,這個過程是 體育期刊出版的中心環節,對體育期刊的質量起決定性作用,因此體育期刊編輯對于體育科 研成果最終成型的策劃、引領,甚至對改變學術潮流、重塑學術史的面貌具有重要的影響和 作用。
2.2 體育期刊編輯工作滿意度對體育期刊的影響 體育期刊編輯工作是站在體育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礎上,以一定的社會讀者和作者 群為主要服務對象,通過一定程序,積累和傳播體育科技信息和知識,所以編輯工作是包括許 多工作內容的綜合概念。體育期刊的編輯工作者,既要有扎實的體育科技知識、專業知識, 要有扎實的編輯出版專業知識,還要有多方面的實際操作能力,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思想 作風,熱愛專業也熱愛編輯工作和有獻身精神。
體育的行業特色有學科與術科之分,體育編輯工作的特殊性,在于編輯除了具備一般的 編輯能力外,還必須懂得體育專業知識和技術,懂得體育的基本理論和各運動項目的特點。 要當好一個體育編輯,還必須掌握體育科學研究的學術動態,把握本行業領域內的學術方向 。
工作滿意度調查是了解體育期刊編輯對工作態度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它可以明確編 輯部日常工作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讓組織更好地了解影響體育期刊編輯工作滿意度的因素以 及需要解決的問題和改進的地方;同時,編輯工作滿意度的提高可以增強期刊的競爭力,提 高期刊質量,保持期刊可持續、健康和長遠的發展。編輯的工作滿意度反過來也影響著他們 的工作表現,這種影響既體現在微觀的具體工作上,也體現在宏觀的組織運營等向度上。
因此,體育期刊編輯工作滿意度也就成了管理者和研究者都十分關注的重要方面。正視 工作情緒對編輯工作的影響、探索編輯負面情緒的來源、激勵編輯的內心和外在需要以提高 體育學術期刊的質量和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3.1 個人對工作的總體評價 本次調查發現:男編輯的工作滿意度要高于女編輯;隨著本科、碩士、博士學歷的不斷 升高,編輯的工作滿意度也在逐步提升,但只有專科學歷的體育期刊編輯的工作滿意度卻是 最高的;職稱為講師的工作滿意度最低,但隨著職稱的不斷晉升,編輯的工作滿意度也在逐 步提升;副主編職務的工作滿意度較高于主編,一般工作人員是最低的;體育核心期刊編輯 的工作滿意度略高于非核心期刊的編輯;編齡在15年以上的工作滿意度最高、編齡在11~15 年的工作滿意度最低,他們的編齡相鄰,卻成為鮮明的反差;編輯年齡在36~40歲之間的工 作滿意度最高、而與他上下相鄰的31~35歲和41~45歲兩個年齡段的工作滿意度卻是最低的 。
8個因子的個人得分滿分為80分,個人最高分74分,個人最低分38分,人均得分為57.8 分 ,高于平均分32人,占50.8%,剛剛在半數以上。將滿分80分進行百分制計算,在及格線48分 到優秀線64分之間的為基本滿意,人數為49人,占77.8%。在優秀線64分以上的為非常滿意 ,只有9人,占14.3%。這說明絕大多數編輯對工作的自我評價只是基本滿意的。
3.2 對各因子得分的總體評價 將有效答卷各個因子的總得分與有效答卷的數量進行比值,分別統計8個因子的人均得 分,以了解不同工作因素的評價情況。由表1可見, F4得分最高,人均得分達8.40分, 該因子為“人際關系”;排在最末位的是F2“報酬待遇”,人均得分僅6.38分,該因子的滿 意度偏低,提高報酬幾乎成為國內知識型人才的普遍呼聲,對此問題后文將作具體分析。
從調查研究的維度上來看,影響編輯工作滿意度的因素,主要有內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 素兩種。[2]前者指人們對工作任務本身性質的感受,后者指人們對各種外部工作 情景的感 受。[3]根據這一原理,F1(領導重視)、F2(報酬待遇)、F3(工作環境)、F4 (人際關 系)為外源性滿意度;F5(專業挑戰性)、F6(職稱的晉升機會)、F7(工作自主程度)、 F8(專業深造愿望的實現)為內源性滿意度。
表1顯示,排在前兩位的分別是F4和F1,說明體育期刊編輯對外部工作情景的感受是很滿意 的;但作為外源性滿意度的F2卻排在最后一位的,這也是有情可原的;得分排在后面的還有 內源性滿意度F6和F8,說明了體育期刊編輯工作的內心滿意度還是非常不夠的。
