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課堂常規制度范文
時間:2023-06-21 09:46: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音樂課堂常規制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音樂課;規矩;審美
假如把我們的學習、生活等比喻成一個游戲,則出現人們常說的要遵守一定的“游戲規則”。音樂課堂也是如此,一堂課的順利進行,需要良好的紀律做前提;課時教學目標的完成,需要良好的紀律做支撐。沒有最基本的課堂紀律作保證,一切音樂實踐活動都無法順利進行。那我們應該如何提高自身的課堂組織能力?建立怎樣的音樂課堂規則?并把握好音樂課堂規則的尺度呢?
一、課堂常規培養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一)促進作用:課堂常規培養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它是教師教學及管理藝術高水平發揮的結果。課堂常規培養可以形成積極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激勵學生的參與精神,激發學生潛能的釋放,從而圓滿地達成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
(二)維持作用:課堂常規培養的維持作用指教師通過一定的管理手段,較持久地維持課堂教學的基本秩序,形成比較穩定的教學環境,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
二、課堂常規培養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全體性原則:以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的,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應有的發展,達到《音樂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目標。
(二)全面性原則:不僅要重視知識的傳授,而且要努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的能力以及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三)主體性原則: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師生的合作為基礎。課堂常規培養只有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才能主動、活潑地去學習、去思維、去創造、去發展。
(四)民主性原則:建立平等、友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師生關系,形成教學成長,民主和諧的氛圍,學生的個性才能達到充分地發展。
(五)發展性原則:要立足于學生的人格成長和學生能力的提高,使學生在輕松與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和諧統一的發展。
三、課堂常規培養在教學中體現系統化
(一)制定音樂課堂學習常規,使學生有規可循
尊重學生,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以發展學生為目的,結合音樂學科的特點,經過師生共同討論和協商制定出了學生音樂課堂常規,便于學生理解遵守,便于教師施行檢查。
(二)落實音樂課堂學習常規,使學生習以為常
制定了規矩不執行相當于沒有制定,甚至會產生反作用。所以,教師要在工作實踐中注重把與學生商定的一系列音樂課堂常規制度落實到教學過程中,以此產生實踐效應。
1、習慣“有備而來”
由于音樂課上課地點的特殊性,學生很容易因此而興奮。又因為音樂課是學生眼中毫無壓力可言的科任課,因此他們在排隊去音樂教室的時候,組織紀律性差,時常出現在樓道內與同學說話或打鬧的現象。為了減少和避免這種“排隊亂”的現象,我要求學生在上樓時,雙手在胸前拿書,嘴閉嚴,輕聲走上樓。從班級教室走到音樂教室的這段時間,已經屬于上課,必須保證學生的狀態。
另外,每班兩名課代表,一名負責課前來找老師報道,協助老師準備好今天課堂需要用的教具。另一名課代表專門負責學生的紀律,在班級門口整好隊,安靜的帶到音樂教室門口。
為了保護音樂教室的環境,要求每一位來上音樂課的學生,帶齊音樂書、五線譜、鉛筆一支。也就是說,每位來音樂教室準備上課的學生,必須帶齊四樣學習用具(音樂書、五線譜、鉛筆、鞋套)。
一切課前準備工作做齊后,聽到音樂聲,進教室。我要求學生每次以舞蹈的方式,來到音樂教室中。學生可根據聽到的歌曲、樂曲旋律,做些律動或舞蹈動作,開心的“跳”到音樂教室里來。做這樣的設計,第一是為了讓學生自主的投入到音樂課里來;第二是從一點一滴,抓緊每一分鐘,培養學生的表現力,為歌曲的創編,表演環節,做好基礎。