4.1 報酬待遇是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 表1顯示,體育期刊編輯的報酬待遇得分是最低的,這正是社會普遍現象的一個反應。 據對中外企業家的一次滿意度調查,國有企業在報酬的滿意度上也是最低,而國外企業家這 項滿意度得分較高。[4]從表2顯示的各因子間相關系數的的統計檢驗結果(結果無 顯著性 的未列出)來看,F2與F3、F5、F6、F8都具有顯著相關性,與F1、F4、F7無顯著相關性。
1)報酬待遇是物質保障,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需要,是人們從事一切社會活動的基本動 因。在現代社會里,人們的收人高低不僅決定了物質文化生活條件的好壞,也是個人社會地 位的一個重要因素和全面滿足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社會需求的經濟基礎。
體育期刊大部分來源于高等體育院校和高校體育院系,高校內的各種津貼分配制度體現 向教學、科研一線人員傾斜的原則,期刊工作常被看做是輔的工作,不被重視。工作性質 決定了體育期刊編輯的經濟收入顯然比教學人員少,但在行政管理的制度上卻比教學人員 的管理標準更高,要求更嚴。對體育期刊編輯工作的投入給予合理的回報,不僅能調動他們 的積極性,而且最終將關系到期刊的生存和發展,因而報酬待遇是影響體育期刊編輯工作滿 意度的重要因素。
2)表3顯示,F2與收入不具有顯著相關性,這說明了報酬待遇滿意 度不一定與實際收入成正比。同時,收入最高者的得分(51分)不但低于平均分(57.9分), 甚 至還低于收入最低者的得分(63分);更為有趣的是個人得分最高者(74分)的收入還低于個 人得分最低者(38分)的收入。
體育期刊編輯作為知識型員工,追求的目標并不僅僅是報酬,一旦物質需求滿足后,報 酬激勵的作用會顯著減少,成就需要就會增強。瑪漢•坦姆仆的理論認為,金錢財富對員工 激勵的重要性雖然不可忽視,但是如果能盡量滿足員工的個體成長、工作自主和業務成就的 需要,則對他們的激勵將更為有效。[5]表1顯示,雖然體育期刊編輯的內心對報酬 待遇(F2 排在最后一位)非常不滿意,卻對外部的工作環境(F4、F1排在前兩位)表示非常滿意,說 明了報酬待遇并沒有影響他們的工作環境和熱情,也足以說明體育期刊編輯的職業素養還是 非常高的。所以,雖然報酬待遇是影響體育期刊編輯工作滿意度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決定 因素。
4.2 專業深造愿望的實現是基礎因素 F8(專業深造愿望的實現)包括專業深造愿望的實現程度和獲得學習、深造的機會,排在倒 數第三位(表1),說明體育期刊編輯在參加工作后對專業繼續深造的愿望是不滿意的。
大多數高等體育院校編輯部人手少、分工粗、任務重,編輯身兼數職,他們很少有自己 的業余活動,還要擠出部分時間彌補信息和知識的不足。體育期刊 編輯的工作已介入、延伸到體育期刊出版后的各個環節中,繁重的工作壓力下已無暇抽身從 事編輯學和體育專業的研究,更沒時間進行專業進修,這必然會影響體育期刊的可持續發展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很多體育新興學科、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大量涌現,體育期刊編輯人 員的知識更新和繼續教育的基礎問題更加凸顯。如果不支持和鼓勵他們進行必要的專業深造 ,不及時學習和補充新知識,不給以提高業務素質的機會,是很難適應體育期刊編輯工作之 需的。
4.3 專業挑戰性和職稱晉升機會是主要內源性激勵因素 F5(專業挑戰性)包括對所從事工作的挑戰程度和在工作長的發揮程度以及體現自 身價值的程度,F6(職稱的晉升機會)包括對目前的職稱滿意程度和對單位的晉升機制的滿 意程度。按照赫茨伯格的雙因素激勵理論,那些能帶來積極態度、滿意和激勵作用的因素就 叫做“激勵因素”。[6]表2顯示,F5和F6都與F2和F7具有顯著相關性,它們之間也 具有顯著相關性(P<0.01),同為內源性滿意度因子的是能夠滿足個人自我實現需要 的因素,所以是影響編輯工作滿意度的主要內源性激勵因素。
1)我國的職稱制度是呈金字塔形的等級階梯,體育期刊編輯的職業生涯都是由最低階 梯開始,從低到高不斷尋求晉升,每晉升一個等級,都會伴隨著報酬待遇的增加和工作自主 程度的滿意,職稱晉升機會的滿意更會激發編輯對本專業的不斷挑戰,有效調動他們的積極 性。職稱晉升對體育期刊編輯的激勵是工作中的催化劑,是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中的重點工 作,在體育期刊發展過程中,其產生積極的、上進的、整體的推動作用是顯著的。
2)專業的挑戰性對體育期刊編輯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以往那種只掌 握本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辦公室編輯”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多元化的態勢。只有步入社會 的大環境,創造良好的人際關系,才能夠擁有高學術水準的、穩定而強大的作者群,可以了 解國內外體育前沿學科的研究進展,及時獲得準確而有價值的體育專業信息,這樣才能對稿 件進行正確的篩選、加工、整合甚至再創造,確保將有價值、有意義的體育科學成果較為完 美地傳達給讀者。隨著體育期刊的網絡化、信息化時代,專業體育期刊編輯人才的需求將日 益增大,就業市場中體育編輯專業人才的短缺將愈顯突出,充分激發編輯人才的專業挑戰性 才是辦特色體育期刊的長久生存之計。
4.4 領導重視和人際關系是主要外源性激勵因素 F4(人際關系)和F1(領導重視)排名在前兩位(表1),而且他們還具有高度顯 著相關性(表2),p<0.005,這表明作為外源性滿意度的F4和F1既是緊密相連的,也 是相輔相成的。認為:人的思想、觀念的形成是外部客觀環境影響的結果,環境 決定著人們的思想和觀念,環境的變化影響到人們思想的變化。[7]
1)體育期刊編輯的工作時間長、臨時加班多,特殊的作息時間給他們的生活安排帶來 了諸多不便,而且體育期刊工作屬于服務行業,編輯經常會面對來自作者、讀者的挑剔及組 織和工作本身的沖突和壓力,這些都對他們的忍耐力和承受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想讓體 育期刊編輯滿意地工作,領導要更加細心周到地去關心和體諒編輯,與其進行情感交流,讓 編輯在辛苦的工作中體會到組織和上級領導對自己工作的重視,激發他們的正向情感。只有 通過雙向交流和溝通才能使體育期刊編輯心情舒暢,以積極飽滿的精神投入工作,從而形成 最大的團隊合力。
2)人際關系是在社會關系內部通過交往所逐漸形成的一種特殊關系,反映的是人與人 之間的心理距離。人際關系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善于處理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是體育 期刊編輯經驗豐富的一個重要標志。良好的人際可以有效避免同事間的摩擦,免除不必要的 心理負擔,減少為協調關系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拉近與讀者、作者的距離,從而大大提高 組織績效。調查發現,組織的高績效90%來自于組織環境,僅有10%取決于員工個人素質。 [8]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 方式處理人際關系。”[9]這正是領導重視和人際關系的有效結合,成為提高組織 績效的主要外源性激勵因素。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體育科技期刊編輯是體育信息知識載體化與社會化這一系統工程的勞動者,編輯的勞動 是社會精神產品流程中的重要組成環節,編輯對已有的原稿進行選擇和優化,編輯活動屬于精 神生產范疇,是一種文化工程,編輯的任務就是按照一定的計劃和要求,把人類創造的文化成 果,構造為科學文化的建筑物。在這項工程中編輯是名符其實的設計師和建筑師。正視工作 情緒對編輯工作的影響、探索編輯負面情緒的來源、激勵編輯的內心和外在需要以提高體育 學術期刊的質量和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體育期刊編輯工作滿意度情況一般;報酬待遇滿意度雖然最低,是影響體育期刊編輯工 作滿意度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專業深造愿望的實現是基礎因素;領導重視和人際 關系是體育期刊編輯工作滿意度的主要外源性激勵因素。雖然體育期刊編輯工作總體的滿意 度一般,但對外部工作環境還是很滿意的,并沒有影響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專業挑戰性和職 稱晉升機會是體育期刊編輯工作滿意度的主要內源性激勵因素,也是他們工作的內在動力。 5.2 建議