很多好習慣和能力的培養,是靠生活中的小細節積累起來的,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成江海。當然,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自理能力還不夠完善的小學生。面對條條框框的要求和制度,他們難免會犯些錯誤。比如:經常會出現忘帶和落帶學習用具的現象,出問題的頻率非常高。而每一次出現問題,學生總是可以有借口,表現出一臉無辜的樣子,請求老師原諒。面對他們每一次“小可憐”的樣子,我制定了一些相應的懲罰措施,希望可以以次來幫助他們改掉“小迷糊”的現象。凡是忘帶或落帶學習用具的學生,課前需要站在全班同學面前,解釋清楚忘帶或落帶的原因,依據他的犯錯情況,其他同學為他出謀劃策,幫助他改掉不好的學習習慣。忘帶鞋套的學生,我會讓他單獨坐在離教室門口較近的座位上。一是為了保持教室的環境衛生不被破壞,二是讓他感覺到,認識到錯誤。每次課堂上,關于音樂的游戲和小活動非常豐富,沒有帶齊學習用具的學生,是不能參與進來的。他們坐在一旁,會感到很沒意思,下一次上課前,他會仔細檢查自己的學習用具。另外,忘帶學習用具的學生,必須在當天的音樂課上,受到一次老師的表揚,以次來抵消犯的錯,否則會被我毫不留情的記在成績冊上,直接影響總評的成績。因此,那些忘記帶齊用具的學生,雖然犯了錯誤,不能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可是上課的積極度卻絲毫沒有了可以抵消自己的錯誤,他們在課堂上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的幾率大大增加了,學習的態度可謂非常認真。
2、習慣“約定成俗”
(1)變口令:可以在課堂上使用了“音樂代替命令”的方法,效果很好。在這一訓練過程中,教師不必大聲地喊叫“坐好、不要說話、起立、停下來……”口令,只需要彈奏相應的鋼琴小曲片斷,從而既能培養學生的聽覺,又能營造濃郁的音樂氛圍。
(2)給暗示:在學生集體演唱歌曲,如果發現個別學生在隨便說話、沒有聆聽或未參與其中時,__________教師不用立即停下課來,可以走到該生近前, 輕輕用手碰一碰他(她) 的肩膀, 或用眼神示意他(她),或朝他(她)微微點點頭,讓學生感到老師已經注意到自己了,但又維護了自己的面子,沒有當眾批評自己。
(3)找優點:不論對哪個學生,教師都要善于從他們的身上找優點,并且應當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尤其是對待頑皮的孩子,教師更要通過找優點,激勵他們在其他不足方面的進步。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先觀察那些不守紀律的學生,找到他身上哪怕是最小的一個優點,先進行大力的表揚:“××同學,今天你唱歌時聲音特別響亮,老師都被你的歌聲打動了! 來,同學們,讓我們大家都為××同學鼓鼓掌好嗎? ”在全班同學的掌聲中, 受表揚的小朋友肯定會喜滋滋的, 接著再對他提出要求:“希望你能繼續努力,坐在小板凳上不隨便亂動,不打擾別人,這樣你會獲得大家更多的掌聲! 好嗎? ”聽到這樣的話,這位學生會立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時改正它。
(4)拉勾勾:教師可以在上課前先和個別經常不守紀律的學生約定好:“今天上課時, 只要你有好的表現, 老師就會在全班表揚你! 比如說:你坐端正了,老師會表揚你;你沒有隨便講話,老師也會表揚你;你唱歌認真了,老師還會表揚你……同時請你自己記住了,老師上課時表揚了你幾次,下課時你就可以到老師這里來領幾顆五角星做獎勵! ”說完再和小朋友伸手拉勾勾相互做保證。這樣做可以不斷提高學生對上音樂課的積極性和對學習的興趣。
(5)重評價:針對學生上課的優缺點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是鼓勵性的、帶有期望性的、公開的、公正性的。教師們可能有過這樣的感受:當我們在第一次大聲批評不守紀律的學生時,學生可能會立刻安靜下來,但當我們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地大聲批評時,學生可能就不再那么畏懼了,而老師必須拿出更大的氣力來提高聲音、聲調,以停止學生不守紀律的行為。如此一來,這種方法就會漸漸失效。因此我認為,應當適度地使用懲罰,過程應有一定的“坡度”。例如,我們如果采用在課堂上給小組加星、扣星的方法時,當發現有一個學生不守紀律時,教師就可以先說明:“××小組,你們有一個組員不守紀律了,所以整個小組要被扣除一顆五角星! ”同時用目光提醒那個不守紀律的學生。如果該同學還是我行我素,依舊不守紀律,教師就可以采用點名批評的方式,并指出錯在哪里。假如該名同學還是不理不睬,教師不必為批評該生而停下課來,可以在課后用談心、鼓勵、與家長溝通等方法解決。
3、習慣“有始有終”
(1)音樂的延續性:每節音樂課結束,下課鈴聲響起,我要求學生唱著學會的歌曲離開教室,并且,多媒體中仍舊播放剛剛學會的歌曲,做到“下課課不斷”,讓學生可以聽著音樂走進教室,伴隨著音樂離開教室;另外,為了音樂教室的環境整潔,我會一周安排兩次(含兩次)以上的衛生打掃工作。學生輪流對音樂教室的衛生進行整潔,一是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思想,二是讓他們通過自身的勞動,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保持好音樂教室的衛生環境。在每次學生做音樂教室衛生打掃的時候,我會特意為前來打掃衛生的學生播放課堂上學過的歌曲,讓他們伴隨音樂勞動,既培養了他們的音樂情操,從而又復習了歌曲,可謂是兩全其美;在課間與學生碰面的時候,我也會和他們哼哼唱學過的歌曲;在聽到窗外一個旋律的時候,我會就此和他們分析一下小旋律的名字和出處;就是這樣,我不放過每一個可以讓學生走進音樂,了解音樂的機會,培養他們關注音樂的能力。
(2)音樂的人文性:上完課學生回去后,我總能看到在教室里有幾頁脫落的音樂書靜靜地躺在墻角,撿起已滿目滄痍的音樂書,內心不由涌起一股辛酸。音樂書啊,你何以到了這等地步。于是我規定:在期末結束時我要檢查書,如有破損的扣期末分。這樣一來,學生基本上能保管好自己的音樂書了,而且有許多學生還把音樂書包上了封面,音樂教室也變得干凈了;有時布置作業,我會借著課堂上所學的歌曲,要求學生在課下搜集一些相關的音樂資料,等到下次上課時,根據學生的收集情況給較好的學生加平時分,并計算在期末成績中,這樣一來,學生收集資料起來就比較積極認真,豐富了音樂知識。
四、音樂課堂常規培養實踐中的反思