5.2.1 建立靈活的報酬待遇機制 要提高體育期刊編輯報酬待遇的滿意度關鍵是要建立一種動態的激勵機制,盡量避免制 度的“固化”,要使所設計的制度“活”起來,將壓力轉變為動力,才是激勵之有效。實現 報酬待遇與編輯貢獻的最佳配置,才能真正地調動廣大體育期刊編輯的積極性,才能全面發 揮報酬待遇的系統激勵效果,保持激勵機制的長期性和有效性。
首先,工作與工資要掛鉤,要形成實干的、多干的多得;不干的、少干的少得,要做到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各類津貼不能實行平均主義,要分清崗位和貢獻的重要性,不能按職務 級別的大小分配。其次,影響因子是衡量體育學術期刊影響力的重要指標,也是衡量編輯整 體工作的一個標尺。為調動體育期刊編輯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編輯部可以采取適當提高獎金 系數,并結合本期刊的影響因子系數和被引用率來浮動效益工資的辦法。第三,還可以設置 更為靈活的獎勵項目,側重間歇激勵。體育期刊編輯所負責欄目所刊發的的基金論文比率高 或被更高級別的刊物轉載或數據庫收錄,也是衡量體育期刊編輯工作任務是否完成出色的一 個表現,應給予一次性獎勵。這樣,就能夠保持薪酬激勵的公平性,激勵效力才能更加持久 。
由于體育核心期刊的社會關注度比較高,因此要求它的編輯在科研水平、技術能力、勞 動強度、社交能力等方面都要超過國內,并要達到國外同類期刊編輯所要求的水平,以力求 自身的生存,和力爭同國外期刊進行競爭而取得發展。這樣,核心期刊編輯的生產效率和體 力消耗一般要比其它期刊要大很多。 5.2.2 建立科學合理的職稱晉升制度 中文體育期刊編輯的職稱分為初、中、副高和正高四個級別,職稱每晉升一個等級,都 伴隨著報酬待遇的增加。在職稱晉升階梯中,越接近塔尖,對知識、技能和水平的要求越高 ,所而帶來的報酬待遇增幅也越大。因此,正如表2所示,職稱晉升和報酬待遇的相關系數 是最高的。
建立科學合理的職稱晉升制度,會有效提高提高體育期刊編輯對于報酬待遇的滿意度,
對于體育期刊的穩定和長遠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如果將這根“指揮棒”指揮得當,就能將 職稱晉升作為一種長期的激勵機制,起到其它激勵手段無法替代的作用。這也正是由提高內 源性因素的滿意度來帶動外源性滿意度的提高,遵從治標先治本的事物原則。
首先,“提高門檻”、“擇優提升”。只要正確認識職稱晉 升機制的內在機理和建立科學合理的職稱評定機制,就會充分發揮職稱晉升的激勵作用。
體育期刊編輯的職稱是其知識水平、工作能力和學術地位的標志,只有優秀的人才可能 獲得較高級別的任職資格。因此,編輯要獲得職稱晉升,必須立足于長期踏踏實實、勤勤懇 懇地工作,不斷努力。體育高等院校往往在職稱評定時將評價標準定的很低,致使進入評審 資格的編輯較多。但是由于名額有限,而且極少數人往往為達到晉升職稱的目的,千方百計 地拉關系、找路子,影響了評審結果的公正性,這樣就會使大多數人的心里產生不滿情緒。 所以,要提高職稱評價工作的“門檻”, 堅持“擇優提升”的方針。
其次,“評聘結合”、“動態管理”。年齡與職稱待遇的滿意度呈高度顯著負相關(表 3),p<0.005。這正說明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當職稱晉升的可能性越來越少地依賴 于努力程度而越來越多地依賴于其他因素時,體育期刊編輯的實際滿意程度就會下降。同時 ,大多數高校的職稱評定實行終身制,即使不再努力的工作,也不會影響本身的報酬待遇。 而一個單位職稱結構是有一定比例的,俗話說“一個蘿卜一個坑”,職稱高的“老編輯”如 果不退休,年輕的“小編輯”就永遠不會向上一個級別晉升。職稱終身制原則很大程度上限 制了年輕人的發展空間,抑制了年輕人的工作滿意度,影響了體育期刊的長遠發展。要想打 破這一弊病,就應該經常性的調整隊伍結構,以保持體育期刊編輯的動態穩定。
普遍情況下,體育期刊編輯在晉升上一級職稱后五年,方可進行更高一級職稱的申請。 聘期為五年,在五年間職稱不會有任何變化,即“評”就是“聘”。現階段,可以采用“評 聘結合”的制度,就是個人在現有職稱滿五年后,都有參評更高級別的權利。進入到第一個 門檻參“評”的編輯,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即為評上了下一級別的職稱;但還有第二個門 檻才是“聘”,是對滿足更高要求的編輯擇優進行“聘任”,聘期為一年。然后還要保持一 個“動態管理”的方法,即在每一年的聘期將結束時,按照考核標準對所聘任編輯進行考核 ,不合格者解聘,達到聘任標準的由“評”晉升為“聘”,這樣就形成一個“動態管理”的 職稱評定制度。被聘到高一級別的人員會受到激勵,促使他們向著更高的目標進軍;也使得 未被聘任的編輯能夠找到自己的不足, 調動他們奮發向上、迎頭趕上的進取心,爭取下一次 的晉升。必不可少的良性競爭會有力地促進編輯的工作滿意度,也會使編輯隊伍的水平很快 得到提高。
5.2.3 全力滿足編輯專業深造愿望的實現 1)合理配備編輯部人員。國家新聞出版署頒布的《期刊管理暫行規定》指出:創辦 期刊,應有健全的編輯部,有符合本專業要求的專職主編及一定數量的專職編輯。月刊不少 于8人,雙月刊不少于5人,季刊不少于3人,并應配備一定數量的編務人員。[10]
我國大多數體育期刊出版社的現狀是:編輯部人員配備不足額,還兼管其它工作,有的 甚至沒有專職編輯。西方一些有影響的大出版社都有健全的編輯機構和素質優良的編輯隊伍 。美國大一點的出版社都單獨設立編輯機構,小出版社才將編輯部門與出版部門合并。 [11] 要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文件規定,借鑒發達國家出版社的成功運作模式,出版社要足額配備 編輯部的人員,減輕體育期刊編輯的負擔。建設一支年齡結構合理、知識結構優化、富有事 業心和進取精神的體育期刊編輯隊伍。這樣編輯就可以從繁雜的工作中專職于本職工作,為 專業深造提供充足的時間。
2)為編輯創造更多的深造機會。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體育期刊編輯應當是博學多 才、“雙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即為編輯專業和體育學科某一領域的行家里手,因為學術 和科研能力是一個編輯不可或缺的基礎。體育期刊編輯要想成為“編研結合、以研促編”的 學者,那就要求編輯部一定要為他們創造更多的深造機會。鼓勵中青年編輯參加更高學歷的 考取和進修;要增加全國體育期刊編輯,特別是中青年編輯的業務培訓;舉辦各種層次的體 育期刊編輯培訓班、研討班;支持參加相關的各種國內外學術會議和各學科年會,使體育期 刊編輯能夠時刻掌握國內外的學術前沿動態,為提高他們的學術能力和理論素質更多的創造 深造機會。
參考文獻:
[1]黃鑒華.高校圖書館人才引進困難與流失嚴重的對策[J].廣西經濟管理干 部學院學報,2002,14(3):84.
[2] 張曉義,李勇勤.對體育學術期刊編輯工作滿意度調查研究的必要性探討[J].首都 體育學院學報,2009,21(3):296.
[3] 曾明,秦璐.工作滿意度研究綜述[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 ,22(1):10-104.
[4] 朱敏,李永祿.我國國企與國外企業家工作滿意度及激勵因素比較[J].上海經濟研 究,2002(1):66-72.
[5] 陳旭雯,朱芝洲.對職稱晉升制度的理性思考――基于“競賽理論”的一種分析[J ].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6,6(1):9.
[6] 王慧.探討高校教師職稱晉升的政策與實踐[J].經濟師,2006(7):120.
[7] 湯德森,周太山. 論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環境創造的原則[J].湖北社會科學, 20 05(1):147.
[8] 熊蘋.建立高績效的工作環境[J].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15(6):60.
[9] 劉志霞.以人際關系為切入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J].科學文匯(中旬刊),2009 (7):237.
[10] 盧成義,李皿,呂民政.體育科技期刊編輯隊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天津體 育學院學報,1997,1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